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51723|回复: 3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子百谭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1-1-17 11: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我发小在耶鲁做副教授,过三四年应当也就正了。我们是一起跳皮筋长大的,她上的北大,我上的清华。到这个阶段还看不出啥外在明显差距,之后差距就出来了,她勤奋学习,我谈恋爱生孩子。

其实从小差距就很明显...


非常同意。
我的发小在非典期间老上央视,她现在是解放军某研究院的领导,到少将了吧。反正她回老家都是ZF车接车送的。
我的老爸于是很眼红,总拿这说事。
我的老妈更是觉得:直到高考时你学习不是都比她好嘛,怎么后来就差这么许多呢。
我坦然地分析给他们听,我一直到中学毕业,也不懂人事,家里也没啥社交活动的,只是喜欢看书学习罢了。结了婚生了子,才步入社会。
而人家一贯是事儿精,光看她办事,就知道这个孩子那什么-----胸中有沟壑。
还有,我就是跟她一样分配到那单位了,我也注定是做点技术工作,反正是具体的事儿,领导肯定是混不上去的,因为不喜欢开会,给人开会更不会。喜欢自由,最好人家不管我(用不着管的类型),我也不管人家。
我要跟她比,压力太大,得急死累死,说不定我早衰早逝了呢。

我郑重地让他们想一想,那个让他曾经羡慕的男孩,出国去了很有出息,但也不结婚,也不回国。家长也成了孤独老人。
这不还是我实用一些吗?尽管不在一地,但我可以常联系常寒喧的,有事我立马就打飞的。

他们只好点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17 11: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T版一天要看多少字啊。黄花菜不懒...

T版一天要看多少字啊。

黄花菜不懒,那半夜三更出门旅行的人里,一定有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4-15 17: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16岁男孩与妈妈绝交:我们只维持金钱关系

“妈妈,从现在开始,我们只维持金钱关系嘛,以后长大了,我会把钱从账户上转给你……”   母子成了“甲方乙方”

  拿着儿子这封信,陈郝是又气又急,气的是儿子说的“金钱关系”,但更急的是,她搞不懂儿子为啥会有这样古怪的想法。

  “我上个星期天下午回家时,就看到这封信了,上面尽管署名妈妈收,但我没想到就在一套房子里住着的儿子居然会给我写信。”陈郝说,打开这封信后,她看愣了,上面写着:“妈妈,从现在开始,我们只维持金钱关系嘛,以后长大了,我会把钱从账户上转给你……”

  在这封“绝交信”中,儿子要求妈妈做甲方,自己则是乙方,甲方的责任是把他抚养成人,而作为乙方的儿子,他的责任就是在长大成人后分期偿还父母养育他的所有费用。

  “你一直想把我变丑”

  “我和他爸反复读了这封信,感觉不到有啥火药味,也不像是气话,通篇都说得很平静,这才叫我们担心。”陈郝说,随后,他跟丈夫找来了儿子,本想好好聊一下,但儿子却不肯,“他一直说,他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我不是他妈妈了,以后也别管他了。”

  夫妻俩急了,赶紧回想最近与儿子的相处,但想了半天,两人对待正在念高一的儿子都是处处小心,“平时重话都不得说一句,最近的冲突倒是有一次,但都是些小事情。”

  不过正是陈郝口中的小事情,被医生称为儿子写下绝交信的导火索。陈郝说,最近她发现儿子彬彬(化名)的成绩下滑得很快,后来一问,原来孩子近视,高个的他,坐在教室后面看不清楚黑板。于是,上周六,妈妈带儿子去眼镜店,挑了一副黑框眼镜。彬彬对此非常抗拒,“他说不想戴框架眼镜,想要一副隐形眼镜。”可配镜员告诉她,孩子没成年,最好不戴隐形眼镜。

  最终,在陈郝的坚持下,还是给彬彬买了这副黑框眼镜。“当时在眼镜店里,彬彬就试了一下,还问我他戴眼镜好看不。”陈郝记得,自己当时只笑嘻嘻地给彬彬说了句好看,结果没想到彬彬的反应却非常强烈:“你好虚伪!我明明戴起眼镜很丑,你一直就想把我变丑!”彬彬说完扭头就走,陈郝愣了小半天后,才连忙上前去追赶。

  儿子不和妈妈说话了

  母子俩回到家后,陈郝想到要尽快纠正儿子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我给他说不要把自己的美丑看得很重,只要成绩好,找个好工作,美丑都不重要……”没想到,这话还没说完,“砰”的一声,儿子暴跳如雷地冲回了自己的房间,猛地一下关了门。

  “从小你就不爱我,你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我变丑。初中你就让我矫正牙齿,在牙齿上弄钢圈。高中你又让我戴眼镜,你就是一门心思让我变丑。”见陈郝在外面敲门,儿子一边哭着一边大吼。

  当晚,彬彬整晚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第二天一大早,这封“绝交信”就摆在了陈郝的枕头边。“我当时以为说的气话,过几天气消了就好了。”但让陈郝没想到的是,儿子自从交完信后,就一直没喊过她妈,也不和她说一句话。

  察觉问题严重了,昨天,陈郝只能把儿子带到西南医院临床心理科,让心理医生帮忙想想办法。

  “信在这儿,你看嘛!这就是儿子长到16岁,第一次给我写的信,我居然变成‘甲方’了!”昨天上午,在西南医院心理科,家住江北区的陈郝(化名)说起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封儿子放在她枕头边的信中,这样写道:妈妈,从现在开始,我们只维持金钱关系嘛,以后长大了,我会把钱从账户上转给你……

  跟心理科专家何梅聊了半天,陈女士还是没有想通,一副黑框眼镜怎么成了儿子跟她“绝交”的导火索。

  这孩子从小就有心结

  医生说>

  “我跟孩子聊了很久,这个16岁孩子的行为尽管有点反常,但他的怪异脾气并不是一天形成的。”心理科医生何梅告诉重庆晨报记者,彬彬一再对医生提到一个问题,小学时,他一直被大孩子欺负,而此时,母亲并没有发现儿子的变化,只是一味要求儿子要好好学习。

  “那时候,彬彬觉得很无助,认为天天说爱自己的母亲,其实并不爱自己,没有及时发现自己的痛苦。”何梅表示,要解开儿子对母亲的心结,只能从小学时候受欺负的问题开始,进行心理治疗。

  何梅医生表示,通过对很多案例的总结,发现与子女关系出现裂痕的父母,其实平时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用错了方式,“与子女相处时,最好是搞清楚,孩子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盲目地给子女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6-4 07: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摘录]

      最后,我还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几个我的观点:

      一、        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无论什么样的现在和将来,但你总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优秀的父母就一定有优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样可能有与众不同的孩子,要不这个人类社会也太不公平,这个社会的结构也太稳定;不是所有的好习惯都是父母给的,要不为什么同一对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也不是所有的坏毛病都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我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老天爷给了你什么你就只能有什么,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有遗传就会有变异,一切可能的现在都在上帝能够忍受的正常的范围内,我们只有接受,但,既然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把他 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只能最爱她(他),给他你能够给他的最好的教育。

       二、也许可能是一种幸福,别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许有这样两种情况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聪明、漂亮,有好习惯、善于自我控制,学习从不让你操心,老师夸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你的确很幸福;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况,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读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县里的中学,我的父亲骄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妈妈感 觉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当我每周背上煎饼要离开家的时候,她都那样的不舍,抚着我的背说,孩子你学习好,有出息,将来可是要在天边工作,妈见你的时候就少了。妈妈的这句话不幸一言成谶,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在她的身边。这不是诅咒,这是一种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么优秀,你要教育,你反复教育,你要耳鬓厮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说的话多,我以为所有的天伦就在于在一起,这不是幸福么?孩子成人之后,彼此亲近的机会就少 了,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比对别人多一点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也许就是幸福,千万别像我先前那样,让呵斥、和哭泣成为主流声音,把可能的幸福,变成彼此的折 磨。世界上只有最亲近的人,能给最亲近的人伤害,而且长久。

    三、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说的是各个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时候不是态度,是能力。

    没有谁因为孩子身高比不上别人,天天打孩子,没有谁因为孩子跑不过刘翔,天天骂孩子,因为外表的差异看得见,我们承认,升学率也没与这些,学校不因为这个而歧视,但偏偏因为学习你咽不下这口气,你不肯放过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看不见的差异也是存在的,要不我们怎么没成了爱因斯坦呢?为孩子的未来努力是 应该的,别为孩子的未来太担心,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为什么会丢三落四?为什么这样磨蹭?为什么就是记不住?说了千万遍,打了好几场,他还是他, 怎么就是不听呢?家长朋友们,很可能不是因为态度,就像学不会、长不高、跑不快一样他做不到,我们只有帮助他进行时间管理,和他一起进行学习生活规划,用表格、用小结帮他,而没有办法怪他。
  
    四、问题不要定性,解决事情;道理不要多讲,孩子需要具体帮助;不用空谈方法,
一切技巧都在于做一个个具体的事情,做具体的题目的过程和积累中。

    这一点,之前我似乎已经说透。其实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经知道太多,并不是他不认可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经没有震撼和说服,只能转化为反感。其实他们需要具体的帮助,就像我前边做的那样。

    我特别想说一句,孩子们报的辅导班,有没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觉得如果他在学校听不进去,他能在外边听进去么?而且,一周一次,间隔太长,内容自成 体系,跟学校老师的内容不一致,得不到巩固,不如把每天的作业处理好,这跟老师的教学同步,而且互为巩固,一个大学生就可能做到。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方法适应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样,况且,我也离成功远着呢?

