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16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情緒管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31 06:1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情緒管理

April 20, 2007

林亮吟醫師主講(台北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

談情緒其實是一蠻的範圍,舉凡孩子的身心,大概都跟情緒的發展有關係。所以談孩子的情緒管理,有一個很大的原則,就是要幫忙孩子在他的行為及人格的整個模塑上有一個比較好的過程。

  為什麼對過動兒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其實孩子的成長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包括我們身為成人每天也都在學習。所以,如何在他還是需要或依賴大人的階段,我們對於怎樣幫忙他,在這固階段有比較清楚、正確或較好的瞭解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從這一點來談過動兒比較常見的問題。

  我仍然要說專家是專家,我們提供給諸位一些參考,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有很多個別化的因素,也包括有些家庭對孩子比較獨特或特別的期待,可能不見得適用在一般的原則上面。另外,我常踐家長談,其實教養孩子的原則,基本上是非常類似的,假如您家中有一位過動兒,另外這個孩子還有一些手足,可能是正常的孩子。其實,妳用在過動兒的方法,對一般的孩子也用的上,那麼為什麼對這個特別的孩子,我們要學方法呢?因為,您必須非常熟悉這些可能性,才能夠他們有一個比較好的引導。對正常的孩子,有時候您這點不會、那點不會,或沒想到這一點,不見會影響很深遠。然而,對過動兒的孩子常常會影響比較大。也因為這一點,我們要特別從正常的發展觀點來談談他們的行為和情緒管理。

  第二點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的部份,是問題解決。因為他們的特性,常常在適應環境或與人的相處上或行為的學習上,常造成週遭與他相處的人一些困擾。而這個困擾反過來會影響到孩子本身對自己的看法、自信心、行為或人際互動的處理。所以從問題解決的角度,學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注意缺陷過動症兒童常見的情緒特性

  在臨床上,過動兒其實有一組特性。他通常有注意力的問題、有行為好動的問題、有情者上或行為的選擇上,比較衝動的特質。


衝動
  衝動常常是週遭很多大人最困擾的問題。比如說,他可能過個馬路,在馬路中間,他突然想到對這個馬路他有很好的一個點子。所以他想著就開了一個玩笑,對車子、對周遭的人或帶他的家長做一個鬼臉,而停在馬路中央。這就是一種衝動。他忽略了那個情境,是過馬路要快一點。

  他通常有一個比較衝動的個性,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比較不會去思考他這個想法或做法,可能在當時的情境會有怎麼樣的影響。但是衝動是好是壞很難說。有一些事情我們可以衝動一點,當你需要冒險的時候或沒有時間做決的時候。可是在社會化應的過程中,有些事情是需靜下來好好地想一想一些可能的策略。所以,過動兒在這個需要靜下來去思考可能因應的策略上,就需要旁邊大人的提醒。


易轉移的注意力
  第二個部分是他們常常有容易轉移注意的。這種容易轉移的注意力,用另外一種觀點去解釋,可能是對任何事情都很好奇,都想要試試看。他注意到這個刺激,他去玩一玩,做一做。接著又有另一個刺激,他馬上又跑到新的刺激,所以就會引伸到第三個行為特性就是常常做一件事情,目標沒有辨法持續。


目標的不持續
  他可能這個目標做了五分鐘,而因為另一個刺激,就做了下一個目標。可能是前一個目標可能需要十分鐘、十五分鐘或多次的練習經驗,他就沒有辨法持續。我們知道很多技巧的學習,是需要練習的經驗。經由練習的經驗,才有成功的經驗。有一些學習的成功,除了去嘗試之外,還需要不斷地累積,重覆練習這樣的技能。對過動兒來說,他們可能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或學習能力、智能上沒有問題的孩子。可是,為什麼他有一些技巧、有一些能力,總是往往不如同年齡的孩子?常常就是在這個地方出了問題。

  因為缺乏一個適當的或足夠時間的練習經驗,所以,他們就沒有辨法習得一個比較熟練的技巧,這也是常常在過動兒身上看到的一種特性。很多家長和老師可能會說這孩子不而練習,一互想到重覆練習,尤其在國小階段,像是寫字,寫五個以上的字或三個以上的字,他就覺得煩,不想寫了。這個注意力的持續會造成他容易轉移目,尤其是對大一點的孩子,如青少年,必需要有自己組織目標的能力、需要達成目標的方法,也就是策略、計劃的能力常常就會受到影響。

  我有一些經驗發現,過動兒可能在早期的階段沒有受到注意或重觀,到青少年階段,你常常問他「什麼目標?」,他常常回答就是「不知道」,父母就會有一些擔心。那個”不知道”,其實你仔細再跟他討論的話,並不是真得沒有感興趣的部份,而是他不知道如何把那個目標達成,或不知道那些目標有沒有辨法帶給他成功的一個經驗,所以有時候他會很困感。常常這樣的狀況就合併了很多相關的事,比如說對自己成功可能性的判斷、對自己要去力的信心、也包括對自已組織一個經驗的不確定性。所以,到了比較大的孩子,你常常看到問題的累積會比較多。因為孩子的發展,他的問題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環節接著另一個環節。這是他們情緒上,我們所會看到的一個特質。


