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江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尹建莉,请尊重自闭症家长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2-4-17 19: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我得去把首席叫来。里面因果关系肯...

我得去把首席叫来。

里面因果关系肯定有问题,但咱外行实在看不出来,我也是找科普记者抄的,估计科学家说得那些他们也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2-4-17 20: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首席不来,科学上的事儿咱说都不靠谱,这基...

首席不来,科学上的事儿咱说都不靠谱,这基本上是美国主流媒体科普水平,到底问题在哪儿,我是看不出来啊。

我只能看出来的是,美国记者的政治是正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2-4-17 22: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夜莺...

下面引用由夜莺发表的内容:

”所以说,自闭症的根源来源于基因,是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胎儿时期就应当决定了大脑的独特性。“前面的两段话并不能支持这个”所以说“


同意,这句话武断了,要改得更模糊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2-4-18 09: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首席太棒了。我认为读者群不是尹粉...

首席太棒了。

我认为读者群不是尹粉,因为尹粉和韩粉一样,主体是无脑感性的,是最不容易被科普的。
我们的读者群首先应当是家长,其次是愿意学习自闭症的大众,特别是有脑子的。

毛主席说了,要拉拢最可能多的人站在我们这边。

雁子你把文字再改改,咱们就可以传播了,我翻了翻国内的科普,写得都错误百出。
记得署名是秋爸爸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2-4-18 09: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大脑结构的区别,目前主要是通过研究大脑扫...

大脑结构的区别,目前主要是通过研究大脑扫描的那些人做出来的,和基因不是一个系统,而且他们不仅仅在研究自闭症。
如果改成大脑功能,我感觉反而不科学了,因为结构是用机器看出来的,功能大部分得通过fMRI系统地测,目前对功能的研究更初级。
不过有一个研究是针对大脑不同皮层区域(功能区)的基因表达的研究,发现在一般大脑中,两区域的基因表达差异超过500点,而自闭症样本中只有8点区别,也就是说,自闭症基因在大脑不同位置,应当生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大脑区域的时候,没有完成任务,生成了相似的区域,结果导致大脑某些功能缺失。

研究大脑功能方面的文章不多,研究大脑结构的文章相对多一些,而且自闭症和一般人群大脑结构的差异我感觉应当说是定论了的。
但不是说,一种大脑结构差异在所有自闭症个体中都存在,有的自闭症样本是大脑细胞过多,有的自闭症样本是神经突触很小,不容易和其他突触链接,有的是长程链接缺失(现在脑白质中神经链接扫描图像能看出大致的长程链接)等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我感觉结构差异的类别也有很多很多种。

满眼的基因没办法,我都有点晕,而且我也明白了为什么目前这方面的科普文章不存在,因为实在是不好懂啊。

这类科普给我最大的收益就是,要尊重大脑,不要想当然,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普世的原则可以应用,但每个细节都需要针对每个特殊孩子进行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2-4-18 11: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我感觉这就是满世界这类文章没人写的根本原...

我感觉这就是满世界这类文章没人写的根本原因啊。

首先对我来说,我写这个之前不知道什么是染色体,基因,DNA,基因表达,也不知道基因有多少个,和自闭症相关的有多少个。这类基本知识很枯燥,对科学家来说是ABC,对大众来说是天书。

其次,只研究了十年的科学领域,如果写文章,肯定什么固定的下结论的话都不敢说,一说可能下十年就证明是完全错的,只能特别模棱两可,或者只给出片段数据。但我翻了翻最近的论文,写数据实在不能说是科普,大众需要一个大局观,需要解释疑惑,不需要听你们今天发现三个基因突变,明天发现俩大脑区域基因表达不同。

基因科普的文章我看得不多,不过看到纯科学家那句:“导致每个人产生自闭症的生物根源都可能是不一样的。” ,还是吓一跳,因为和我“常识”不一样,我以为ASD怎么着也能最终分出100种吧,就像癌症一样,这下好么每个人连生物基础都不一样了,那就彻底没法分了,而且和NT的边缘是不是从生理上也没法从本质上分了啊,只是量的不同。

那就天下大同也罢,谁和谁都不一样的世界最理想了。特别是教育,可以真正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没有一锅端,没有各种专家和理论,伪专家自然也就没市场了。

如果文科地写,就不敢叫科普了,文科文章必然得有个目标,比如打消二胎顾虑,说服其他人自闭症和教育无关等等。
但是,也就从立场上不科学了,我不敢写,也不敢把话说太明确,写了个特文科的“所以”,今天看,就是最大的败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2-4-18 1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这下雁子你放心署名吧。我也放心大...

这下雁子你放心署名吧。

我也放心大家信秋帅,得二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2-4-18 11: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必须署你的名,你可以改文章,但名字不能改...