    五、教育立竿见影是神话,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我做好了进展缓慢的准备,做好了刚见好转就有反复的准备,做好了一直不见效的准备。没有办法,就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

    当父亲越久,当老师越久,越觉得教育我几乎没有入门,这根本就不是谦虚,真是这样。要不你说说哪一种教育是成功的,要不为什么经常有那种教育方式忽然大热,我们还没有学会,它就销声匿迹了呢?
  
    尽管我准备好了坚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见效,也许我努力的时候见不到效,也许某一时刻我没有准备的时候孩子忽然成长,既是他成长了,我也不能贪天之功,感觉是自己的成功,影响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谁能说得清?

    但,我要坚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样发育有早晚,说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对老人,我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遗憾。对孩子,如果我轻言放弃,那么万一将来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会内疚和后悔,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我没有帮助他。

  教之道,贵以专。既做了人家的父亲,只有执着的对孩子,别无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6-17 17: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让你的孩子考第一

   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出版过一百多部著作。三十年来,得过无数文学奖,被视为“天生的作家”。他写过三十多本儿童文学作品以及与教育有关的书,作品多次被编入大陆、台湾、香港及新加坡的中文课本,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与时间赛跑》、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等。

  在杭州天长小学的礼堂里,林清玄结合自己和教育孩子的经历,为300多位学生家长上了堂幽默的亲子课。

  让你的孩子努力考7-17名

  我小时候读书差,考试都考红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试,我好不容易考了一个超过60分,很高兴,拿回家给我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这么烂还笑,爸爸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我一听坏了,爸爸是农夫,向上三代都是农夫,我不要做农夫的,所以后来就用功努力读书。

  我发现大陆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是创意最好的。说到这里我真感动啊,终于找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了,小时候我们那班只有17个人。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点进七到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

  我的老师对我说

  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

  我上高中时,有位老师邀我去家里吃晚餐,我很开心。吃的是饺子,等到饺子端到桌上,我眼泪都掉下来了。老师说的话更让我感动,他说,“我教书50年,我用我的生命和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哇,我更感动了,眼泪掉在饺子上了。从来没人了解我,用生命和我保证,过了两个星期,我的希望破灭了,因为全班每个同学都去过他家里吃饺子。他对每个都用生命保证过。所以说考试没有考过第一名,也有人用生命保证你会成功。

  大学我考了三年

  比我差半分的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老板

  考大学了,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也没考上,第三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录取分数是361,我考361.5,回到家我用红纸写上“恭祝林清玄金榜题名”贴在大门上。

  上了大学,我琢磨起谁是考361分的幸运儿。一番调查后,我发现是张毅,他是“琉璃工房”公司的老板,世界五百强企业。所以说,可能小孩成绩不是很杰出,不是那么好,但是不要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这个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样集合在一个校园里,希望教育成一样的样子,这是个大问题。

  唤醒内心的种子就是好孩子

  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我算是唤醒了内心种子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做作家,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我一直坚持下来,现在已经出了131本书。我都出这么多书了,你们还不鼓掌啊。

  孩子生命中应该掌握的能力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除了学习,孩子更应该掌握这几方面的能力:

  面对挫折的能力:锻炼这个能力,除了读书,还有劳动。

  爱的能力:我学生做过个实验,回家抱自己爱的人,100斤都抱得起来还转一圈,抱一百斤石头肯定不行。用饱满的爱面对亲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对人生。

  认识生命的多元价值:台南有个高一学生,父亲是种凤梨的农民,还要鉴定凤梨的甜分,每个凤梨敲3下,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学生很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三下鉴定凤梨甜度的机器,这个机器最后得到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

  世界观:现在很多孩子去国外念书,家长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世界观,好想法。认识到世界的广大,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孩子学习了解自己,之后还要学会表达,特别是内向封闭的孩子。有个男孩喜欢一个女生,想约她,结果靠近女生就紧张,脸通红地吓跑了。这时候,我教你们“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那个不敢追女生的男孩可以默念“我们都是人”,看见位高权重的人不敢说话也念“我们都是人”。这样克服内心紧张,我们才不惧于表达自己。

  有感情后要提炼观点:好文章一定会有好观点。我给我的孩子讲睡前故事,不讲白雪公主,太老套,我自己写了365个故事。比如有个国王,他有个独生子,有一天国王叫王子搬个椅子到阳台赏月,王子说自己身份显贵怎么能搬椅子,椅子是下人搬的,后来国家战败,王子成了庶民,流落街头被个做椅子生意的人收留,每天的生活就是搬椅子。先有观点,再讲故事,肯定是好故事。有感情也要不失浪漫情怀,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不和孩子细致生活那会不再认识孩子

  我想到一件事,是成龙的故事,有一天,他出差回来想去接儿子,结果学生都走完了,孩子还没接到,就去问老师,结果老师说你儿子两年前就毕业了。孩子长得太快,如果不细致爱孩子,不和孩子细致生活,那会不再认识孩子,不再看得到孩子的心。

  我和我的孩子相处很好,每天孩子出门,我站在门口拍拍他们肩膀,说爸爸爱你们,要加油,每天孩子回家,我还是抱抱他们,说爸爸爱你们,今天辛苦了。我和三个孩子关系都很好,和他们就是朋友,同时从他们身上学习。

  我大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我送了他一个锦囊,里面四句话: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一个成功的人只要有大的愿望理想,坚强意志,谦逊的态度和温柔的气质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6-17 18: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子招术贴(转)


第一篇 使孩子主动做功课
第二篇 如何使孩子听话懂事
第三篇 如何引导孩子自动自觉
第四篇 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第五篇 如何使孩子热爱学习
第六篇 如何消除孩子的学习紧张情绪
第七篇 如何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第八篇 如何消除孩子学习的迷惑
第九篇 如何让孩子变消极为积极
第十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十一篇 如何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第十二篇 如何变孩子的缺点为优点

一、使孩子主动做功课
你的孩子很听话,是一匹温顺的马儿,但人们常常这么说“能够把马带到河边去,却不能让马儿喝水”。的确,除非马儿很渴,不然,即使能够把它带到水边去,也不能让他主动喝水。
  第一招,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招,放大孩子的优点。
  第三招,学习不可操之过急。
  第四招,让他把喜欢的女孩带回家 。
  第五招,先让孩子玩个够
  第六招,刺激她,使他全力以赴。
  第七招,正话反说。
  第八招,经常改变学习环境。
  第九招,列一个功课计划表。
  第十招,先让孩子做擅长的功课。
  第十一招,让孩子自己抽签决定。
  第十二招,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


二、如何使孩子听话懂事
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的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第一招,借第三者之口赞美孩子。
  第二招,用书信或日记与孩子交流情感。
  第三招,用温和的语调交谈。
  第四招,及时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第五招,巧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六招,与孩子打成一片。
  第七招,一次只交待一件事。
  第八招,常常表达对孩子的信赖。
  第九招,只提有建设性的意见。
  第十招,不要指责遭到挫败的孩子。
  第十一招,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细节。
  第十二招,多用赞赏的话肯定孩子。


三、如何引导孩子自动自觉
有一种饱和原则,就是孩子们惯有的厌烦心情。虽然强烈的想拥有目的,也能够体会把事情做完的乐趣,但是因为课程繁多在内心产生阻力,无法持续主动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准降低,课业的份量减少,继续培养孩子在低潮时的活力,那么他们在低潮过后,又会升起责任心,更主动地去做功课.
  第一招,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第二招,先让孩子做不喜欢的科目
  第三招,用同一步调增强主动行动力
  第四招,让孩子先吃点苦
  第五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六招,母亲的激励最重要
  第七招,要改变孩子先改变你的态度
  第八招,偶尔用恳求的证据与孩子说话
  第九招,不在孩子挫败时痛骂他
  第十招,给孩子适当的报酬也是行之有效的
  第十一招,多带孩子与大自然接近
  第十二招,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第十三招,培养孩子主动自我的激励
  第十四招,化愤怒为学习的动力


