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涵涵成长记录,有爱就有神迹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19: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i...

下面引用由[U]jingjing6201[/U]发表的内容:

涵妈,涵进步很大啊。这不是可以和你对话吗,而且他会说“我的手红红的”,如果是我家,会说“源的手红红的”。涵不是那种容易被骗到的孩子,很棒的。



源妈,有来有往才是对话呀。他只是主动表达了:我的手红红的。如果我问他:你的手擦了什么呀。他即使不会说红药水,自己指着身边的瓶子也行呀。可他只是自己还在不停的用手擦地上折红药水。涵像这种主动表述,他会说成我的手红红的。但是打个比方,三个在吃饭,指着涵爸的饭问,是谁的。答:爸爸的。指着妈妈的问,答妈妈的。指着涵的问,答:LZH的。还不是回答:我的。其实我也有教过他说成:我的。但他就下次,还是说成:LZH的。

但是,如果与他抢什么东西,他也会说:你不要动我的。我说:这是我的。他也喊:我的,我的。还不是说:LZH的。因为这个,是我与他抢什么东西时,我故意夸张的一句句有说过。反正,我觉得,他会的游戏会语言,我都觉得都能找到源头。而且没什么变化。不知道专业一点的是否就叫做制式。制式的语言与沟通,制式的动作与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23: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上周末与涵滑滑梯,涵让我滑红色的...

    上周末与涵滑滑梯,涵让我滑红色的,他滑黄色的,两人同时开始滑。我滑的过程中,发现最下面还有雨水未干。涵滑的那个是前面有小朋友滑过的,没有水。我叫涵过来,对涵说:你看看,滑梯上还有水呢。涵立马一边说你裤子湿了,一边绕到我屁股后面看。然后再告诉我:裤子没湿。感觉对涵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他能从滑梯上有水,想到我刚从滑梯上滑下来,并且跑到我屁股后面看我的裤子,再告诉我裤子没湿。这种情况似乎还是第一次。
    包括涵滑滑梯的时候,去关注那个一岁的小妹妹吃东西,看小妹妹的爸爸妈妈去喂她,这也是一个好的进步。要是以前,他是只顾着自己滑下,再爬上去,再滑下,乐此不疲,无视他人。
    昨晚打电话涵爸接了,正说着事,涵正好过来找爸爸。听到电话里我的声音,拿过爸爸的手机,开始一边喊妈妈一边哭。刚开始的时候喊得急也哭得急,我听到喊妈妈及哭得声音里有伤心难过想念妈妈的感觉。 哭得我的心都碎了。
    安慰着涵,在涵叫一声妈妈时不时插一句,慢慢对涵说:宝贝,想妈妈了是吧。不哭的。过两天同爸爸坐火车,过来看妈妈好不好。
    答:好。
    继续安慰:不哭了,宝贝。妈妈也想你了。哭多了就会咳嗽的,说不出话了,知道吗。
    答:知道。
    再安慰几句,对涵说:那不哭了,过两天就可以见到妈妈了呀,那我们说bye bye咯。
    答:我不要。
    再后来,安慰几句,慢慢哭声间隔时间就长点了。但还是时不时的喊妈妈。这样哭着喊着妈妈,喊了七八分钟。直到我挂电话,还在喊。
    涵也是第一次这般哭着喊妈妈,我感觉这次的虽然只是喊妈妈,但从声音里能听到有情感有沟通的感觉。有点像那些一岁半两岁的普通孩子的哭声了。很久以来,我注意到那些普通的孩子喊妈妈,大声,小声,声音紧凑,声音拖长。各种声音,你一听,就知道他的情绪在里面或甚至是他要沟通的内容都能猜到一点什么。而涵喊妈妈后的想沟通,想表达,最近才刚出来一点点。
    宝贝,妈妈也想你了哟。妈妈这两天一直在想,明晚两点开始,你们几个都不能睡觉,要带你们玩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21: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六一带涵去了淘气堡,涵依然在不停...

    六一带涵去了淘气堡,涵依然在不停的捡海洋球丢进球池。每次的每次,不管是哪里的,涵只要看到海洋球在球池外,就是不停的捡起来丢进去,不管球滚得多远,球有多少。也许,在他眼里,球就是该躺在球池的。而每次,我都觉得他是特别的刻板。

    与哥哥在一起,涵每次拿了哥哥不玩的陀螺或者别的什么,每次都被看见后立即抢去,而且很多次被Y直接用手拍打头,涵爸虽没发脾气,但以前就说过一次,而现在,即便涵喜欢与哥哥一起玩,哥哥也喜欢与涵一起玩,但是,真的没办法阻止涵不被挨打,问题是很多次是头被重重的打。只能尽量避免不在一起,或在一起的时间能短点,看着点。而涵,每次傻乎乎的,被哥哥打了,如果被我看见了,我说了哥哥,涵才委屈的哭了。而涵哭过之后,下次要是哥哥给他陀螺玩,再制式的说一句:谢谢哥哥。
    其实,对于Z,有时候对他说:你现在不玩陀螺,你借给弟弟玩一下,等你想玩了,弟弟再还给你。Z是偶会同意的,但下次见了,立马又抢过去。即便告诉让他对弟弟说:我现在要玩,你还给我。而Z抢过去后,是不肯说得。Y每次玩东西,Z一见到,也是直接抢过去,从来不给Y表现的机会。
    我不给涵买陀螺,因为一看见陀螺,我就想起涵一岁半前后,像陀螺一样的转圈。而且,感觉玩陀螺那么简单的玩法,有点单一与刻板了。
    有时看着Z与Y的发展轨迹,我就无限担心将来的涵。

    涵是去年六一接过来的,其实对于涵的进步我是高兴的,但又有无限的担心。尤其是今天一个群里老家长的一句话:无论怎么样干预,她见到的青春期后这些大孩子大多数都是只能呆在家里,被父母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21: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总觉得我与涵爸,做父母的,会耽搁涵...

   总觉得我与涵爸,做父母的,会耽搁涵。涵爸平时忙点其它家务事,现在又有体育比赛,肯定整天就花心思在看最爱的球赛。无数次想冲动的对涵爸说,希望趁暑假涵爸能去以琳或三院参加家长培训班。
   做父母的,努力了。至少会遗憾少一点,后悔少一点。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23: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源妈,谢谢你的鼓励。我每次看到源的语言,...

源妈,谢谢你的鼓励。我每次看到源的语言,能围绕一个中心而且是有条理有逻辑性的对话,我就无限羡慕。再看到与涵同年同月的小石头,我就觉得涵差得不是一丁点,差距巨大。此时心里特别落幕,也有一种无助感。
但如你所说,涵也有自己的优点,也正是涵太多的不懂,同时也说明他发展空间很大。


本来想补写涵这两个周末的记录,然后一直看牛牛妈写的贴子,从头看完,我觉得牛牛与涵有许多共同点,但牛牛有个经常呆在身边并努力坚持的妈妈及家人,又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所以发展很好。而此时,我就对涵很愧疚。我唯一能做到的,只能每个周末周六早上五点多起床,赶上公汽,转火车,回家呆一天半。

再则,因涵前期脑电图结果异常,虽然没说就一定考虑为癫痫,但结论是异常脑电图,他又平时有些异常症状。这段心情不好,天天混癫痫群,感觉那群里的气氛不好,大家天天讨论怎么样看病吃药,然后还大多数控制不住,准备还是退群。要说自闭症群,大家大多还在讨论方法,大多说孩子的进步,还给人一些希望一样。混了癫痫群,才知道,原来那些孩子与妈妈也是那么难,每次孩子发作对家长也是一种折磨,总要看病,总要调药,控制不住的家长内心更需要强大。

这段时间补脑电图与癫痫知识。涵的脑电图结果是:1、基本节律稍慢;2、睡眠背景欠佳。属于异常脑电图。
因为正常孩子一般两岁时以6HZ节律为主,2-3岁以7-8HZ为主,3岁以8HZ为主,3-4岁以8-9HZ为主。涵的基本节律是7-8HZ。查了基本节律变慢,一般提示有脑损伤,有可能是脑炎引起的脑损伤,但也可能是诸如是本身孤独症的孩子,先天性的脑功能发育不良。但脑电图中只提到睡眠脑电图有波形尖化,没有直接说尖波。也是一种安慰。但即便是癫痫,脑电图也是不能完全能捕捉到的。

涵的核磁结果:双侧大脑半球形态结构对称,双侧侧脑后脚旁可见条状长T1,长T2信号,考虑为血管周围间隙,周围FLAIR呈稍高信号,余脑实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灰白质对比清晰,各脑室与脑池未见扩大。中线结构无移位,脑干和小脑半球未见明显异常。

医生认为,看核磁小孩发育还可以。但在网上查,不知条状长T1,T2信号,且周围FLAIR呈稍高信号是否为软化灶,正好说明脑炎导致了脑损伤。而脑损伤又往往是不可逆的。
孩子的脑神经功能发育不好,不做脑电图我也知道,但如果仅是发育不好而非脑损伤,因为儿童脑神经功能是一直在发育的,也有可能他会慢慢发育好呢。就像,那么多的孩子,3岁,5岁,7岁,甚至是十几岁初中高中了,不也有一个大的飞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22: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comfortzmw,谢谢你的鼓励。你家...

comfortzmw,谢谢你的鼓励。你家小石头真的让人羡慕。感谢你记得那么详细而且有条理,在你地里,我受益很多。因涵与小石头是同年同月的孩子,特别关注你家的。
我最羡慕的就是你们花心思设计了很多游戏,想了好的方法让小石头保质保量的配合你们能够完戌,而且也调动起了他的积极性,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而涵是个不太配合的主,我们没什么计划与条理,我与他是想到哪玩到哪,随机的。很多时候他不配合,我们也没什么别的强化物,只是让他喜欢与我玩,调动他的积极性。但对于想保质保量的教他一点东西,他不配合的时候,也常常就没有了主意。再则,涵爸在家也不能配合与执行。我们一周的教的东西,可能都没有你们一天的量。涵的规则理解与执行力,行为问题是我目前最头痛的,明知孩子的问题及不足,又常常觉得无能为力。现在看来更多只能靠他自己的造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00: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补写涵的记录。涵这三个周末主是跟姐姐一起...

