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攻心为上>>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训练实用手册

[复制链接]
181#
 楼主| 发表于 2007-2-28 20:01:54 | 只看该作者

re:第四章: 阅读写作心理2:对抽象...

第四章: 阅读写作心理

2:对抽象意义的不理解

[选自"复杂的自闭症"]


自闭儿能够专注于特定的、能够观察得到的信息,但较不能够“看见”在感知之外的信息,来对他们的体验赋予含义。对概念理解倾向于狭窄和局限,造成他们学习模式上的特点。自闭儿倾向于形成非逻辑性的具体联系,特别是在社会性和情感体验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楼主| 发表于 2007-2-28 20:05:19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章:社交心理9:喜独处,不合...

第三章:社交心理

9:喜独处,不合群

[选自"复杂的自闭症"]


独自游戏在自闭症患者中的表现
        和普通孩子丰富多彩的玩耍方式相比,自闭儿的玩耍行为特别令人惊讶。虽然每个自闭儿的游戏行为千差万别,但是总是有一些本质上的特点。想象性游戏的发展受损是一个核心症状(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所以,自闭儿游戏行为缺乏自然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时常可以观察到他们各种各样仪式化、刻板的玩耍方式。自我刺激性质的仪式化行为和采用仪式化的方式把玩一个或多个物品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他的游戏方式,从简单重复的玩耍内容,到相对精细但是仪式化的游戏,比如重复翻书、开关电视、重复看一个电影片断等,也比较常见。虽然这些游戏看起来和成熟的假想游戏相似,但是其中缺少灵活性和想象力。
        自闭儿在假想性游戏方面,可以观察到本质的不同。在自由玩耍的时候,自闭儿把玩物品,也有功能性的行为,但是极少甚至没有自发的假想性游戏。如果有假象性游戏,一般也局限于“物品替换”。在物品能感知到的属性提示下,或者在其他场景暗示下,自闭儿能够做出物品替换。但是,其他形式的假想性游戏(比如想象),需要孩子在没有外部线索支持的情况下,自发地产生假想。也有证据表明,自闭儿在有额外的提示和场景线索支持的情况下,也能理解角色扮演,融入到假想性游戏中。即便如此,他们不能够把这些能力泛化到其他新的游戏中去。
        这些研究指出了自闭儿在独自游戏中单调老套的本质。他们的游戏行为重复而特异,难以切换到一个新鲜的游戏主题。自闭儿较不能够灵活创造新的游戏方式,经常沉湎于现场条件驱动的游戏行为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楼主| 发表于 2007-2-28 20:08:44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章:社交心理9:喜独处,不合...

第三章:社交心理

9:喜独处,不合群

[选自"复杂的自闭症"]


社会性游戏
        在各种游戏阶段(特别是探索性、功能性和假想性游戏),孩子总是先独自玩,然后发展到社会性游戏。典型的社会性游戏发展,有一个自然的过程。首先,孩子探索环境、观察他人。功能性的游戏主题,也在泛化到社会性游戏之前,在独自游戏中发展起来;假想性游戏,也是先自己玩的时候发展出来,然后再和他人一起玩。接下来,孩子孩子开始没有社会交互行为的平行玩。他们会用玩具制造出共同的游戏项目,但是很少有社会性交互行为。最后,随着合作性游戏的发展,孩子开始能够和他人之间协调游戏行为和社会性行为(Howers, 1987)。同伴间交互复杂性的增加程度,和孩子的共同兴趣、社会性行为、交流能力和假想游戏的能力相关。
        最早的同伴互动集中在玩具和物品上。婴儿会给与或者交换玩具,也会间歇性地看他人游戏。学步儿童在和同伴玩耍时,有简单的模仿游戏、共同关注、正面或负面的情绪反应交换。孩子的同伴交互行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完成的假想游戏、互惠的交流沟通、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为了满足他人需要而发出的语言和肢体动作)。
        孩子用假想的方式扮演角色,制造想象性的场景。共同完成的假想性游戏,也从平行方式(比如,两个孩子假装开一辆校车),发展成合作的方式(比如,一个扮演司机,一个扮演乘客)。在这个阶段的同伴互动游戏阶段,本质性的特点是综合了社会性的模仿和具有想象性的游戏方式。
        在孩子们的游戏中,自然融入了同伴间的交流行为。孩子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发起和维持交互行为、对他人做出响应。获取同伴的注意力是首要的交流能力,这一点在小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学步儿童利用眼神、肢体语言和肢体接触来发起交互行为。学龄前儿童用注视同伴、指向物品和展示物品来吸引同伴的注意力。虽然孩子们在和大人交互的时候会使用语言,但是和同伴之间,较少采用呼唤名字和其他语言信息来发起交往,相反,非语言的运用更为重要。
        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使同伴互动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包括表达正面的注意力、给与或展示玩具、用语言或情感表达赞成和妥协等等。能够引发同伴正面响应的游戏和合规行为有:打打闹闹的游戏、分享、提供帮助和情感表达。另外,良好的眼神交互、通过欢笑来表达的情感反应、肢体亲近和分享的行为,是良好同伴互动的关键性行为。在小孩子中间,很明显地,不会把语言交流作为获得同伴正面响应的主要手段。