四、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常对父母有所不满,因为伴随成长而来的自我要求,总和父母的规定互相冲突,父母必须要尽力克服这种过渡期困难,让孩子顺利地成熟长大.
  第一招  引导孩子宣泄不满情绪
  第二招  让孩子有自选课题的权利
  第三招  认真倾听孩子的不满心声
  第四招  把顾客的角色换成孩子
  第五招  别让工作忙成为你的借口
  第六招  民主方式处理孩子不合理要求
  第七招  以退为进说服教育
  第八招  用实际利弊得失来处理任性态度
  第九招  注意引导孩子的从众心理
  第十招  给孩子一个发泄的空间


五、如何使孩子热爱学习
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模式化的过程,甚至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不管孩子对学习有兴趣还是没兴趣,都得坐在书桌前把课本一遍又遍地看,这也是一个让孩子产生倦意的起因.
  第一招  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
  第二招  用近期的学习目标来鼓舞孩子
  第三招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重要
  第四招  改掉孩子三分钟热度的习惯
  第五招  通过增进食欲促进学习
  第六招  教孩子学会保存实力
  第七招  适量的运动可使孩子脑筋更灵活
  第八招  用激将法促进孩子学习
  第九招  利用危机意识促进学习效率
  第十招  保持新鲜的学习内容
  第十一招 用不同的科目调节读书气氛
  第十二招 刻意变换孩子的学习环境


六、如何消除孩子的学习紧张情绪
  身为父母必须深明其理,尽量给予孩子适当的辅导和安慰,让孩子能去除患得患失的不安心理,并时常以乐观幽默的口吻,解除孩子暗存心中的畏惧感,使他们有高度的自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接踵而至的大小挑战.
  第一招 陪伴孩子让他有安全感
  第二招 以乐观幽默的口吻淡化孩子的失败
  第三招 把一个月说成三十天
  第四招 多关注孩子心理建设的重要性
  第五招 呼吸能调节孩子情绪
  第六招 刻意在孩子面前说错话
  第七招 吉祥物稳定心情
  第八招 排解积虑消除紧张一吐为快


七、如何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母亲应当适度地调整功课进度,而不该守着既定的计划,这样方能得到兼筹并顾的绩效,有些小孩甚至在一旁边看书,一边羡慕别人嬉戏玩乐,心中潜藏着不满的情绪,更会影响他往后的读书兴趣.
  第一招  迂回的暗示技巧
  第二招  制订不规则分段时间表
  第三招  闹钟的妙用
  第四招  建一个弹性的功课计划表
  第五招  去除“随时都可以做”的松懈意识
  第六招  刻意而适度地分配孩子做家务
  第七招  让孩子猜题提升考试注意力
  第八招  热身必不可少
  第九招  用“量”来驱策前进


八、如何消除孩子学习的迷惑
对于母亲来说,其眼中无关紧要的小事,有时往往是孩子心中沉重的负担,所以母亲应时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以旁观者的姿态,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第一招  引导孩子作最正确的选择
  第二招  抉择时的诱导询问法
  第三招  以一种选择为前提巧妙设问
  第四招  黑母牛的奶一样是白的
  第五招  拔开遇事慌乱的迷雾
  第六招  船到桥头自然直吗?
  第七招  亲身体验才是最深刻的
  第八招  命运就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


九、如何让孩子变消极为积极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对于孩子来说,要时时刻刻地鼓励他们,不要让他们产生消极情绪.
  第一招  找到孩子消极的内在原因
  第二招  让孩子公开宣布目标
  第三招  强健体魄是建立积极态度的基础
  第四招  良好生活习惯是保持积极心态的法宝
  第五招  让孩子养成大声朗诵的习惯
  第六招  让孩子养成提前到达校的好习惯
  第七招  让孩子多结交积极乐观的朋友
  第八招  让孩子养成写大字的习惯
  第九招  让孩子做点家务以摆脱消沉
    第十招  鼓励孩子多做些新的尝试
    第十一招 让孩子在家务中培养责任感
  第十二招 不要总问是与不是的问题
  第十三招 培养孩子追根究底的积极心态
  第十四招 多表扬少批评更能使孩子积极上进


第十篇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自身!告诉孩子,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是独特的,并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让孩子知道他存在的价值,增强他的信心,更加努力地创造自己的个性与未来.
  第一招  告诉孩子他自己就是无价之宝
  第二招  让孩子做一些容易做的事情
  第三招  弱化孩子的错误突出其取得的成绩
  第四招  重视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第五招  责备孩子之前必先赞美
  第六招  强化优点使孩子不断的进取
  第七招  用高目标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第八招  用“原依赖”和孩子建立互信
  第九招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责备
  第十招 不在第三者面前责备孩子
  第十一招 让孩子相信幸运之神随时会降临
  第十二招 让孩子回忆过去的成绩重建信心


第十一篇如何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消除自卑感和培养自信心,其实是一体两面,两者必须相辅相成,但是,前面章节所提的培养自信心技巧,并非专以能力差的孩子为对象,也就是说,对于有缺陷或成绩很差的孩子,往往无法发挥功效.而此章则与前章不同,可以广泛适用能力很差的孩子.
  第一招  从“缺点意识”到全面否定
  第二招  肯定语句要常用
  第三招  母亲与孩子说话也要讲技巧
  第四招  以具体的原因来舒解孩子心中的结
  第五招  用话语铲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第六招  让孩子阅读世界伟人的传记
  第七招  让孩子客观面对成绩优秀的同伴
  第八招  培养孩子一些特殊的才艺
  第九招  以运气说法减弱孩子的自卑感


第十二篇如何变孩子的缺点为优点
由于母亲会时常提醒纠正的缺点,所以孩子本身也会自知,但是,自我要求高的孩子,会常常挂虑自己的缺点,所以母亲直接的责骂,往往会得到反效果,使他更无自信。
  第一招 用适当的方法让孩子正视缺点
  第二招 借故在孩子面前指责其他孩子的过失
  第三招 分清是缺点还是个性
  第四招 改变孩子的立场让他自律律人
  第五招 孩子的缺点和优点可互换
  第六招 间接消除孩子的欲求不满
  第七招 使用适度惩罚或威胁的暗示效果
  第八招 用自言自语暗示孩子的缺点
  第九招 不用权威来压制孩子的反抗
  第十招 鼓励孩子多“不量力而为”
  第十一招 孩子你能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1-15 18: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七不责,好玩

[转]七不责

古代亲子教育——黄帝内经父母对孩子“七不责” 精髓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 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特别悲伤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黄帝内经育胎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2-26 23: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与女儿一起成长 张永胜...

与女儿一起成长    张永胜

  居住于南京的作家叶兆言,其实是个很没故事的人。他既不抽烟,也很少喝酒,更没有丁点绯闻去让媒体炒作。作为文学世家,从他爷爷叶圣陶开始,就形成了对人对物一向低调的家风,生怕坏了自己的清名。对于爷爷和父亲,叶兆言一直有种挥之不去的“敬畏情节”,留下了许多关于父亲的文字;但面对渐渐长大的女儿,身为父亲的他,又常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爱恨交织的感情之中。一方面,他一直用自以为是的“理论”管教女儿;另一方面,女儿则在潜意识里与父亲进行着多方面的抗争。直到有一天,看过女儿临出国前交给自己的日记本,叶兆言在震惊之余开始反省自己的父亲角色。

  女儿写给父母的心灵日记

  2000年8月,16岁的叶子作为金陵中学参加AFS国际交流的学生,要去美国读一年书。临出国的前一个月里,叶兆言夫妇总被一种紧张的情绪包裹着,今日想要买些啥,明日又盘算着还得备些什么东西,可女儿呢,整天像个没事人似的,喊她干什么,她就硬和父母对着干,而且晚上很晚才睡,早上则总睡懒觉,还一个劲地看无聊的电视节目,然后便大谈歌星。凡此种种,都让叶兆言很是“上火”,于是父女俩每天的争吵逐渐升级。对此,叶子在日记中写道——

  亲爱的爸爸:

  从刚才开始,我一直在想,今天该写什么,可惜你今天没有大闹,那么就谈谈你每天的小闹——闹我起床吧。

  我每天晚上都是凌晨1点多睡,早晨一般8点30分开始就要接受你杀猪般催我起来的号叫,我的耳膜早已千锤百炼了。你是否知道一个人睡觉时的满足,那种舒适,那种安逸,那种甜甜的醉了一般的感觉,是一个只有名义上减负的中学生日夜渴求的,可是种种压力迫使这种美好的感觉总在刚刚萌芽后便告夭折。每天我总是带着满嘴的臭气,满肚子的火气,满脸的鼻涕,愤怒地爬起来,半睡半醒地做我的僵尸梦!我从没有半夜爬起来上厕所的习惯,所以不要因为你把我喊起来而得意万分。这不实你的功劳,而是我的膀胱承受不住了。

