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337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做家长的五条简单原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21 19:2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家长的五条简单原则


西风瘦竹2006-10-17 09:56:43


  家有读书郎,父母常感叹:唉,这年月,家长难当!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我们就自觉不自觉地戴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苦心经营孩子的启蒙教育,异想天开地设计孩子的未来。孩子长到入学年龄,我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求爹爹告奶奶选择好学校,想方设法跟老师套近乎,求得老师对孩子的特别关照。孩子未必买帐。我们斥之不争气,苦恼的事一件接一件:孩子不交作业,孩子成绩下滑,孩子跟老师斗嘴,孩子和同学打架,孩子迷恋网吧,孩子放学不回家……

  这年月究竟是怎样的年月?独生子女雄霸天下的年月。考试分数决定一切的年月。社会文化冲击校园文化的年月。网络普及网吧林立的年月。生存第一赚钱至上的年月。大学毕业生不能养活自己的年月。可怜的家长啊,既要挣钱供孩子读书,又要操心孩子的学业。做家长真难!我们无力跃过这年月,也无力改变这年月,惟有适应。家长之难,有社会、学校、子女等诸因素,也有家长自身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自己跟自己较劲,弄得自己苦不堪言,弄得孩子怨气十足。何不给自己松绑,奉行简单原则,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

  简单原则第一条,放弃天才梦。文人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家长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老公)是……哪有爹娘不夸儿的!哪个家长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笨”!不笨的孩子就是天才?我们真该好好问自己:我的孩子是天才吗?培养天才,大概需要非常手段,也有成功的例子,但仅仅是个例,可以欣赏,可以感叹,学不来。我们为了一个不是天才的孩子,竞相采取非常手段,到底是折磨孩子,还是折磨自己?放弃天才梦,回归自然心,特长班不去了,竞赛班不报了,分数低一点没关系,排名后一点无所谓,只要跟得走就行了。把孩子从这班那班中解脱出来,读点课外书,看看动画片,走走同学,会会玩伴。不要对自己说,某某孩子参加了几个班;也不要对自己说,孩子的同学都参加了某某班。是孩子读书,家长较什么劲?人的潜力是有限的,何况孩子。过早地挖掘,是掠夺性的破坏。不如封存起来,孩子知道发奋时,他才有最具竞争力的资本——潜力。

  简单原则第二条,勿以老师为上帝。不是鼓吹不尊师,而是不要把老师的话当金科玉律。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人说,老师,教书育人。很遗憾,传道远去,育人流失,老师渐渐成为“评卷先生”、“职业机器”。不是老师的错,老师也很无辜,还很无奈。为了分数,为了排名,为了升学率,为了职称奖金待遇,老师不得不夸大其词,把孩子的问题说得很严重,把升学的形势说得很严峻,不仅要吓倒学生,还要吓倒家长。老师不得不推荐若干教辅读物,不得不要求学生参加这个辅导班、那个提高班。家长自然心有余悸:我的妈呀,如何是好?老师的话,要听,但不全听;老师的建议,要采纳,但不全盘采纳。孩子上初二时,我曾做过一个统计,如果落实各科老师的“基本要求”,配合抓好孩子的课外学习,那么,孩子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

  简单原则第三条,让孩子“胡说八道”。孩子不是老师和家长说话的“接收器”,孩子也有话语权。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只会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他只会用他的脑袋思考问题,难免幼稚和肤浅。孩子说得对与否,不要武断下结论,让他说,说出他想说的,跟他讨论。其实,孩子最愿意给父母讲心里话,尽管心里话未必正确。在学校,他不敢对老师讲,因为老师总在引导学生讲好听的“心里话”。做孩子最忠实的听众,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想知道孩子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那么,就要容忍孩子“胡说八道”。听一位家长说,当他和孩子发生分歧时,他对孩子说,我的观点不是标准答案,你可以不接受,但要说出道理来,只要能说服我,我听你的。孩子学“文言文”时,抱怨古人多事,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认为“文言文”不是瑰宝,是垃圾,还写了一篇作文,痛陈“文言文”给中学生带来的灾难。他没有横加指责,而是鼓励孩子:你有自己的见解,好事,但理由不充分,暂时说服不了我,还得坚持学好,现在,你觉得“文言文”是垃圾,将来某一天,你也许会把“垃圾”当宝贝。