挫折的強度與衝動的反應過程
  第四個部分,有時也會在過動兒身上看得到的,比如他們常常因為問題解決的搬巧不好、策略能力的不好,或常常轉移注意力。所以,有時他們常常感覺到在要做的事情上,比較容易感覺到主觀的挫折經驗,比如要跟小朋友玩或是要做功課。挫折經驗是很主觀的,有人搭不到公車就氣得要死,可是有人會覺得沒關係還有下一班。過動兒常常因為這個缺損的特性而容易經驗到挫折經驗。當我們經驗一些挫折時,我們也知道挫折是會累積的。就好像氣球吹吹吹,吹得很緊,會覺得繃得很熱,你處在那種繃得很緊,其實是弦拉得很緊。所以,有些家長會覺得他們對拒絕、失敗或不是做得那麼好的經驗時,反強度會很強,這常常跟他們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反應是有關的。

  過動兒的挫折感往往不是他個性上的固執,而是因為他們有很多不容易去組織經驗的主觀挫折感所帶來的,再加上他如果沒有好的技巧去因應的話,他這種挫折的強度往往會比較強。一個孩子被拒絕或是面臨兩難的情境時,這種情境是非常常見的。比如說,你要孩子現在就去做功課,可是他現在正玩四驅車,他玩四驅車玩得非常高興,他不想要去,此時他就面臨兩難。他也知道平常爸爸媽媽要他去做功課,提醒他就是要去了而不能拖延,可是他又想玩怎麼辨?他面臨矛盾的情境,這需要有一個選擇。為什麼過動兒的孩子常常要在這個選擇上多一些指導?正常的孩子可能說「好嘛!好嘛!那我去嘛!」嘟著嘴他就去了,因為他知道他去他可以做得到。可是對過動兒來說,他可能想到等一下又要被叮了。因為我做功課不專心,等一下又要被提醒了。他一想到做功課的那種感覺是比較不舒服的。這樣的反應對於他來講,矛盾的強度、矛盾的張力會增強。可是另外的孩子可能會說「可是我也想要做啊!我還想玩四驅車啊!」他會提出一些要求,跟你討價還價。「我再玩五分鐘可不可以?」為什麼這個孩子可以跟你談,因為他知道自己可以自我控制時間,他知道他五分鐘之後再被提醒他就會去了,或五分鐘後他自動就會放下就會去了。可是我們過動兒比較不容易做到這一點。他即使跟你討價還價,但是他知道等一下他不見得他就能夠做到。有些時候,家長可能會接著告訴他說「你雖然跟我講五分鐘,可是你不見得每一次都會做到。」

  另外一種常見的情形就是他們衝動反應的過程。有時他碰到這個矛盾,他甚至沒有辨法去察覺我剛提到那種好的能力。他知道去做功課的不耐煩,或可以跟人家討價還價的能力。他感覺到那個挫折,因為他情緒衝動的這樣一個脾氣了。這也常常構成與他互動過程中的成年人、家長或老師的困擾。

  因為他很衝動,他想要玩的時候就立即去跟人家玩。他可能就用加入,但不管規則的方式,或他不想玩的時候就一下子生氣、大發脾氣、大發雷霆。這其實是對行為過程的一種直接反應性,他比較沒有能力。在這個地方他需要多一點的提醒,多一點的練習、多一點的提示。因為他不像正常的孩子,可以那麼快在這個部份學到好的方法。


自信心的不足與組織整合自我能力的缺乏
  第五點是他在處理一些經理上的自信心,不像有多一點正向成功孩子的感覺那麼好,可以覺得自我駕馭的那種感覺。當你覺得對一件事情愈不能控制的時候,你常常會覺得俞時沒有把握,懷疑會愈多。而這種狀況如果長期持續不斷存在的話,常常會造成一種自我信心的不足。對於過動的孩子,因為他常常容易在自己的經驗上或周遭環境互動的經驗上,經驗到這個部份,所以有些時候在自信心的感受上他不是那麼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提到過動兒,如何去增進他們成功的經驗,怎麼樣增進他們對自我比較正面的形象,怎樣增加他們對自我行為駕馭、掌握的感覺,這種實際的技巧就會變得很重要。另外,像計畫行為或組織計劃的能力,因為他注意力不集中,比較片斷的經驗,所以常常會看到他們組織及整合能力的不足。在這個部分就需要有一些指導他的行為上必需加強的地方。

注意缺陷過動症兒童情緒處理的一般原則


相信兒童正向改變的可能性
  在臨床工作上,因為我們做很多的家長諮詢,家長常常會個別帶孩子來談,我自己的經驗常常會注意到其實孩子自信心的不足常和家長是互動性的。其實到某一個階段,家長也會開始對孩子到底能不能自我駕馭他的行為沒有信心。所以,有些時候我常會挑戰家長說,妳到底相信孩子有沒有這樣子的可能?妳到底相不相信他?家長會說「我相信,我願意給他這樣子的機會」。

  可是在那個行為上,我看到的並不是那麼相信他。有時候相信孩子的那個行為會發生是非常的重要,妳並不只是對他這個人的相信,妳要相信他在每個行為上的可能性。有時候我會反問家長,當這個子做不到的時候,妳相信他做得到或做不到?家長常回答「對!在那個行為上我相信他做不到!」我會跟家長說,其實妳要相信他做得到。他現在做不到,不表示他未來做不到。

  這個行為他現在做不到是因為我們還沒幫他找到恰當的方法,方法我們可以討論,我們可以找出任何可能性,但是妳千萬不要相信這個行為他做不到。因為妳假如相信這個行為他做不到,那麼好的行為可能就不會發生了。這是回到比較心理學、哲學化的思維,其實每一個孩子都非常有希望的。妳要不要讓他有希望,讓看我們跟他互動的成人要不要學會擁有希望,孩子常常從我們身上學會擁有希望。假如我們對他失去信心,他不會從我們身上學到信心。(本文業經林亮吟醫師斧正,僅此致謝)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北區親職教育研討會(87年3月7日)王意中整理
(本文由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提供)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12: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