  下面是写给他*的。亲爱的妈妈,有这样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记得初一刚入校,听到班上一男生背这首《游子吟》,觉得有点矫情。在我的脑子里,男生要么别做书呆子,要做书呆子也得有志气,应该背曹操的《观沧海》才对。偏偏我是丫头,该矫情的地方,想不矫情都不行。说实话,今天有感女同学和我告别,她眼泪都要下来了,我却一点也不悲哀,我想哭的日子在后头呢。妈妈,如果我在临上飞机前没有哭出来,你千万别伤心——这种可能几乎是零,除非我吃错了药。说实话,电影里的母爱都不是真的,不吵架的母女不会有太深的感情,因为在深恨一个人的同时,又发现自己在爱着这个人,这才是情感,才是一种正常的富有情趣的生活。在以后的一年里,你会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我不会说希望你和爸爸一年不吵架之类的蠢话。

  今天,我新买了钱包,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你们的一张特傻的合影放在一打开就能看见的地方。看着,看着,我就想哭。我过去真自私,只想在皮夹里放自己的照片。我想,以后我也会放我男友的,可在接下来这一年,你们占据了这个位置——一个一丝不苟的父亲和一个傻兮兮的母亲。别生气,我爱你们!

  女儿挨打后记下的只有宽容

  有一天,叶子去买东西,路上丢了一顶帽子,叶兆言很生气地让她去找回来。当时的叶兆言不是心疼帽子,而是觉得自己女儿好像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爱惜,出国后会为此吃苦头的。叶子见父亲如此唠唠叨叨,情绪也变得非常蛮横,嚷道:“让我出去找帽子,怎么可能!”父女俩于是大吵起来。吃饭的时候,父亲和女儿都很不开心,彼此板着脸。吃完饭了,叶兆言对叶子说:“你今天洗碗。”本来就一肚子火的叶子很不耐烦地说:“我今天就是不洗。”然后转身进了房间,并把门反锁了。叶兆言气得起身去打门,叶子就是不开。当爸爸因此气得手直抖,冲叶子妈嚷道:“钥匙呢?钥匙呢?”门开后,两声清脆的巴掌随之响起。

  在日记中,挨打的叶子却用文字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宽容——

  亲爱的爸爸:

  今天,你打了我,差不多是我长这么大来第一次。我今年16岁,16年来年没有打过我,但却在我已经16岁时这么做了。我很难过,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怎么糊里糊涂就挨了两巴掌。如果在以前,我一定会把你恨得要死,可今天,我却还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给你写信,因为我发现你要的是形式,而不是结果。

  今天你在踢门时,我其实心里很紧张。我想起有个同学将自己反锁在屋里,对门外的她妈叫道:“滚,滚远一点!”换在平时,我一定也会大吵大嚷,但今天,我想的却是:这是早晚的事(一个家长告诉别人自己从未打过孩子,没人会相信,即使信了,也会觉得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打就打了吧,躲了今天躲不过明天。

  当你铁青着脸,指着我说:“告诉你,不要以为从来没打过你,就不会打你……”我连感到心寒的时间也没有,因此我一直不让自己哭得声音太大。今天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很可怜,因为我一点面子也没了,你又打又骂,最后还让我洗碗。我觉得很丢人,有一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没有犯大错,却换来挺重的惩罚,于是,我一直不讲话。知道吗?我觉得这样可以保存点面子。

  晚上看电影《乱世佳人》,见白瑞德对女儿宠爱无比,我泪水就流出来了。后来她女儿骑马摔死了,白瑞德悲痛欲绝。我一下子觉得,其实你对我也很好,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吧。

  今天胳膊上被你打过的地方挺疼的,肉一条条地都鼓起来了。我一边洗碗一边想,明天出门后,我跟别人解释说是在楼梯上摔的,别人肯定不会相信。不过,好在现在已不那么疼了。

  亲爱的妈妈:

  今天爸爸在打我时,你不该在一旁煽风点火,我很不喜欢你这样。如果你帮着我说点话,今天我说不定就可以少挨几巴掌。你应该向《乱世佳人》里的媚兰学一学,做一个宽容而博大的女人。当然,这个要求高了点。算了,不提了。

  女儿教双亲学会替自己操心

  叶兆言虽不是个严厉的父亲,却是个唠唠叨叨的大人。女儿出国在即,他的情绪始终紧绷着,一见女儿看报纸的娱乐板,或把电视频道锁定在无聊的肥皂剧上,嗓门立刻会大起来,动不动就把叶子弄得泪眼汪汪的。甚至,为把护照放在哪里的问题,他们父女俩也会争得面红耳赤,而这一切竟都缘于叶兆言对于女儿独自远行的不放心。

  对此,叶子在日记中这样安慰父亲——

  亲爱的爸爸:

  刚刚为了整理包裹还吵得不可开交,可你在叮嘱我怎样进机场时,竟是那么仔细。我挺难过,以后的11个月里,再没有一个人会这样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了。等真进了机场,我一定会哭得很失态。

  明天我就在地球的另一端了,我们之间将隔着一个太平洋。在以后的11个月中,你和妈妈必须适应没有我存在的日子,到那时,你们就知道心里苦了。

  我希望你们要特别特别注意安全。从上海回来千万别走高速路,那样好危险的,别光图快,还是安安稳稳地坐火车吧。平时注意交通安全,骑车时要慢一点,游泳时悠着点儿,散步时少从高楼下走。每天临睡别忘了锁门、关锅灶。还有,最好买一个灭火器放在家里。

  总之,你们都不小了,要学会为自己操心!

  还有,你现在脾气特不好,像是处在更年期,所以对于同样火爆性子的老妈来说,还是忍着点儿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还有,有一点浪漫是男人(你不会介意我用此词吧?)的必备武器,很有用的。这点教是教不会的,首先需要男性骨子里有感性意识,你如果能做到,困难会大了点,不过,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嘛,意识到了就行了。注意劳逸结合,累了就歇,劝老妈也这样。还有,你必须为家里请个钟点工,尽管你们是两个人,可房子一点也没变小呀。另外,也别搞得我们家请保姆像是为了我一样。

  这是我这册本子里最后一篇写给你的信!别看你一会儿就看完了,我可是写了好久,算算写给你和他*的加起来,应该不少于18000字了,还是蛮多的。我为此感到很满意,对我这样一个懒人来说,这可是一个不小的业绩。

  我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话收尾,废话已说了好多。

  那就用句最俗的:爱你一万年!

  父母和孩子,谁比谁更懂事

  叶兆言夫妇做梦也没想到女儿叶子会留下如此美丽的一本日记。作为父母,他们总觉得女儿不懂事,可女儿日记上所记的内容,让他们明白了,其实真正不懂事的,是一些自以为是的大人。叶兆言曾一再感叹,他觉得女儿没什么爱心,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差不多都是父母在为她服务,包括帮她叠被子、帮她倒水、半夜里起来帮她捉蚊子、强迫她喝牛奶等等。也许正因为这些本能的爱已有些畸形,便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这便是女儿已经长大,她不再需要婆婆妈妈和唠唠叨叨,她需要的是另一种关爱,即理解。叶兆言不得不说自己真的深为女儿所感动,因为女儿在日记里表现出的那种爱和宽容,那种对父母的理解,让他无地自容。叶兆言感慨:“大人真不该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试着和孩子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走未来的路,家长会更早地赢得他们的尊重和欣赏。”

  后来,女儿叶子在美国的很多表现也让叶兆言咋舌,尤其无法理解的是,她每天都坚持游泳4小时,多的时候,一次竟能游8000米,而且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既不是为了比赛,也不是为拿学分。叶子告诉父亲,美国人是崇尚运动的,游泳能令人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而自从美国学习回来后,向来心高气傲的叶子也学会反思了,这对叶兆言触动更大,因为女儿以前从不向人低头认错,现在只要是她做错了什么便会说:“我很抱歉,我很愧疚!”这一点,既让叶兆言特别兴奋也有点惭愧:为保有作为父亲的权威,他即使做错了也从不向女儿道歉,看来女儿已先他一步懂得了“尊重”一词所彰显的人格魅力。

  面对女儿的转变,叶兆言如今常说:“我正在和女儿一起改变,一起成长。小女曾说过,我这个当作家的父亲让她还没有学会欣赏之前,就先教她学会了批评,这一点真让我汗颜。所以奉劝天下父母,多给孩子一点赞美,让他们从小就会欣赏世间的一切。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原则、没是非的,对于父母,孩子无论成功与否,都要接受。能不能出人头地,是他们自己的事,各人头上一方天,没必要强求小孩干什么。人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能把每一步都走踏实了,这就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2-28 11: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楼上这篇我有实战体会。