  简单原则第四条,淡化“家长角色”。孩子进入学校后,我们开始扮演“家长角色”。对于新的角色,其实我们很少去领悟,去把握,完全跟着老师走,效仿其他家长,越演越费劲,越演越蹩脚,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变成了“双面人”:对待亲朋是一副面孔,对待孩子是一副面孔。我们或喋喋不休地唠叨,或眼泪巴巴地哀求,或威严冷峻地训斥,但孩子无动于衷。晚矣!晚矣!家长本无威风,我们偏要耍威风;家长本无架子,我们偏要端架子,孩子自然站在远处看你,和你保持安全的距离。一位家长说,他儿子几岁的时候,他听到邻居夸赞:“你和儿子处得像兄弟一样!”他的心一紧:莫非邻居讥笑我没大没小?但邻居的眼神是真诚的,不像是讥笑。他就想,照此下去,在儿子眼里,我会不会毫无威信?要不要换一副面孔?他有一位严厉得不近人情的父亲,多年来父子俩“一问一答”地相处,难得敞开心扉交流。他问自己:希望儿子眼中的我像我眼中的父亲吗?至今,他和儿子仍像“没大没小的兄弟”,儿子的喜怒哀乐,他都了如指掌。儿子有解不开的结,会主动求助于他。

  简单原则第五条,不要托梦于孩子。我们曾有很多梦,做了家长后,这些梦变成了苦涩的回忆和深深的遗憾。我们可能会在无意间托梦于孩子,希望下一代圆我之梦。你渴望上大学,但大学抛弃了你,你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大学生、研究生。为了既定目标,你给孩子也给自己增添了很多额外负担。你羡慕军人,做梦都想当兵,但你只在照相馆穿过军装。从孩子进入高中开始,你就吆喝报考军校的好处,孩子却在背后说你神经。你从小喜欢绘画,梦想当一名画家,但阴错阳差地考入工业学院,与机械设计打交道。你希望孩子不仅要学习好,还要绘画好,给他报美术班,周末带他户外写生,暑假带他拜访名师,督促他参加校内校外的比赛,孩子像木偶似地疲于应付,没有给你抱回金奖银奖,成绩还下降了……托梦于孩子,不仅扼杀孩子的天性,也会让家长更加失望,更加痛苦——当梦破灭的时候!正如父母左右不了你的未来一样,你也左右不了孩子的未来。沉醉于自己幻灭的梦,一厢情愿地设计孩子的未来,收获的多半是对孩子没完没了的指责。

  奉行简单原则,不一定是出色的家长,但至少是基本称职的家长。对于我们说来,基本称职就足够了。
dingjipi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2#
发表于 2006-10-21 20:11: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11-1 14:41:37 | 只看该作者

re:说得真好!

说得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11-16 18:29:47 | 只看该作者

孩子们对家长的十个要求

    美国学者R、F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已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十万 个孩子。其中,有10条最有影响: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6 19:37:10 | 只看该作者

re:对第六点,可以再加上一条,"对孩子朋友的...

对第六点,可以再加上一条,"对孩子朋友的任何怪异的语言,服装,首饰,文身,刺青,等等,要是看不怪,绝对要当面忍住不说,不怒",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1-16 22:21:52 | 只看该作者

re:新东方的老罗(罗永浩)关于对待孩子的奇装...

新东方的老罗(罗永浩)关于对待孩子的奇装异服和文身刺青什么的,有一段奇谈,大致如下:

有一回我在中关村附近碰到一孩子,猛一看吓了一大跳,裤子像灯笼一样,头上戴着乱七八糟的东西,横着就走过来了。当时没把我气死。可转眼一想,我来气,说明我老了,怎么就不能接受了?于是忍不住上去拍了他一下肩膀,说“小伙子穿得不错!”。那孩子差点没吓着。

如果孩子耳朵上打了窟窿,刺了什么东西,跑回家来,父母看了气个半死,打骂一顿有没有用?没有用!父亲应该强压怒火,笑着摸摸孩子脸“嘿,真不错,化多少钱打的呀?”“二百块!”“还真不贵!二百块钱打这么多个洞!”孩子回到房间,立马也气个半死,原想摆显自个儿叛逆的,竟然被老爸夸,他妈的我成什么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出房门,脸上干干静静就卸完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1-17 08:04:33 | 只看该作者

re:有时候上街,看到那些长短不一、颜色各异的...

