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子百谭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1-1-14 21: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前几天在文学城看见这文章了,也吓一跳。知...

前几天在文学城看见这文章了,也吓一跳。知道美国有"中国推妈"这种说法,没想到推得这么极端。正是典型那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育观。什么人上人,呸呸 。

华裔后代在世界各地以功课好出名。前些日子也有个法国朋友跟我提到这事,很感兴趣的样子,他个人认为华裔智商总体较高,主要是重视早期教育的结果。

他是我以前的教授,和一个德国女人生了两个孩子又分手了,小哥俩一周跟爸爸,一周跟妈妈。那个德国妈妈也是个推妈,在我认识的欧洲人里较少见。大孩子被认为是智力超常儿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16 22: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啊,没觉得受啥打击啊,呵呵。谈到...

啊,没觉得受啥打击啊,呵呵。

谈到中国的教育,我们很早就开始科举制度,所以当年伏尔泰那一代的欧洲人,一开始是被我们的"先进"大大地折服了。把最有能力的人用考试的方式选出来管理国家,多么合理而又民主的制度。但是晚年他越了解中国,就越觉得原来也不过如此。

怎么教育孩子,自然由家长价值观决定。可是家长对孩子的价值观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比另一些人更需要成就,打小就要强。我觉得也有先天的原因在里面。

这些愿意有成就的人自然更勤奋更自律,因为motivation在那里啊。我想起来高三的时候,我们班主任要每个人给自己在班上的名次订个目标,大概是要起到激励的作用吧。我的成绩一般,不过我跟他说不想订,对我没意义,他有点吃惊但也由我去了。

多多和燕原说的没错。天生的懒人,父母老师都没办法。牛人也好,懒人也罢,能够基本上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高兴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8 06: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嘻嘻,看了一堆发言,对好几个说自己没上进...

嘻嘻,看了一堆发言,对好几个说自己没上进心的MM感到亲切啊。

继续具体案例: 要不要推,怎么推。

我从小不求上进,资质一般,也没人推。父母少见的开明,给予我的自由让同学羡慕,这种家庭教育的结果是我被同学和老师认为自由散漫,率性而为。在普通学校里成绩不错,老师还算喜欢。到了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偶尔也进入过班上最后十名内的行列,又爱带领同学们在自习时间去操场疯玩什么的,老师很不喜欢,

打小是那种没嫉妒心的人,不求上进的人这样的比较多。我想这算是对不求上进的人的一点奖赏吧。

当然上普通大学。 不过我爹妈已经很开心了。

27岁,别人都做了妈妈,我被人推到德国去读书,确实是被推出来的。这人帮我办很多手续并且天天追问我手续办得如何,如果没他推我,那一堆的手续我看了就头疼,肯定都不会开始。另外办这事儿自己还算是有那么点动力: 出去玩吧。

在德国读书时,有个同学和我关系很不错,有一天他对我说: "知道吗? 你这样的人用德语叫做minimalist。"  嘿嘿,不查字典我也知道这啥意思。

我挺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欧洲乡下适合我这类人:可以常出去玩; 生活没什么压力(除去孩子的因素),肯定还是比留在国内的生活更让我喜欢。因为留在那里我肯定不会有出息,没出息没钱也就不能经常玩。在这里我也没出息但还是可以玩得多一些。

以我的例子而言,针对普通孩子,在某些特定的时机,要推。推一下也许对他的将来影响比较大。对懒人父母来说,这个见机而推也可行,因为不那么累不用天天推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19 16: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三个娃娃都很牛,笑得我肚子疼。谢云大侠。

三个娃娃都很牛,笑得我肚子疼。谢云大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21 05: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同意楼上的,减压第一。压力跟科技...

同意楼上的,减压第一。

压力跟科技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跟社会文化的关系大。爱享受生活的民族,比如南太平洋上那些小岛上的人,能吃饱饭就不愁。有个朋友在斐济做了三年的医生,说那里的人活得就是简单快乐。

东亚文化似乎是最爱制造无谓压力的文化。老庄的影响再强大点也许会好一些。所以呢,文科还是非常之重要,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2-4 06: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B]中国遍地是“虎妈” 个个能上《时代...

中国遍地是“虎妈” 个个能上《时代》封面

石述思

一个来自菲律宾的华裔妈妈蔡美儿,仅仅采取了相对严厉的教育方式对待两个女儿——无非是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因此获封“虎妈”称号,被没见识的《时代》登上封面,引发中美教育方法大讨论,热议还在整个西方世界蔓延。

中国个别教育家很震惊,号召国民严防死守,以防虎妈“出口转内销”,危及祖国花朵身心健康。

大可不必,大可不必啊!