楼上这篇我有实战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3-5 00: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李子勋谈孩子青春期的变化与家长的技术


    一般会把孩子从少年到成年这个阶段定位为“青春期”。现在孩子成熟都比较早,青春期会从十一岁半到十四五岁,女孩比男孩早一点,有近半年到一年的差别。提出青春期的概念,是为了在青少年教育上起作用,但实际上,过多的关注青春期,反而使青春期的问题变得明显,因为人的视觉有一种创造力,关注什么,什么就变得明显,容易被扩大。在50年或60年以前,没有提青春期的概念,国际上也没有谈到青春期,但很多青少年都在健康成长。现在有了这个概念,医生、青少年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便开始对青春期的孩子作研究,总结出了很多问题。

    研究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常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逆反,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会突然恶化,过去非常依恋,跟爸爸妈妈都很亲密,现在爸爸妈妈碰他的头不行,进他的房间不行,碰他的东西也不行,他开始为自己的权力较劲。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常常有攻击性,有敌意,带有批判性,看什么都不惯,都觉得不好,不完美。实际上,这样的孩子有完美主义的内心追求,只不过是以否定一切的方式来表现的。

    第二个问题是双向性,青春期的孩子藐视权威,又盲目崇拜,两个倾向同时存在。比如说,很多追星族都是青春期或者青春后期的孩子,他们内心藐视权威,否定一切,又盲目崇拜;他们有时有极端的道德感,喜欢谴责,有时又极端无视道德,会做一些违背公众道德的事;他们勤奋,同时又懒惰,遵守纪律,又破坏纪律。在遵守纪律和破坏纪律里都找到快乐,在盲目崇拜和否定权威里都能享受到快乐。其实,孩子的成长动力正隐藏在这种双向性的矛盾中,不管破坏还是创造,孩子都充满激情,这是快乐的动力。

    第三个问题是追求神秘主义,有的孩子会神神怪怪的,喜欢看侦探片、鬼片,嘴里会谈迷信,包括宗教、十字架,甚至有些孩子会把两个笔捆成十字架,做祷告。追求神秘主义的背后是对世界好奇,从书本和父母教导中看到的世界太过乏味,孩子通过追求神秘来自娱自乐。当然,其中也存在很多自我暗示的、夸大自我的、获得超能力的、成为权威人物的青春期梦想。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矛盾的现象呢?这是因为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内心世界,一个是外部世界,青春期的孩子生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小的时候只是跟父母或者小学同学接触,跟现实的接触有限,他的感觉更多来自内心世界,基本上,主要情感、生活都依赖家庭,而家庭本身就是和社会有边界的。在进入青春期后,孩子要开始社会化了,他知道家庭待不住了,他要到社会去寻找朋友、情感、事业,要学习,要成功。因此,青春期就成了边界地带,在这个边界地带,孩子有一半是内心的,有一半是外在的,两方面一直混杂在一块儿,这就是他的双向性的来源。

    因此,心理学一般认为青春期更好的说法叫“过渡期”,过渡期是流动的概念,它表示孩子正在走过一个阶段,处在过渡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形成了结果,它有时间性,不是永远的,更不是定型的。


                         家长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技术一,要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孩子十岁前,妈妈扮演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是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给孩子安全感很重要。孩子十二岁青春期来了以后,这样就不行了,孩子十五岁后如果还表现出无所不能,什么都懂,孩子都要听我的,就极其糟糕。首先要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放下来,应该说:“妈妈不太知道你们现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妈妈什么样的帮助,详细告诉妈妈好不好?”

    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往往尝试着攻击家庭的成员。我们要做一个选择,既然孩子不再想当孩子了,自己就要慢慢从家长的角色中引退,在某些家庭,父母也可以来扮演孩子。青春期孩子的价值观有些看起来是很荒诞,但是要倾听他、尊重他,孩子就会逐渐变成大人,他慢慢会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家长采取查书包、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等方法,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为了讨好父母继续扮演孩子的角色,产生了心理学上称为“退行”的现象,放弃成长的权利,变得幼稚化。这样的孩子即使能考上清华北大,也是生活中的弱者,只能当一个普通的人。为什么?因为他放弃了成长的权利,他的情商差。另一种是孩子选择反抗,因为他觉得如果我不能挫败父母,我就长不大。很多孩子逃学不是因为不喜欢学习而是为了反抗父母,父母希望他好好学习,他就不好好学习,看父母怎么办。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挫败父母,父母可以替代他做决定,但无法替代他学习。当然,并不是孩子有意识这样想,而是他不上学引发父母改变了权威的角色,愿意开始倾听并满足孩子一些心理需求的现象,引发了孩子从这个事件的象征意义中得出上面的判断,大约有10%的孩子会这样做。

  

技术二,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对孩子欣赏的态度,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有兴趣。如果在一个部门当领导,对大家保持兴趣、好奇,就会是受欢迎的领导,如果满脸都是价值判断、好恶,别人跟你在一起就会觉得不舒服。父母要把价值深藏起来,给孩子一个彼此冲突、矛盾、多样的价值混乱时期,不要忙着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那样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失去自我的判断力与鉴别力,不能形成自我的价值倾向,结果是觉得是在为别人活着,为别人学习。让青春期的孩子品尝逆反情绪给他带来的痛苦与麻烦,好奇地、用欣赏的眼光分享他自我选择的价值观、美感、哲学概念与逻辑。当然,幼稚在所难免,但这些幼稚的思想打着孩子自己的标识,属于他自己的天地。尊重这些就是尊重孩子。

    家长能做的是提醒孩子社会规则:“你内心如何看世界是你的权利,面对客观现实的时候要按规则办事。”这样做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内心与现实的边界意识,让孩子可以在两个层面来接纳自己。成年人很多心理痛苦正来源于搞不清内心与现实的边界在哪里。

   

技术三,学会对孩子示弱。

    示弱就是要善于在孩子面前装傻。如果孩子游戏打得好,你要说:“宝贝,妈妈好笨啊,这种事情都不会,你能不能教教妈妈?”孩子肯定会特别高兴,当你慢慢地表示出对游戏感兴趣的时候,孩子也许就会慢慢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原因是孩子玩游戏的潜在意义是在有限的环境里寻找与父母分离的空间,如果母亲也要玩,孩子的兴趣就会大减,当然严重依恋游戏的孩子除外。

    我遇到过一个咨询者,他女儿是哈韩族,家里摆满了韩国的东西,韩国影星的照片贴得到处都是,女儿染着黄头发,吃韩餐,学韩语。一有韩国歌星演唱会,女儿旷课也要去听。父亲是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非常着急,问我怎么办。我就向他建议,你也装着是哈韩族,也把韩国明星照片贴在卧室里,也放韩国歌星的歌,也装着学韩语。结果他女儿就把韩国明星照片收起来了,头发又变成黑色的了,为什么?因为孩子需要和爸爸妈妈有区别,他一放韩国歌星的歌,女儿就特烦,“怎么又放韩国的歌啊?!”知道为什么?孩子其实是在表现逆反情绪,爸爸不让我哈韩,我偏喜欢,看你怎么办。这表示她在长大,有了全新的自我,如果我们不压制她,反而认同她,她逆反的动力就会终止。

      

技术四,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谬的要求,决不能马上驳斥他。

    对孩子提出的不恰当的要求,要说:“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啊,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能告诉我你进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你能告诉爸爸妈妈能帮你做些什么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拒绝他,他反而会坚持。当你坐下来听他计划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什么计划都没有,需要的只是爸爸妈妈认同、接受他的想法,不一定要实施。如果这时驳斥他,他反倒一定要实施。家长可以先说“yes(是的)”,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说“maybe(也许)”,尽量不说“no(不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其实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实现要求,而是要看爸爸妈妈的反应,是不是真的在意他,尊重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3-8 22: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规矩+良好的亲子关系=响应 规矩-良...

规矩+良好的亲子关系=响应
规矩-良好的亲子关系=反抗

所以,关系第一,才有权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11-9 23: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上苍如何给予,这注定是个专属于他的秘密。

上苍如何给予,这注定是个专属于他的秘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11-10 06: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URL=http://weibo.co...

@王人平孩子总被“欺负”怎么办?该不该鼓励孩子打回去?虽然我已多次回复,却还会经常被问到的问题。限于时间、精力,现把以前的回复整理成一篇长微博,阐述我对此问题的个人看法,以后类似问题不再答复。核心观点:一个在规则中成功建构了自我的,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的孩子,在发生冲突时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11-17 07: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蒙以养正,养蒙以正:着眼、着力于正向的、...

蒙以养正,养蒙以正:着眼、着力于正向的、积极的方面,将成就正向的、积极的孩子。---王人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11-22 08: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我觉得孩子的天分是要培养的,可是在培养...