有时候上街,看到那些长短不一、颜色各异的东东穿在那些俊男靓女的身上,觉得好可惜,怎么就这么穿了呢?
想完后,自己倒吸一口凉气:我老了。老了才会这样!我第一次穿牛仔裤的时候,也被我爸骂过,但当时心里那个美,骂一顿有什么。
于是,看什么都顺眼了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1-17 11:29:01 | 只看该作者

re:看完这篇文章,真的觉得老了,跟不上时代的...

看完这篇文章,真的觉得老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幸好有一点我做的还是比较好,就是我不对的你可以说,但你要说服我,否则就得听我的,这样管起来他们还是心服口服的,有一点要记住要想管孩子首先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才有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1-17 14:35:21 | 只看该作者

re:跟一帖: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浓缩为六...

跟一帖:

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浓缩为六句话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1-17 20:32:19 | 只看该作者

re:我也买了<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

    我也买了<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也是卓越网上订的,真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其实这样的书要经常看的。学习有效地与孩子沟通,真正成为他的朋友和引导者,还是需要不断进修的。
    飞飞爸已推荐过了,忍不住再推荐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11-20 09:55:45 | 只看该作者

re:这本书的电子版网页: http://w...

这本书的电子版网页:  http://www.yaolan.com/reading/babyhand/app/index.a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12-26 16:57:41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杰出父母只做三件事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5-17 22:36:07 | 只看该作者

re:杜绝十种言行好父母应是通情达理而不应...

杜绝十种言行
好父母应是通情达理而不应是“厉害”的。厉害只能意味着蛮横、粗暴、专制、无知,它只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反感和恐惧,而成为拒绝教育的阻抗力量,给父(母)子(女)关系带来隔阂,并印上父(母)子(女)感情交流的阴影。下面这十种对孩子伤害最大的言行则应该永远从好父母的世界中消失。
  1. 恶言:傻瓜、说谎、无用的东西。
  2. 侮辱:你简直是个废物。
  3. 责备:你又做了错事,真是坏透了。
  4. 压抑: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6. 威胁: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 哀求: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 抱怨: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9. 贿赂: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自行车。
  10.讽刺: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
  良好的形象不是指长相的俊美,而是是否具备了作父母的人格魅力和精神状态,要知道孩子对父母的模仿学习是潜移默化的,父母的陈旧观念和不良习惯容易被孩子习得,而父母良好的性格品质将使孩子受益一生。为此,父母应当经常调整自己,总是以理智、通达、自信、积极的状态站在孩子的面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5-17 22:39:52 | 只看该作者

re: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转) 一般...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转)
 
一般来讲,孩子都喜欢关心、体贴、和蔼可亲、爱护孩子、理解孩子的父母,最反感的
是严厉粗暴、修养差、不通情达理的父母。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孩子最喜欢的好父母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特点:

  不摆父母架子,理解尊重孩子
  好父母既是孩子的保护者,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他既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好父母是平易近人和宽容大度的,他是孩子心目中能够依靠的一座大山。父母的豁达、开朗、诚恳、宽厚,能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倾诉机会,当他把心中的苦恼全部告诉父母时,会感到父母宽阔的胸膛是那么温暖、舒适、安全,更激起了孩子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孩子最渴望父母能真正走进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可惜很多父母并不懂得这一点。他们只关心孩子的生活、成绩,却不去了解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

  善于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弗洛伊德也说:“一个为父母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夫妻恩爱,父母对孩子慈祥和挚爱,就会在家庭中造成融洽温暖的心理气氛,这样的家庭心理气氛必定会成为孩子身心发育最深厚的土壤。孩子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就会心情愉快,身心皆健;反之则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而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气氛其主动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父母手上。父母的热情、幽默、机智、大度、活力、爱心、富有生活情趣是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催化剂。父母对孩子的抚爱和关怀,势必会毫无遗漏地流入孩子的心田,深深印在孩子的心间。爱,是永远也不会被忘记的。根植于“父(母)子情深”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其作用力也许是其他任何一种家庭教育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真正关心和赏识自己的孩子
  好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能否考上重点中学或者大学等,而且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他改掉缺点。
   但不少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的目光赞美自己孩子
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父母用别的孩子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而事实上却易导致孩子自信的丧失和崩溃,产生自卑心理。

不给孩子过大压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由于心理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因而常受到成人的否定。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会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它不仅使孩子得不到积极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会,反而时常经历失败,使孩子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而走向自卑。
  好父母,就应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照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预先设计的轨道成长,千万莫硬性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要求,还要注意给孩子减轻过重的精神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3 11: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