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929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的宝贝儿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1 20:2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儿是2003年生的。现在不在我身边。
孩子的情况,无需着笔,不是典型的自闭症,也很靠谱。

我想写信跟太太讨论孩子的训练问题。因为电话上讲,讲过了也就忘记了。

===========================================================================

xx:

我床头桌上放着闹钟,有时半夜醒来,听到闹钟嘀嗒嘀嗒声音,我就再也无法睡着了。
时间像水一样,无情地流逝,过去的想抓也抓不住。能抓得住的,也只有现在。

最近看了一篇关于“学”、“思”、“行”的文章

“学”---荀子:“教不可已矣,学不可已矣”  “少而学者如日出之阳,壮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之明。”
“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就会“食书不化”,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
“行”---思见之于行 ,“行成于思,毁于随”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礼记》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对于自闭症的现状,这句话可以作为我们对孩子教育和训练的指导思想。
=====================================================================================================================

我在看RDI,我觉得这是适合我们孩子的训练方法,下面是一位美国的妈妈的话:

"我的孩子做了五個月的RDI, 姑且不論進步多少, 就光是每次孩子眼神發亮的盯著我, 很開心的要求我跟他一起玩RDI的遊戲時, 我就非常感激這種治療方法. 用這種融入生活 (life style) 的治療方法, 我們一起洗衣服, 洗菜, 煮飯, 擦窗戶, 洗澡, 散步……等等, 在這些活動中我們一起分享生活的樂趣, 讓我覺得和這樣一個小朋友一起生活有著無限大的樂趣. 更何況他現在開始會用眼神詢問這是對的還是錯的, 用眼睛解讀別人的臉上表情的認同或不認同. "

RDI是在很多关于自闭症的研究结果上发展出来的,而且这种游戏式的方式可以使孩子在快乐中学习,不会引起他心理上的抗拒,即使对正常孩子,也是有益无害的。

你已经看了《解开人际关系之谜》这本书,我再简单总结一下:

RDI的基础:经验分享互动发展的六个级,每个级象征我们分享的新一层经验。每一级又分几个阶段,象征在每个阶段中分享方式的重大突破。相对比可以大概知道孩子缺失的阶段。

第一级 调谐(出生到六个月)
        情感调谐:前三个月,与父母的磨合阶段。
        社交参照:第四个月,利用大人的声音与面部表情得到情绪的安抚。
        分享兴奋:第五个月,与大人互相分享笑声
        简易游戏:参照父母的表情,“预测”尚未发生的兴奋,例如玩躲猫猫游戏

第二级 学习互动舞步 (六个月到十二个月)
        分享的框架:父母示范和一步步地教孩子动作,让孩子学会规则和动作的时间点
        变化与趣味:
        互动、引导式参与和共同调控: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能够判断何时与如何轮到自己,并与搭档沟通何时该轮到对方。如:拉绳子。
        一起动作和修补动作:一岁后孩子已学会参照父母的动作,用这个信息来调整自己下一步的动作以及作出调控和修补。如拔河游戏。

第三级 即兴变化与共同创造 (十二个月到十八个月)
        不断地共同加入变化:如捉迷藏
        流畅的过渡转换:一个接一个地玩游戏
        即兴创造:
        共同创作:

第四级 分享外在世界 (十八个月到三十个月)
        分享知觉:一岁半的孩子已经知道可以与别人分享他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经验。有共同注意力。
        采纳观点:两岁的孩子能了解其他人对事物与自己有不同的认知。
        独特的反应:如自己觉得好玩的东西别人未必觉得好玩
        添加想象:如把帽子当成篮子装东西

第五级 发掘内在世界(三十个月到四十八个月)
        分享想法:孩子把同伴当成新鲜以刺激的主要来源,孩子注意力焦点都放在同伴带来的各种无法预测的新奇游戏与想法。
        欣赏差异:孩子开始了解自己活在一个有许多差异共存的世界,但这种差异只会为其生活增添更多趣味而非威胁。
        内在和外在世界:孩子可以理解一个人的表情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情绪状态
        心智能力:能够理解他人内心状态力。孩子认识到他人的行动的企图和欲望,并籍此指导自己的行动。

