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203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组关于青少年和网络世界的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26 21:1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N世代亲子同修网络学分

 N世代即将主宰未来数码生活世界。

●网际网络生活已经悄悄的、超乎想象地快速蔓延,在无声无息中,我们渐渐地放弃手写贺卡、信件,取而代之的是敲下按键,下一秒已经传送到对方电子信箱的网际网络;渐渐透过即时通讯聊天、和同事讨论开会、在网络上购物、找资料、玩在线游戏、认识新朋友等等,这个虚拟的世界形成了另一个强大的国度,新科技环境培养出一群N世代(net generation),这群孩子即将甚至已经在主导未来的数码生活世界。网络已成为家长和孩子一门共同必修的学分。

根据国家失踪儿童中心的研究指出,13到17岁的青少年有超过61%在网络上拥有个人的网络空间,不管是各种部落格、交友网站等,公开个人的基本资料、照片、以及自己的心情分享;网络是一个涵盖多重讯息与刺激的媒体管道,网络独特的互动性、使用者主动性、24小时不设限,加上孩子高学习力与创造力,他们悠游在网际网络的世界中,产生不同于我们这个世代的行为与思考模式。

跳跃式思考的新世代

N世代不同于我们从书本训练,必须要有前因后果的连贯性思考与表达方式,孩子面对随时可以联结、跳开的网络特性,可以开展多重视窗在在线和多人聊天,却也同时在找学校功课的资料,孩子渐渐发展出跳跃式的、断裂式的思考方式,从特有的网络青少年语言使用,就可以发现他们思考的不连续,例如在一份有关家长的网络参与研究中指出,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家长不懂孩子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LOL」(laughing out loud)、「P911」(parent alert)等等,这些简化的、轻薄短小的文字,显示了年轻族群发展出切割碎裂的思考逻辑;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发展出再创造、再颠覆的模式,这也显示了在网络世界里面,每个人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读者的双向角色,而形成一种新的交互式文字语言的使用方式。

社群是逃避还是探索

网络的匿名性,更提供了孩子一个觉得安全的空间,青少年非常容易拥有网络的朋友,没有性别、职业、国家等区别,透过网络就可以培养出「坚定的」默契和友谊;一个六年级女生可以在在线游戏统领一个国家,她的子民可能是30岁的工程师、20岁的大学生;或者一个害羞的七年级男生,可能是一个模型玩具的版主,他可以在自己的版面上拥有共同嗜好的好友;网络更连结了许多身障青少年、同志孩子等社群,例如终年躺在病床上患有罕见疾病的年轻人,即可以透过网络和世界各地患有类似疾病的朋友交换治疗心得;就如西北大学有关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研究中指出,以青少年的部落格为例,它具有分享心情的社会性支持功能,他们可以谈论男女友、功课、申请学校等等的议题,部落格等相关网络界面无疑是伴演了一个正面积极的角色。

匿名加上随时可以抽换角色,这让年轻世代尝试在网络世界中扮演各种角色,他们可以同时拥有不同的自己,如果某个角色扮演失败,可以随时再变换成另一个身份,以现实世界的角度看,新的角色不过是另一组代号和密码而已,但这些数字密码组合对于某些青少年而言,却是他们内心世界真实感受的全部;这些网络青少年,到底是在逃避还是在探索?

新罕布夏州的儿童犯罪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在线关系(online re-lationship) 已经是青少年文化的一部份,他们发现和家长有较多冲突、较少进行亲子沟通的孩子有较高的比例拥有网络社群关系;他们也指出在线关系可能会造成忧郁感延续、使贫脊人际关系的问题加深,以及亲子疏离感扩大;网络关系变成这群孩子替代现实社会的管道之一,当这群内心寂寞、没有朋友又缺乏父母了解的孩子在网络上找到相同感觉的、或是更偏激的网站时,青少年透过聊天室、讨论区、视讯等方式相互参与、分享,并发展出更深刻的社群认同,很容易扩大他们的忧郁或是歧视、暴力等反社会态度;逃避的孩子若习惯在网络中寻求慰藉,真实世界的困难将成为更难解的习题。