补写涵的记录。涵这三个周末主是跟姐姐一起玩。
1、大涵两个月的RR因舅妈怀了小宝宝肚子大了,年前带回老家给R的外婆带,涵已经半年没见到姐姐了。这次舅舅把舅妈,姐姐与弟弟都接了过来。7号上午,告诉涵,RR姐姐回来了,我们去舅妈家,找姐姐玩。呵呵,进门什么样子我给忘了,好像当时可能不是很熟悉,很快玩在一起了。玩了家里一箱子玩具,开了车,看电视等等。然后比较有印象的就是,RR说:都玩遍了,现在没什么好玩的了。舅妈就对RR说:你不是会做溜溜饭吗,你告诉Z H做溜溜饭吧。然后,RR说好,立马找材料。然后说,可是家里没东西呀。然后,从玩具里找了东西用来做锅与铲子,撕了一些纸巾作为米饭,拿了花盆里一些枯了的叶子与棍子做菜,炒蛋炒饭。炒着炒着,RR又去拿了一个瓶子,装了点水过来,说放点酱油。而涵,一直就在撕纸。我让涵也去找个东西去炒,涵找来了开始炒。我说,我好饿呀,你们炒好了没。RR立马找一个东西装好,还拿个东西作为勺子送过来。而涵此时就是看见姐姐的铲子丢在那里,立马把自己的丢掉,并且多次拿瓶子去装水倒酱油。后来,忘记了自己的目的是炒饭,基本就忙于倒酱油了。阻止涵,对涵说,刚才妈妈没吃饱,你给妈妈装一碗过来,他就去拿姐姐用的那个碗。姐姐自然不肯,而是飞快的又装一碗过来,说现在是葡萄饭。引导涵另外找个东西装饭,我香香的吃掉,再要涵装一碗给爸爸吃。并让爸爸问他炒得是什么饭,要涵问爸爸好吃吗。后来,慢慢似乎进入状态。而九岁的SY姐姐就在那里,自发的用笔给每个人记分,除了给他俩打分,还给我们几个大人,包括她的两个月的小弟弟记分。而小弟弟因为表现乖,没有哭闹,都给得100分。
    另外,比较有记忆的就是玩捉迷藏,他们三个小孩藏,特意交待SY,要带着涵藏,当然,我是知道他们藏在哪儿,我假装找不到,如是,第二次,涵依然看见我走过来,高兴的跳出来。而RR一直是很老实的蹲在那儿,一动不动,直到我找到。这下SY不干了,说:我不要跟他一起玩,他老在那儿动来动去。让SY藏的时候告诉涵不要动,再藏。我数到十开始找。三个小朋友又去藏,这次稍微藏得久一点,听到涵在那里噗嗤噗嗤的笑,我假装听到了声音,自己说着怎么找不到呢,明明听到声音。涵再次跳出来。
    我知道涵一直不懂捉迷藏的规则,他是在享受自己每次连蹦带笑的跳出来那种快乐。好像总是教不会他。再后来,让他们两姐妹藏,我带涵去找。当然,找要容易的多,涵很快就找到了。几个人在家玩得哇啦哇啦开心笑,把邻居家的一个三岁男孩与六岁女孩吸引进来。一整天玩得很开心,只是小弟弟会有些睡不好。弟弟睡觉时,对涵说,声音轻轻的,小弟弟在睡觉哦。涵还能听,而RR却故意大声的说话,哈哈笑。
    晚上,帮舅舅带饭过去,碰到正从外面玩了回来的哥哥,两个哥哥要带涵去他们家,还涵也特别想去哥哥家,说要上去。因已较晚,只得有点强带着上车回家。涵已经很长时间没去哥哥家了,但印象很深,每次到楼下,都想上去。下次,要满足他的小小心愿。

   因为忘记拿我的手机回去,第二天下午又只得过去。
   在路上,问涵:你想去Z哥哥姐还是RR姐姐家。
   涵说:要去RR姐姐家。
   问:你跟谁玩,姐姐家有谁。
   涵答:跟RR玩,跟姐姐玩(因为很少直接说SY的名字,平时直接说姐姐)。
   再问:姐姐家里有谁。
   涵答:有RR,有姐姐,还有小弟弟。
   问:还有呢
   答:还有舅妈,还有舅舅。
   问:那你喜欢跟姐姐玩,不跟哥哥玩啦。
   答:还要去哥哥家,Z哥哥,Y哥哥,还有爷爷,奶奶。
   问:还有呢。
   不作声,可能想不起还有谁了。因为以前,每次去,姨妈极少见,不知道姨妈是那个家里的。告诉涵还有姨妈,姨父去上班了,不在家。涵就仿说还有姨妈。


2、14号周六,让涵舅妈带三个孩子到我们家,涵也玩得很开心。然后去小区滑滑梯,荡秋千。因为姐姐的原因,此次,涵正式学会了荡秋千。以前,可能主要是源于害怕,腰直不起来,屁股总是歪的。要么坐得过多,要么坐得过少滑下来,荡秋千荡不了两分钟。而此次,涵见到两个姐姐能荡那么高,再配着我有时帮忙推一下的时候,唱着我要荡得更高,涵可能也是心动了。涵放弃了每次都去玩得滑滑梯,跑来荡秋千,可能这次胆量够了,年龄也大点了,一下子就上路了,坐得很正很对,荡得比较高,玩着不肯下来,玩得时间太久了一点,又玩得比较兴奋。不知什么原因,晚上睡前想起来了还在喊我要荡得更高,半夜有点说梦话,偶尔喊我不要。刚入睡有点开始发烧了,因为感觉不严重,我们也没做处理,涵睡着了不可能吃药的,当时也没想起来擦一下或者额头敷退热的,因为当时私底下,我有时也觉得,似乎每次烧后有点进步。第二天早上,醒来,见到涵的手指与脚尖还在不自主的动了两分钟左右。也不知是否是发作。醒来,发着烧,精神还很好,又嚷着要去荡秋千,吃了点感冒药和中成药,终还是陪他出去玩了会,荡了一会秋千,这次没感荡那么久。回来,温度似乎升高了,38.8度,涵爸开始喂退烧药。下午,我坐车走时,涵在睡觉,烧已退。

3、上周三下午放学,涵不肯左拐,指着右边,说要去舅妈家,找RR玩。我们从来没有从学校直接出发过到舅舅家,也许,孩子潜意识知道大致的感觉。确实,我们与涵舅家,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涵的学校正好在中间。上周五晚,我回到家,涵已经睡着了,大概近十二点,我上床睡觉。涵正好翻身,眼睛稍微睁开。迷糊的,似乎见到妈妈在笑着看他。涵再努力睁开眼睛,笑着喊:妈妈。很是高兴,把头与身子往我身边靠,双手抱着抓着我。我躺下,涵眼睛一会睁一会闭得,但还是很高兴的表达着说:妈妈回来了。等一会,又说一句:火车到站了。
   上周六,因涵周三说要去舅妈家,找RR姐姐玩,此次,又带涵去找姐姐玩。当然,玩得内容基本还是同之前的,不知是否是玩熟了还是怎么。虽然前几次,两个也有打架与争执,但打架一天最多一两次,而上周六,两人打架升级到十来次。一不注意,一不小心,两个就有争执与打架了。到后来,涵偶尔一句:我不跟你玩,哼。RR更是早早说过几次:这是我家,你不要到我家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23: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敲了好长一段,10点内容,发表时竟然都没...

敲了好长一段,10点内容,发表时竟然都没有了。唉。还是简略点,有些又给忘了,也不想写了。

1、涵爸说涵会撒谎了。涵爸搞卫生时,说:ZH,你把饭掉地上了。
  涵:不是我,是SR掉地上的。

2、某日,涵从小区回来,对爸爸说:水管爆了。

3、某日,涵问:是谁收起来的。
   我:爸爸搞卫生,收起来的。
   涵:不是的,是SR收起来的。
   当时,我正一时想起,拉着涵用哆咪诺分类,教了一遍。第二遍里,七八十个积木,涵按水果,蔬菜,人物,形状,用具基本分对。偶有没注意拿起直接摆的情况,被我轻轻嗯一声停下来看看,说着摆错了,再摆正确。一些诸如杨梅,樱桃其实他不一定认识,也能把他们分到水果类里。SR在收拾玩具,有把SR叫过来分类,因她没被教过,拿着就摆,被涵大叫着:你不会,你摆错了,我来。SR又去收拾玩具。没想到涵关注并记下了。

4、某日,涵打开冰箱,说找东西吃,我说没东西吃,涵继续翻下面装的那些蔬菜,我对涵说:这些都是蔬菜,不能直接吃得。其实都是用袋子装的,涵也没打开看,瞄了一眼说:有茄子,有青菜,有西红柿,有青瓜,一口气说了五六个。其实,里面并不全部有。会自己找东西吃了,呵,也是一个小进步。

5、某日,涵在陪我去买火车票的车上,指着路边上的牛问:这是什么的。他对第一次见到的十几头真牛感兴趣。告诉他是牛,牛饿了,要出来吃草。
   我告诉涵,我们去火车站,妈妈要坐火车,去买火车票。
   涵说:妈妈坐火车,爸爸坐火车,LZH也坐火车(此情况下,涵一般都是说自己的名字)
   我:妈妈去上班,坐火车,你与爸爸回家睡觉,不用坐火车的。
   涵:我不要睡觉,我也要坐火车。
   涵在进站口检测区前,停下脚步,涵指着我的背对我说:你把它拿下来,放这里。看起来,几次坐火车的经验后,知道东西与人都是要检查的。
   该日,因本来并没买到票,涵进到侯车室,直奔小卖部,说要买饼干。那里东西特贵,被我强行抱出到摩托车上,大声哭闹抗议,已经很久没这样了。好在只有两三分钟,因车离开火车站,而他在路上也很快睡着了。