第六级  连接自己与他人(四十八个月以后)
        独特的自我:孩子参照同伴来发掘自己独特的偏好、兴趣与能力,在与他人比较的同时也不断的寻找共同点,希望彼此产生连结。
        团体的归属感:如表现出对所在班级的骄傲。希望被群体接受和认同的渴望,启动了一种更具意识的社交过程。
        玩伴与友伴:
        长久的友谊:


自闭症社交发展存在的问题
无法正常地参照父母来获知事物的意义和获得安全感,没有发展出相互注意的能力,缺乏互动中共同调控的能力,因此把精力投射到物体世界,对事物有兴趣,对人没兴趣。
无法针对他人主观的印象或认知发展出自己的独特反应,活在一个只有绝对事实存在的世界
没有把对话当成达成经验分享互动目的的方法
无法对他人产生同理心
不想要同伴不同的观点和新奇的处事方法
无法自觉到:自己具有正在浮现的自我,可以用来与他人比较对照

理解工具性技能和社交性技能
工具性技能指的是具体的行为,如目光接触、等待轮替、微笑、挥手、礼貌地请求等。它们只是教你如何获取需要的东西及如何适应社会 。使用这些技能时,我们只是把人看成是满足我们需要的工具 ,与互动的对象是谁没有关系。

社交性技能指能够把看到和听到的社会性信息迅速地进行处理,把这些信息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以便在社会交往中采取适宜的行为,才能从中取得成功和愉悦。只有社交性技能才能获得友谊。

如何区别工具性技能和社交性技能:
最终结果的可预测性,如:讲笑话
伙伴相对于目的的关系
互动对象的可替换性
社交剧本与规则的依赖程度
情感沟通的需求程度

RDI三大原则
建立社交参照:孩子学习积极运用社交伙伴的面部表情、反应与行动,作为决定自己行为的必要参照点。持续而快速地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做比较,是社会参照的必备能力
共同调控:指的是互动的其中一方自发性的反应,为了维系双方互动的共同意义而改变自己的行为。需要搭档间不断地互相参照。例如散步时,减慢或加快步速以保持并肩通行。
功能运用优先于方法:经过评估后才教导相应能力水平的社交技能,而不是适于年龄

RDI的目标
理解并欣赏多层次的经验分享;
在共同管理的分享经验交流中成为平等伙伴;
理解并评估其他人的独特性----他们的观点,意见和感觉;
评估并努力保持持久的关系;
在社交和非社交问题的解决上,变得有适应力和灵活性;
认识他们自己的能持续成长和发展的独特性。

命令式交流和宣言式交流
命令式交流--------说话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如:你在学校表现好吗?。。。这是什么?。。。坐下,吃饭!
宣言式交流--------说话不是为了达到直接的特定的目的,而是分享感觉,经验,如:啊,花开了。。。。天快下雨了。。。水好烫。。。
尽量减少命令式交流,增加宣言式交流。  宣言式交流与命令式交流理想比例要达到80比20

RDI的生活方式
不要死搬照抄书本上的活动,要用生活中的机会来随时随地训练, 把训练的内容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认识到小的片刻时间也是最重要的,整天利用许多‘小的片刻’机会来练习。
回顾一周的计划并把不重要的事砍掉。
为日常索事划出更多的时间,将生活节奏放缓,而且要简化。
多拍一些照片并把他们放入记忆书中。常复习那些照片。也可以用来给孩子做事件记忆训练。
创造许多产生不确定性的机会,当孩子频频面临困惑或不确定时,会注视大人以求答案或帮助

================================================================================================================

正规的RDI,RDA是很重要的。要评估从哪个阶段开始,又做到那个阶段了。前面那位美国的妈妈花三个月作RDA,然后才开始RDI的活动。
我们没有那个条件,就从第一级阶段零开始,根据进程评估表,设定长期和短期目标,以及评估当前状态。我会把所有阶段的功能、技能、活动和相关的背景知识慢慢地整理出来。