********************************************************************************
放任是最大危机

 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网上赌博游戏,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开放的网络世界,是非对错的界线比起真实世界模糊,也就更容易产生不同的危机,在网络上非常容易遇到各式各样的陌生人。犯罪防治中心的青少年在线犯罪调查指出青少年可能会遇到的潜在危机,例如:网络成瘾症、性引诱、性犯罪、在线赌博等等,有30%的青少年愿意和她们的网友见面,有超过34%的青少年可以接触到网络的色情广告、影片等;而青少年和家长是否意识到网络的安全问题呢?将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他们不是非常关心网络安全问题,也表示没有人和他们讨论相关问题,但有20%的青少年清楚并思考过这些问题,表示确实有大人提醒与讨论;惟有超过50%的家长却不知道在家中的计算机到底安装了什么软件,不知道孩子到底在网络上做什么,和谁互动,更别奢望这些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网络安全问题。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孩子并非缺乏能力去理解网络世界的危险,而是没有人和他们讨论虚拟世界的可能问题,或者没有人陪伴他们在网络中一起探索,家长选择放任,这才是真正的危机所在。

加州大学贝克博士在儿童接近与使用网络研究中指出,在21世纪,接近使用计算机与网际网络已经是儿童青少年学习资料搜集、分析、绘图、沟通等技巧,不可或缺的持续学习(being educated)过程。网络就像我们的实体社会一样,有丰富的实用信息,许多可爱的网民透过网络拯救网友、动物、环境,但同时网络也有藏污纳垢的一面,随时会有人透过病毒偷走自己资料、毁掉计算机运作,会有人透过网络的虚拟关系伤害孩子的身体和心灵;身为家长的我们,面对一个更复杂、却更轻易进入的科技世界,禁止孩子接近网络无异是缘木求鱼,唯一有效方式是陪同孩子了解网络世界,学习在网络世界中发展出使用计算机的安全免疫系统。

2008-03-25

*****************************************************************************
陪伴沟通 家长必备基本功

 
●六年级的娃娃,悄悄地却带著些许骄傲音调告诉我:「我的部落格小说,已经超过三千人次了耶!」我不动声色的回答她:「那么厉害?也让我看看啊!」这个资优小女生的计算机有自己绘图的梦幻涂鸦桌面,伴随自己录制的嘻哈音效,从她的计算机上网,就进入了专属于她的网络世界,我随意的点阅她浏览过的网页,从自己创作部落格、聊天分享网站到资料查讯结果网页等等,娃娃很快的反应:「唉呦!我不去色情网站啦!没有时间玩在线游戏啦!」这个好样的女娃!好友告诉我,她从不反对女儿上网,但是一开始,买计算机、学习上网、陪女儿学绘图软件、陪同找课业资料、甚至陪同进入聊天室、和女儿交换即时通讯和分享网络创作空间;这位有先见之明的妈妈,在一开始花了很多时间「陪同」以及「交换意见」。

当孩子要求拥有自己计算机的时候,父母要思考是否有充分理由可以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计算机,有一个指标是当学校指定作业,开始出现相当程度的网络使用频率要求,则可以和孩子讨论这个问题;先让孩子借用自己的计算机,确认他的使用能力之后,再考虑要买何种等级的计算机给孩子,不建议购买配备太齐全、等级太高的计算机;事先安装过滤色情与暴力网站的软件,并尽可能了解计算机安装的所有软件,如果不懂,建议寻求资源,甚至去上课。

一起参与功课资料查找是和孩子讨论网络好的开始,可以讨论网站的资料是否具有价值,资料可不可以直接转贴使用等等网络规范;和孩子约法三章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方式;偶而借口你的计算机坏了,借用一下孩子的计算机,浏览孩子去过的网站。

还有这也许对家长是最困难的,青少年会拥有自己的网友,会出现网聚,建议方式是,事先让她们知道未曾谋面的网友是有潜在危险的,建议他们公开场合、多人聚会、只吃自己购买的饮料食物;这些努力都在告诉孩子,他应该如何在虚拟和现实中间找出平衡点,让他们了解如何运用虚拟空间,且保有清楚的现实感,即便孩子在网络上拥有上百人的版面、上千人的网络家族,孩子会知道最关心他的人依然是你。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3:16:44 | 只看该作者

re:18岁患病青年自学成天才黑客 领导跨国犯...

18岁患病青年自学成天才黑客 领导跨国犯罪集团

www.zjol.com.cn  2008年4月2日 7:4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西兰“头号杀手”获罪

   18岁患病青年自学成“天才黑客”,领导跨国互联网犯罪集团大肆偷钱

   代号“头号杀手”,领导跨国互联网犯罪集团的18岁新西兰青年欧文·托尔·沃克4月1日在法庭上承认多项指控,被判有罪。

   这一团伙通过“僵尸程序”非法侵入全球约130万台电脑,窃取大批资金账户信息,造成2600万新西兰元(约合2000万美元)损失。

   这名堪称电脑天才的黑客可能面临最长达10年的监禁。不过,鉴于他身患一种罕见疾病,法官可能对他轻判。

   身负6项罪行

   新西兰东北部沿海小镇泰晤士的地方法庭1日再次庭审欧文·托尔·沃克。去年11月被捕的沃克如今大名鼎鼎。法庭内外挤满了记者和听众。

   消瘦、脸色苍白的沃克短暂出庭。他通过律师对6项指控表示认罪,包括两项恶意侵入他人电脑、两项未经授权进入电脑系统、一项通过电脑系统实施侵害,以及一项为实施犯罪拥有软件的罪名。