必须署你的名,你可以改文章,但名字不能改。

名词解释我认为是必要的,两句话说不清楚什么是基因表达。
而且写科普的意向,就是首先要认同看科普的人是聪明的,笨人是不看的,所以不是读者群,而聪明人是有逻辑思维的,概念解释清楚应当是第一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2-4-18 11: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没问题,这个不着急。

没问题,这个不着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2-4-18 12: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我不希望国家加大对...

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我不希望国家加大对基因的研究力度,我认为初步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基因这东西解决不了大部分自闭症问题,可能在某个时间,会解决严重自闭症的一些生理问题,但谁知道是多少年以后了。

既然基因研究说明了人和人在生物基础上可以如此不同,那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家长最关心的教育话题上,既充分反驳了蒙氏教育家认为孩子天生就应当怎么样的直觉,以及自由发展孩子就一定怎么样的结论;也反驳了特殊教育可以一锅端的懒惰方式。

同时在社会宣传上,也更有针对性一些,比如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生理基础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后天生活环境导致的)。他们不是不正常,他们只是不一样等等口号就有科学依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2-4-18 12: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我是TEACCH派的,赞同要求美国政府把...

我是TEACCH派的,赞同要求美国政府把更多资金投入特殊儿童教育研究,而不是基因研究。

而且社会观念也应当把自闭症看成是一种另类大脑状态,而不是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这样才是无条件接纳的理想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2-4-18 12: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今天好像看见一个微博,说中国90%的家长...

今天好像看见一个微博,说中国90%的家长不会教育孩子。
如果尹理解自闭症,那么她其实可以更有力度地说,中国99%的家长不会教育特殊孩子。
如果她这么说,我没意见,但是她那套也肯定不是教育特殊孩子的灵丹。
(我不是说我会,我Attwood读了三遍,还看不明白我家孩子想什么,普世教育原则可以理解,孩子的特殊性就太困难了,而且没人可以教我,我只能针对这个特殊来做特殊,而且先需要我教育自己。)

特殊教育这件事肯定自闭症领域内最关键的一部分,而且最难。
从人性上来说,大家当然喜欢简单的方法,吃个药打个针,所以也更愿意把自闭症当个病,哪怕是类似癌症呢,都有治愈的希望。
我认为基因研究整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是社会捐款,就是利用了大家求简单的心理,花钱能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个事情。
但从我看的资料来说,我是没报什么希望,更理性更现实地讲,我希望国家投入在特殊教育上的钱更多,美国这方面做得也不好,特别是高功能孩子的特殊教育,几乎没什么资源。

如果说自闭症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病,只能依靠教育(而且目标不是康复),依靠宣传社会理解,对国家的确是个压力,对社会文明要求更高,对家长自身更难。
虽然对孩子来说,是最理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2-4-18 16: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键是动之以情之后,还被几个超大V给转了...

关键是动之以情之后,还被几个超大V给转了。

咱得多编点情感温暖型自闭症段子,不能光苦情的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2-4-19 15: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你感觉这类报道对你有帮助吗?我感...

你感觉这类报道对你有帮助吗?

我感觉是没什么收获,反而看到不少硬伤,比如:其遗传度高达90%。
给大众的感觉是,这么高的遗传可能啊,不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2-4-19 18: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一定带马甲围观。

一定带马甲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2-4-19 19: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云鹤...

下面引用由云鹤发表的内容:

我贴在这里,是想能否对你修改你的科普有所帮助。

其实,我个人不太关心这些。我十几年前就相信是大脑局部变异或受伤造成的。每个孩子有差别,但经过干预,是能有所改善的。

我前面说了,我相信合适的...


简而言之,你有信念,但是没好奇心。

人是地球上最奇妙的生物,最应当吸引好奇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2-4-19 19: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天涯不上照片怎么拉粉啊,我先上一张,看能...

天涯不上照片怎么拉粉啊,我先上一张,看能不能转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2-4-19 20: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妞妞妈看过就应当没硬伤了。要不谁...

妞妞妈看过就应当没硬伤了。

要不谁把烟给PS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2-4-19 20: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1980年以前,低功能被诊断的比较多,因...