第一级阶段零

从RDI2.0开始加入,RDI2.0和3.0叫RDR,RDI3.5和4.0改为RCR

不管叫RDR,还是叫RCR, 都是表达了人发育、发展的上升螺旋过程---掌握,新的挑战,再度掌握,规整,打破规整,再度规整。

RDR has rapidly become a basic principle of the RDI Program,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almost a year ago.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s have found the first parent-child joint challenge is to establish a regulatory, safe relationship; while this occurs by the age of 3 months in neuro-typical (NT) infants, what we have found is that this has often been one of the critical missing developmental steps for those on the autism spectrum. Like the other "meta-functions," RDR is part of every Stage of the RDI Program, starting very simply, with each step becoming a building block for the next. With RDR, for example, this would mean solidly establishing Regulation before introducing any Dys-regulation.
正常儿童3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和父母建立起第一个亲子关系:规整的安全和信赖的关系。自闭症儿童被发现缺少这个重要的发育阶段,所以要率先补上这一课。

目标
发展引起注意和转移注意的能力
儿童必须认识到大人是环境中最重要的“实体”
儿童学会对大人所指的普通的物体引起注意
儿童能够转移注意力到比某个物体更重要的物体上。
儿童能够注意到大人所指的目标区域,然后再把注意力转回到大人身上
使儿童认识到大人是他们了解世界的最安全的途径


由大人引导开始
专注于目标而不是完成某项任务
仔细选择活动
注意孩子和父母的强项和障碍
有效地框架化你的活动
尝试,并从错误中学习
练习,练习,再练习!

下面是那位美国妈妈的帖子:

書上沒有第零個階段, 第零個階段是讓孩子注意到遊戲的慣性(pattern), 突然終止, 讓小孩要求遊戲繼續下去. 例如一個大人抱著孩子做下來, 輕輕的前後搖擺, 好像抱著小嬰兒搖晃一樣, 嘴裡說著’搖呀, 搖呀, 停止.’ (rock, rock, stop) 搖兩下就停下來, 再搖兩下再停下來, 這樣重複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搖晃的頻率, 然後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時候, 完全停下來不動, 不再繼續搖晃, 看看孩子的背會不會試著往後壓或是往前搖, 這就是互動的開始, 孩子在修補剛剛終止的動作, 所以大人再繼續幫他搖.

下面有一些這個階段( stage0:regulation, deregulation, regulation的活動給大家參考
1 rock, rock, stop (搖呀, 搖呀, 停止)同上
2. roll, roll, stop (滾呀, 滾呀, 停止) : 讓小孩趴在花生球, 大龍球或是大一點的充汽球上, 往前滾, 往後滾, 停止, 嘴裡說著’滾呀, 滾呀, 停止.’ (roll, roll, stop) 前滾後滾就停下來, 再滾兩下再停下來, 這樣重複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滾動的頻率, 然後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時候, 完全停下來不動, 不再繼續滾, 看看孩子會不會試著球上滾動, 這就是互動的開始, 孩子在修補剛剛終止的動作, 所以大人再繼續幫他滾.
3. walk, walk, walk, stop (走, 走, 走, 停): 大人牽著小孩的手, 走幾步路, 停下來, 這樣重複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走路的頻率, 然後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時候, 完全停下來不動, 不再繼續走, 看看孩子會不會拉著大人往前走, 這就是互動的開始, 孩子在修補剛剛終止的動作, 所以大人再繼續牽著他的手往前走. 如果孩子可以做的很好, 就不要牽手, 改成兩個人拉著手帕, 如果拉著手帕也做得很好, 就不要牽手了, 讓他自己走. 只是, 現在如果他要你繼續走, 必須要有眼神的接觸, 必須要抬起頭來看著大人, 才能繼續剛剛的動作.

人際關係的發展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的重要性, 當我買了解開人際關係之謎和兒童人際關係發展手冊的書籍回來, 也買了DVD影片, 照著裡面的活動跟自己小孩玩, 很奇怪的是, 小孩的反應有的和預期的一樣, 有的和預期的不一樣, 自己土法煉鋼, 練了一陣子, 效果並不好. 找了RDI顧問以後, 才知道還有一個第零階段. 沒有第零個階段, 做第一階段(專心)的效果也就受到了影響. 跟遊戲治療(floor time)以小孩為中心不太一樣, RDI是以大人為中心的活動. 要得到孩子的注意以前(第一階段:專心), 必須先讓它能夠跟大人建立密切的關係, 第零階段的活動, 大多在教導孩子們習慣大人的存在與相處的模式.