因为全国的家长都乐了。这算个啥啊?在应试教育的逼使下,俺们哪个不是孩子面前的虎狼之师,参照俺们逼迫孩子读书上进手段之花样百出,个个都能上《时代》封面。

不少混出来的精英由此产生恐惧心理,纷纷移民,目的就是为了孩子不经受中国教育的摧残和蹂躏。

麻烦在于蔡美儿已经在美国立足,当上耶鲁大学教授后,还采取有些灭绝人性的方式对付自己孩子,便显得相当出位。

但“虎妈”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著书立说,命名为《虎妈战歌》,继续为这场火爆的中西教育论战推波助澜。

“虎妈”用事实说话:尽管手段类似纳粹集中营之家庭版,但成效卓著——两个女儿成绩都无以伦比,笑傲同辈。

该书清晰地暗示,虎妈的孩子们长大是要统治这个世界的,而“意志薄弱”“饱受溺爱”的西方孩子长大后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将能力不足。

“虎妈”的中西教育观——西式教育让孩子自由,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也直接造成孩子关注吃喝玩乐、看影碟电视、不勤奋上进、遇到问题退缩等种种问题。中式教育方式能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孩子强化意志力,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虎妈”如是说——孩子年幼时,不了解社会,也不可能会有明智、成熟的选择,需要家长为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负起这个责任,督促孩子去实现这个“选择”。随着孩子逐渐成熟,有了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家长就应该放手给孩子。

其实,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

比如,由于历史、文化、体制的不同,中西方便围绕人才二字产生了巨大的理念分歧:西方人侧重人,东方侧重才。西方偏好因材施教,东方偏重有教无类。西方尊重孩子内心感受,东方注重适应社会需要,西方以自我实现为终极目标,东方以赢得竞争为目标。西方教育成败的标尺是快乐,东方是成败。

这宛如东西方人生哲学的泾渭分明:西方活着的价值在过程的美丽,往往为自己而活,东方活着的价值在结果的辉煌,往往为别人而活。西方人因此说:不自由,毋宁死。东方人因此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假如你设定人活着就是为了苦尽甘来,那东方教育会给你搭设成功的阶梯;假如你设定活着就是为了享受生命,西方教育会给你开启体验的大门。

如果在中国,由于社会资源与人口的尖锐矛盾,生存竞争压力巨大,贫富分化严重,个体公民尤其贫弱阶层上升通道狭窄,加上应试教育中高考奠定的绝对公平原则短期难以找到替代模式,“虎妈”尚且有着长期存活的坚实土壤,放在西方便显得匪夷所思。

中式包办教育的一个重大缺陷是:一个从来没有自主选择权的孩子,长大后能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按别人设计的命运轨道行走,即使获得巨大的成功,又有什么意思?

建议虎妈回到久违的祖国,你会发现自己竟有着如此多的同类——面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她们在生活中更加溺爱,在学业上更加残酷。

你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只是你在另一个世界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可惜你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2-5 23: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欧洲这边也是温柔得很,我老公注意保护孩子...

欧洲这边也是温柔得很,我老公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小心得不得了,我觉得有点过了。所以这个话题一直是我家的争论内容之一。

在我看来,孩子从小就从父母那里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与众不同,了解自己的局限和弱项并坦然接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对有障碍的孩子而言。

西方教育,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 成年人,无论就自信,还是尊重他人的意识,总体情况都比中国要好。在儿童的情感教育中,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2-6 23: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thankstoyilin发表的内容:

我也觉得过分温柔没必要,严厉点也未必给孩子伤害。比如说中国妈妈给孩子训练大小便,就比西方父母给挺大的孩子还穿纸尿裤好很多。


我汗,我家的快三周岁了,还从早到晚的穿着纸尿裤,这其实不是严厉不严厉的问题,而是因为这当妈的实在太懒,面壁思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3-4 2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楼上这帖子让我想起我的父亲,来现身说法一...

楼上这帖子让我想起我的父亲,来现身说法一下。

我爸爸的教育观,是相当的西方化(虽然他的教育程度不高),这是我长大后意识到的。在我心目中,从小到现在,他一直是非常好的爸爸。

我上中学的时候,我爸爸给我们每月一定的零用钱,金额在当时我的同学看来,包括现在的我看来都有些太高,父母赚钱又不算多。他也建立了一个制度,目的是让我们学会理财和自制。没见他读育儿书,那时候也没有,应该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结果呢,在价值观方面,我们兄妹三个都是不把钱看得很重的人。而理财方面,我们确实都不怎样,我的能力甚至很低于平均水平。

当然个体的例子是说明不了什么规律的。只是,看到这帖子,真的让我怀念我的爸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3 00: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