“我觉得孩子的天分是要培养的,可是在培养天分的同时,椠偛葛基础教育也一定要有。Jason 很小就跟我讲,他不需要念太多东西,可是我跟他说∶「我不认同,大学毕业是最基本的。我不要求你考第一名或一百分,但基本的学历、知识、能力一定要有,这样才不会变成一个只是会缝、会做,琠没有学问的工人。」 :
说得好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1-9 10: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负面情绪,孩子的还是妈妈的?


微蓝栀子发表于13/01/08 08:26

1、标志来提醒,坚持当个“微笑妈妈”

  无可否认,我曾经被小米引发过好几次的“怒火冲天”,而每次事情过后,都会检讨一遍,失去理智,被激发愤怒,当真是于事无补。所以为了避免自己再被激发,我在家里所有有玻璃或镜子的地方,都用口红画上了一个笑脸,下书一行字“今天你笑了吗?”每次想要发火时,一抬头,看到这个笑脸,就开始下意识地控制自己,把绷起的嘴角,重新向上弯,用微笑来面对小米的情绪与问题。

  2、适当释放自己的情绪,暂时当个“罢工妈妈”

  当你的情绪有可能控制不住时,可以适当走开一下。这在我称为“罢工”,我走开的这一会儿功夫,我不是妈妈,只是一个也许愤怒、也许难过、也许焦虑的女人。记得某一次和米爸因为育儿问题发生争执,我很愤怒,但考虑到在小米面前不宜太过争吵,而且已经开始有了迁怒于小米的趋势,于是赶紧选择了走开,当了两个小时的“罢工妈妈”。这两个小时里,我去逛街、去看书听音乐,一直到自己的心情不再郁闷,不再总想着那场争吵,这才回家面对引发了我和米爸争吵的那一个关于小米的问题。

  3、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个“脆弱妈妈”。

  妈妈如果能合理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反而会增强孩子对他人情绪理解的能力。比如某一次,小米在愤怒的时候,狠狠地打了我两下。如果我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她打我而发起火来,事情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我怒、她怒、我凶、她怕......还好,尽管当时的我确实很生气,因为小米本就是无理取闹而发脾气,还因为小米打人了,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表达情绪的方式。所幸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怒火,而是告诉小米,我很难过,我很想哭。小米立马就忘了自己的愤怒,转而问我为什么难过呢?我说因为刚才小米打妈妈了,打得很疼,妈妈很难过。小米又问,那你想哭怎么又没哭呢?我说妈妈在心里哭了,哭得很伤心,现在很想去找一个地方,大哭一场。等我说完这些,小米哭了,哭着和我说对不起,为打我的事道歉,为之前的无理取闹道歉。我什么都没做,只是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小米就冷静了,可以自己面对问题所在了。于是我继续“脆弱”着,“小米抱抱妈妈吧!”小米同学立马用她的小怀抱迎接了我。

  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

  孩子一般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高兴了就笑,愤怒了生气,难过了就哭......既然有那么多积极的情绪,同样就会有负面情绪。尤其孩子总是认为自己长大了,能做更多大人做的事,可是总归因为能力有限,很多事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可能做不好,孩子就会很沮丧、很着急、很愤怒,所谓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是也。
  所以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不要急于去否定它,而应该接受它,再帮助孩子去面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情绪、释放情绪,然后才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1、不要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
  这是妈妈或者是父母面对孩子的负责情绪时最常见的行为,比如案例1中,妈妈责怪小米总是因为做不好事而着急发脾气,就是如此,没有就事说事,而是把小米以往的情绪都联想了起来,最后给小米下了一个标签,就是爱发脾气,遇事不冷静......可以想见,如果长此以往,小米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爱发脾气、遇事不冷静的孩子,更不会学着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2、学会倾听,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学会接受,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情绪,哭闹、发脾气都可以。当然,前提有一条,不能打扰他人。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尽量把孩子抱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愤怒、比如害怕。尤其是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比如在小米打人的事件中,等到小米的情绪稳定下来后,我再和她一起分析,告诉她,“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很难过,因为想多读两本书,读书时间却不够了,多读无望之后就难过,而被妈妈批评之后就很生气,所以就打妈妈了。妈妈允许你发脾气、允许你哭闹,但唯独不允许的,就是动手打人。不管是打人、踢人,还是骂人,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尽管是在很生气的情况下也不能。你可以大叫、可以哭,还可以到妈妈的怀里来,抱抱妈妈,也可以告诉妈妈你的情绪,你生气了,你很难过......就象妈妈被你打的时候,告诉你妈妈很难过很想哭一样,学会把你的情绪表达出来,才是最好的办法。”当你告诉了孩子这些,尤其是自己做出了积极的示范之后,孩子是能够学会正确表达的。现在的小米,难过了,会一边流泪一边告诉我“妈妈,我很难过,我想哭一会儿”,生气了,会告诉我“妈妈,我很生气,这件事我怎么做都做不好”“妈妈,你能陪我上厕所吗?我有点害怕”......

  3、情绪稳定后,再处理引发情绪的问题
  当孩子在发泄情绪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去和孩子讲道理、处理问题,那样只会让孩子的情绪发作更剧烈,甚至很多时候,妈妈们的负面情绪也是在试图讲道理时被激发出来的。你只需要静静地倾听,等孩子的情绪发泄好,冷静下来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案例2,我在第二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同样焦虑,同样想安抚小米的恐惧,却还是强忍着,不再做无谓的安慰,那些口头上的安慰,诸如别怕了,没什么好怕,妈妈向你保证绝对没问题之类的话,在孩子来看都是苍白的。我只是告诉小米,现在是肚子里的小火车太多了,都挤成一团,所以堵在小屁股那儿变成大火车了,就开不出来了,你得多喝点水,才能把它们重新分开。不相信的话,我们来做个实验吧。所谓的实验,就是拿一碗水,扔进一小块结成块的盐,让小米观察结成大块的盐是不是慢慢地就变小了。当然,为了让小米快点看到实验结果,我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就直接用手把大盐块给掰成了小盐块。小米同学看到确实盐块变小甚至变没时,开始相信了,恐惧才真正地减少了,也开始愿意喝下一杯牛奶和一杯水了,之前她一直认为再吃东西,哪怕是一杯水,都会让臭臭变得更多,更拉不出来了。而之所让她喝牛奶,是因为发现牛奶能带动小米的肠胃蠕动,有助于排便。再带着她在屋子里走一走、动一动,肠胃蠕动地快了,自然便便问题就解决了。

  4、角色互换,教孩子控制情绪
  小米很喜欢和我一起玩角色互换游戏,我扮演她,也扮演我。在这样的角色游戏里,我就经常会故意学她发脾气、耍赖、害怕等时候的一些情绪发泻来模仿,让她来看看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比如我说要吃面,小米好脾气地说“好,妈妈带你去吃面吧”,我说“不,我要吃云南的面,我要去云南吃!”小米还是好脾气地说“宝贝,北京的面也一样很好吃的!”我学着她曾经的样子耍赖,“不,不,就不,我就要吃云南的面!”当无理取闹到一定程度时,小米已经乐不可支了,但还是坚持着叹了口气说“现在去不了云南,你可以先冷静冷静,等冷静下来后,妈妈再带你去吃面。”于是我发脾气,甚至“哭”着说妈妈肯定不爱我了......小米继续笑眯眯地、好脾气地说“宝贝,妈妈爱你,不管怎么样,妈妈都爱你!”好吧,耍赖也够了,那我就要求“妈妈”抱抱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结束我们的角色游戏。小米学着当妈妈,应对孩子的耍赖,等到她自己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就会想起来,耍赖确实不太好啊,妈妈确实很无奈啊,她就会不再坚持,而只是要求我给她一个拥抱。我学着当孩子,在耍赖时,面对小米“妈妈”一如既往的好脾气与笑脸,也还是有些惭愧的,因为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不管什么事,都能保持微笑始终。其实角色互换,是教孩子控制情绪,又何尝不是给自己一面镜子?