再介紹一些第零階段的活動
幫忙家務
1. 洗衣服: 帶孩子洗衣服, 把洗衣桶放在大人旁邊, 孩子站在洗衣機前面, 如果孩子不夠高的話, 就讓他踩在凳子上. 大人把髒衣服一件一件(或一小堆一小堆)拿給小孩, 小孩再把衣服丟進洗衣機. 大人一邊遞衣服, 嘴巴一邊說, ‘洗衣機, 洗衣機, 洗衣服’ 這樣重複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的頻率, 然後突然在某一次把正要把衣服拿給小孩的時候, 抓住衣服不放手(或是把衣服拿很高), 有的孩子在這時候會用力拉衣服, 這時候你就可以把衣服給他, 讓他把衣服放進去. 如果你的孩子抬起頭來看著你, 你就要給他一個很大的微笑, 再把衣服給他, 當孩子抬起頭來看著你的次數愈來越多時, 這時候表示, 你已經可以加入一些第一階段的活動了.
2. 擦桌子: 拿一條大的抹布, 可以讓大人和孩子一起把手放在上面, 剛開始可以抓著孩子的手, 輕輕的擦桌子, 一邊擦一邊說’擦桌子, 擦桌子, 停下來’ 擦兩下就停下來, 再擦兩下再停下來, 這樣重複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擦桌子的頻率, 然後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時候, 完全停下來不動, 不再繼續擦, 讓孩子在修補剛剛終止的動作, 所以大人再繼續幫他擦. 熟悉了了以後, 不要抓著他的手, 讓他把手放在抹布的另一邊, 兩個人一起做.
3. 打蛋: 把蛋打在容器中, 握著孩子的手拿筷子或打蛋器打蛋. 一邊攪拌一邊說’打蛋, 打蛋, 停’ 打兩下就停下來, 再打兩下再停下來, 這樣重複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打蛋的頻率, 然後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時候, 完全停下來不動, 不再繼續攪拌, 讓孩子在修補剛剛終止的動作.

做RDI特別注意的 一點是要常常小小變化一下內容, 例如上次提到的洗衣服,
洗衣服:
帶孩子洗衣服, 把洗衣桶放在大人旁邊, 孩子站在洗衣機前面, 如果孩子不夠高的話, 就讓他踩在凳子上. 大人把髒衣服一件一件(或一小堆一小堆)拿給小孩, 小孩再把衣服丟進洗衣機. 大人一邊遞衣服, 嘴巴一邊說, ‘洗衣機, 洗衣機, 洗衣服’ 這樣重複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的頻率, 然後突然在某一次把正要把衣服拿給小孩的時候, 抓住衣服不放手(或是把衣服拿很高), 有的孩子在這時候會用力拉衣服, 這時候你就可以把衣服給他, 讓他把衣服放進去. 如果你的孩子抬起頭來看著你, 你就要給他一個很大的微笑, 再把衣服給他,
做了幾次以後, 可以稍微改變一下, 例如在某一次把正要把衣服拿給小孩的時候, 抓住衣服不放手, 或是把衣服拿很高, 或是丟給他, 或是把衣服拋高讓孩子接住, 或是孩子本來看準了, 就眼神離開, 只是伸手過去拿, 在孩子伸手的時候, 大人突然把衣服抽離開, 讓孩子撲個空, 再把衣服拿在靠近眼睛的地方, 等他瞄你一眼的時候再給他衣服等等, 最主要的是抓住他的視線, 讓他能夠看著你.