自闭症患者的社会性游戏
        早期的社会性行为,比如共同关注、一起把玩物品和模仿行为,为同伴互动行为奠定了基础。很多自闭儿都存在异常的眼神接触、难以转换注意力、模仿能力低下和仪式性地把玩物品现象,因此,很多基本的同伴交互行为对他们来说就成问题了。有些自闭儿回避同伴交互,对同伴的邀请不做响应。在他们独自玩耍的时候,对他人试图介入或者打断他们的仪式性玩耍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有些自闭儿在同伴玩耍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也不能主动发起互动行为。虽然有些自闭儿能够发起同伴交往,但是他们采用的方式是异常而笨拙的。在试图发起同伴交往的时候,他们受损的交流能力和社会性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会体现出来。他们意欲交往的努力往往被同伴误解,对同伴意图的理解困难,也导致了较差的行为响应。McGee、Feldman和Morrier(1997)比较了自闭儿和普通学龄前儿童在自然发起的社会性行为上的差异,研究表明在某些重要的社交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对同伴的亲近程度、对社会性交往请求的接受程度、对同伴的响应程度和融入到同伴中的意愿。等等。
        Hauck、Fein, Waterhouse和Feinstein(1995)把自闭儿和智力发展迟缓的孩子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同伴交互方面有着显著的质和量的差异。自闭儿发起的主动交往只占智力发展迟缓孩子的三分之一,并且发起的主动交往行为中,时常是例行公事式的。这个结论,与Stonehe、 Caro-Martinez(1990)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他们发现,自闭儿在非结构化的、自然的场景中,较低比例地发起同伴交互行为和主动交流行为。两个研究都表明,自闭儿在语言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解情感暗示的能力,影响到他们同伴交互能力水平。另外,自闭儿和成人之间的交互行为,想比于和同伴之间的交互行为,存在着质的不同。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成人行为的可预测性,增强了沟通的有效性;而同伴,一般不会在交流方式上来适应自闭儿。Ferra和Hill(1980)报道说,当同伴游戏的事件顺序可以预测的话,自闭儿的社会性响应程度就提高了。当游戏是不可预测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就缺乏组织性。
        提高自闭儿同伴关系的方法,集中在“同伴介入”和运用特定的“同伴协助”方法。对于主动发起交互和同伴响应的频度偏低的自闭儿,同伴介入的方式在提高他们社交互动方面是成功的。这种方式强调,要教会正常发展的同伴理解自闭儿的交流意愿,主动发起交互并对他们做出响应,和他们维持交互过程。Roeyers(1996)给介入的同伴讲授自闭症的常识,让他们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对提高自闭儿的同伴交互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鼓励这些同伴发起并努力维持交互过程,也教会他们如何应对自闭儿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但是在实际的社会情境中,他们并没有被培训过。结果表明,自闭儿同伴交互的质和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地,对同伴的响应和持续交互的能力提高了,但是自闭儿本身的主动发起并没有明显提高。Roeyers得出结论说“第一步还是需要由非残障的孩子来跨出”(第317页)。当介入同伴在改善交流互动方面以及维持互动方面进行过一些基本培训之后,将会给自闭儿带来可喜的变化。
        自闭症患者同伴交互方面的发展模式,和他们的认知受损是直接相关的。没有比社交游戏更需要灵活地整合和发出信息的能力了。快速、易变的社会性交互活动,需要很高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就给自闭儿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自闭儿对社会性和情感信息的理解能力、模仿能力、游戏能力和理解他人想法的能力都相对受到了损害,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同伴交互能力。他们认知的灵活性、是否具有核心的社交能力,决定了他们在社会活动中的灵活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楼主| 发表于 2007-2-28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re:第六章: 基本心理特征17:语言...