   气死久病奶奶

   据新西兰报纸《自治领邮报》报道,他的母亲从不远处的旁听席上看着儿子。站在法庭上的沃克面无表情,机械地回答法官汤普金斯的提问,间或将头扭向辩护律师,寻求帮助。沃克说,他清楚自己在网上干的不合法,但没有意识到会犯罪。

   鉴于事实清楚,汤普金斯法官没有要求当庭宣读警方调查记录。

   新西兰警方会同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荷兰警方经过长期调查,抓获沃克。他随后被保释,深居简出。久病在床的奶奶得知消息不久就去世了。

   表现“令人惊奇”

   沃克1日再次被保释,直至5月28日法庭宣判。他随后戴着墨镜在母亲和律师护送下离开法庭。

   一位电脑公司经理旁听了庭审。沃克曾受聘在他的公司制作电脑程序,表现“令人惊奇”。这位经理说,沃克是个电脑天才,人很老实,工作也踏实,“不相信他会犯罪”。

   庭审法官汤普金斯说,他会考虑对沃克实施监外拘禁、社区劳动或罚款等惩戒措施,但未提及判其入狱。

   新华社夏文辉

   ■人物特写

   病人天才

   新西兰当地媒体认为,法庭可能对沃克轻判,除了他的年纪,更可能考虑他的犯罪缘于一种罕见的疾病———埃斯博格综合征。

   这种天生、具有高度遗传性的疾病多发于幼儿期,症状同自闭症类似。患者无智力缺陷,部分人还具有很高智商,缺乏社交反令其对一些领域更为专注,从而取得超人成就。很多历史名人患有埃斯博格综合征,如天才画家梵高、音乐巨匠莫扎特和西方哲学大师康德等。

   自小患病的沃克得到父母悉心照顾,但社会生活令他恐惧。据《自治领邮报》报道,他在学校里常被人欺负,上到9年级退学。电脑和网络知识全是他自学的。见他终日沉迷网络,父母认为他总算找到一种交往的方式,为此感到欣慰,不料孩子走上歧途。据当地媒体《新西兰先驱报》报道,沃克的家长知道他通过互联网挣钱。他告诉他们在制作电脑程序。父母为此感到高兴,全然不知他竟然在犯罪。

   ■案情回放

   小青年窃技惊人牟取暴利

   警方的跨国调查始于去年6月。此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学院的网络服务器遭黑客袭击瘫痪,原因是接到的下载请求骤然增加,仅从一个学生的电脑就发出7万次请求,而平时的日下载量只有450个。

   联邦调查局顺藤摸瓜,查出两个涉案代码。其中一个属于21岁的美国青年瑞安·戈尔德施泰因。警方已逮捕并指控他网络犯罪。

   另外一个代码来自新西兰———一个代号“头号杀手”的网络用户。2007年11月30日,警方突袭“头号杀手”位于新西兰汉密尔顿的家,将沃克和几台屋内的电脑带走调查,由此破获一个重大互联网跨国犯罪团伙。

   警方证实,这个犯罪团伙网上代号“A组”,受“头号杀手”沃克主使。他们利用升级的“僵尸程序”非法侵入并控制全球约130万台电脑,窃取机主的网络账户信息,偷盗资金,操控股票交易,从中牟利。沃克从中获利3万多美元。

   “头号杀手”作为犯罪团伙的头领,不仅编制了十分复杂的黑客程序,还调度团伙成员协调行动,犯罪的“科技含量”令人惊诧。《自治领邮报》援引网络犯罪调查专家的话说,沃克编制升级的“僵尸程序”是他们遇到的最先进的一种,而沃克当时才17岁。

   现在已有8名犯罪团伙成员受到指控,警方还向其他13名涉案人员发出搜捕令。

   沃克接受警方调查时相当配合,对网上非法活动供认不讳。据美联社报道,1日的庭审上,指控未直接提及沃克在犯罪团伙的主脑作用,也未涉及团伙犯罪导致的巨额损失,警方对罪证的披露有限,也未解释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4-2 13:50:17 | 只看该作者

re:今天送熹儿上学时在车上也听到这节新闻,震...

今天送熹儿上学时在车上也听到这节新闻,震惊加无语.父母如果多了解并引导他的话,结果会怎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4-2 14:38: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1 09: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