不能請顧問, 自己做RDI也可以做得很好. 只是有一些循序漸進的竅門不好拿捏. 還有一些顧問重視的地方, 我們自己卻忽略了. 自己做的時候, 如果有可能的話, 把它錄影起來, 自己看自己哪裡做得好, 哪裡做得不好, 作一張表自己填寫, 主要有下面幾個問題:
1. 孩子是否投入活動中
2. 孩子是否眼神接觸的頻繁
3. 大人是否對孩子的反應給予適當的鼓勵
4. 活動的難易程度如何, 孩子是否由活動中得到互動的樂趣
5. 大人是否由互動中得到樂趣

有時候我們急著要教孩子一些技巧而忘記了我們本來的目的, 那就是讓孩子享受到互動的樂趣. 活動的程序是否正確並不重要. 例如有一次, 我們在做”我的想法是……”的活動. 我和小孩一起畫一張圖, 是一個人. 大人先說’我的想法是…臉’, 然後再紙上畫一個大臉. 大人把蠟筆遞給小孩, 小孩接著說’我的主意是…眼睛’, 然後小朋友會自己畫一個眼睛, 畫完以後會把蠟筆遞給大人, 大人接著說’我的想法是…耳朵’, 然後再紙上畫一個耳朵. 大人再把蠟筆遞給小孩, 如此這般, 完成一張圖畫. 我活動的時候, 孩子常常漏說”我的想法是……”, 我要記得提醒他說”我的想法是……”, 而且, 當小朋友畫完一個部位時, 沒有把蠟筆交出來 還想在自己一直畫下去, 我常常提醒他, 換媽媽畫了. 我自己覺得這個活動孩子並沒有參與得很好. 可是顧問一看到錄影帶, 就一直很高興的說, ‘太好了, 太好了, 你看小朋友一直有很好的眼神接觸, 而且他非常注意大人在畫什麼, 互動實在是太好了’. 這時候, 我才知道, 我自己太專注於要孩子照著遊戲規則玩, 而忽略了他的眼神接觸和互動的樂趣. 所以, 如果有可能的話, 家長把活動錄影起來, 再看一次, 感覺會很不一樣.

書(解開人際關係之謎和兒童人際關係發展手冊)寫得不錯, 只是有一些活動是一連串上去的, 像是在第零階段的一些活動可以一直延伸到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一直上去. 同樣的活動因為小孩所在的階段不同, 而稍稍有些不同.

自己做RDI時, 做一張check list, 有哪些活動, 每天紀錄. 每個星期更新一次活動, 看看哪一個可以繼續做下去, 哪一個太難了先暫停, 哪一個已經駕輕就熟, 可以換下一個活動, 對剛剛開始的人很有幫助.

剛開始第零階段的功課要做得扎實, 我們做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 網路上有人說他們做了六個月的時間還在做第零階段. 儘管我們現在大部分都在第一和第二階段, 每天還是多少做一些第零階段的活動.

下面是一些stage0, stage1的活動, 有一些活動, 我自己分不太清楚, 哪一個是第零階段或第一階段.
1.把第零階段的活動串在一起, 最開始可以兩個, 再來三個串在一起. 再來四個串在一起. (請參考淺談rdi1和淺談rdi2) 例如: rock, rock, stop (搖呀, 搖呀, 停止)+ roll, roll, stop (滾呀, 滾呀, 停止). 先做rock, rock, stop (搖呀, 搖呀, 停止)做一兩分鐘以後, 換到roll, roll, stop (滾呀, 滾呀, 停止) 做一兩分鐘以後, 再換到rock, rock, stop (搖呀, 搖呀, 停止), 再換到roll, roll, stop (滾呀, 滾呀, 停止) 做一兩分鐘, 剛開始由大人引導變換活動, 如此重複幾次以後, 大人和小朋友都很熟悉這樣的頻率了, 在變換場景時, 不要由大人引導, 等待小朋友自己走到下一個場景.