第六章: 基本心理特征

17:语言古怪刻板

[选自"复杂的自闭症"]

沟通交流的社会性功能
        语言的功能可以是交互性的(比如用于提出社会性的意图),也可以是非交互性的(比如作为自我调控的手段)。沟通交流的社会性功能包括对他人作出回应,提出各类请求、想法和情感。非交互性的语言(比如自言自语)是一种对行为进行自我调控的方式。
        在语言出现之前,孩子运用非语言手段表达基本的需要、兴趣和情感。他们用眼神、肢体接触、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比如给与、展示和把玩物品、伸手去拿或者指向物品—来传达各种交流目的。当语言出现之后,孩子就会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各种交流目的。他们用语言来满足基本的要求、对环境施加控制、建立社会关系、获取信息、分享体验核表达想法和感受。研究表明,正常发展的孩子,从语言出现之前,到能使用语言的多个阶段中,都能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场景中展示全方位的沟通能力。

自闭症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
        自闭儿在语言出现之前和之后,都可观察到他们在语言的功能性运用方面有别于正常孩子。在语言出现之前,他们的非语言交流行为局限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中。他们运用眼神和其他肢体语言,通常用于提出要求,而不是用于分享。孩子或许能够用手指向他所需要的东西,但是不会用来让他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物品上。相似地,他们可能用眼神来提出要求,但是不会在他们和大人、玩具间建立共同关注。不论在语言发展出来前后,他们的交流大部分是为了要求或者拒绝,而不是分享信息和情感。自闭儿倾向于提出对物品、玩具、食物和大人帮助的要求,但是很少主动评述对事物的兴趣,表达感情,或者合乎社会规范的表达(比如,谢谢,再见)。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对处所环境有清晰和直接作用的沟通方式,但是无法掌握吸引他人注意力和融入他人活动的能力。请求(比如,我要果汁)和拒绝(比如,我不要这个)是和有形的场景线索(他想要或者拒绝的东西)以及大人的反应(比如给与或者拿走)直接相关的。在缺乏具体的线索情况下,自闭儿难以发出或者主动分享沟通信息。
        模仿语言(俗称鹦鹉学舌)是指对他人语言的即时或者事后模仿。对于有语言能力的自闭儿,模仿语言是一个常见的特征性表现,他们这种方式来进行交互或者非交互行为,用于和社交伙伴之间的请求和交互。模仿语言也用来发起交流性行为(比如,要求、呼唤、抗议)或者维持社交性的互换行为(比如轮换、提供信息)。有的孩子也用某些形式的模仿语言来进行自我调控。有些模仿语言,可能表现得高度“自动化”和没有实际功用,和所处情景中的人和物没有关联。
        清晰的情景线索能够指引自闭儿的交流行为,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模式都是情景驱动式的。他们的交流方式,不是源于自发分享信息意愿的缺乏,而是难以在没有情景线索的情况下发出新的信息。
对话交谈
        交谈这种具有多种复杂性的能力—比如维持一个合适的话题、考虑他人的观点、平衡听说两个角色—在童年过程中逐渐被孩子掌握和完善。同时,孩子必须灵活使用非语言的一些特性(比如语调、眼神和肢体亲近)来参与到交谈中来。从不同的社会情景和交谈对象中完善这种能力,是贯穿一个人一辈子的过程。
        在交谈这个能力上,集中了所有以上所述的认知能力、社会性能力和交流能力。交谈必须做到:
        关注对方话语中的各方面信息;
        处理对方话语中的各方面信息;
        解析对方语言、非语言和情感表达中的意图和含义;
        结合社会情景来处理对方的话语信息;
        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对方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以便关注当前的交谈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        组织和交谈话题、对方需求相关的意见;
        抽取和话题、对方以及情景相关的信息;
        轮换发言;
        适应于进行中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动态情景,并且
        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同时完成。
交谈的三个主要元素是轮换、话题和观点获取。“轮换”需要在场景、交谈对象和话题之间进行持续的调整,包括有能力意识到发起、中断和维持谈话过程的时机。交谈双方承担着发起者(在交谈发起或者需要维持下去的时候)或者响应者(当对发起的交谈做出响应或者维持话题的时候)的角色。同时,也需要识别出适合上下文的话题、在过程中使用这些话题的方式。“观点获取”是一种持续关注并适应于交谈内容和形式,以便适应听者需要的能力。这也同样需要分清和处理听者需要的能力。