6、某日,涵在舅妈家,与姐姐一起抓着窗户边沿,走那个只有一只小孩宽度放脚的窗台边沿。RR已经走在前面走了一圈,涵爬上去,走了一两步,不会一边移手一边移脚。那个窗台高度不高不矮,但又不敢下来。回头看我,大喊:救命呀,快来帮我呀。我对涵说,没关系的,你慢慢移手,慢慢移脚,姐姐都走了。涵一边哼哧哼哧的笑,一边慢慢移,有时后抑突然要甩下来,又赶紧抓住稳住。慢慢找到方法,比较顺利走过来。很是高兴。我觉得那是很好练统的地方,对涵说,你再来一次。此时,RR姐姐因为走得快,第二次走时摔下来,屁股坐到玩具上,正在哭着要妈妈抱。涵说:我不要,好危险的。

7、某日,涵没有午睡,涵八点多早早睡下,但怎么也睡不着,告诉他爸爸去踢球了,我们先睡。九点多,涵翻了一个多钟还是没睡着,听到钥匙开门声,涵躺在床上说:爸爸踢球回来了。后来,又等到爸爸洗完澡,看了一会电视,爸爸睡下才睡着,快晚上十二点了。此时,才发现涵竟然低烧了。瞧我这妈当的。

8、某日,想着涵总是被一大堆玩具与干扰,晚上十一点多,我把涵的书与玩具都收起来,藏在柜子里。对涵爸说,涵总是摆一排,开火车,都玩了大半年了。每次都让我觉得特别刻板,虽然后来增加了过隧道,上下坡,运人运物,火车到站上下车,坏了要维修,没油了要加油。但是玩了大半年的火车,总觉得很是刻板,也没什么创意了。
   晚上,十二点多,涵又做梦了,喊着:我不要,我不要。(这种偶有做梦喊我不要,大概是去年十月开始的,那时生病,总是强迫喂药,涵紧咬牙齿,晃着脑袋,哭闹,手脚乱动,眼睛睁得好大,眼泪一颗颗掉下来,神情特别紧张激动,也许是神情太兴奋或太恐惧,那时也刚刚才会说我不要,以前不会说的时候,就是手脚乱动,大哭)。不知道一直是什么事情,让涵这大半年来,每次恶梦,都是喊我不要。
   我问:宝贝,不要做什么呀。你告诉妈妈,你不要做什么呀。
   涵答:我不要,不要火车。
   我在想,真是神仙,怎么知道我把你最爱的火车收起来了。
   我问:是要还是不要。
   涵:我不要。(其实不确定这句是在回答我,因为当时我能确定,他一直都是睡着的)。
   后来在想,涵是不是,不要妈妈坐火车。因为,每次自己睡沉醒来,或者玩着玩着,妈妈突然不见了。周日去倒垃圾回到家门口,听到涵一声声在喊妈妈,在厨房,客厅,内阳台找妈妈。我推门进去,涵立马高兴的叫妈妈,并说:妈妈没有走。
   或者,因为前面那次在火车站,强行抱走涵,涵推迟到这个晚上,才做恶梦。很多次证明,涵如果白天情绪爆掉,有什么事太让他情绪波动,他会在当晚或某晚体现出来睡眠问题。

9、涵午睡,其实很想睡了,说:我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呢。
   对涵说:书被我藏起来了。
   涵并不知道找我要,还是自己眼睛到处看。没找到,又说:我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呢。
   把书拿过来,涵此时手上拿着陀螺在床上玩。
   很久没读这本书,我试着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小粟色。。。。刚读完这几个字,涵放下陀螺,却不高兴了,对我说:妈妈不读。此时,我已经在他说得同时读下去了,就不高兴了。趴在床上生气了。我放下,说,我不读,你读。也不同意,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下生气了。不理他,他会一直生气甚至哭,只能哄,劝。
   劝了一会,又把书从第一页书名开始由他读(其实是背):猜猜我有多爱你。小粟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大粟色兔子的长耳朵不放,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中间偶有分神不读了,我提示一两个字又背下去,最后一句(其实我并不一定记对):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在用叶子铺成的床上,亲了亲小兔子说,我爱你从这里到月亮那里,又从那里回到这里来。
   其实这个绘本,涵从来没有正儿八经的听完过,毕竟对于他的能力来说,字比较多,文比较长。他能背下来,出乎我的意料。每次他不读了,玩别的了,我也还是在他身边,坚持读自己的读完。没想到他记下来了背下来了。这也正好说明,老师也曾能说过,有时以为他没有听课,但问他问题,他又能回答出来。据说这是ASD孩子拥有的能力,唉,也不知是否该高兴。

10、涵的规则理解与执行都不好。与涵玩大风吹,涵倒是玩得高兴,但是,每次,明明是说也告诉他多次,是吹穿白色衣服的人,而涵说总是指着自己的衣服,说吹到白色衣服上面去。几次纠正,都不明白。抛接球,及推球用篮子接球,都不愿意执行。其实他应当也是喜欢球的,可能是涵是个特别容易受挫的孩子。总是说,我不要,我不会。后来想了一个法子,就是把餐椅放到客厅中间,让球穿过凳脚。配合一二三,三二一,大球大球快点滚过来,大球大球快点滚过去,或唱一句歌词,乱玩,倒是玩得开心,持续了近二十分钟。也常常因为自己不能顺利推球穿过椅子而受挫。
    教涵画圆形,画十字,涵竟然退步了。想想,从过了年,就没让涵摸过笔,以前也只是偶尔让他摸了一下笔。还有,本来专门买了个宝宝开心剪,涵爸担心安全,把剪刀都收起来了,过年后一次都没剪过。从来没有专门煅练过精细及各方面的能力。孩子的精细,注意力,规则理解力与执行力都不好,都在原地踏步,还有行为问题。似乎涵的学校也没有此相关练习吗,问涵爸,每天涵在学校学了什么,涵爸也是,就说,小孩总是重复学习,就学那几样,天天那几样。让他问问涵在学校的注意力,行为问题,规则理解力与执行力,与同学的相处情况,做操运动是否能跟上,涵爸都是自己想当然的推理回答我。问他等于白问。没办法。
    涵爸说他以前一个同事的孩子,就是发育晚点,就晚一两年读书,现在成绩也很好。晚一两年有什么关系。涵离上小学还有这么久,涵爸说,这一两个月进步好大的,老师都说他进步很大,你难道没感觉到吗。
    孩子的进步与不足,我能不知道吗。我每次记录的,涵爸将来某天愿意看到吗。我想他肯定觉得新闻好看的多,我记录的,他都是知道的,纯粹浪费时间,就像医生要说得,或别的老师指出的干预方法,他都是知道的。这些,还用得着培训吗。
    本来,想着他好呆终于承认孩子的发育慢,不是长长就会自己好了,想着至少涵爸愿意接受孩子将来可能晚一两年上学的事实,想着种种,觉得他还不错,为儿子尽心尽力,也付出很多。但就是没办法满意。我实在不知道,像这样有着世界杯的夜晚,他是让涵怎么度过的。教会了涵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23: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昨晚看鹏仔妈的记录:孩子改变了我(...

   昨晚看鹏仔妈的记录:孩子改变了我(还没有看完)。并摘抄一些下来,准备打印出来。觉得很适合涵及我们的境况,都是生活中的教育。以我们目前的家境条件,不可能去机购,我也不能辞职专职带。
   涵没有鹏仔那么有智慧的妈妈,也没有那么配合的爸爸,没有一直住在一起的姐姐。但涵有个同龄的表姐,怎么样尽可能的运用姐姐帮到她是我这几天即便是上班也会去想想的事情。
   我基本上周六早上到家,涵舅开店是晚上两三点睡,上午十一点起床。所以我们只是周六下午过去玩,而此时涵其实有点想睡的状态不是太好,但因同姐姐玩涵不会去睡。而周六下午或晚上涵爸一般都是去踢球,所以也只能在家玩,我一人是没能力带俩孩子出去的,涵舅那没有小区。
   因周六下午涵没睡,所以基本上周日起床涵会起得晚一点,而且周日下午涵一定要补睡一觉,否则晚上反而因太困太兴奋必入睡困难与做梦睡不安,如果去同姐姐玩几个孩子又是肯定不会睡的。况且周日下午我又要走了。
   最好的是周六把姐姐接到我家,但姐姐因两岁多的时候突然离开爸爸妈妈在乡下由外婆带,她有很大的不安全感,导致后来即现在,一到晚上非要跟妈妈睡,其它人谁都不愿意。
   原本计划暑假让涵与姐姐都到我这边,一是涵爸是否能带到俩孩子,诸如下午要哄俩孩子睡觉就是件不易的事,俩人不一定能配合相差不多时间睡着,二是姐姐在暑假被我们带过来是否又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是否可以不跟妈妈睡同我们睡,涵舅妈说有次睡着了把她抱到她自己姐姐床上,半夜自己醒来立马爬妈妈床上,而且一直哭。
   涵爸只一个半月左右的暑假,可能还要回老家半个月左右。想想还是算了。同读一个幼儿园也不可能,太远了,目前不合适。等再大一年看看。这样,涵在学校的情况如果他自己不说,涵爸不去了解,涵同学对涵怎么样,老师对涵怎么样,发生一些什么事,可以问姐姐。
   恢复的好的,必须至少有个能力非常好的爸爸或妈妈,或爸爸和妈妈。如果碰上一个能力很好的崽崽,那确实是神的恩赐。诸如,刚刚看到的有才妈记录孩子的“我从来没有想过他可以变得这样好”。感叹,以琳庙里,什么样的高僧都有。也感叹,原来优秀的人,不仅从小天资聪慧,而且是需创造各种培养能力的机会。因为自己就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打工者,接触的人也极其普通平凡,通过以琳,才知道这些人都是这样高些层次的培养和引导。也正是因为大家是这样的孩子,这些妈妈也才会这般详细的记录下孩子的点滴并无私展示。
   感谢以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0: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摘(一) 看...