2.放氣球: 把氣球吹滿氣以後, 在小朋友面前說’1, 2, 3, 放’, 如果小朋友喜歡的話, 放了幾次, 他撿氣球回來給大人時, 做一些吸引他注意的聲音, 確定他有眼神接觸, 才開始吹氣球, 吹到一半, 吸一口氣, 可是不吹出去, 等小朋友也學你吸一口氣, 吹吹吹時, 在繼續接下去吹. (或者是有眼神接觸也可以, 看哪一個小朋友比較容易做到, 就選那一個做)

3.擦玻璃: 材料: 報紙或抹布兩份, 清潔劑(噴玻璃用)兩份. 在公寓得落地窗, 小朋友和大人一個人站在室內, 一個人站在室外. 一個人拿著一個抹布和一瓶噴玻璃清潔劑(如果怕危險, 裡面可以裝水讓小朋友噴), 小朋友要能一上一下, 或是一左一又跟著大人擦玻璃, 大人擦到哪裡, 小朋友要跟著擦到那裡, 大人噴玻璃, 小朋友也要跟著噴. 透過玻璃, 眼神的接觸, 分享情緒, 在擦玻璃時都可以加進去. 如果小朋友只想透過玻璃跟你擊掌, 親一下, 或是做鬼臉, 那也非常好. 如果他還沒有辦法跟著大人隔著玻璃做, 最開始就讓他跟在大人旁邊亂抹亂擦就可以了, 那也是很好玩的.

====================================================================================================
飞飞爸翻译自  yaohoo RDI_Mid_Atlantic  Sherri L. Miller, MS, CCC-SLP
The Regulation-Dysregulation-Reorganization Cycle
“规律-打破规律-重新组织”循环

在生命最初的三个月,通过与照料他们的人在一起,典型发育的(NT,NeuroTypical )婴孩发展出一种识别简单的“规律——打破规律——重新组织(RDR,regulation-dysregulation-reorganization)”模式的惊人的能力。规则的、规律的(Regulation),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对于有节奏的互动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例如,抛动小孩的游戏,大人一前一后一前一后地反复抛动,孩子渐渐知道这种互动有一定的模式(Pattern),这对于父子(母子)关系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感受到这种模式,孩子开始信任父母会在这种变化的情况下提供安全感,当孩子通过哭闹、惊异或者转移他们的视线以向大人表达他们的不适的时候,通常父母会马上停止或简化活动的模式来降低刺激。这样孩子就有机会去重新组织和准备一个机会去掌握这个模式或者更简化一点的模式。

同样是抛动孩子的游戏,然而却不是一成不便的,有时候快一点,有时会慢一点,抛动的力度、位置也可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父母总是主导活动的开始、结束和变化。这种RDR循环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师徒”关系的开始。

有时候,这个模式会被一些原因所中断。可能是妈妈需要调整一下位置、可能是电话铃响了她要去接一下电话,典型发育的孩子渴望这种类型的变化和“动态”。这种在原有模式中引入轻微变化而成的新的互动模式的过程,我们称为“重组”。典型发育的孩子通过重组很好地接受了变化,通过带领孩子对变化进行重组,又进一步加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师徒”关系。

但是对很多自闭症孩子而言,他们没有掌握RDR循环中重组的能力,结果,他们对父母的安全感和信任关系也没有稳固地建立起来,当引入轻微变化的时候,孩子变得不适,他们变得消极(跑开、转过脸、白日梦、沉迷于视频或物件、表现得极度愚蠢等)或具攻击性(发脾气、打击等),在“变化”出现以后模式没有得到重组,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每天的生活是从(他们觉得安全的)重复的静态模式进入到(他们觉得完全无法控制的)混乱状态再回到他们觉得安全的静态模式的过程,他们从来没有开始很好地去接受变化。

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建立对父母的最基本的信任感,首先我们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可接受、可预期和舒适的规律模式,当孩子掌握熟悉了这个规律模式后,我们引入轻微的变化来让孩子进行重组,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孩子逐渐接受父母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逐渐信任并期待父母引入的更多的变化。

通过归纳和简化,这些步骤是:
[注意:我认为这些步骤中最关键、最精粹的地方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建议大家一定要边看边琢磨!--飞飞爸]

1.通过明显地“停止当前活动”来开始。在发起模式前和小孩一起坐一会儿,这能让孩子清楚地感觉到模式的开始;