非语言的交流中也有多种方式,包括肢体亲近、情感表达和肢体语言。肢体亲近指的是交谈者和对方保持合适的距离和相互间的方向角度。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势,是传达情感的重要手段,手势和语调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话语的含义。运用非语言手段来加强或者削弱话语含义的熟练程度,被认为是交谈技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常发展的孩子能够很快地掌握和同伴间交谈的能力。比如,学步期的孩子,就会和同伴之间进行时断时续的交换活动,学龄前的孩子,就懂得了如何根据同伴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他们会根据听者的年龄、语言水平和社会性能力水平,来调整自己用语的复杂程度和非语言交谈方式。孩子们一直这样努力地实践着交流活动,设法使人们理解自己,并且习得辨析交流信息的能力。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他们就基本上完善了自己和同伴间的交流能力,他们很会读懂他人的面部表情、语调和肢体语言的含义。他们能够根据对方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信息。交谈成为了和同伴间社会性交流活动的焦点。成功的交谈能力,伴随着他们的社会性游戏能力、互惠交往行为、轮换能力和响应于他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自闭症患者的交谈能力
        交谈中蕴含的复杂性、需要持续调整和改变自己言行的特点,对哪怕是最高功能的自闭儿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他们交谈的方式大部分是僵化刻板的、常规化的,他们可能会用和特定场景有关的语言、重复而固执地提问、沉迷于很狭窄的几个话题,或者说些程式化的脚本语言。交谈的过程,需要参与者能够在众多的社会性和语言元素之间快速地转换注意力,稳住自己的想法,同时处理对方的语言信息,并且适时联想到和话题相关的其它信息。在自闭儿身上体现出来的交谈困难,来自于他们受损的注意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社会性认知能力。同时,他们难以主动发出新鲜信息的能力,也导致了他们局限于固定化、重复性的交流模式。因为他们理解对方想法的能力有限,所以就难以理解对方作为说话者或者听者的角色概念,难以维持住一个话题,也难以当对话出现中断的时候进行修补。这些困难,同样也来自于他们难以理解他人非语言暗示(比如表情和手势)和一些辅助语言的含义。
        Tager-Flusberg和Anderson(1991)年针对交谈能力的发展,在自闭儿和智力迟缓孩子之间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在智力迟缓的孩子中,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会伴随着交谈能力的增长,他们会引入新信息和新话题,也会使用有效的非语言手段。而在自闭儿中,单纯语言能力的提高,并没有改善他们的交谈能力。那些能够完成心智理论测试项目的自闭症儿,和那些无法完成类似项目的自闭儿相比,表现出较好的交谈能力(Frith et al., 1994)。
        有语言能力的自闭儿,在交谈方面的表现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孩子似乎只理解交谈这个轮换行为的概念,并重复地提问或陈述,以维持一个可以预测的交互和响应过程。有的孩子有拘泥于细节的倾向,所以在交谈中就会出现没有想象力的、依照字面进行的诠释和应答。很多孩子的言谈很学究气,只说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顾及听者的暗示。有的孩子用隐喻的方式说话,对方无法清楚地理解他的真正意图和含义。自闭儿会把不相干的事情怪异地联系起来,使得他们说的话可能和场景无关。比如,当孩子预见一个几个月没见的朋友时,他的开场白可能是“你等头发长还是短?”了解孩子意图的大人知道,他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我上次见到你,是在什么时候?”
        另外,研究表明自闭儿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难以识别和诠释他人的情感和面部表情。自闭儿虽然有时能够单个地理解这些感情表达方式,但是在真实场景中,当这些表达方式同时发生的时候,他们缺乏整合处理的能力。
        显然,孩子们在交流能力上的受损程度是千差万别的。不管如何,教会孩子能够适应于多维社交场合的能力,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楼主| 发表于 2007-3-31 17:24:44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七章: 恋物情结2:迷恋父母亲...