转摘(一)

   
    看到很多家长在论坛上询问有关家长培训的事情,我刚好参见了以琳9月份针对2-4岁儿童的家长培训,零零散散记了些流水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琳家长培训实录

2012年9月14日星期五
    昨晚到了青岛,按照以琳家长培训之前的提示入住了离以琳最近的银川西路如家酒店。这个季节的青岛温度适中,早晚有一点凉,中午太阳还挺大,穿短袖即可。
    上午吃完早餐后,出发去以琳,从这个酒店到以琳只有379环线一趟公交车,要等10分钟左右才能等到,青岛打的不是很方便。坐公交车10分钟左右到浮新医院站下车,然后经过一条弯曲的小路,远远的看到有一座彩色的楼,我想应该就是以琳了,从中海公寓的大门口进去,走20米,就到了传说中的以琳,一个产生神迹的所在。  
    先找到张春华老师,询问了培训相关的情况,拿到了此次培训材料,粗看了一下,培训内容很是丰富,有讲座,听课,操作等,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上午从8点到12点,下午从1点到5点。(每天的培训内容不同,要仔细看清楚培训材料上的时间安排)看完材料,时间尚早,好好考察一下以琳的内部环境。
    初到以琳,感觉以琳的规模确实很大,总共有六层,各训室就有50个左右,食堂超级大,感觉可同时容纳三、四百人就餐,感统室、音乐室、游戏室设备都很齐全,而且很新,给人的感觉很干净。基本上每层楼的墙上都贴有提示家长可以在家给孩子做的游戏及其功能,一层的墙上还贴有石头写的作文、毛笔字,我看了一下,写的真好,佩服方静校长。
    一到下课时间,就看到家长带着孩子穿梭在不同楼层之间,场面甚是壮观。原本想旁听一节个训课的,但
    老师建议不要着急,明天开始就会上课,想想也是,算了,打道回府,期待明天的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0: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摘(二) 2012年9月...

转摘(二)

    2012年9月15日星期六
    今天正式开始了以琳第28界自闭症家长培训会,早上7点40到了以琳,到家长室后看到了这次培训的家长 ,总共有30人左右,数了一下,妈妈居多,但爸爸们也来了八九位,占到3分之一强,赞一个。
    上午的课是讲座和音乐课,讲座内容是自闭症儿童口腔运作,主讲人是张春华老师。课前给家长发的培训资料中已经有了讲座内容的PPT,张老师先从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与具体表现讲起,这些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其中谈到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发展障碍具体体现为1.缺乏交往的意向和情感交流的动机;2.缺乏交往的能力;3.缺乏对交往的理解能力。感觉我家宝宝属于第二种,他有交往的意向,但好像不知道怎么和小朋友玩。当然老师也提到上述三个方面是有联系的。

    在谈到沟通能力发展障碍的问题时,张老师特别提到自闭症的孩子想象力差,很多不会做假想性游戏,在给这些孩子训练时,大人的语言表述方式很重要,其中特别提到她所接触到的一个孩子,在上课时老师说“如果你今天表现不好,老师就拿走一个小星星”,孩子听完勃然大怒,甚至引发行为问题,这时就需要调整语言表述方式,换个说法“如果你表现的好,就给你留着小星星”,两种表述方式,效果可能截然相反。另外,还提到孩子形成狭隘和刻板的行为及兴趣,其根源在于技能不足,改善的方法就是提高其认知、理解能力。

    接下来是自闭症儿童口腔运作存在的问题,包括呼吸、面颊、嘴唇、舌头、下颚和声带问题。捡重点的讲,例如呼吸存在的问题包括气流弱、气流短的问题,前者会导致孩子说话声音小,后者会导致说话断断续续,训练的方法包括腹式呼吸、深吸长吐、仰卧起坐等,老师还提到,有的孩子跑步、运动很长时间都不会喘,这时家长可以模仿给他看,提高深吸长吐的能力。除呼吸问题外,老师还具体操作了面颊按摩、嘴唇按摩等方法,这些训练能显著改善孩子的发音问题,下午在个训课上得到了老师的验证。以琳有专门的口腔按摩训练器材销售(我家买了一个多月了,但是没怎么用,惭愧)。

    两个小时的讲座结束,接下来是两个小时的音乐课,以琳的音乐教育理念叫做“奥尔夫音乐”理念,也就是综合性、即兴性和亲自参与,更强调和孩子的互动,所以,这里的音乐课里包含了很多游戏。
    现在想想我家孩子参加早教机构的音乐课,和以琳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基本上认知居多,游戏成分偏少,而且 没有目标性,以琳的音乐课上所播放的音乐,通过游戏让孩子理解快和慢,还有轻和重,高和矮等等。多 少年没上过什么音乐课了,今天仿佛又回到了儿时,与儿时相比,现在的音乐课要有意思的多。

    中午12点结束了上午的课程,到餐厅吃饭(以琳的家长培训包一顿午饭),说实话,午餐一般,孩子估计不能爱吃。在就餐时,看到了很多家长是带着孩子来的,不容易啊。吃完饭后,离下午上课还有一段时间,和几个家长聊了一下,大家从天南海北为了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缘分啊。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求医、培 训、养育经历,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的症状早,有的晚,我们这一批家长中发现最早的是在孩子一岁半时就 发现了问题(这个妈妈真细心),所以,就像张老师所说的“自闭症的孩子不是到3岁才发病,而是大多 数家长到3岁才发现”。说实话,除了经济原因外,能来以琳参加家长培训的家长,都是负责的好家长。

    短暂的午休结束,下午1点开始上操作课(个训),家长培训的操作都是两个家长、两个或三个老师一组 的。老师先要了解各位家长的孩子的近况,我报名家长培训时离现在时间很长了,孩子也有了些进步,所以,和老师简单交流了一下,老师说了,回家后一定要给孩子用以琳的口腔训练器做按摩、训练。

    操作课 上,老师主要就ABA训练中最基础的回合教学法进行了讲解,就是指令——反应——结果——停顿,其中 ,发指令要清晰、简单、明确,要在孩子精力集中、看着你时发指令,发出指令后,孩子的反应可能是正 确的、错误的、无反应和正确的反应+其他的反应(如叫其拍手,不仅拍手还拍了腿)。
    对于正确的反应结果要强化,强化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言语鼓励、食物、玩具奖励等,言语奖励时一定要夸张,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注意。
    如果反应结果是错误的,也要强化,如说不对,再重复上述的回合。
    如果发完指令后,孩子没有反应,这时需要家长辅助其完成,辅助的方式包括手把手辅助、部分辅助、视觉辅助、自己示范等。
    这些辅助方法是有等级差别的,在训练过程中可逐渐从手把手辅助过渡到如手势、眼神、语言、方位的辅助。在辅助完成指令之后,也要强化,换句话,每次指令完成正确或者错误都需要强化。强化强度随着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而逐渐减弱。
    在孩子的能力逐渐提高之后要从一步指令向二步、三步甚至更多步的指令过渡,如给孩子发两步指令“拍手、跺脚”,在发多步指令孩子完成较好时,可再加入连词如“先拍手、跺脚”或“一边拍手、一边跺脚”,增加其难度。多步指令时要注意先易后难,先上后下,比如说“先拍头、后指鼻子”,前者是大动作,后者是精细动作,不要相反。
    指令又分很多种类,如动作指令、活动指令、所属性指令(如指指妈妈的鼻子),区分指令(如宝宝拍头、妈妈拍手),上述指令可以结合在一起做,如家里人坐在一起,由某位家长发指令如“爸爸拍手”,观察孩子的反应,然后按照回合训练法作出强化。
    在操作课上,所有的上述指令,都是老师先讲解,然后两位老师做示范,再由家长操作,老师点评。和我同组的那位妈妈带了孩子过去,中间几个指令由她和孩子完成,然后老师点评。
    这里顺便插一句,很多家长纠结要不要带孩子去参加家长培训,原先我也准备带孩子一起来的,可后来考虑到孩子对新环境敏感很容易生病,遂作罢,来培训之后,看到培训的时间安排很紧,操作课都是下午的,今天是1点到4点半,从星期一开始是中午11:30—12:00,和12:40-1:20,这个时间段宝宝不是饿了就是困了,操作的效果可想而知,当然如果想给孩子做评估的话除外。
   结束了一天的课程,真累,很久没有这么认真的听课了,要说收获还是大大的,以前孩子不爱上音乐课,看来还是没有找对方法,回去以后再反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1: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摘(三)2012年9月16...

转摘(三)


2012年9月16日星期日
    今天以上午的课都是RDI入门,以前总在网上看到RDI这个词,但并不了解,今天总算系统的接触了一下。课程分理论和操作两部分。
    其实,RDI的核心是如何与孩子互动,而核心的核心就是要将自闭症儿童工具 性的互动转化为经验分享式的互动。举例来说,日常生活中的排队、见面打招呼、公共场合行为得体等都属于工具性的互动,而像结交朋友并保持友谊,对他人富有同情心等则属于经验分享式的互动。两者之间在互动目的、互动对象、对规则的依赖程度、情感沟通的需求程度等方面存在区别。举例来说,在互动对象上,工具性的互动在对象是可以随意更换的,如孩子想吃棒棒糖,要求家长给他拿棒棒糖,妈妈在旁边 ,就求妈妈,爸爸在旁边就求爸爸,只要能满足他要求的人都可以;而经验分享式的互动中,则只能与有特定共同经验的人才可以互动,如宝宝说“妈妈看,这花好漂亮啊。”回想我家孩子,这段时间喜欢看巧虎,并学会其中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动作,有时候会自己主动的在我们面前做一些动作,然后我们也做出同样的动作,他就会很高兴,其中好像有经验互动的意识。但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工具性的互动即满足自己的要求的互动居多。

    老师提到,进行RDI的前提是互动,即不管是工具性互动还是经验分享式互动,首先要使孩子对人感兴趣,这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孩子大多是对物的兴趣远大于人,这时就需要家长进行干预了。
    怎么干预呢,可以从小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做起,如很多小孩子喜欢玩“摇摇”的游戏,就是两个家长拿个床单把孩子放中间摇晃他,这时候就是培养互动的绝好机会,在摇晃他几下时,可停顿下来,看孩子的反应,大多数孩子这时候会和家长有眼神交流,这时就很好的训练了他的注视和互动能力,一定要选择他喜欢的游戏,RDI的理念是要给孩子快乐。老师同时提到,不要用物质强化如食物吸引孩子玩游戏,原因是,可能会混淆孩子到底是因为喜欢食物还是真的喜欢玩游戏。同时在游戏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一定要夸张,引起孩子的兴趣,要多用陈述句式,少用疑问句式,后者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自问自答现象的出现。