  爱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情绪,你有,我也有,孩子有,妈妈也有。欢喜、难过、紧张、害怕、担心……情绪无处不在,并且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态度和生活。当孩子面临负面情绪时,我们不否定,接受它,用各种方式去抚平它,而这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爱。
  圣经里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其实正是我们面对自己或者孩子的负面情绪时最好的办法。而对孩子来说,有的时候发脾气,有的时候害怕,他们最需要的,其实就是妈妈的一个拥抱,他们最担心的,其实是认为妈妈不爱他们了。比如小米,在她有负面情绪时,永远是会紧紧抓着我的衣服,害怕我走开,担心我生气就不爱她了。而只要我蹲下来,抱着她,告诉她“妈妈爱你,妈妈不喜欢的是你现在这样的行为,但不管你做了什么,妈妈还是一样很爱你”。即使孩子在生气时可能会扬言不爱妈妈了,你是个坏妈妈这样的话,我仍然坚定地告诉她“那真让我难过啊,可是我还是很爱你!”就在这样坚定的爱的宣言中,小米的各种负面情绪都会迅速地得到发泄并平静下来。
  不管你怎么样,我一直陪在你身边,爱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2-20 10: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孩子善于习得乐观


                                ——访马丁·塞利格曼教授
    马丁·塞利格曼,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于1998年创立积极心理学,研究如何生活得快乐、成功、有意义。著有《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出乐观的孩子》《持续的幸福》等。

    在很长时间里,心理学都是从抑郁等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世界并力求改造矫正,而塞利格曼教授提出心理学除了关注心理疾病,更应该关注正常人的心理健康。他力求从积极心理角度,使用精确的测量和各种正向的方法提升个人幸福感,并且将这种理论及方法延展到了家庭教育领域,为广大的家长和儿童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行动指南。2012年11月,塞利格曼教授来到北京讲学,我们有幸采访了他,并结合其著作要点,整理出如下访谈记。

    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和悲观的来源之一
    少年儿童研究:塞利格曼教授您好。“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开拓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您能简略为我们概括一下理论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吗?
    马丁·塞利格曼:1967年,我们在研究动物时发现,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惊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一项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可能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比如孩子会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等等。

    少年儿童研究:孩子同样会存在那么多的失败体验,产生习得性无助吗?
    马丁·塞利格曼: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弟弟想要模仿姐姐搭积木,但是姐姐的动作太快了,弟弟赶不上她。每一次将积木推倒的过程都会让这个男孩生气,爸爸看到他很沮丧,就试图安慰他。爸爸这样说的:“你做得真好,我觉得你做得太棒了,我喜欢你做的东西,我觉得你是最好的火箭制造家。”但是儿子说:“才不是,我做得很差,我是个笨蛋,从来就没有做对过一件事”。爸爸说:“这不是真的,只要你拿定注意,什么事都能做成。让我帮你做吧,我会帮你做一个能够飞到月球的火箭,它会是世界上最快的火箭,而且它是属于你的。”儿子说:“好吧,帮我做一个,我做的从来都不会成功。”
这位爸爸十分疼爱孩子,而实际上,他在整个过程中犯下了三个错误。第一,爸爸说的每件事几乎都不是真的;第二,为了让孩子高兴,他主动帮孩子做了一个现阶段他没能力完成的东西。爸爸传达的信息是:当事情发展到不是你所想要的状况时,你就放弃让别人来解救你。为了建立儿子的自信,爸爸反倒教他无助。第三,也是最严重的错误:这位爸爸没有对儿子解释失败的原因提出反证。我们可以看到,儿子从最糟糕的方面来看待挫折,他不仅坚信这种悲观的原因,并且用消极的方式应对。而爸爸没有意识到这种悲观对于孩子的伤害。

    少年儿童研究:也就是说,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是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产生悲观的重要来源?
    马丁·塞利格曼:部分是这样的。从本质上说悲观是一种心灵防护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巨大而毁灭性的后果,包括情绪沮丧、退缩、较低的成就感,甚至不健康的身体。经过研究,可以更精确地说,悲观的来源主要有四个:基因、父母的悲观、从父母、老师或教练那里得来的悲观性的批评、征服和无助的经验。我们都不希望孩子悲观,希望孩子拥有较好的自尊,但是父母经常会混淆一些事实,比如对于自尊的理解。

    在与抑郁的成人和儿童一同工作时,我发现抑郁的人有四种问题:行为上被动犹豫且无助;感情上忧愁悲哀;生理上常有饮食睡眠困扰;认知上觉得生活无意义,自己无价值。这些结果同样可以为普通父母提供借鉴,如果孩子觉得忧伤,那属于自尊中的感觉层面,但是孩子觉得自己无价值,那么就反应出他与现实世界交往存在的困难。而我们需要的不是鼓励儿童“感觉满意”,而是教导他们“表现满意”,即不要着重缓解情绪,因为刻意缓和心情沮丧,会使得孩子更难感觉满意,帮助孩子逃脱失败的感觉会让孩子更难得到征服感,鼓励廉价的成功,会付出昂贵的代价。父母要做的,是告诉孩子怎样做才能走出无助的情绪,找到快乐。

    ABC乐观教养模式帮助孩子找回乐观的自己
    少年儿童研究:关于如何教孩子习得乐观,您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吗?
    马丁·塞利格曼:关于乐观,认知治疗与宾州预防计划均有四项乐观的基本技能。第一个是在你感觉最难过的时候,要尝试指认出闪过脑海里的那些想法,这些想法虽然不太能被感知到,但会严重影响你的情绪与行为。这项技能被称为“捕捉思维”。第二个技能是对这些思维进行“评估”,也就是说,要明白自己所说的话产生的想法未必是正确的,并且要搜集证据来证明。第三个技能是在坏事件发生时找出“更正确的解释”,来挑战自己的自动思维。这就需要对自己的解释风格进行修正。第四个技能是化解灾难性的思维。要正确评估最害怕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以便可以有精力来修正问题,而不是处于不真实的恐惧幻想中。家长要拥有乐观的认知技能,并且将这些技能融入自己的思维方式中,再传达给孩子。

    少年儿童研究:让孩子捕捉自己的自动思维似乎有比较大的困难。有的孩子会认为跟自己说话是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要关注跟自己说话的内容呢?
    马丁·塞利格曼: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内在对话,对他们认识不合理信念有很大帮助。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家长要指出“对自己讲话”是完全正常的,并且是每个人都有的行为,并且这有可能说出了自己真正的需要,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这一点。
在孩子觉察了自己的内在对话后,可以做这样的练习,如让孩子想一件不好的事情,让孩子想象一些可能发生的状况,并让他假设每件事都发生在他的身上,然后请他将可能对自己所说的话大声说出来。比如:“你在上学的途中,注意到有一群小孩,对你指指点点。你心里想:___________”这样孩子会把自己的说话内容写成一个清单,他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感觉并非无中生有,也不是由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所决定,而是在事后对自己所说的话才使他有了某种心情。他如果觉得生气、悲哀或是害怕,是因为某种思维触发了感觉,一旦他能够找到那个思维,他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感觉。

    少年儿童研究: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
    马丁·塞利格曼:艾伯特·埃利斯与阿伦·贝克共同建立了认知治疗,发展了“ABC模式”,这个模式同样可以应用到儿童的乐观习得中,让他们学会建构乐观的自己。其中,A (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件,不好的事是任何负面的事件,比如假期不愉快,与同学吵架等; C(Consenquence)——代表负面事件的后果 (负面的感受、行为),时常看起来好像不愉快的时间立即且自动产生后果;但是埃利斯认为B(Belief)——代表负面事件发生时内心自动化的悲观想法、解释,才会引发某种特殊的后果。所以习得乐观的第一个步骤是找出ABC 之间的联系,捕捉自己的信念。最有效的方法是写ABC日记。
    ABC日记分为三栏:第一栏必须尽量将不好的事描述详尽,记下人物、时间和地点,但不要写原因,这一栏的功能不是评估;第二栏要写想法,记录自己对不好的事情是如何解释的,比如“他认为我很幼稚”“事情总是不会成功”等等,并且利用百分制计分,以0分表示对看法一点都不信,100分表示完全相信;第三栏写后果,这里要写下事后的感觉,或者是对这件事经历过的每一种感觉,同样百分制计分,分数越高表示感觉越强烈。写下后要检查确定每一种感觉和行为能与你对自己行为所持有的想法有关,并且指出触发这些情绪的特殊信念。
对于孩子可以使用相对简化的方法,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使用口语的方法来让孩子举例。
    不好的事: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了班上很多小朋友来玩。吃完蛋糕后,有一些朋友就开始偷偷地小声讲话,并且不肯告诉我他们在讲些什么。
    想法:他们这些笨蛋。这是我的生日,他们还在小声说我坏话,我真希望没有请他们来。
    后果:我对他们十分生气并且问妈妈我可不可以叫他们回家。
    那么可以根据这个例子向你的孩子提问:例子中的男孩为什么会生气?如果他想那些孩子说悄悄话是因为他们有件惊喜礼物给他,那个男孩会怎么想?等等。当孩子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且认识到其中的不同和联接,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让孩子拥有正确的解释风格,并且学会精准反驳不合理信念
    少年儿童研究:上面提到的过程很具体,其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看待和解释自己的一些不合理观念对吗?

