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610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则小小的社交训练实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2-12-16 08: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了晓东提供的《增进自闭儿社交理解的社交故事》,很受益。尤其是自闭症儿童根本缺乏「透视别人的能力」,而存放在脑中的社交行为资料也是杂乱无章的,结果每当他们面对一个社交处境时,便无法在数据库中提取相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应有的社交反应。这让我明白了我们需要帮他整理分类他们的社交数据库。

我的孩子每次去以琳,都要和别人去抢自行车,每次我都告诉他,不能抢,要问别人同意不同意,老是不奏效。为什么呢?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不会问,不懂什么是问 二是离开了真实的社交环境,我再也没有给他进行反复训练。这是他和别人发生关系最多的事情,于是我着手要解决目前这个最需要训练的行为。

1.        首先让他理解什么是问?通过ABA课程的教授学会问“这是什么”“***在哪里?”然后看《天线宝宝》模仿并理解什么是问?最后创设情景,在要出门玩及想要东西时,变成询问别人可不可以?使用问句。刚开始,他的问句真是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就象机器人在说话一点都不理解,但是没有这个开始,那就没有以后地应用。两个星期之后,他的语调开始变了,逐渐地理解了。目前,在我创设的情景下,可以问许多种问句了,如:“我可以下课吗?”“我想开灯,好不好?”“电脑怎么回事?”“能不能抱我上床?”

2.        第一步解决之后,开始编写玩自行车的故事,我想用图片的形式重现这个画面,碰巧有本幼儿书里有一篇一起玩的故事,正好是自行车,这样一副较真实的场景就有了。一个小朋友骑在自行车上,另一个小朋友在旁边,我就把两个小朋友分别以他熟悉的名字命名,就引导他:“汤旭在骑自行车,航航也想骑,应该对汤旭说什么呀?”教他他说出:“汤旭让我玩一会好吗?”别人同意了,还要说:“谢谢”。 这一步是理解故事情节,他能回答得不错了,可实际做又是另一回事了,并没有真正把说和做统一起来。

3.        仿真应用。在家里,我骑他的自行车,他就急了。这时就提醒他该怎么说?有了前面的基础,这时一点都不费劲。然后,变换角色,让他骑,我扮成小动物,也想骑,问他可不可以?这一步往往他都不愿意,我就教他说;“小猴子,我们一起骑吧。”这一步仿真作的挺多,目的在于多给他机会让他合理使用语言。

4.        在真实环境中实践。在幼儿园,发现他想抢自行车,我会提前按住他的手,刚开始提示他:“你该怎么说?”他会想一想,才能回答出来。渐渐地只需要按住他,不用提示,他就明白该说什么。到现在,不用我再辅助,只要小朋友不给他玩具或拿跑玩具,他就会追着说:“让我玩一会好吗?”

随着相类似的情景不断实践使用,我发现他逐渐有了一点类化的能力,在上大课时,他给我说:“我要小便。“我就告诉他:“现在在上课,你应该问老师。”他就会说;“老师,我可以小便吗?”语气已经接近自然。

为了保持他使用问句的兴趣,我目前都会答应他,学会了问,接下来,当别人不同意给他玩具时,我想该教他“换”,让他学会用手头的玩具去换他想要的玩具。

很多社交场合,稍纵即逝,利用现场教明白,当然最好,但很多时候由于情绪问题(达不到目的)或理解力差等问题,现场并不能让他弄明白该怎样做,需要反复教导,才能理解,但可能不会有那么多场合来让你训练,「社交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观察他需要训练的行为,编写与他有关的故事,不断地仿真演练,最后在实践中泛化。通过我自己的实践,也感觉这样教授社交训练,要容易得多。最主要的是要抓住他需要训练的社交行为是什么,清楚了这个点,做起来才会有目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03-1-30 23: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一则小小的社交训练实例

黄花菜:

你所说的在中心搞类似的社交活动,方老师正有此意,过完年,就会安排.在神的看顾下,以琳会越来越好的.

这次白崎老师来,我有幸听了一堂他点评李国香老师的社交故事课.这堂课的主题内容是小朋友要互相谦让.李老师从三个小故事来突出这个主题1.两只小羊过河2.两个小朋友抢玩具3.两只小鸡抢虫吃

李老师课上得非常好,不仅让孩子们分别理解了故事情节,还让孩子们上台表演故事"两只小羊过河",最后总结时,把实际生活的例子举出来:能不能抢滑梯\抢自行车?,孩子回答也非常到位.白崎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想这个建议可能会对大家很有帮助.第一.要把这样做的意义或结果重点强调一下.如:要谦让,为什么要谦让?如果这样做了大家都会喜欢你,正面结果一定要清清楚楚地告诉他.而不仅仅是不谦让,就会掉到河里,这样的结果(我想我们往往都会注重教后一种结果,而忽略前一种结果或是把前一种一带而过).

第二.把生活中的例子讲的多一些.

在这里,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孩子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呢?回答问题非常到位,可做起来就是另一回事."白崎老师说:"社交故事还是要以生活例子多讲,比如吃饭时,椅子不够,怎么办?让他从实际经验中真正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这种情况就会改善."

有一天,我们俩不是也谈到这个问题吗?正常孩子会从童话故事中理解意义并影响到自己的行为,而我们的孩子恰恰相反,他要从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找到经验才能理解相应的童话故事.(个人观点,欢迎讨论).我想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讲故事或社交故事,是不是要调整方向?先从他本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最后,有一定水平之后,在上升到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18 13: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