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top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亲的角色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6-5-13 08: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以琳论坛准备不久后开设"婚姻家庭社会"一...

以琳论坛准备不久后开设"婚姻家庭社会"一栏,继续进行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工作及社会关系方面的讨论.我们觉得在今日对于自闭症药无良药,学无可学的现状下,大概唯有父母亲才是孩子能依靠终生的支柱.如果家长自己垮了,散了,离了,那孩子只能走一条更艰辛的路.
这些老帖子充满了真知灼见,先给大家预热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5-16 20: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愿我们都能做一个不离不弃的男人.愿我...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不离不弃的男人.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负责到底的父亲.

这是楼上BXG的话,这也非常好地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我把这个老帖子翻出来时,脑子里有片刻犹疑,我怕这个话题会被很多妻子拿给自己的丈夫看,或许又会挑起新的口角.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象我们这样的家庭,面临这样的精神和生活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要诉苦谁都能说上一大堆.或许说了心里畅快些,但能不能解决问题呢?
在考虑新开一个关于"婚姻家庭社会"栏目时,我们也想到了这一点,如果这仅仅是大家用来诉苦的地方,你或许能得一时之快,但更有可能的是你的那一位丝毫没有改变,或许更抗拒.
为什么呢?
你把这个帖子给你丈夫看,他嘴里不说,心里很火,因为大概几乎所有的男人都不想被人比下去.
其实,说实话,人和人真是不能比的,就象是在以琳有些老人叽叽咕咕,"我家媳妇要是有方静的一半的话,我家孙子那会这样呢". 要是我在场,我可能会对老人家说,要是方静嫁到你家,她也不会成为她现在那个样子的,她会和你家媳妇一样哭哭滴滴懦弱无能.
因为方静不是天生的自闭症母亲,好象也不是一个天生的能在重压下还能保持贤妻良母本性的人,她遇到过听起来比我们还激烈的风暴,象抱着石头投海了,挨大石头的耳光了,从那时一个快崩溃的小妇人,到今天的这个"方老师",大头帖一张,又是美女,又是高智商,还是成功母亲,再加上以琳负责人,好事儿全她一人占尽了.
或许依照她的说法,是她信了教以后的天翻地覆的改变.我相信这是真的.
但对于更多的以琳网友来讲,或许我们可以用更世俗的角度来评论一下方静之路.
我认为这是她在困难面前选择的是建设性的思维,没有陷入埋怨指责吵闹的老路,相反,她冲出来了,找到了一条解决之路.
我们也可以自己尝试一下的.比如,你抱怨丈夫不参与.或许你可以换个角度.至少如楼上所说的,不离不弃他做到了,这就是个好同志,好父亲,好丈夫.有了这个基础,再往上发展.
有朋友悄悄和我说,你能不能帮我说说我老公呢?我说,我不会帮你说,可能会帮他说,如果他实在不愿意参与,就让他做好自己的事,给家里挣钱.别给他脸色看.
你以为他不参与训练,心里就轻松了?
女人心里有气,哭一泡眼泪一张纸抹掉了.
男人心里有气,哭不出来,流进肚子里成了哭水.
困难每家每户都有,就象我们这些孩子的刻板行为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一样,每个做母亲的,或是做父亲的,我们都面临相同的问题.
无论你是把丈夫与TOPING相比,还是把老婆和方静相比,都不能解决问题,或许会更糟.

我们需要的是建设性的思维.

就象李芳所说的,家长自己心理的调节和适应,其实比给孩子的教育训练更重要.
这也是我们想在这个新栏目里达到的一点期望.如果大家能认同这个理念,那我们一定会很有收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5-18 0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载: 研究显示子女成功与父亲有关...

转载: 研究显示子女成功与父亲有关

据路透社5月13日报道,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斯蒂芬·波尔特撰写了一本名为《父亲的因素》的新书。他在书中列举了能对子女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5种类型的父亲——功成名就型、定时炸弹型、心态消极型、漫不经心型和富有同情心或导师型。

  波尔特在书中写道,定时炸弹型的父亲是指那些常常在家中突然大发脾气、暴跳如雷的父亲们。拥有这种父亲的人通常会在职场中察言观色,知道如何去 摸清周围人的脾气和心情。
这些人往往能胜任人事经理或谈判代表等职位。但拥有定时炸弹型父亲的人也会在职场中缺少安全感或对他人不信任。

  而即便是漫不经心型的父亲也能影响到自己孩子的在职场的发展,因为他们总是对孩子灌输在工作中回避困难和放弃挑战的思想。但这种父亲的孩子由于对父亲的逆反心理往往会在工作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成为完全不同于他们父亲的一类人。他们通常还会对自己的领导产生不满以至于自己创业当老板。

  波尔特指出,不同类型的父亲可以对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中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他们是否能与同事相处好,是否具备创业精神,是否为工作担忧过多,是否玩命的工作,以及是否能够成为老板等。
波尔特说:“我已经看见过很多人在职场奋斗中撞上了玻璃天花板(一种看似没有却实际上挡在上方的障碍)或水泥墙,这就是我所谓的父亲的因素。你的父亲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是个不可知的变化因素,但它必定会对我们产生重要影响,因为我们都是为人儿女的人。”

  波尔特还指出:“许多人会说‘我从不了解我的父亲’,其实,你了解你母亲对他的怨气,你对他的愤怒,你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所以请相信我,你是了解自己父亲的。”他认为:“父亲对一个人在职场的影响绝对像一个保守得很好的秘密,它还未被大多数人发现。”
同时,哈佛医学院下属的麦可里恩医院男性中心的心理学教授兼主任威廉·波兰克也表示:“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父母通过家庭生活不仅影响到孩子的个性,也影响了孩子在社会交往中的为人处事能力。


