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43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例个案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4-17 20:3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经历:

母亲怀孕初反应较大,有三个月靠打点滴;

6个月后母亲交给保姆照料,后换过几个保姆,都是10几岁的农村小姑娘,当时主要是比较好动,因此也受过保姆的许多训斥,语言发展比较迟,但能说话交流,与母亲很亲近

2岁半时送到托儿所全托,当时他很不愿意,开始哭,不让走,亲切地叫妈妈,后来便开始不理妈妈,表现不亲近。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不正确对待,有一次抱起他说要扔进茅坑,还有一次把他关进小黑屋子,开始他要出来老师不许,后来他干脆把插销给插上了,老师怎么叫都不开,后来老师找师傅上二楼把窗玻璃给炸了才开的。这阶段他突然失去了说话能力,开始沉默不语,要某东西时就拉着别人去指或者自己去拿,也有少量的语言表达,但很简单。

后又上学前班,带他的是个50多岁的老太太,既威严又和蔼,对他很关爱,总让他坐在前面,他当时除了比较爱动之外表现跟其他孩子没有很大差异,学了不少东西

后来考进小学,当时表现比其他孩子好动,不能理解情景,上课不知道秩序,比如美工课孩子们画好了上去给老师看,他不理解,看别人下位子就自己也下位子走来走去,老师训他回去坐下,他坐下后看别人仍下位子就自己又下了;开运动会,观看时他在凳子上晃来晃去,老师批评他,他很安静了,后来老师说想玩的同学可以举手玩游戏,他却仍旧坐在凳子上不动;语文老师对其比较宽容,数学老师对他很严厉、甚至很反感,常因为他上课做小动作和发怪声等扰乱课堂而把他赶出教室,不让他上课,他在走廊里喊叫蹦跳,数学老师就说他有问题,让其转学。当时他害怕胆小不敢与人对视。

转到西城培智后开始好转,语言有所发展,开始跟同学交往。在西城培智开始时被诊断为孤独症,因为他当时不太说话,后来症状越来越不明显又转到轻度智力落后班,也就是现在所在的班级。

从幼儿园开始就不肯在外面上厕所,总要回家才上,见到厕所也要绕着走,后来其妈妈对其进行行为矫正,逐渐能从厕所前跑过、在厕所外等妈妈、冲进去给妈妈送手纸、在厕所里站一会到能上小便,但至今还不能在外面上大便。其母主诉记得很小的时候是能在外面大小便的。

做过脑电图检查,浅睡波有问题,医生说与癫痫有点相似,做过尿的检查,没问题。在雨林做过语言训练,效果比较显著。

二、 现状

智力:接近正常,做过智力测查得分有80几、70几不等,入西城培智时得分是65;

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自控比较差,需要安静时常不能安静,小动作比较多,有时上课会喊叫,发笑,这些喊叫与发笑有的是情境性的,有的与情景无关;下课爱在院子里追跑、闹;上操时常不能控制自己,如边走边喊“1、2、3、4”,自言自语,发出无意义的喊叫。睡眠不好,很浅。现在吃药(丙戊酸钠和泰必利)控制。

有语言,虽然说的不太清楚,声音有点沙哑与大舌头,但认真听能听懂,只是条理性比较差,总是想到哪说哪,前后不连贯,句子也常不通,有时说的话是自己编造的,别人难以听懂其意思。

有交流的欲望,喜欢的人就常对他挤眉弄眼、勾手指等引逗动作,常在他身边转来转去,喜欢别人喜欢自己,比如有一次妈妈去学校说要看看他在学校的表现,那天他就整整一天都规规矩矩的坐着,显得很紧张;

对自己没信心,总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有做错的地方总是自己一叠声地认错,一被别人批评就吓得缩成一团、很紧张,填友谊问卷时说自己不喜欢自己。

眼睛能够对视,别人跟他说话时如果要寻找他的目光对视,他能够对视较长一段时间。不能理解情景,不能投入到一个情景中,不会角色扮演游戏,不能理解规则。不会正确使用人称代词“你、我、他”,表自己时用自己的名字,指妈妈时也叫妈妈的名字。精细动作没问题,可以系鞋带,穿纽扣,能做翻掌动作及对指动作,刻瓷刻的不错。身体结实,没有疾病。

在家爱躺在床上,看电视、听英语,爱听歌也爱唱歌,肯做家务,摆碗筷桌椅、收拾餐桌洗碗等。

三、病症分析

从以上关于他的生活与教育历程以及现在的状况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个案,过去诊断为孤独症,后来诊断为精神障碍,现在在智力落后轻度班。

他的行为表现有些是孤独症的特征,如不会正确使用人称代词而用名字代替,不能理解情景,不会进行角色扮演,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发生的不能对视可能是教师过于严厉给他太大压力的关系,应该与孤独症没有关系。但幼儿园时期的语言障碍有可能是孤独症,因为当时年龄在2岁半,这是一般孤独症的发病年龄,不过也有可能不是,因为当时幼儿园的环境与际遇很特殊,教师的一些不正确行为给了他很大的压力,这也可能是造成他沉默的一个原因,这种沉默只是人的一种对外界表示拒绝的自我保护。而且从他在学前班时有所好转这一事实可以看出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他的语言是可以发展的。但他的行为表现有些又明显与孤独症的特征不符,比如最显著的特征不能对视,在他却没有任何问题,孤独症的缺乏与他人交流愿望在他身上也明显不符。