第七章: 恋物情结

2:迷恋父母亲的身体某一部分

[选自新浪博客"璀璨星空"]

http://blog.sina.com.cn/u/49f6024e010006hc


"亲昵头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开始喜欢我的头发,喜欢闻我头发的味道,还告诉我,很香,虽然我也尽量阻止他这种亲昵行为,但还是不能进行到底,儿子依就我行我素,对我的头发痴迷不悔。
    一直有早上洗澡的习惯,所以,每天中午和晚上是孩子最想和我亲近的时候,那时的头发蓬松、柔软,而且洗发水的味道淡而清香。
    儿子喜欢我直发的样子,也喜欢摸我直直的头发,十一期间去锦州把头发烫成了我喜爱的卷发,我一直觉得卷发让女人更显魅力,更有女人味。儿子十分不满,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恳求到:妈妈,把卷头发变成直头发吧。虽然不可改变,他也很快习惯了我的卷发,而且对头发的喜欢越发强烈。不知他这种方式表达出的是对妈妈的爱,还是只是喜欢头发,一直没有找出答案。
    问题出现了,下午接小恒放学,一群小女生围着我,你一句我一句的跟我告状,大致意思是,小恒上间操的时候玩弄小女生的头发,而且也去亲她们的头发,有时候,还会一边亲头发一边喊着妈妈,我不知孩子的心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喜欢头发吗?还是更多的依恋妈妈?难道妈妈的位置在他心目中不可以改变吗?一时间找不出答案,我也很着急,想着能尽快的帮助孩子,可却不知怎么帮。
    我们谈了谈,儿子很明白其中的道理,知道不对,可是却不能控制自己,不知用什么样的好办法才能帮助到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对一件事情的执着,使小恒很难一下子摆脱暂时的现状。


["天籁之音"]

我儿子从前也是喜欢摸\闻我的头发,那时也觉得无计可施,偶然一次洗头,望着手中掉下的头发,有了灵感..他又摸我的头发,我说你这样妈妈的头发就掉光了,以后就不能给你当妈妈了,就只能当和尚了(他见过的),拒绝后,我马上当他的面梳头,把以往每次梳头时掉的保留下的头发,偷摸攥在手里,梳完给他一看,他脸色大变,我也假装哭了,说"以后要是还这样掉,就不能给你当妈妈了..."
从那以后就不摸了
近几天我梳一个辫子,他又拽,并说"小辫子",我很害怕,是不是他在学校也摸同学的了,,,我故计重演,没好使,但把头发打开,他就不摸,这几天我也在琢磨,怎么他才能不摸辫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4:43:50 | 只看该作者

re:第六章: 基本心理特征19:兴趣...

第六章: 基本心理特征

19:兴趣狭窄另类,专业程度远胜于同龄人

[何子]

越越的交往比较局限在同学老师和家人之间,尤其是与家人。别人来我家可以,我觉得越越适应得不错,端茶倒水,也绞尽脑汁地说话,比较安心。但去外面,就是不行。一是过份关注他的带“电”字的东西。二是对环境过分敏感。这也与我的训练安排有关系,前段时间解决学业上的问题花的时间多一些。
我们上电脑的时间很有限,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对电脑的热爱。我们周末学习后,4个同学一起谈电脑。越越讲的是电脑报上的专业知识,同学听得如进坠云山雾海,而越越却兴致盎然。还有家里的电器,哪样他都比我精通,完全按说明书来操作,还经常纠正我的错误。这想以后开个家电维修店是有希望了,但可能他能把别人的电器修过头了。越越也知道过分关注不好,但这不是说话间可以解决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cm 该用户已被删除
187#
发表于 2007-8-19 22:29: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05:36:33 | 只看该作者

re:第二章:思维灵活性问题4:理解方...