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父亲在他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能反映在他们在职场中与领导的关系中。”

超级成功型父亲

  如果你是超级成功型父亲的儿子,你可能会表现出一种“受阻性”——出于对父亲的叛逆心理,你的工作表现可能会远远不及你真正的能力,你在事业上可能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   

  “计时炸弹”型父亲

  如果你是“计时炸弹”型父亲的儿子,你可能会拥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取悦他人的能力。乍一看来这种能力对你的工作会有帮助,但是事实上在工作中你可能过分专注于取悦他人,而不敢与他人有直接的冲突或者提出异议。
被动型父亲

  如果你是被动型父亲的儿子,你可能在情感表达上会有障碍。在一个工作和生活并不太分明的工作环境中,能否与同事有足够的情感交流十分关键。

  缺席型父亲

  如果你是缺席型父亲的儿子,你在与男上司合作以及和其他公司高层人物互动方面可能会出现障碍,你很容易对上司产生敌意和愤怒。而且,你可能会有打击同事的倾向,并且常常会有愤怒情绪。



如何做一个好的父亲?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亲拘泥于所谓教育的内容和原则,而忽视了教育的时机和方式,把与子女的关系搞得很僵。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家长向子女传递情感的过程。



有位父亲曾对我说:“养不教,父之过。随时随地纠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亲的职责。”他15岁的儿子却说:“我觉得父亲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在他眼里,我浑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没有了快乐。”当一个父亲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种责任、怕别人说自己不尽责时,就会失去对孩子的爱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育缺乏良好关系的认可。越是这样,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产生逆反心理。

  在多数家庭里,父亲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使教育成为一厢情愿的事,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权威会受到挑战。心理学家认为,父亲首先要与孩子分享情感,不能总是充当指导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

  父亲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好时机是孩子两岁以后。这时,父亲可以像一个“讨厌”的第三者,进入母子关系圈中。在西方,让两岁的孩子拥有单独睡房已是一种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共识。中国的孩子跟母亲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说,许多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第二个关键时期是孩子6岁时。这时,父亲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和规则的建立。独生子女给家庭关系带来许多挑战,父母与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种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关系得到平衡。父亲要对孩子好,必须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个关键期是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亲来,在外惯了的父亲更易于接纳和认同孩子的独立。在传统文化中,父亲常常是家庭的边缘人,他们乐于闯天下,把孩子留给母亲。这样的父亲喜欢回来诱导成年的男孩离家,和他一同涉难犯险,体味人生。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现代父亲更多地扮演了非传统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领路人。现代父亲的潜意识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们怕孩子长大后与他们分离,因而甘愿听凭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内心困惑中摸索着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5-19 16: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把这个置顶的原因,是我们可以继续做文章....

把这个置顶的原因,是我们可以继续做文章.因为这是大概每家每户都碰到的问题.
如果说,埋怨,控诉,情深意切晓以大义能解决问题的话,这事儿也不会有人一提再提了.
很多人也是觉得如果一定要夫妻双方都一致投入到孩子的训练教育上去,即使是可能做到,也会觉得这样做的代价太大了,搞得双方都累,还不如一个人扛起教育训练的担子,留着另一位照顾生计,这样好歹也能维持一个正常家庭的继续.
但如果你实在是觉得非得需要丈夫的参与的话,这也很正常.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做母亲的在挑重担,丈夫要不要参与,应不应该参与,从道理上讲大家都会认同的.但问题往往不在对不对,要不要,而在于怎么样去做?能够做多少?
这里就不是个道理的问题了,而是个技巧和方法的事了.
常常是在家里的亲人面前,人们却忘却了做事要因人而异,要了解对象掌握方法,我们把对方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一旦没有,除了呕气却不会再想想.
用楼上石头爸爸的意思,就是当你把全部心思用在孩子身上,了解他们的思想,理解他们的缺陷,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尝试,为孩子的丝毫进步而欢欣鼓舞,你是不是也可以把这些用到你丈夫或妻子身上呢?
如果你说我自己都顾不顾来,还能想着他或她?那么就全靠那位自觉了,谁也论不到说什么?
如果说我还是希望那一位能参与进来的话,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在这里一起分析一下:

比如: "我家孩子他爸爸是个“三不”主义:不听,不看,不参加. "

可能的原因:

第一:传统观念的差异

1.男人养家,女人持家,天经地义,分工明确
2.从小独生子女出身,生活经验有限
3.对孩子没耐心,没经验,不会哄孩子

第二:认识观念的差异
1.本来孩子就没事,贵人语迟,大鸟晚啼
2.我小时候也说话晚
3.我到现在还不喜欢交际,性格内向
4.我们学理工科的小时候都这样的
5.孩子只是迟了一点,大了自然会赶上去的
6.这是教育方法不对的问题,不是什么自闭症,你们被人"忽悠"了

第三:心理因素
1.对前途的极度失望而灰心丧气
2.因自己的无能为力而逃避
3.觉得对方做得太好了,怕讲得不对,干脆不参与
4.对方已经做的很好了,没必要参与
5.工作太累,只想回家休息
6.带这样的孩子出去,怕人笑话,遭白眼
7.自己带孩子出去,万一发起脾气来,自己不知怎么办好
8.孩子妈老给我讲些坏消息,听了更烦,不如不听

还有没有更多的理由啊,我们也可以来讨论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2 21: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