    讲完上述理论之后,开始实际操作。老师从以琳学校找来了几个孩子和他们做游戏,做了多项游戏,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如打地鼠,老师躲在帘子后面,由小朋友去打,感觉几个孩子的表现还不错。另外,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使孩子知道游戏的规律后,要停顿,使他的眼神关注你。
    接着又开始理论的介绍,这回谈到人际关系的介入问题,包括社会性趋向、社会性参照与分享式注意力三方面。
    对于社会性趋向不佳的孩子,如满足于自处、对其他儿童兴趣有限、叫名字反应不佳等现象,可以在日常生活的例行活动中,借由中断的做法,诱发儿童的眼神关注。
    对于程度比较低的孩子,可以模仿儿童的自我刺激与重复性的行为,这样的方法当然是在其他引诱方法无法起作用时才能适用,而且适用时不能评价行为的好坏,也就是好的行为与不好的行为都要模仿。
    印象比较深的是老师关于社会性参照的解释,他是指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决定的情境时,会参照他人,从他人身上获得对于情境诠释的讯息,以决定如何进行下一步动作的能力。简单点说,就是趋吉避凶的能力。如一个热水瓶,小孩子不知道能不能碰,社会性参照好的孩子,在触摸热水瓶之前会先观察父母的表现,以等待下一步的动作,反之,他就会直接去触碰。这里的社会性参照又分主动参照与被动参照,上面的例子中的孩子很显然就是前者,如果他在触碰热水瓶的过程中,并没有事先观察父母的表现,而是在父母发出指令如咳嗽两声以示警告之后把手缩了回来,这就是被动性参照。联想到我家的孩子,还是被动性参照多,在做出某一个动作之前一般是不看其他人的表现的,在父母发出警告后才会有所收敛,而且有时还会照做不误,这方面的能力还要逐渐培养,老师也说,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能会很长,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最重要。
   
    讲完这些理论之后开始实际操作,这时又进来几个小孩,和上面那组小孩比,这些小孩程度明显好很多。首先,都很乖,不闹,不大声喧哗,在做游戏时的表现都很好。
    有一个游戏,老师与小孩面对面坐着,中间桌子上老师依次放着3个积木,旁边放着一个盘子,老师这时完全用眼神、动作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依次将老师眼神指定的积木放入盘子中叠起来,中间孩子每一次拿积木,都会观察老师的眼神与动作,当老师摇头时,他就知道拿错了,再看老师的眼神指向哪一个积木,然后做出正确的反应。还有一个假想性游戏,老师在地上摆几块地垫,当做海洋中的岛屿,其他地方就是海洋,海洋中会有鲨鱼游过,当老师说鲨鱼来了,小孩子就要站在地垫上,当老师说鲨鱼游走了,孩子就可以在地垫中间随意走动,看这几个孩子在玩这个游戏时,每个人都观察老师的面部表情与指示,反应也都很准确。这些孩子太了不起了,都只有4、5岁,后来听老师说他们是一组的,前面的孩子是五组的。
    RDI的理念不错,怎么促进孩子从工具分享互动到经验分享式的互动以及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参照能力是需要家长认真琢磨的。

    下午的课是感统训练,以琳的感统训练室很大,训练器材也很丰富。下午的课老师讲了很多,触觉、视觉、本体觉与平衡觉的训练都涉及到了,其中每种感觉失调有什么具体体现以及如何改善等都有介绍,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
    而且有家长提到,比如我的孩子对照来看,没有触觉失调的具体体现,是不是就不需要进行触觉的训练了呢,其实不是这样,为什么叫感觉统合训练,是因为这几种感觉系统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也无法分开。比如跳大龙球,既有触觉训练,也有垂直前庭觉的训练,还有平衡觉的训练,拍球、踢球等都是各种感觉统合在一起训练的。有一点,印象比较深刻,在做各种感统训练时,一定要抬头,增加前庭觉的刺激。
    后来又讲了球技,即各种拍球、踢球的训练 。有一个可以适用在我家宝宝身上的,就是我家孩子不会抛球,在抛的时候总是向下仍,不会向前仍,老师说,这时候家长可以站在宝宝身后用胳膊挡在球下,这样他就不可能往下仍,只能用力向前抛,好像可行,回去试一下。
    还提到宝宝跑步时不抬头的,是寻找前庭刺激,可通过滑板、荡秋千等加强前庭平衡觉的训练。
    另外提到一个问题,孩子喜欢踮脚走路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本体感觉失调,一个是触觉敏感 ,前者可通过绑沙袋的方式改善,后者可通过足部按摩的方式改善。
    老师反复强调,课堂上讲到的感统训练方法并不是都适用于所有的宝宝,一定要结合自己宝宝的发展阶段做出适合宝宝的训练方法。
    零零散散了回忆了上述内容,说实话,尤其是下午上课时困的要死,几个家长在地垫上都睡着了,不易啊。
    晚上和几个家长一起吃饭,交流了一下,看到了几个家长带的孩子,和我家孩子年龄相仿,好像都挺乖,大家都是大倒苦水,不过,每个人都很乐观,气氛和谐。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1: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摘(四) 2012年9月17日...

转摘(四)

2012年9月17日星期一
    今天才真正是忙碌的一天,因为今天除了操作课、讲座之外还有观摩课,总共观摩了5门课,涉及感统、情景、个训与艺术课,每节课30分钟。
    第一节课是感统的观摩课,昨天的感统课已经讲的很细了,今天实地看了一下以琳的感统课。今天看的是五组孩子的感统课,有滑板、大龙球和跳障碍物等,以琳的球技与
感统是分开单独上的。
    今天的孩子是程度相对较弱的,在上课之前老师照例点名,大多数孩子的眼神不是很好,之后开始分成3伙做不同的感统项目。
    感觉以琳的感统项目比较丰富,例如滑滑板,我们这边机构就是简单的滑下去然后划回来这样的回合,以琳增加了拱桥的设计,就是在滑道中间设立一个皮质的拱桥,让孩子滑下来时从桥洞中间穿过,除前庭觉的训练外增加视觉、手眼的协调能力等。
    另外,看到一个妈妈的孩子不肯做大龙球的项目,一直在哭闹,这时问老师怎么办,老师说,这个孩子对妈妈有些依赖,可以尝试让妈妈躲起来,然后再让孩子完成操作,在其完成操作时再让妈妈回来作为奖励,这个办法感觉挺有道理。

    第二节课是讲座,内容是模仿能力的培养。模仿是自闭症孩子学习的第一步,是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
    模仿必须是有意识的,也就是主动的。当然,模仿是有前提条件的,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注意力、记忆力、动作技能和动机。
    模仿与指令是有区别的,如对孩子说“拍手”,同时自己示范的话,就是指令,如果对孩子说“这样做”同时示范,则是模仿。
    模仿又分动作模仿、语言模仿、使用物件模仿等。其中动作模仿又有大动作模仿、精细动作模仿、活动模仿与高级模仿。
    我家孩子还是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如前面提到的看巧虎中一些感兴趣的动作他会模仿,上次在小区里看到小朋友吹泡泡他很高兴的跑过去拍泡泡,这时另一个小朋友说“拍”,我孩子也跟着说“拍”,这些都是模仿,以前是很少的。
    另外,老师也提到鹦鹉学舌式的说话是模仿的初级阶段,这证明孩子是有初步的模仿动机与能力的。

    第三节课是情景课,头一次听这种课,内容是关于触觉、注意力等的训练。具体是老师与小朋友各拿一个袋子,其中放有玻璃球、塑料袋、纸、三角板,老师先从袋子中拿出一个东西,然后让小朋友跟着拿出来,再摸一摸感觉一下,基本就是重复这样的过程。下课问老师,这些小朋友是四组的。

    第四节课是个训课,训练的是基础的配对、手眼协调的能力,感觉这个小孩身体没有劲,很软,总想趴在老师身上,后来问老师,老师说这是肌张力低的表现,需要做感统训练改善。
    接下来就是单独针对培训家长的操作课了,在个训室上,老师从以琳求学的孩子中找了一个程度和培训家长孩子程度差不多的小朋友,由老师来个训,然后由家长操作,老师点评。
    操作课是和上午的讲座内容对应的,内容就是模仿能力的训练。两位家长一个组,我和另一个家长实际操作了一下,果然知易行难,看老师操作那么容易,自己去做时就差很多,老师对我们操作中的问题逐一进行了纠正。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在你做动作之前一定要保证孩子眼睛看着你,这时就要吸引他的注意力,在他的眼神和你对视时一定要抓住这短暂的瞬间,将你的动作做出来,并说“这样做”,在其完成动作或辅助完成时记得一定要强化,而且强化的形式要多样,不要单一,要让孩子感受的到。
    操作完之后吃午饭,在以琳的时候感觉两个时间点最热闹,一个是下课的时候,每当下课时家长们领着孩子在不同楼层之间穿梭(因为不同课程可能安排在不同楼层的教师里),间或伴有家长在楼梯间临时训练孩子的情形,家长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训练孩子的机会;另一个是中午在食堂吃饭时,同时看到有几百个孩子还有老师、家长同时就餐,场面真是壮观。
    短暂的午休后,12点40开始又是操作课,还是上午那个孩子,我们强化了上午的操作课程,那位孩子的爸爸特别乐观、豁达,赞一个。
    操作完之后,安排了今天的重头戏,大名鼎鼎的方静老师的讲座“从改变自己开始”。不得不说,听完她的讲座之后,我们家长之间的一致感受就是她真的很强大,内心的强大。还
有就是她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特好,感觉如果让她放开讲,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她最先谈到了当发现自闭症孩子时家长的心态,愤怒、绝望、迷茫,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感受,方静老师特殊的语言魅力真的很感染人,在听到其中关于自己经历的苦难的一些内容时,我情不自禁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当我们的孩子上小学时才是家长真正开始哭的时候。
    方老师还提到自闭症恢复的目标和次序应该是情绪、行为、生活自理、学业及其他。对孩子的早期干预一定要循序渐进、目标要分解细化、细化再细化。改变孩子其实是在改变我们自己,我们要改变说话的方式、学会适当的忽略、多看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以及恒久的忍耐。针对自闭症的孩子,要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多灌输一些“可能”、“也许”的东西。
    上帝保佑,让所有自闭症孩子快点康复吧。
    原定一个小时的讲座,方老师讲了一个半小时。后来又上了一节艺术课,内容是画画,都是画一些简单的形状如圆形、方形等,这一组的孩子程度相对较弱,很多孩子坐不住,还有些哭闹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1: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摘(五)2012年9月18...

