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自闭症孩子焦虑心理的一些想法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5-9-19 11: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自闭症孩子焦虑心理的一些想法

感谢大家的讨论,让我们对自闭儿的心理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讨论,我也常常陷入关于焦虑的思考,细细观察,逐渐发现了许多以前未曾注意的问题,拿出来放在这里讨论,以供大家参考:

  1、早就听说黄太把自闭儿比喻成狗宝宝进入猫世界,狗宝宝片刻不宁,让猫父母们头疼不已;最近有位家长和我讨论,又说到一个新的比喻:他们如同食草动物,对周围一切都是警觉和害怕。我觉得这些比喻非常贴切,对我们了解自闭儿都会有所帮助。如果我们知道他们怪异的行为背后是因为焦虑和害怕,那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逼着他改掉刻板行为、不断施加学习压力,而是适时减压,让他消除害怕和焦虑情绪,轻松上阵。

2、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害怕表现是各不相同的,就如binfeng2000所分析的,各有原因。除去这些语言表达、刻板因素、感统失调、身体因素之外,我感觉还与孩子对外界事物的理解、惧怕挫折和失败有很大关系。比如我们有个孩子,刚来时脸色凝重,嘴里只会重复一个句子:不要掉下去,因为他不理解这些训练的危险性,老师是不是会“凶”,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师不断地鼓励,训练项目逐渐都掌握,他的运动能力逐渐提高不说,语言也越来越丰富,笑容越来越灿烂;另外一个孩子,新的课题上会发脾气,游戏时输了也要逃避,后来才发现,原来他是特别惧怕失败,他倒不在乎赢,但他特别怕输,所以在掌握他的心理后,就可以勿须对着他目瞪口呆、气急败坏,而是用理解的方式,对他的要求适当放低,这样他就能明白你是懂他的,眼前这些不是太可怕的。

3、一些个人的体会:如果我们老师和家长,能多用点心去观察、体会孩子的感受,并提供一个良好的信任关系,用渐进的训练方式,来帮助他理解当前的活动或学习,多鼓励、多赞许,效果就会反而比硬逼来得更好。所谓理解万岁,让我们也来理解理解咱们的孩子,当自闭儿,可真不容易,开口说话,情感交流、生活自理,甚至上学读书,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困难重重,咱们做家长和老师的,可一定不要忘记这一点,爱他们,就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为他想想。





陈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9-22 12: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自闭症孩子焦虑心理的一些想法

导游这个说法有点意思,为人父母,养儿育女,不就是导游么,带着我们的孩子,在人生旅途上一路讲解,还免费供吃供穿穿供住呢。而且这个职务还是终身的,上次我听到一个母亲在说:现在我正在学如何做一个30岁女儿的妈妈。忽然觉得,其实儿女越大,导游这活越难干,因为人家有主意了,对你就不那么言听计从了,我们这些做导游的,还真得活到老学到老啊。

   为了做一个称职的导游,咱们还是回到焦虑心理的讨论中。相对最近大家都在争论的“排毒”,真是希望大家都把脑力和精力都更多集中在这样的好帖子里,脑筋激荡后,才能集思广义,打开我们心灵的眼睛,来更多认识自闭症,帮助我们的孩子走出他奇特的世界,认识我们的世界。我想这应该是冯先生发起这样的讨论的用意所在吧。

    我们已经讨论了自闭儿的情绪问题,起因,和一些表现,可是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因为这才是关键。现在用的大多是行为矫正,强化和惩罚。我个人认为的确对训练自闭儿很有用,但是行为发自内心,如果我们忽视他内心的感受,而只是重视行为的表面,问题就会产生。这里绝无否定行为矫正的意思,恰恰相反,我们不仅要行为矫正,还要更深层次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矫正,或者说是引导,可能效果会更好。

   真是很巧,在我们开始这样的讨论后,感谢主,最近我得到了一套关于情绪训练的课程,它参考亨利.杜旁的情绪发展阶段理论来展开,我把大概内容抄录在这里,以供大家一起思考:

1、自闭阶段:口语描述出来的理由通常显得很怪异,很难用口语将自己的需要或价值表达出来。

2、自我中心-享乐阶段:感觉的理由和自己觉得高兴-不高兴,舒服-不舒服等有关,并和情境、情绪有关。

3、他律阶段(一):感觉和基本依赖权威者有关,重视权威者所允许或给小孩的事情。

4、他律阶段(二):和是否能去某地或做某事有关,成人是否允许和同意自己去做是主要的考量。

5、人际阶段(一):重视个人和同伴间的比较,强调归属感,高度重视外表,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和同伴一样