1980年以前,低功能被诊断的比较多,因为DCM里面自闭症还是儿童精神分裂,虽然60年代后期这个概念就过时了,但吵架吵得诊断标准一直没改。

后来高功能的就越来越多,这次CDC的数据里面,低功能1/3,高功能2/3。

AS是1994年进入诊断手册的。谱系概念我认为有几个方面:
1.每个孩子的典型特征程度都不一样,比如语言能力,社会性能力,还有其他很多小特征,有的孩子有,有的孩子没有,不能明显划分亚型,就只好谱系了。
2.把AS加进来之后,大家也晕了一阵,后来发现实在难以划分高功能自闭和AS(6岁以后),干脆也归入谱系吧,虽然在5岁以前有区别。
3.基因研究的结果也预测每个人生物基础都可能不同,分类的概念就更不靠谱了,只好接着谱系。
4.每个孩子大脑的发育,对外界信息的反应,学习对大脑的塑造,都是不一样的,可能是高度变化中的,不过孩子发展的轨迹都包括在谱系里。
5.智力不是诊断标准,谱系孩子的智力在什么区段的都有,是否也是谱系的一个关键点。

国内我记得一直有宣传说低功能高达70%,不过从CDC的数据来看,美国已经倒过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2-4-19 20: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诊断历史我写过一篇文章:孤独症诊...

诊断历史我写过一篇文章:

孤独症诊断的历史发展

孤独症是一直伴随人类的疾病,但真正在临床上作为群体来描述,起始于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医生李奥•坎纳(Leo Kanner)和奥地利医生汉斯•阿斯伯格(Hans Asperger)。 他们分别报告了这样一群孩子:聪明漂亮,有高水平的机械记忆力和空间技巧,但是严重缺乏和他人的情感分享和社交能力,坚持刻板固定行为和仪式。他们两人都使用了Autism这个词(阿斯伯格1938年用德文发表,坎纳1943年用英文发表)来描述这类孩子的共同特征。

坎纳和阿斯伯格的早期工作没有受到广泛关注,而且受流行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在20世纪40-60年代,包括坎纳本人都倾向认为,孤独症是一种儿童精神分裂症,是后天情感性疾病,和父母的抚养方式有很大关系,这就是著名的“冰箱妈妈”理论。

在家长和一些研究人员的努力之下,形式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了转机。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表明,孤独症是独立的发育障碍,和父母抚养方式无关,不是儿童精神病。自此,广大家长在减轻了抚养罪恶感和压力之后,开始主动推动社会对孤独症的关注和理解,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逐渐增多,同时针对孤独症的研究和教育也开始繁荣。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孤独症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多种因素相关的谱系障碍,很多孩子还伴随智力缺陷。因为国家标准还停留在儿童精神分裂上,不同的孤独症研究小组在甄别孤独症时都采用了自定的诊断标准,这些标准以不同形式强调了某些必要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集中在社会性和语言方面的缺陷。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在1980年的DSM-III中首次将童年孤独症视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PDD),明确了与精神分裂症的不同。 PDD有三类:婴儿孤独症、儿童起病的广泛发育障碍,不典型广泛发育障碍。前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起病年龄,婴儿孤独症要求在30个月以内。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意识的提高,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急剧增加,后续研究发现了多种形态的孤独症,和发病年龄的关系很模糊,所以在1987年的修改版DSM -Ⅲ-R中,将婴儿孤独症 与儿童起病的广泛发育障碍合二为一,命名为“孤独样障碍”,诊断标准也进一步丰富扩展,描述得更为具体详尽,试图覆盖不同年龄不同形态的临床表现,并首次将临床症状归为三类核心缺陷:社会交互的缺陷、言语和非言语交流及假想游戏的缺陷,狭隘重复的活动和兴趣。

1992年修订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DSM-Ⅲ-R中笼统的“孤独样障碍”进行了亚分类,分为:童年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Rett综合征,其它童年瓦解性障碍,多动障碍伴发精神发育迟滞与刻板动作,阿斯伯格综合征,并且对这些亚分类分别给予诊断描述。在1994年发布的 DSM-Ⅳ和2003年发布的DSM-IV-R中,进一步对孤独症的诊断描述作了修正,目前PDD下包括孤独症,非典型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Rett综合征和其他童年瓦解性障碍 。

从孤独症的诊断变化可以看出,随着研究和诊断数量的增加,人们对孤独症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从精神类疾病到发育障碍,从行为研究到大脑认知和基因研究,从疾病治疗到训练干预,从偶发疾病到广泛影响到全世界儿童的第一位疾病。孤独症的发病率从一开始的万分之一,提高到1:88(来自美国国家疾病防疫中心(CDC)针对8岁孩子的统计数据,2012)。孤独症传统的依靠行为观察来分类的诊断方法,也被认为过于模糊,所以在2013年即将出版的DSM-V中,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和非典型孤独症将合并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未来进一步的亚分类要等待针对基因和大脑结构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在中国,孤独症的诊断和研究起步较晚,不过也避免了“冰箱妈妈”时代的错误。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的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了孤独症案例,中国精神类诊断标准CCMD也一直向国际标准看齐。不过在研究方面,还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的研究和统计,目前国内的孤独症发病率还是一个未知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5 20: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