第二章:思维灵活性问题

4:理解方式单一


[康康妈姆]

自北京回后,看股市行情基本成为康康每天要做的事情。
  有几天,股市大跌。其中一日,康康回到家赶快告诉家家(我们这里把外婆叫做家家):“家家,我知道为什么股市大跌了呀!”家家很惊奇:他难道会知道什么股市的内幕消息么?!于是问道:“那你告诉我,是为什么呢?”康康答道:“因为今天我们班上很多同学都穿了绿色的衣服!”
  红色为涨,绿色为跌呗!这么简单的原因!
  在北京时,是小姨逗他玩要他穿红色的衣服,不穿绿色的衣服,免得她的股票跌了。康康当真了。
  直肠子的康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05:37:54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三章:社交心理13.口无遮拦的...

第三章:社交心理

13.口无遮拦的"直率"和失礼


[康康妈姆]

上课,卢老师问:“你们有好朋友么?有好朋友的请举手。”
康康马上举起了手。
卢老师立刻点他起来发言:“易子康,你的好朋友是谁?”
康康:“张少功!(笑笑)”
卢老师:“除了他还有么?”
康康:“那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了呀!”
其实康康想说的是,其他的好朋友就没有跟笑笑这种程度了,而这话听起来却是:他们俩跟其他同学不是一个层次的!
好象他的层次有多高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05:39:53 | 只看该作者

re:第六章: 基本心理特征19:兴趣...

第六章: 基本心理特征

19:兴趣狭窄另类,专业程度远胜于同龄人

[康康妈姆]

前天英语培训班。康康是第三次去了,我是第一次去,所以由他带路。
下了公汽后,要过一个比较小的十字路口。正准备抬腿,康康说:“红灯呀!不能过!”我一看,真是红灯。
康康:从昨天开始,行人过马路闯红灯的罚款;昨天已经罚了97个了!
我:你怎么知道的?
康康:新闻里说的;以后过马路不要闯红灯了啊!
我:好的。
其实我在报上也看到了,没太注意。是省里在抓这个事,我这个市里还没有。这个小路口还没什么车,以前我当然没这么遵守交通规则,但康康这么说,那得听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05:41:39 | 只看该作者

re:第二章:思维灵活性问题1:线性思...

第二章:思维灵活性问题

1:线性思维模式

[康康妈姆]

再走一段路,他告诉我在酒店对面的四楼。上去签到后,他告诉我上一次是左边那个教室里上课。但没人呀?我让他去问问老师。他不去,说:“老师说了只能问一次的!”应该是上次来上课时说的话。还是让他去问,他磨蹭了一会儿才过去问:“SB1班在哪个教室上课呀?”老师说:“你签到了么?”他不回答也不说话。老师问了几遍他都不说。老师说:“你怎么不说话呀?”他才小声说:签了。老师告诉他教室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07-9-30 11:18:42 | 只看该作者

re:第八章: 儿童及青少年性心理特征...

第八章: 儿童及青少年性心理特征

1、青春期的焦虑感

非常明显的是,进入初一后,越越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开始忽高忽低,自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他的焦虑也开始出现。

他曾经痛哭,因为觉得自己某些不如别人的地方,适应不了中学的学习和社交,同时我也觉察到他内心的焦虑。他时常问:怎么办呢?而且他自己也会说:“我现在怎么这么容易烦呢?”尤其是出现压力的时候,还不善于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尽管我们也谈过怎么设想一件事的最好结果和最坏结果,并且我们怎么尽量往好的结果去努力,先从眼下可以做的那一步做起。

同时,孩子也不容易从某一种担忧中释放出来,因为他是容易紧张的敏感类型,从小如此,现在自我意识提高了,就更甚。他心中关于“自我”的未解之谜也缠绕着他。

有时,越越也会将情绪归因为自己是青春期,他从青少年心理读本上看到一些描述。但一般来说,每一次情绪还是有一个触发的事件,弄清这个事件的来源变成了我艰苦的工作。

有一些和同龄人的互动活动,可以让他放松不少。比如和同学去跑步,甚至去补课。还有外出活动。旅游肯定是最好的了,彻底地放松。我也想为他找到长项,最好有表现于人前的机会。