转摘(五)


2012年9月18日星期二
    今天的课程还是观摩课与讲座结合,上午第一节课是观摩个训,这一次个训观摩的是个8岁的孩子,训练的主要内容时模仿还有“是、不是”的理解,整节课孩子很配合,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但感觉其说话声音尖,好像是用假声,说话像唱歌一样。
    印象比较深的是,当孩子有正确的反应后,老师要奖励时,不是直接奖励给他,而是要其完成一定的任务,才进行奖励,也就是尽可能多的让其完成任务才有奖励。
    课后问老师,孩子说话声音尖,是不是声带肌张力高,需要做声带按摩,老师说有点,但按摩效果不明显,可能是要长期的过程。

    个训之后是讲座,今天的内容时精细能力的培养,精细技能主要是手的抓握、手指操作、双手协调、手眼协调、手部及口部的肌肉力量和灵活度等。
    今天讲的主要是手部精细动作。手部精细技能对孩子很重要,精细技能不足的可能导致不能用勺子、筷子吃饭,所以,它是一个生活自理能力的前提,对我们的孩子很重要。普通儿童精细动作发展年龄,这个在网上都能查到。
    联系到我家宝贝,精细动作相对还算凑合,现在能切玩具水果,基本能用勺子进食,但还没训练过他把夹子夹在纸上,这些都是2-3岁孩子应具备的精细技能。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活动可以联系精细能力,如拧瓶盖、拧干毛巾、镊子夹东西、按电话按键、手指抓瓶子、撕纸等。很多孩子爱吃薯片,在吃薯片时家长可以将薯片弄成碎碎的,让其两个手指捏起来吃,也可以锻炼其精细能力。另外家里有橡皮泥的,让孩子捏、搓、切、揪、揉橡皮泥也可以锻炼精细技能。除此之外,写字、画画也是精细技能的训练,当然对孩子要循序渐进,写字从描红到仿写再到独立书写,画画可从点连线到仿画线条到仿画简单形状和图形再到涂色(在界内涂色是3-4孩子具备的能力)。

    接下来是游戏课,以琳的游戏室分室内、室外两部分,两部分是连在一起的,先在室外上课,做简单的游戏,然后再到室内做另外的游戏。
    今天的游戏内容是在凳子上套圈,都是在家长辅助下完成。其中一个还在在全部完成之后,再由下一个小朋友继续,在此过程中,后面的小朋友要学会等待。
   
    游戏课之后是精细课,今天的内容是让小朋友拿勺子往杯子里倒豆子,锻炼的是孩子手腕的灵活度,所以一定要注意用手腕的力量。很多孩子不会用手腕的力量,会用胳膊的力量完成上述动作,这时家长可控制其胳膊,不让其抬胳膊,只能用手腕就可达到目的。

    精细课之后,到了每天操作课的时间,今天的内容主要是配对,老师说配对是所有认知的基础(但不等于说能完成配对就会有认知,还需要其他的训练),所以,这个基础不打好会影响孩子日后很多能力的培养。
    配对的步骤要从实物到卡片,从大到小、从少到多,总之,原则就是从易到难。老师先示范,然后换我们亲自操作,老师再点评。
    老师说,在发指令之前,一定要确保孩子正在注意你。这就需要你先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在孩子短暂的注意力集中时马上发出你的指令“把一样的放一起”,孩子如果没反应,要记得辅助其完成,然后再重复上述指令。当孩子完成时,我们可以将孩子挑出的一样的两张卡片拿在孩子面前(这时记得要把桌子上其余的卡片收走,否则会使孩子混淆)说“这是一样的”,多次训练之后,很多孩子会跟着说“一样的”。
     这样的方法还能泛化为“把一样的拿过来”、“指一下一样的”、“拍一下一样的”等等。另外,在最初训练孩子卡片配对时,记得要将卡片的正确方向朝着孩子,就是孩子的眼睛看到的要是正确的卡片方向,而不是相反的。
    配对还可以向分类过度,当拿两个两块雪花片时是配对,若摆成两排多篇雪花片时则是分类了。
    上了几天的操作课,感觉以琳的老师真的是专业,一个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自闭症孩子,当他不配合做指令时,他们就是有办法让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指令,而我们看他们做时觉的很简单,但自己操作时完全蒙圈,几分钟的操作下来满身大汗了。

    操作完之后,还是讲座,内容是人物认知,也就是认识自己与他人。当然,其中包括认识很多内容,如从认识自己及他人的名字到身体部位、物件、照片最终到情绪。
    那么,如何教人物认知呢,发展顺序是对自己名字的认识、对自己及他人身体部位的认识、对自己及他人所属物品的认识以及延伸。
    对自己名字的认识,通过应答练习改善。也就是叫名字看其行为反应。要注意的是,叫孩子名字也是有讲究的,不能瞎叫,顺序应该是面对面的叫、在旁边或身后的练习、在视觉范围之外的练习、有干扰的练习、在嘈杂环境里的练习、在生活中练习。其中对于有干扰的练习,应从孩子不敢兴趣的干扰物到感兴趣的干扰物,从少到多过渡,由易到难,在前一个步骤没有完成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做后面的步骤,顺序颠倒的后果会很严重。
    在叫孩子名字后,最初孩子可能没有反应,这时怎么办呢?找强化物,如他爱吃薯片,我们的预期目标是叫其名字时,他回答应“哎”,并看着我们的眼睛。这时可将薯片放在我们的眼睛中间,并做出“哎”的口型,孩子就会看过来,薯片可从大的到小的逐渐过渡,最终会使孩子形成惯性,叫其名字时就会看着我们的眼睛并说“哎”。
    这个方法很有效,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以琳的录像,一个自闭症孩子通过这样的方法训练其叫名字时有反应,果然很有效。当然,这时孩子的兴趣其实不是我们,而是那个薯片,有家长说不是老师在叫他,而是薯片在叫他,惹的我们哄堂大笑,说的有道理。
    有的孩子在叫别人名字时也会答应,这时怎么改变呢?家长可在家找父母和孩子一起,发出这样的指令,如“豆豆拍手,妈妈跺脚”,如果孩子也跟着跺脚,就纠正他,逐渐改获得正确的反应。还有的孩子只对自己的名字做出回应,不关注别人的反应,这时家长可提前告知孩子“注意别人的反应。”
    在训练孩子叫名字的反应时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不要无目的,不自然的叫孩子的名字,一定要在具体的事件中自然的呼唤其名字,也就是说叫其名字后一定是要让他做什么。当然这里注意的是,不要叫孩子之后总是强迫其完成一定的任务,否则会导致,孩子一听到别人叫他的名字就赶紧逃跑,当然也不能总是叫其名字后就给奖励,否则会导致孩子只对有奖励的叫名字有回应。还有就是对自己的不同名字都能做出相同的反应,包括大名和小名。所以,有家长建议对这样的孩子就叫他大名,不叫小名,以免其混淆。另外要从一个人到多人进行泛化;。
    对自己名字的认识是最初级的,除此之外,还有对自己及他人身体部位的认识,对自己及他人所属物品的认识等,还有要从认识到理解再到表达过渡。
    老师还提到,由于大多数自闭症孩子是视觉型的,所以,给他看卡片要比说给他效果好。

    讲座之后又听了两节个训课。上午在看游戏课时,感觉其中一个孩子的情况和我家孩子类似,所以,特地找到这个妈妈问了问他的孩子在哪里上个训课,然后和老师沟通之后,观摩了一下他的个训课。感觉这个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很好,认识几种颜色,听老师说,才刚训练了他几天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神奇!
    在个训课上,老师特别强调了一点,对自闭症孩子的训练一定要掌握正确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更麻烦。这提醒了我,明天具体问问操作老师训练孩子颜色认知的顺序应该是什么样,其余的回家自己泛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1: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摘(六)2012年9月19...

转摘(六)


2012年9月19日星期三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球技,主要练习的是拍球、抛接球等项目。发现多数孩子抛接球、拍球时都不看着球或者人,有的孩子可以不看球连续拍球十几个,这是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常见表现,也就是眼神关注与注意力的问题。
    有家长建议让孩子运动着拍球,这样他不看球的话就拍不到,可能是个好办法,回家试试。

    球技课后讲座,内容是物品认知。物品认知的发展顺序是感知、理解、表达和扩展,一定要遵循这样的顺序,不能颠倒。其中,感知分为感受周围的事物、配对、分类三个阶段,最重要的是配对和分类阶段。
    以认识杯子为例,家长拿出目标物(杯子)放在一个底板上,手里拿一个杯子,然后发指令“一样的放一起 ”;
    第二步,孩子完成之后,将两个杯子放一起说“这是一样的”,这个叫总结;
    第三步,加干扰物如勺子,然后重复上述步骤,注意随时变换目标物与干扰物的位置;
    第四步,增加干扰物,遵循从少到多、从差别大到差别小的顺序;
    第五步,撤掉底板,直接放在桌子上,重复上述步骤;
    第六步,增加目标物;
    第七步,从“一样的放一起”变换到“拿一样的”,重复上述步骤;
    第八步,距离变远,重复上述步骤;
    配对也要从实物与实物的配对,到相同卡片与卡片的配对,到实物与卡片的配对、到相似实物的配对再到相似卡片的配对过渡。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上述配对后,要从配对过渡到物品的理解与认知。

   认知的第一步, 仍以杯子为例,指令从“一样的放一起”变为“杯子放一起”;
   第二步,增加干扰物;
   第三步,撤掉干扰物;
   第四步,加干扰物,让孩子“拿杯子”,可加视觉提示“杯子的卡片”;
   第五步,撤掉视觉提示;
   第六步,距离变远;
   第七步,收集不同的杯子让其拿。
  上述步骤是一个最基础的物品认知过程,可根据孩子自身的程度对其删减。

    今天的个训课听的是一个一组孩子的,能力比较高的,相对要求也高,老师拿出各种卡片,内容是小朋友搬椅子、喝水、洗澡等日常生活的,然后让孩子说卡片里的小朋友再干什么,同时要假想卡片里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还扩展到小朋友为什么喝水,是口渴了,为什么口渴等问题。
    中午与一位家长闲聊,感觉小孩子的社会融合问题最大,而且最难教,虽然有的孩子能力很好,如认知、理解甚至语言能力很好,但社会融合能力仍然欠缺,改善效果也不明显,感觉这个问题真的很难。
    下午的讲座内容时关于肯定与否定的认识,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提到一个训练点头、摇头的方法。有的小孩就是不会点头和摇头,这时可找个夹子夹在小孩头发上,他一定不舒服,就会拼命摇头将夹子摇下来,对于不会点头的,可以把夹子房子小孩头上,他不服输就会低头,夹子就掉了,对于不会点头、摇头的小孩这个方法可以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1: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摘(七)2012年9月20...

