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thankstoyil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朱老师介绍提高听觉注意力的具体训练方式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0-9-9 19: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难得被T版点名,赶紧上来冒泡,不过紧张得...

难得被T版点名,赶紧上来冒泡,不过紧张得一头汗。。呵呵

大环境的注意力,是我们知道的孩子的弱势所在,从初期作训练的时候,就一再地提:“以后到了学校。。。”,但不管家里做多少争对性的训练,要在大环境里泛化,始终是有难度的。。。一步到位的可能性不大,但慢慢改善的机会应该还是有,视孩子的能力而定。

我能想到的建议写几条:
1.关于叫名反应,我们做训练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孩子在做他喜欢做的事,大人在几米之外,叫孩子的名字,孩子要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声源的方向,应答。我可以这样推断,几乎没有人做叫名反应的训练是坚持到这一步为止的。但这一步对于将来要入学的孩子来讲,却是十分重要的。——这一步的实现,意味着,不论孩子在做什么,听到他自己的名字,就能转移注意力。

2.对指令的服从。关于指令的服从性,不完全统计,大概我回的贴子中有80%的贴子,我都有问这一条,不管贴子的主题是什么问题。大部分家长理解的对指令的服从,往往仅限于面对面地给指令,或者是在训练中给指令,却很大程度地忽略生活中的指令。而我们的泛化训练要做到什么程度呢?在生活中,孩子在做他自己的事,大人远距离地正常给指令,孩子可以马上去执行。不要小看这一条,正常孩子中,在我认识的正常发育的孩子中,大概只有一半能做得到;而在这个统计里,跟我从事同一专业的朋友的孩子全部能做到。

3.对部分重要相关指令的条件反射型服从。“条件反射型服从”,嘻嘻,别从书里去找,是我发明的词——其实说到底,就是熟到不用大脑就能去做这件事。比如说我们开车,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就是在开过了某一段路之后发现,在过去的几分钟里,自己的大脑并不在开车上,怎么过得前面几个红绿灯都不知道;但红灯还是停了,绿灯走了,该转弯的时候转了。对孩子训练的时候,也常常有这种情况,仿说是孩子在训练中做得最多的,当孩子注意力不在的时候,不管你说什么,他都是条件反射性地仿说。借助这个,服从某些特定指令,也可以训练成为条件反射型行为,比如翻书到某一页,即使大脑不在,手却还是在翻的,嘴里可能还叨叨着某页呢。在这里建议T版,把学校最常用的几条指令在家里强化训练,比如说翻书,比如说看黑板,再比如说举手,都是可以要家做强化训练的。

4.给孩子找个好的同桌,希望既能发展为孩子有好玩伴,也可以成为孩子的小老师。这个小玩伴不能太内向,要找那种喜欢当小老师的孩子。

5.在学校的环境里,正强化是很少的;所以,做相关训练的时候,强化物要越来越少,慢慢地只有社会性强化,并且社会性强化都不是次次都有,而是时有时无。大部分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听话,受到的是负强化——也就是避免被老师点名批评、或者被老师叫到回答问题答不上来之类,但这类副强化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的作用可能很小——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走神,因为他没有担心回答不上来问题会尴尬。为了增加这种负强化,可以试着在家的时候,通过某些方式让孩子“知道”(不一定是感同身受)回答不上来问题是很不好的事,要避免。

——最近刚看了电影《盗梦空间》,里面最让我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在电影最初的时候他们讨论怎么样入侵人的思想——说到大象。具体的对话记不清了,大致的意思是说,一人说:“我提到大象的时候,你脑子里在想什么?”另一人回答“大象”;这个人说,“这个大象本不是你想的,而是我让你去想的。”呵呵,我超喜欢这个概念,也是我们可以尝试提高孩子社会性的一条路——你脑子里没有的,只好我来给你种啦。

其它的方案,小范围的情景训练(10来个孩子的);社会活动——更多一点孩子,这些当然都是好的;不过见效估计没那么直接。毕竟环境还是不同,从小范围到大环境,这个跨度还是很大。

啰嗦一堆,供大家参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9-10 07: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T版,听着乐乐的情况还真的是不错。我听方...

T版,听着乐乐的情况还真的是不错。我听方姐聊过石头当时读书的情况,乐乐应该比当年的石头更乐观。要把我们的孩子放到正常教育的环境中,其实最主要的一条是没有行为问题(包括自我刺激的行为);其次的一次是能服从指令(就是老师盯着让他做的,他会跟着做,不会因为不想做而发脾气);再其次才是注意力的问题(因为课上没学的,课下可以家里慢慢补,也是方姐以前对石头做的)。乐乐现在还没有上学,还有机会给他多打些基础,然后就等到真的上了学,有啥问题再来解决啥问题了。

秋偶,经你提醒,我想起来了,是那样的对话——我总觉得原话更经典,就是怎么都想不起来了,嘻嘻。

太后皇姐,我保证小粉猪不挑食,给啥吃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9-10 08: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虾,如果孩子的能力是将来有机会上正常小...