2.从一个简单的规律模式开始(例如,用有节奏地前后前后的模式来擦拭物体的表面)。注意保持这个模式不要过分刺激,另外请记得你的向导角色。

3.确认这个模式对于孩子而言是可接受和有节奏的。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一个可信任的向导,并相信父母会维持适当的紧张度,这是让孩子不会对他们父母觉得不适、建立对父母信任感的最初步骤;
[这是第一个给孩子提供机会的地方,通过合理地延长一个规律模式在孩子面前重现的时间,提供机会让孩子去感受到这个模式的规律性,注意,规律性的、可预见的东西对于孩子而已就是安全的,因此要提供机会让孩子知道面前的模式是规律的、安全的,才可以执行后续的引入变化的步骤。--飞飞爸]

4.如果孩子显示出任何不适的信号,就要简化或者停止模式的进行。注意,孩子并不一定会通过面部凝视来表达不适,视线和注意力的转移很可能也是刺激过渡的信号。一旦停止或简化,孩子会做好重新接受这个模式或一个更简单模式的准备,注意,关键的是要再引入变化前让孩子感受到模式的规律,否则孩子只会觉得一切都是混乱。

注意,很多情况下,在进入5-8步骤前,孩子可能要保持这种规律模式几分钟(或者几天间隔地重现)以便感受到其规律性,事实上这就是孩子跟随其父母在任何动态系统里感受到的最初的成功体验,请记住,建立孩子信任父母的动机是RDR的主要目标。有时候,忍住不要过急地引入变化是实现这一点的最有效方法。

5.提供变化,或中断。这通常是一个停顿再加上一个轻微的“脱离平衡状态”的感觉,停顿让孩子有时间去感知和考虑他所遇到的变化。刻意突出变化有时候会有助于制造悬念和期待感。然而,对于有些孩子而言,变化的突出程度应该尽可能小以免过度刺激。

6.等待孩子开始处理遇到的变化。这是建立孩子对父母信任感的第二个步骤,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会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重组和克服遇到的变化,一旦成功了,孩子也会建立成功应付变化的能力感。注意,这一步的关键在于“等待”孩子的发起。
[这是另一个提供机会给孩子的地方,在引入变化前提供明显的停顿,并且要等待,为什么等待是关键?因为等待就是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感觉到即将有变化并做好准备--飞飞爸]

7.协助完成应对变化,并且在保留引入的变化元素的基础上修改原有模式。这是建立孩子对父母信任感的第三个步骤,让孩子开始相信并期待父母会安全地领着他们进入一个新的规律模式。

8.保持刚建立的模式直到确信孩子已经接受,然后重复3-7步以引入更多的变化。
例如,一个前后前后擦东西的模式,可以通过“暂停”,待小孩感觉到他遇到一个变化时,由父母带领进入一个“圆型擦拭”的模式

Dr Gutstein说“没有规律模式为基础的变化是一场混乱”,规律感在RDI各个阶段的交互中都得到强调。在最初的治疗阶段,RDR通过上述的步骤被引入;然后当孩子沿着RDI阶段不断提高时,规律性变成为孩子掌握更多变化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规律模式,可以作为最初训练之用:
摆动 擦拭 画画 旋转 走路 跳跃 浇铸 讼唱 推物 拉物 给物 受物 转弯 搅拌
2#
发表于 2006-10-1 23:09:39 | 只看该作者

re:这样写出来好,自己能受益,别人也能学.

这样写出来好,自己能受益,别人也能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10-1 23:12:23 | 只看该作者

re:以琳网又多了一个好爸爸!你的妻子和你的儿...

以琳网又多了一个好爸爸!你的妻子和你的儿子好有福气啊.祝福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22:13:51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方老师和总版主。[COLOR...