转摘(七)


2012年9月20日星期四
    今天第一节课是精细课,内容是绘画,通过点连线绘画,按照老师指定的点来连线,完成之后是一个飞机的图案,然后在界内涂色,大多数小孩都遵守规则,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这也是我们的孩子以后要能上学必须具备的素质。

    精细课之后是讲座,今天讲座的内容是听知觉训练策略。听知觉是指孩子听到各种声音之后应有的反应,比如听到上课铃声知道要去教室,所以与听觉是两个概念。
    大多数自闭症孩子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听知觉问题,可通过对听觉辨别力、听觉广度、听觉记忆力、听觉专注力、听觉理解能力和听说结合能力的训练改善。
    对于听觉辨别力可以通过寻找声源、辨别及辨认声音策略进行训练,如在嘈杂的环境中找妈妈的声音,蒙上孩子的眼睛说猜猜我是谁等;
    听觉广度的训练可通过背儿歌、复述数字串或电话号码、扩句复述练习改善;
    提升听觉记忆力的方法是运用较长指令,如“拿苹果和香蕉”,“拿2、5 、8”;
    还有指定记忆训练,如“蜻蜓、青蛙、小猫哪一个是游回家的?”;
    听觉专注力的训练可通过听指令如“拍手、拍头、叉腰等”,和专注于老师指定的内容“听到水果类的拍手”、“听到动物类的跺脚”改善;
    听觉理解能力的训练可通过扩大儿童词汇量、理解不同的句子提高;
    听说结合能力可通过听故事、反义词与近义词、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如“先什么后什么”来改善。

    讲座完之后是个训课,这个孩子程度挺好的,所以内容相对也较难,主要是判断对错。老师说“今天很多人一起上课”,然后由小孩判断对错,并做出对应的手势。
    在上课之前,老师已经让小朋友选择如果完成之后,想要什么奖励,“是要好吃的还是听音乐”,此外,老师还用到了代币制,也就是告诉小朋友“你得到六个粘贴就可以得到奖励”。这个内容小朋友完成的挺快,然后老师拿手机放她喜欢的音乐听,老师说“闭上眼睛欣赏你喜欢的歌曲吧”,小朋友就闭上眼睛陶醉在歌曲中,好高级的嗜好啊!
    接下来的内容就有难度了,老师拿出六组共18张卡片,拿起其中一张卡片,卡片内容是两个小孩子在放风筝,老师说“小红对弟弟说,我们一起放风筝吧”。然后问小朋友“谁说的?”“说的什么”,要小朋友答出来。老师说自闭症的孩子语言组织能力不好,看来确实如此,这个内容看来就是训练孩子语言组织能力的。

    中午的操作课老师主要操作了RDI游戏,也就是用纯眼神、动作与孩子互动。
    下午的讲座内容是大小长短的比较,对大小的认知还是要遵循昨天物品认知的步骤即感知、理解、表达和扩展。
    具体指令是从“一样的放一起”到“一样大的放一起”到“大的放一起”(这就是感知到理解的过渡了);具体的指令可以变换为“拿大的、指大的、拍大的等”,到“哪个是大的?”,最后由孩子答出(这就是表达了)。
    在孩子对大的已经有认知的前提下,可以直接训练其对“最大”的认知,而不用再配对、分类。其中对于干扰物与目标物的排序要从同顺序、同颜色到不同顺序、同颜色再到不同顺序、不同颜色过渡。
    对于“一样大”的认知,要从分类开始,按大小分类,“一样大的放一起”,“分开”。对于小、最小的认知也要遵循以上步骤。
    在延伸和拓展时要将大小与生活相联系,如“哪个是爸爸的鞋,哪个是小朋友的鞋?”,“看到大的拍拍手、看到小的跺脚”等。长短的认知也基本上重复上述步骤,但要注
意先是直线与直线的比较,后是直线与曲线的比较。
   
    下午还听了一节音乐课,以琳的音乐课上的很好,内容主要是模仿,随着音乐的节奏快慢,老师做动作,由小朋友模仿,使小朋友渐渐感受到节奏的快慢,还有小朋友和妈妈的互动游戏穿插其中,感觉这样配合,音乐的简单模仿可能比较适合这个阶段孩子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1: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摘(八)2012年9月21...

转摘(八)


2012年9月21日星期五
    今天是以琳观摩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没有观摩课了,全是讲座。
    第一节是电脑课,没看错,就是电脑课,但不是教孩子如何使用电脑,其实是在电脑上做一些游戏。要求小朋友点击鼠标将老师指定的好吃的如面包、牛奶放在指定的位置,每次一个小朋友操作,操作完成之后会对其说“把穿黑色衣服的小朋友叫过来”或“把谁谁叫过来”,其实,训练的是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和遵从指令的能力。
   
    电脑课之后是讲座,内容是点数与按数取物,其实就是教会孩子把数字与物品数量对应,这个能力具备的前提是孩子能够常数1到10,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配合能力。
    点数要求能使用右手食指,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手口一致点数,做到不重数不漏数。指令是“数一数”,方法包括移动点数与固定点数,形式有有规则点数与无规则点数之分,最终说“数完了”。
    点数之后是报数,就是报总数,指令是“数一数有几个”,最开始可以通过语言提示,数字提示与手势提示的方式帮助孩子完成,语言提示是注意在总数那个数字上升调,提醒孩子注意,数字提示可以在最后一个物品下面放一张纸上面写总数的数字给孩子提示,逐渐过渡到无提示。
    中午操作课时老师具体演示了点数与报数的示范,家长在操作时要注意,由易到难慢慢过渡,要确保孩子确实掌握了前一个步骤,如最初孩子虽然认识1到10的数字,但不会“唱数”,也就是不能有节奏的数出1到10,这时先要教会孩子有节奏的数数,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拍手,有节奏的从一拍到10;还有的孩子不会用食指去指,这时可以先让其拍实物从一拍到十,再慢慢过渡到用食指指。
    在训练点数时还要注意,要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训练,所以,家长在桌子上摆实物时,由于与孩子是面对面,所以,要从右到左,从下到上来摆;在孩子熟练掌握上述步骤后,还可以从横着摆到斜着摆,从一行到两行摆,以测试其是否真的掌握了。

    下午的讲座内容是情景课与生活自理,这个讲座内容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老师分析许多孩子不喜欢孩子剪头的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安全感,因为推子在他头上,他看不见;二是触觉敏感;三是声音敏感。对于第一种情况,可以在剪头时照镜子,或提前告知其要剪头,或者让他看别人剪头,使他熟悉这种活动;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通过按摩其头部改善;第三种情况可以让其经常听推子的声音,使其熟悉。
    老师还提到对于穿衣服、裤子技能的培养,训练时要遵循先训练脱衣服,后训练穿衣服,先短衣服后长衣服,先外衣后内衣,先大方向后细节,先敞开的衣服后套头的衣服的顺序,也就是先易后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2: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摘(九)2012年9月22日星...

转摘(九)

2012年9月22日星期六
    今天是以琳家长培训的最后一天,全天安排了四个讲座。第一个讲座是视觉训练策略,大多数自闭症孩子是视觉优于听觉的,所以视觉训练是基础的,在孩子听觉不好时,应先展开视觉训练,然后再回到听觉训练。
    视觉问题最典型的如不能注视或者注视时间过短,不能追视等,注视的训练策略可通过点心时间、玩具时间、套圈、插棒、简单拼版等方式改善。
    追视可通过泡泡水、手电筒(如晚上关灯之后打开手电筒,让孩子去踩地上的光点)、拍气球等方式改善。

    第二场讲座内容是句型教学的分享,主要是了解自闭症儿童运用句型出现的问题以及改善,对于孩子而言,句型种类的掌握顺序是祈使句(如“我要”)到陈述句到疑问句再到感叹句,句型结构应从单句(书包是红色的)到复句(书包是红色的,袜子也是红色的)。
    自闭症儿童运用句型出现的问题有很多,如词语使用错误、语序错误、说不完整句、极少运用修饰等等。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老师提到说不完整句的出现更多原因可能是成人的影响,在孩子想要说完整句的时候,家长就满足了其要求,从而扼杀了其说完整句的念头。大多数情况下,家长拿到孩子喜欢吃的或者玩的东西,会不停的问孩子“要不要吃?要不要玩? ”,孩子会说要,这种问答式对话是基础的,可通过镜像对话的方式升级。如家长拿一张卡片,正面是衣
服、背面是袜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人一句进行训练,如家长说“这是衣服”,孩子说“这是袜子”,家长说“这是衣服,衣服是红色的”,孩子说“这是袜子,袜子是蓝色的”,还可将内容不断进行人物、环境等的泛化。
    当然,家长要注意一定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上述句型,很多孩子经过训练之后能熟练掌握一些句型,但仍然不会应用,我们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三场讲座是如何讲故事,讲故事可以提高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总结能力、社交技巧以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给孩子讲故事的顺序可从单张一句话故事到多张一句话平行故事到三张排序故事再到四章排序故事再到简单儿歌以及情节变化的故事。
    最开始可以挑选孩子喜欢的卡片,想好时间、地点、人物(或动物)、事件就能组成一个简单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慢慢潜移默化使孩子受影响。