    马丁·塞利格曼:是的。更确切地说,是要教会孩子解释的风格。如果认为教孩子说“这不是我的错,我没有做这件事”就可以帮他们更好过日子,那就错了。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解释风格,但是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类:永久性——事情的起因会继续下去;暂时性:起因是可改变的或者是过渡性的;普遍的——起因会影响很多情况;特殊的——起因只会影响特定情况;个人的:起因就是我;非个人的:起因是其他人或其他情况。当我们相信旅行?失败是由于自身的愚蠢所造成的时候,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人格化的、永久的和消极的解释。这其中最重要的层面是对于永久性的解释。要告诉孩子不是事情发生了就一成不变,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来改变状况。

    少年儿童研究:在这之后我们应该继续怎样做?怎样来纠正这些不合理信念及解释呢?
    马丁·塞利格曼: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反驳悲观。首先要搜集证据强迫自己考虑两方面的可能性,减轻认知偏差。第二是做出选择,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是不是大家只是在轻松地开玩笑而不是攻击我?第三是化解灾难,即正确地评估影响。比如很多悲观者爱想:“万一……”,当这么想的时候,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1.无论发生的几率多小,什么是可能会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2.问自己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有什么方法可改善?3.可能发生的事中最好的是什么情况?一旦得出三个结果,我们就可以教孩子进行第四步,即将精力投入在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上,解决它就好了。

    学习冲突也是消解悲观的必需
    少年儿童研究:在生活中,除了来自我们自身的困惑,我们是难以完全避免与他人间的冲突的,尤其是父母间可能会当着孩子产生冲突,这也会造成孩子的悲观吧?
马丁·塞利格曼:是的。过多冲突,或是过于毁灭性的冲突对孩子是不利的。研究显示,成人甚至以非语言的方式,彼此不同意看某一节目也会让幼儿感到不快乐。但是冲突经验是学习如何处理冲突所必要的,也就是说,冲突也是需要学习的。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又可以让孩子在这里体会成长,去除悲观。

    少年儿童研究:那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冲突呢?
    马丁·塞利格曼:在研究中我们总结了一些家长应该遵守的指南,可以供家长们使用。
·不要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包括摔东西或是用力地大声关门,这样的举动会使孩子很害怕。
·不要在孩子的面前以永久性和普遍性的方式批评你的配偶。例如:“你爸爸这一辈子都会不值一文钱”,“你妈妈是个自私的女巫”。
·不要对你的配偶持“不理睬政策”而以为孩子不会注意到,孩子会感觉到这种不和谐,就像能听到大声互骂一样。
·不要强迫孩子在父母之间做出选择喜欢谁。
·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除非你打算在争吵中结束争吵。
·用正面的字眼表达你的心情,用坚定自信的方式而不要用侵略性的方式来表达。
·尽量控制气愤,放慢脚步,花些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
·在孩子面前解决冲突并且和好,这样会使孩子了解冲突是爱情中自然的部分,并且是可以解决的。
·如果在孩子面前批评配偶,请用批评特殊行为的言语而不滥用总括性、个人性的言语。例如:“当你爸爸工作很忙时,他就会这样发脾气”,“当你妈妈花这么多时间时?,我就会生气”。
·不要将孩子扯进某些话题。与配偶约好,你们争吵时,有些争吵内容不要让孩子知道。

少年儿童研究:谢谢您的详尽分析。
(原载2013年第一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记者 孙云晓 孟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11-10 11: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一个差生家长的发言本帖最后由...

转:一个差生家长的发言

本帖最后由 我爱吃毛豆 于 2013-1-30 14:28 编辑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几位家长朋友一定是分别代表不同的层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较落后,但正在进步的孩子家长讲几句话,所以我的讲话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是检讨。我和孩子的妈妈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也付出很多,但这不是个愉快的过程。
我是个教育工作者,有满脑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论,所以开始我力图对孩子的学习不干预,抱定多观察,多鼓励,多引导的原则,坚持不在外边报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结果,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经常大脑像断了线一样,长时间的愣神,作业常常耗到十到十一点。于是,终于放弃原先的理念,开始陪学、辅导,从那以后,家里就充斥了呵斥、不满和哭泣。我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做老师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没有一个紧凑、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失败的情绪容易转化为暴躁,黔驴技穷时我也打孩子,有时下手很重。每当打过孩子,尤其是下手比较狠的时候,心情坏到极点,看到孩子蜷缩在角落,十分无助,默默哭泣的时候,每到看到这个平时那么漂亮可爱的孩子,而他无论在体力和智力都远远不能跟我对抗,仅仅因为学习,就要承受心理和肉体的摧残,而这个他是自己的宝贝,自己的唯一,此时怜惜、悔恨、心疼,难以明说。直到现在,每当回想当年,看自己当年写的文章,还是感觉很对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后悔是真的。我对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坚持,永不放弃的坚韧。

最后,我还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几个我的观点:

    1、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无论什么样的现在和将来,但你总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不是优秀的父母就一定有优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样可能有与众不同的孩子,要不这个人类社会也太不公平,这个社会的结构也太稳定。不是所有的好习惯都是父母给的,要不为什么同一对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也不是所有的坏毛病都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我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老天爷给了你什么你就只能有什么,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有遗传就会有变异,一切可能的现在都在上帝能够忍受的正常的范围内,我们只有接受,但,既然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只能最爱她(他),给他你能够给他的最好的教育。


    2、也许可能是一种幸福,别相互折磨成痛苦。也许有这样两种情况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聪明、漂亮,有好习惯、善于自我控制,学习从不让你操心,老师夸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你的确很幸福。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况,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读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县里的中学,我的父亲骄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妈妈感觉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当我每周背上煎饼要离开家的时候,她都那样的不舍,抚着我的背说,孩子你学习好,有出息,将来可是要在天边工作,妈见你的时候就少了。妈妈的这句话不幸一言成谶,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在她的身边。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么优秀,你要教育,你反复教育,你要耳鬓厮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说的话多,我以为所有的天伦就在于在一起,这不是幸福么?孩子成人之后,彼此亲近的机会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比对别人多一点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也许就是幸福,千万别像我先前那样,让呵斥和哭泣成为主流声音,把可能的幸福,变成彼此的折磨。世界上只有最亲近的人,能给最亲近的人伤害,而且长久。                                                          


    3、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说的是各个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时候不是态度,是能力。没有谁因为孩子身高比不上别人,天天打孩子;没有谁因为孩子跑不过刘翔,天天骂孩子。因为外表的差异看得见。我们承认:升学率也没与这些,学校不因为这个而歧视,但偏偏因为学习你咽不下这口气,你不肯放过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看不见的差异也是存在的,要不我们怎么没成了爱因斯坦呢?为孩子的未来努力是应该的,别为孩子的未来太担心,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为什么会丢三落四?为什么这样磨蹭?为什么就是记不住?说了千万遍,打了好几场,他还是他,怎么就是不听呢?家长朋友们,很可能不是因为态度,就像学不会、长不高、跑不快一样他做不到,我们只有帮助他进行时间管理,和他一起进行学习生活规划,用表格、用小结帮他,而没有办法怪他。


4、问题不要定性,解决事情;道理不要多讲,孩子需要具体帮助;不用空谈方法,一切技巧都在于做一个个具体的事情,做具体的题目的过程和积累中。这一点,之前我似乎已经说透。其实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经知道太多,并不是他不认可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经没有震撼和说服,只能转化为反感。其实他们需要具体的帮助,就像我前边做的那样。我特别想说一句,孩子们报的辅导班,有没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觉得如果他在学校听不进去,他能在外边听进去么?而且,一周一次,间隔太长,内容自成体系,跟学校老师的内容不一致,得不到巩固,不如把每天的作业处理好,这跟老师的教学同步,而且互为巩固,一个大学生就可能做到。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方法适应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样,况且,我也离成功远着呢?



    5、教育立竿见影是神话,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我做好了进展缓慢的准备,做好了刚见好转就有反复的准备,做好了一直不见效的准备。没有办法,就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当父亲越久,当老师越久,越觉得教育我几乎没有入门,这根本就不是谦虚,真是这样。要不你说说哪一种教育是成功的,要不为什么经常有那种教育方式忽然大热,我们还没有学会,它就销声匿迹了呢?尽管我准备好了坚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见效,也许我努力的时候见不到效,也许某一时刻我没有准备的时候孩子忽然成长,既是他成长了,我也不能贪天之功,感觉是自己的成功,影响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谁能说得清?但,我要坚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样发育有早晚,说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对老人,我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遗憾。对孩子,如果我轻言放弃,那么万一将来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会内疚和后悔,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我没有帮助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11-28 12: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这篇实在是很实用的。这样的心理按钮很...

这篇实在是很实用的。
这样的心理按钮很多,一触动便会引发自动思维,然后有情绪、行为。那些早期的记忆,内化的东西是不易改变的,但又是可以改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12-23 11: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27 16: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