谢谢方老师和总版主。

蒙特梭利在十九世纪末就一改传统尽以药物治疗低能儿的偏执做法, 提出:“要克服智能不足,主要还得靠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医药去治疗” 而后她也证实了她的看法是正确的。

[I]接前面[/I]
RDR/RCR 是RDI 的基础,就像ABA要先让孩子面对面地坐下来。
要和RDI的另一个重要概念--Master-Apprentice(M-A) Relationship(师徒关系)结合起来理解。

M-A又称作“引到式参与”,这是个适用于RDI各个阶段的基本原理,这并不是强迫孩子服从,而是让孩子主动跟随大人,专注于大人,并享受乐趣。
gutstein强调这个M-A关系不是主仆关系(master-slave),而是熟手--出徒工--学徒工(Master-Journeyman-Apprentice)的关系。

自闭症儿童习惯于沉浸的无生命的“物”的世界,喜欢从事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活动。对人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在他的眼里,与人打交道太过麻烦,他没法掌握也没有兴趣掌握各种复杂的规则。

要把孩子从物的世界中来出来。RDI把基础建立在两点上,一是让孩子对大人感兴趣,让他感到与大人玩比跟无生命的物玩更有乐趣,二是使他能跟随大人,这包括稳定的(Regulated)跟随和变化的跟随。

RDI的第零阶段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孩子注意到大人,喜欢跟大人活动,能跟随大人,并且能处理一些不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得到乐趣,并且跟随上这些变化,别忘了,通常自闭症的孩子拒绝变化,要不他给你“reverse”回去(也就是undo),要不他就大发脾气。

RDR/RCR中的“R” ,表示的是一种连续性的,稳定的,信赖的,协调的,平和的关系。就像直流稳压电源,输入可能有些微变化,输出总是稳定的。
RDR/RCR中的“D”或“C” ,表示变化和新的挑战,让孩子喜欢和能够处理变化,是我们的目标,变化要控制,注意变化“不要超出稳压电源的承受范围”。
RDR/RCR中的“R” ,变化和新的挑战被很好的处理,重新回到连续性的,稳定的,信赖的,协调的,平和的关系。

细化下去,还要有一个“PRE-Master-Apprentice (M-A) Relationship“阶段,这是儿童在RDI的第一步,早于RCR中的“R“阶段。
因为自闭症儿童不喜欢事物的不确定性,也不相信父母对他的引导。你的目标的要点是提供给孩子有足够的信息,使他相信他有能力在简单框架的活动中担任共同调控者的角色。使他形成足够的记忆,相信并且期待你引入变化和不确定性。孩子一开始并不要强求他兴奋,只要孩子觉察到你引入的变化,如果孩子十次中有八次能够在没有任何提示和刺激物的前提下注意到你,特别是当你引入变化时。那么这个阶段就宣告完成。你可以观察他的“预期凝视”行为,这个“预期凝视”就是你引入变化的一段时间内,他注意到你,并看着下步要做什么。

所以,这个阶段就是要引起孩子注意,哪怕是在你变化中看你一眼。这是基础的基础,孩子对你毫无兴趣,其他的无从谈起。
活动的内容可以是任何的日常活动。越简单越好。

RDI咨询师讲课时,放了一个3个月大的正常发育的婴儿和他父亲互动的录像,父亲对着婴儿唱儿歌,婴儿会跟随父亲的变化发出“嗯”,“啊”的声音,配合的非常好。对于RDR/RCR,3个月大的正常发育的婴儿已经掌握得很好了。  

充分理解后,这个第零阶段的活动很容易设计,在日常生活的每分每秒都可以进行RDI训练,下面是一些例子:
1。刷油漆 (对于我们这不是日常活动,可以用擦桌子,画画等代替)
   先是从上往下刷,
   变化1,速度变化
      变化2,力度变化
      变化3,改为从左向右刷
      变化4,改为画园,等等
      孩子和大人各一把刷子,在变化时,注意让孩子跟上变化。

2。我们常玩的“拉锯扯据“游戏,加入变化

3。装箱,妈妈把枕头,毛巾被等交给孩子,孩子放进大箱子里,过程中妈妈加入些变化,最后跳入箱子里,孩子很开心。

4。爸爸从滑梯上面放球下来,孩子在下面接。首先要形成配合关系,孩子能够接住。然后父亲变化,故意让球滑歪,甚至滑到滑梯外。

这些活动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活动,随处可见,只要稍加改变,就可用来跟孩子进行RDI活动。

另外,gutstein强调,做RDI不能焦躁,要放松。克服了焦躁,即是迈出了第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4 19: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