    最后一个讲座是如何给孩子主动的机会,自闭症的孩子与普通孩子相比,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理解不确定的指令到玩简单的游戏都存在很多差异。讲座中,老师放了很多录像,来让家长看正常孩子和自闭症孩子的差异,印象比较深的是,自闭症孩子缺乏组织、计划能力,不能熟练的和小朋友合作,很难意识到错误等。我们平时可以在生活中训练其合作能力,如在家扫地时,家长拿着扫把,让孩子拿着簸箕,把垃圾扫进簸箕里,家长拿着要晾晒的衣服,让孩子给你递衣架等,这些都可以训练其与别人的合作能力。
    自闭症的孩子只能接受确切的指令,如“把床单洗了、把地扫了、把玩具收起来”。如果你发出的是不确定的指令如“收拾房间“,他就会无所适从。
    还有自闭症的孩子大多都是被动型的,所以不会主动要求。在播放的录像中,中午吃饭的时间,正常的孩子开始在吃饭,而老师故意没给自闭症的孩子盛饭,这些孩子不会表达肚子饿,最后在老师的启发下,做出了正确的表达。在给他们盛了饭菜之后,又没给他们拿勺子,尽管这些孩子都认识勺子,但在没有给他们指令的时候他们不会主动去要。
    有时候真的需要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在生活中学习得到的知识是最牢靠的。
    自闭症的孩子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所以,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这是影响其社会融合的关键因素。如看到老师手上拿了很多东西站在教室门口,无法拿钥匙开门时,正常的孩子不用老师提示可能会主动的上去帮老师拿东西或者开门,自闭症的孩子就必须慢慢教他。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游戏,将小朋友分左右两组,老师坐中间,拿一张卡片,卡片两面分别涂红色和黄色,左边和右边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不同的颜色。老师问,这张卡片是什么颜色的,左右两边的小朋友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录像中有个小朋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会跑到对面小朋友那里看是什么颜色,这个游戏就是训练孩子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老师还提到自闭症孩子在幼儿园融合的问题,很多家长为了解决孩子的融合问题会让其上正常的幼儿园,但如果孩子在学校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不和小朋友玩,那么就不可能改善其融合问题。很多自闭症的孩子,不会用“不知道“、“不会”,在他们思维里,总是认为老师的问题一定有个答案,所以,如果在幼儿园老师问“今天谁打碎了花瓶”,自闭症的孩子可能会说“我”自己背黑锅,或者随便说一个别的小朋友的名字,冤枉别人。很多能力很好的孩子,仍然存在这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2: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感谢miqi001,记录的这么详细。我光...

感谢miqi001,记录的这么详细。我光是看与稍微整理一下,都觉得要好长时间。得好好消化一下。

dukangrui,刚有看到你在问。这几天在看三院的与你同行,连侥幸我都不抱有了。论坛里有很多表现好的孩子,也有很多很好的可借签的贴子,建议多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23: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让我欢喜...

                让我欢喜认我忧的集体照

   
    从抽屉里找一本书,给涵讲故事。涵听了两三句,可能突然想找自己要的那本书。涵把书从抽屉全翻到茶几上,我还在翻看那本嘟嘟熊(因为我都是第一次看)。
    突然,涵手上拿着一张照片一边说:你看。
    “宝贝,这是你们的照片呀”。我作出惊喜状。“妈妈看看,你在哪里呢”
     “两个一样的”涵指了指照片,又指了指自己。
     虽然没有听到我的问话去回应,只是表达着自己要表达的。我也很高兴,涵用了的分享照片及指照片与自己,并用了一样的这个短句。
     我开始仔细观看涵的小班毕业集体照,心却悠的凉了一截。
     涵站在最后一排的最靠边的一个,而最重要的是,粗看,全班竟然只是涵一人没有看镜头,涵的眼睛是像下斜视的(后来放我用手机拍下照片,放大细看,发现另外两个小孩似乎在看镜头,但其实并没有聚焦镜头上,其它孩子眼神很好)。
     我能想像,老师为了这个照片,看队列及孩子们的坐姿站姿,是排了较长时间队伍的,想着该是老师叫学生坐下或站着,别的孩子都按规矩做了,而涵在乱跑,被老师叫过来放在边上。而更有可能,是老师从内心底里,最喜爱的或说与家长交情最好的孩子是放在前面或中间比较重要的位置。可想而知,涵的待遇是极不好的。我能想像,老师为了这个照片,肯定一直在叫小朋友看镜头,别的小孩都能听懂,或者说能坚持着看一会,而涵听不懂或者说抬一下眼就眼睛斜了,到处乱瞄了。
     我对涵爸说了一句:班上二十个孩子照相,就涵一个人没看镜头。余下的我也不想多说,涵经常叫爸爸,或对爸爸要求什么,说什么。涵爸从来就没引导过涵,或者说重视一下眼神。他自己都不看涵的,涵叫爸爸,他也从来不应“唉”的。跟他说,他还觉得别人不也是不应吗,为什么要应,有回应就好了。
     照片里,有三个孩子在摆剪刀手,两个女孩摆的很好,另一个坐正中间位置的男孩,眼睛看镜头看的很好,摆的剪刀手有的手指头有一个不直,并且手指腹是朝自己的,与涵平时一样。但看神情,应当是个普通孩子,从眼睛上看,观注力很好。
     挨着站的那个孩子,眼睛也没看镜头。
     我问涵,你的好朋友是谁呀。
     我的好朋友是她,涵指着站在最后的一个长得比较矮的孩子:(一个从外表上看专注力很好,看起来也应当比较机灵的孩子)
     问:她叫什么名字。
     涵:她叫***。
     一直在想,曾经有次,涵的班主任说涵的一些可爱后,说了一句:有时被他气死了,下课后喜欢在教室里围着圈跑,涵一跑,另外有个小孩也喜欢跟着他跑。他们俩个就很喜欢跑。我曾经要涵爸问问,那个喜欢跑的孩子是谁。接的时候,在教室里关注一下,那个孩子的行为表现。估计涵爸没问,再则,在他眼里,都是正常的。
     不知道与涵追跑的那个,是涵说得这个好朋友,还是站在涵旁边这个,没看镜头,看起来不是很灵活的孩子。
     照片上,还看到了那个,去年春节后开学,涵22个月,就在这个班上上学(后来因爷爷去世,涵又生病肺炎,就放家里继续带了三个月)。开学的前两天,有个孩子在班上,老师让他坐在坐位上,他就一直坐着,一动不动,很胆小害怕,一直哭。当时,班上最大的不到两岁半,最小的比涵小一个月(这个学期,插班了几个孩子,有三四个比涵小一点,有两个孩子比涵刚好大一周岁)。因为是开学前两天,哭声一遍,教室里放了很多玩具积木还有一些车,跷跷板等。涵被我陪在哪里,他就这个玩一下那个玩一下,一点都不害怕。当时看起来很活跃,而对比那个孩子,真的是太老实了,一直坐着不动,哭。偶尔会哭声小一点或停一下,而涵抬头有时会看他一下,他又接着哭。第二天下午去接涵,我随便说了下这个孩子好老实呀,记得班主任说:他特别怕你家孩子,你孩子看他一眼他就害怕。所以对那个孩子印象特别深。后来看接他的家人,应当是个老板的样子。这个孩子这次坐在第一排,眼睛看镜头很好,但看起来还是那种很老实不机灵的样子。
     放大照片,把二十个孩子相貌神情表现一一看过,依然觉得涵是个长相最好神情最可爱的孩子。虽然没看镜头,但表情很灵气可爱。
     把涵叫过来,指着这些孩子一个个的问:他叫什么。
     他叫***。涵一一的全部说出名字。问站在最最后面的四个,中间的两个涵说老师(因为本来就是他正副班主任),问旁边的两个女的,涵就不知道回答了。我想普通孩子虽然不认识,也许也能知道是老师,或者会说阿姨吧。
     涵继续在抽屉里翻。又拿了一张照片跑过来:你看,蛋糕。是他们过生日的时侯,涵带上生日礼帽,前面摆着一个大蛋糕,老师帮忙拍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倒是看了镜头,但神情极不好,老大的不高兴,像是刚哭过或是刚睡醒。眼睛极神情没一点灵气,都有一点点呆呆的一样。这应当说是涵所有照片里最没灵气的照片了。
     涵又指着这张照片,并指了一下集体照的自己,再说一句:一样的。
     我问:一样的,都是谁呀。
     涵:都是一样的。
     告诉涵回答:都是我。
     因为当时看到涵的这张个人照,我也心底不高兴不开心,也没想起来引导涵关于小朋友一起过生日的回忆。以他现在的能力,想来他能表达出来的也必定不多。
     涵继续在翻,这时,又拿了一张纸,一边喊都会你看一边走过来。
     好家伙,竟然是一张奖状。涵的英文认字得了优秀奖(上学期期末也有个奖状,写得是才艺奖,后来问涵爸,是指什么才艺,涵爸说,可能是去报了口才班吧)。
     “哇,宝贝,你得奖状了呀。你真棒!你看,上面写了英文认字优秀奖”。我开心的对涵说。我才不管老师是不是找不到什么理由给涵奖状,给一个这样的奖作为给家长的安慰。不过,涵的英方认字确实还可以,老师教一两遍,他都能记住。
     宝贝,你真棒。妈妈没想到你能把班上的同学名字都能说出来,妈妈也没想到你还得了个奖状。并且你能从那一堆纸,笔,书里,只挑了你的照片与奖状给妈妈看。知道这个与其它的书是不一样的,是值得炫耀与分享的,妈妈真的为你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13 17: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