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求/表达需求,是在语言干预过程中优先教导孩子的技能之一,而该技能也是一个能够直接给说话者带来益处的语言行为。那么,在语言干预过程中,对于孩子提要求/表达需求的目标是什么呢?对此,我们有一些见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或启发。
在孩子还是婴儿时,每当孩子出现哭闹,家长就会意识到孩子可能有需求,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哪里不舒服了。长此以往,哭闹也就成为了孩子蕞先学会的提需求方式。随着孩子的成长与能力的发展,孩子表达需求的方式不断转变,最后口语成为孩子主要的提要求方式。
而这也是培养孩子提要求/表达需求的大目标。对于一个具备基础仿说和发音能力的孩子来说,目标行为是孩子通过使用口语来表达需求。而对于一个语言能力较弱甚至没有语言的孩子来说,目标行为则是在当下的能力范围内教导适合孩子的表达方式(手势、图片等),直到孩子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再将目标行为转变为使用口语来表达需求。
在语言干预初期,为了帮助更好的体验成功,我们需要通过提供提示、辅助、语言刺激、非语言刺激等前事策略来尽量避免孩子出错,当孩子成功表达或说出“需求”后,我们要立即给予语言强化(如“对啦!”“很好!”等)或满足孩子的需求作为强化,同时还可以与孩子进行一些肢体互动,以此帮助孩子增加更多成功的乐趣体验。
之后,随着孩子能力提升我们逐渐撤出提示辅助等前事策略,如从训练时需要辅助孩子并提供语言刺激慢慢转变到训练时撤出辅助,只提供语言刺激(“你想吃什么?”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训练中,对于训练的内容,家长们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能力与兴趣喜好而定,要尽量保证孩子表达需求的动机,也就是在孩子有需求时与孩子进行训练活动。如在孩子想吃零食时,我们可以通过孩子“想吃零食”的需求来与孩子进行训练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