当越越有压力的时候,他一开始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激烈的情绪,表达的时候他不善(或不愿)用激烈的言辞,容易让我认为问题没有那么严重。而有可能通过另一个压力事件的串联,他一下子爆发出来。他的焦虑便会倾泻出来。他一般比较自责,这让我比较痛心。我有时倒要后悔自己的轻视、说不定还是增压。这是不可取的做法。
我必须保持非常好的状态,像一个心理医生,而事实上我不一定做得到。

越越很在乎他在学校得到的评价,包括老师和同学,所以学校里的人际关系,是他情绪最重要的来源。

我要尽力为他找到情绪的出口。同时在自我意识上,重要的一步是他要悦纳自我。基本上来说,越越在天性上算是个平和的人,但青春期的表现仍让我感到吃惊和突然,我必须改变自己。

方老师说:妈妈改变了,儿子就改变了。这句话很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1 19:49:31 | 只看该作者

re:第六章: 基本心理特征19:兴趣...

第六章: 基本心理特征

19:兴趣狭窄另类,专业程度远胜于同龄人

[jinfaloulan]

回来路上,到了家门口的那个十字路口的时候,他突然一个手扶着把手,另一个手伸成一个“四”,我问他为什么要伸四,他不答应我。环顾了四周,没有一个地方写着4,我很生气,以为他又胡思乱想他的数字了,就把他拉回家了。回到家,他想吃真巧饼干,我趁机问他:你告诉我为什么刚才你要伸四,我就去给你找饼干。他想了半天,给我说“因为车后面写了个6655。”我才明白,我问他“是不是有一个车牌上是6655,该写4了呀!”他说“该写一个4了。”
  有时候不明白他对数字的痴迷到底是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形状,颜色,数字总是超出他对人际交往的热心程度。数数至少可以数到三百,再多的没有实验过,是从一百数到二百以后就学会了从二百数到三百,两个手做10以内的加减也是他喜欢的,这些都是当成奖励给他做的。是不好的现象吗?在不影响他正常交往的情况下,很难取舍是遏制他学习还是继续往下教。有点苦恼的事情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1 20:49:39 | 只看该作者

re:第六章: 基本心理特征 12:"...

第六章: 基本心理特征

12:"世界警察",嫉恶如仇

[丑丑妈 ]

爱管闲事的丑丑
管闲事在我小时候妈妈和婆婆爷爷都是这样说我。在读书时候有些同学也这样说我。对于什么是管闲事长大到高中后才真正知道,不过那时候的我已经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到后来高三要考时事政治,才关心国家大事。一切的关心都与高考有关。
丑丑现在是管闲事,再说厉害一点就是爱越老师的主,代老师的庖。今天他们要坐车去科技馆参观。在路上丑丑说他们班上有几个人不能去,因为老师说过谁的名字被写在黑板上就取消参观的资格。
妈妈:那你今天看看这几个人在不在车上,看老师说话算不算话。(希望他理解有时候人说话不一定要执行,有时候是为了发泄)
丑丑:如果他们在车上,我就把他们赶下来。
妈妈:千万不能这样做。你想,他们在车上,说明老师允许他们去了。你只是看看,如果在,就回来悄悄给我说,不能去告诉老师,更不能去敢那几位同学。如果不在,也不要问老师。听到了没?如果他们在车上,问不问老师?
丑丑:不问。

他的警察角色也是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出现。以前语言不好,表达不了好多东西。在后来的较短时间里,语言飞速发展,然后就是上一年级的管闲事。好像他的语言除了表达自己的需求,就是管闲事,其他的比例较小。
这管闲事不知道是不是他的与人交往的方式?
由于语言和做事的一些古怪,使得他不可能有朋友。我想。随着年级越来越高,更多的同班同学不会与他玩。现在我已经看到有几个同学不理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03:45:48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一章:注意力问题13:非理性的...