他的行为表现又有些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比如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无关刺激吸引,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需要安静的时候不能安静,多动,小动作总是不停,睡眠不好,在家在学校都是如此具有跨情境性,嘴里总在念念叨叨,情绪容易激动,很难遵守规范,也不能在社会要求的情景下控制自己的行为,所有这些都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而且他的好动是从小就有的,并没有任何诱发因素,直到如今也还是明显多动。但是,他的不能遵守规范,不能在社会要求的情景下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否是因为不能自制的冲动性?是否是因为他对情景的不能融入、不能进行角色扮演而早成的?这却不得而知。而且ADHD儿童的冲动性并不会因为惩罚而有所收敛,但他却会因为老师的批评而马上停止自己的晃动或者发声。另外他的嘴里常有的莫名其妙的发声也难以断定是因为冲动性要发泄精力还是因为神经系统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他现有表现从病症类型上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他也许是一个心灵比较脆弱敏感的孩子,先天有些多动的倾向,有轻微的脑损伤或者脑功能失调,心理上也确实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恶劣成长环境的诱发下就成了现在样子。

四、心理分析

可以想象得到,3岁之前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期间他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10几岁的小保姆在做家务之外根本不可能会教他说多少话而且也没有该有的教育素质,这造成他后来的语言发展迟缓。但是,伴随语言学习环境的不良,也许他还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从6个月到3岁也是一个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期间孩子通过与大人的交往来了解与适应这个社会,学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初步确定自己的角色进行初步的角色扮演。而在这个时期小保姆在家务之外有多少时间照料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又有多少?而且,保姆还在不断地更换,每一个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每一个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开始的社会化就是与其他孩子有差距的,他的心理年龄是比其他孩子小的,只是当时除了语言比较明显之外其他还没显示出来罢了。

然后这个2岁半的幼儿被送进幼儿园全托,从他开始对妈妈的依恋到后来的不理可以看出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突然被送进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他心中一定满是孤独与戒备,妈妈是他唯一的依托,而她却要把他一个人扔在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离去。在幼儿园里,他对这个环境没有了解,不知道它是否安全,但是他必须战胜内心的恐惧去适应它,他满怀期望得希望这个环境能接纳他。但是他失望了,由于他的好动,由于他的心理年龄比其他的孩子小他更不能适应这个环境,老师开始凶巴巴地对他,小朋友们对他也不友好(幼儿的行为是很容易被大人同化的),甚至老师后来还恐吓他,把他关小黑屋子,他幼小的心灵崩溃了,似乎周围的一切都满怀敌意,对这个世界他充满了恐惧,他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弱小,却没有任何人来帮助他,内心是那么地惶惑无助,出于自我保护他开始拒绝这个世界,拒绝周围的人,开始沉默。

后来进了学前班,总算有幸遇到一位老太太对他是如此的和蔼可亲,在他的关爱下他逐渐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些信心,开始试着与这个世界交流,学习一些东西,虽然他还是如此得好动,但老太太管他,他总是马上乖乖的,因为他需要她的关爱,甚至非常地依赖,她是他对这个世界信任的基石,因此尽量好好地表现以讨好她换取她的爱。他努力地学习,学得了很多东西,只是落下的太多难以一下子赶上来因此还是与其他孩子有差距,心理上还是相对地要幼小。

然后他进了小学,没想到小学里又重新开始了以前幼儿园的噩梦。老师开始责骂他,大声地呵斥他,把他赶出其他孩子都在那里好好坐着的教室,将他与他们隔离开来,其他孩子对他也是一种不友好的态度,幼儿园的阴影笼罩上心头,曾经的伤害又开始在他心头肆虐,也许神经确实存在的问题,也许是为了驱散心头的恐惧,他开始大喊大叫,有的类似于发疯了。

然后他转学了,到了西城培智,宽松的环境、周围人温和的态度开始缓和他紧绷的神经,他也开始渐渐放松了,开始渐渐与他人交流、开始学习了。

五、对今后教育训练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也许心灵上的伤害才是造成他现在症状的原因,因此可以试用心理疗法。

(待续)









让我们做得更好!
2#
发表于 2003-5-12 21:10:17 | 只看该作者

Re:一例个案研究

太可怕了。

我觉得有些症状较轻的或可以说是有自闭倾向的高功能的孩子,就是这样被环境给摧残了的。父母、亲人的爱和宽容才是帮助他们摆脱自闭的关键。在给予孩子足够安全感的基础上,运用心理疗法积极干预,帮助孩子修补他那幼小的心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

父母要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营造一个充满爱与鼓励的心理氛围。对周边环境要保持警惕,避免对孩子造成有意无意的伤害。同时呼吁社会和人们真心地关爱孩子。





金金妈妈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gbxxm 重新编辑於 2003/05/22  00:19:27</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3-5-19 10:15:01 | 只看该作者

Re:一例个案研究

孩子面对这个世界通常是很无助,很需要关爱的,我看过一些关于婴幼儿心理的书,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我们眼中的世界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的心灵也常是我们所没有关注到的。父母常常在无意中就会伤害到他们。我曾经与一些家庭不和,甚至父母离异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谈过,孩子面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奈与忧伤,惶惑与彷徨,常常父母只想到自己的压力、焦虑、痛苦,却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灵。现代社会,父母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通常是交给小保姆带或者由家里的老人带,但1-6岁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时期,如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给孩子更好的未来,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让我们做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14 19: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