小虾,如果孩子的能力是将来有机会上正常小学的,那我会建议你不断地提示,让孩子在课堂上去“听”——这里的“听“不是真的听明白的听,而是形式上的听,没有行为问题,不影响其它小朋友。别小看这一条,这是将来孩子不会被正常学校“劝退”的基础之一。

在家也要做相关的训练,你可以看到T版描述的情况,乐乐可以在家听录音机播的故事,然后回答问题,这个能力是很棒的。

强调一句,我们现在做的是“让孩子进入我们的世界”,所以,不管他们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有些事是必须要去服从的。

再强调一句,我又看到家长在提问孩子上课坐不下来的问题,坐20分钟就跑了。。。通常讲到ABA的桌面训练,小年龄的孩子的父母都嗤之以鼻,觉得违反孩子的天性。。。我一直都在强调,考虑孩子将来要上学,一天要坐下来多少小时?想想我们自己从小学上到大学,天天积累,一共要坐多少小时?孩子没有坐桌面的能力,行吗?我懒得去争论,只把这个问题再在这里提出来一下,家长自己去斟酌吧。

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9-10 10: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T版,我这里给的可纯粹是个人意见了,每个...

T版,我这里给的可纯粹是个人意见了,每个人带孩子的理念都不一样,所以我先要申明,供参考。

1)关于兴趣,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想想我们自己,从小到大,有几个是真的爱学习而好好学习的?呵呵,我自己,小时候对语文的背书绝对是深恶痛绝的,虽然我的记忆力似乎还不错,初中的政治课本,我是一字不差地背下来的,但还是恨背书,哈哈。真的喜欢上学,貌似是近年的事,三十岁,开始修心理学的硕士课程之后,真的说是凭兴趣去学了。

——所以,别要求孩子对学习有积极性,还是要充分去挖掘孩子学习的强化动力在哪里。有些孩子是希望被老师表扬;有些孩子是为了受父母表扬(记得我当年,每学期末,我爸只问一句话,考前三名,我去家长会,没考到,你妈去家长会。。。呵呵,压力/动力啊);更多的,考试成绩好,可以奖励啥之类的,还是常用的手段吧。

2)数学:我个人对孩子的要求,只要孩子有能力,不管懂不懂里面的逻辑,20以内的加减法,死记硬背,条件性反射地给答案——应付学校的课程特别有用(没上学的孩子,忽略这一条)。所以,即使孩子会有手指数,会借助其它方法数,只要给答案的速度还不够快,就继续训练。否则,以后的考试等他们慢慢数,肯定是不能及格的。

3)让T版抓狂的注意力,哈哈,我在训练的时候常碰到。我的对应方法,忽略。举个例子,我给一个孩子读书,他很刻板地每次读完一页都要指着绿地跟我说“Grass”,第一次的时候,我应他了,因为他注意到了书上的其它东西,是要强化的;然后他就刻板地每次都要说,而且必须听到我说“YES”他才翻页;嘻嘻,我也跟他扛上了:他说Grass,我说Turn the page,如此往复;一开始的时候可能往复近十个回合,渐渐就越来越少,渐渐就没有了。当然,换本书,他又会找着其它刻板的东西,不过我是一样方法应对,还挺管用,反正最终是听我的,所以我也懒得抓狂了。

同理T版提的情况,说了三句话,孩子说了一句不相干的话,别反应,把第三句话重复一下,然后第四句话。。。渐渐孩子就会明白,爸爸是要把这四句话说完,才会应对他其它的提问的。。。

孩子喜欢玩,那是好事,好好享受父子的快乐时光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9-15 13: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个人观点:数学是一门很有乐趣的科...

个人观点:

数学是一门很有乐趣的科学,它的美不在于算得快,而在于其中的逻辑,在于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包括数学被引入到其它科学领域之后所体现的逻辑关系。——这个是我的个人体会。

对于我们的孩子,我是这样认为的:
1)对于孩子学数学的要求,要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来确定;对于孩子训练数学的目标,要根据现实的需求来确定。我相信对于大部分刚上学的孩子来讲,最初的目标是:A 理解;B 通过学校的考试。

2)争对这个目标,我以为,所有我们能利用的方式都是一种辅助手段,不管我们是用实物、手指、手指速算还是心算来教孩子数学,所有这些都是辅助手段,是工具。所以,我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就要考虑哪种最适合自己的孩子。

拿我之前案例里提到的孩子来讲,教他做数学题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先是用实用,能做题,但实物辅助撤销不掉;然后试着让他死记硬背,背不下来;教他用手指数,他不会从某个特定的数往上数;然后试过教他数的分解,也是背不下来;现在又回到了用手指,目前进展还不错,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数数已经很过关了,能从任何数字往上数。对于这个孩子,手指速算(要把大姆指当5,另一个手的五个手指当十位数),那是太复杂的逻辑关系,是绝无可能教会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我还是停留在十个手指头一个顶一个地用。

这些数学的学习方法都是很好的,各有优势;我这里想要强调的是,家长不要试图去寻找哪个方法是最好的,因为没有最好;一定要去寻找“哪个方法是最适合自己的孩子的”,因为你可以找到最适合。

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17 23: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