第一章:注意力问题

13:非理性的注意力选择性

[油麻菜123]

一场儿童剧

明知小玄对儿童剧不会有多少兴趣,还是决定练练他。或许就能喜欢呢。

话说那天带着去看北京儿艺的魔幻剧《福娃》的首演。

提早走进剧场,找到了位置,坐下。拿了三张贵宾票(早知道要最后一排就行了),就在领导排的前面。小玄刚坐下的时候还安然,然后就出问题了。

后面的领导席上每个座位放着一瓶矿泉水。我第一眼看到就知道大事不好。领导们要等开演了才来。小玄开始嘀咕:“好渴啊。”我问他能不能忍一忍,他说不能。玄爸二话没说就往外走,绕了一大圈回来,没买到水。

这以后日子就不好过了。小玄的心思一分钟都没放在演出上,不断地申诉:我太渴了!问我们能不能拿后面的水。我们告诉他不可以,那是人家的。
他又问:那为什么我们的座位上没有水?
我说:他们是领导,是贵宾,所以会替他们准备。
他接着问:那为什么我们在泰国看表演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水?
我说:那是泰国人考虑得比较周到。你看,全场1000个孩子都没有水,有水的就是10个左右嘛。人家能忍,你也一定能的。
这个说法显然让他有点安慰。安静了两分钟,又开口了:为什么会有10个有水的孩子,为什么我没有?

玄爸爸不堪其烦,开始利诱加恐吓。答应一看完到街上去,他挑什么水买都行,而平时我们只让他喝矿泉水。
小家伙喜滋滋地说:也可以买芬达?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消停了好一会儿。
新情况又出现了。他忽然问:“妈妈,为什么你旁边那个人都可以拿水?”
我回头一看,我旁边的一个孩子,趁后面领导还没上座来转身拿了一瓶水,那个妈妈居然也默许了。我赶紧示意小玄悄声,然后告诉他:“那个孩子做得不对,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不可以拿。”
小玄又指着一直没有来的领导位子上的水,说:那么这个是没有人喝的水,我要。
我已决计不让他拿到这瓶水,告诉他:就算没有人来这个位子,这个水也不是我们的,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要。

小玄开始哼哼唧唧,无比痛苦的样子。翻来覆去地说:我很渴,为什么人家有水,为什么不给我水,为什么不能拿水,他们怎么这样对待小孩子,不给小孩子水,是不是想把小孩子渴死?大人怎么能不照顾小孩子?大人怎么能欺负小孩子?
说着说着,泫然欲滴。

这就是小玄经常的状态,一点点想不通的事,就反反复复唠叨,直叫人心烦欲裂。还不能跟他发火,哪怕你的口气有一丝不耐烦,一定会招致更猛烈的哭闹:妈妈怎么这么凶!你怎么不耐烦!你是不是想要骂我了,你是不是生气了?你怎么可以随便生气?你不要我这个儿子了吗?你是不是想要让我困死(撑死、饿死、冻死、热死——不一而足,视当时情形用词)?
整个一个无理可讲,前世冤家。

最后的结果是等到中场休息,扯上他就出了剧场。远远地听到身后孩子们的欢呼声一阵又一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008-1-13 22:47:56 | 只看该作者

re:新人,刚发现这么好的帖子,还没读完第一页...

新人,刚发现这么好的帖子,还没读完第一页,先进来严重感谢一下B斑竹,谢谢你花了那么多的时间,收集了那么多的案例。

一瞬间,我知道我的儿子不是孤独的,他有那么多的同伴有着类似的问题,呵呵,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也让我知道有着那么多的伟大的妈妈和爸爸

感谢完了,回去继续看,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08-1-14 05:01:30 | 只看该作者

re:janehuang ,很熟悉的名字

janehuang ,很熟悉的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08-1-16 18:18:34 | 只看该作者

re:呵呵,楼上好秦汉唐,呵呵,大约喜...

呵呵,楼上好

秦汉唐,呵呵,大约喜欢怀旧,而且大清早不睡觉

绕远了,回来继续感谢此帖,信息量很大,象我这样的新人妈妈要慢慢看才能领悟,所以一有时间就上来看。今天看到第4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08-1-16 22:22:23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上的,你的名字让我想起一个曾经...

    楼上的,你的名字让我想起一个曾经认识的人。当然同名同姓的很多,而且您的名字也比较常见。不过你的“洁”写成“Jane”,还是让我思量了一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08-1-16 23:23:13 | 只看该作者

re:看完了第5页,受到了一些启发,回头如法炮...

看完了第5页,受到了一些启发,回头如法炮制。

呵呵,认错人拉,不是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 06: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