6、人际阶段(二):和人际间互动互惠有关,重视个人和他人间有一真诚的互动,角色取代技巧已发展出来,能察觉到他人的感觉,重视相互间的关系

7、自主阶段:和自我定位、自我引导以及自主性有关,这个阶段重视个人能表达出自己的行动、思想和感觉,重视个体的自主性

8、统整阶段:主要和对自己及他人一致的、诚实的因素有关,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能成为完整统整的人,重视个体的统整性。

    回想我们的成长过程,正是从这个阶段里一步步走过来的,或许有些人一直在人际里走不出来,也很有可能。知道这个进程,对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发展,一定会有所帮助。特别是在孩子还停留在自闭阶段里,我们却期望他能到察觉他们感觉的人际阶段,那肯定无法实现,只能一步一步来。从这些讨论里,我最大的得着是,我们不仅要训练孩子的认知、运动,更重要的是发展他的情绪,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希望抛砖引玉,能听到更多的精彩妙论。





陈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9-24 23: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自闭症孩子焦虑心理的一些想法

对冯先生的很多见解都心有同感,真忍不住要喊几声:“知音”了。从接触自闭儿以来,我始终觉得他们就是孩子,是值得赞叹的人,生命永远值得尊敬,只不过眼前他还无法适应我们这个俗世,那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多花些气力教他、引导他,而不是期望完全改变他,塑造他,去换来也能读书上大学的儿子。让他快乐地生活着,学习着,受教着,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他的心才会慢慢打开,才愿意接纳父母、接纳人和社会。我认为这个观念会决定我们要把孩子带向哪里。我想说冯先生是个很有智慧的父亲,因为他做了一个对他孩子来说,做适合他成长的选择。祝福林中的两只小鸟,一起快乐的歌唱!



陈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9-29 13: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自闭症孩子焦虑心理的一些想法

我先来响应一下冯先生的题目,因为巧的是,最近我也在看一本关于正常孩子行为偏差后的表现和教育,其中对刻板行为有新的定义和解释,拿出来和大家讨论,看看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这个理念是来自蒙特梭利的,作者提到了3岁之前的孩子会产生出强烈的“秩序感”,对地点、所有物、东西的秩序有近乎顽固、执着的坚持。而这是幼儿前期特有的“秩序感”表现。(这不正是我们在自闭儿身上定义的刻板行为吗,我们理解为的自闭特征,原来是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过程当中的必经之路)。

   作者又写到,零岁时这种秩序感开始出现,过了3岁后慢慢减弱,有时会持续到6岁左右。孩子的行为是很有含义的,大自然所赋予孩子的秩序感,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好使他调整自己内部的感觉。因为有了这种感觉,孩子可以统和他在的周围环境,使他在环境中行动时不致张皇迷失(我看见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是自闭,所以凡是和自闭沾得上的任何行为都一律禁止,殊不知这绝对是违反自然规律。当然这里讨论的不是大孩子或成人的刻板行为,而是那些3岁以下甚至6岁以下的孩子,因为这里告诉我们,这种表现是有意义的,是正常孩子身上都具有的)

   如果是大人,对自己周遭环境与关系不清楚,也会陷入一种不安的情绪里。就如同你到一个陌生地方,那种人生地不熟的不安心情(我觉得这一点很能帮助我们理解自闭儿的焦虑情绪)。蒙特梭利说:外界的秩序对孩子来说,就象是盖房子的地基,又象是水对鱼的重要性一样”。

   书中还写到,如果我们大人不明白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随便认定孩子任性、不听话,就会使孩子不能完成自然所交付的功课,心里是模糊一片,因而变得缺乏安全感,甚至失去了愿意做的心,变得凡事都很依赖别人的状态。于是孩子就会产生偏差的成长,以致变得毛躁不安,或者慵懒不积极。(对这段文字我悚然一惊,如果我们对待自闭儿,总想着撕去他身上的一切自闭行为标签,结果反而是破坏他的安全感和稳定性,那实在是太可怕了)

   让我们换一个思维去理解孩子的秩序感,星星儿的刻板。我是这样理解的,星星儿身上的秩序感应该比一般孩子更强,他们需要更多的安全感,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和家长的不了解这一点,只想着矫正他,改变他,那就真会让他更痛苦。还是那句话,在理解的基础上慢慢引导。不知道这些观点能不能给大家一些新的启发,等待着更精彩的发言。



陈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28 18: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