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号问题: A:生活中老师或者阿姨问孩子好
 B:孩子不回应问好
 C:妈妈示范(无效)
 
 功能:逃避
 因为家长没有提到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所以不知道孩子的语言能力如何。我们这里假设孩子有语言能力,能模仿。
 
 干预方案:
 一、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用社交故事书(或者普通的儿童故事书)和孩子讲关于“问好”的社交礼仪。
 
 二、主动干预:
 1、先在家里练习,设置场景,和爸爸、 妈妈问好。同时,在自然情况下练习,爸爸下班到家,妈妈出门之前等等,教孩子说“爸爸好”“妈妈再见”等。
 2、加入其他孩子熟悉的人,比如爷爷奶奶等孩子经常见,并且有交往接触的人。
 3、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帮助家长进行训练。
 4、然后,再慢慢地在泛化到其他关系越来越远的人,最后泛化到陌生人。
 
 对于这位家长在问题中提到了,示范无效。建议家长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孩子平常对于家长的指令是不是经常有不服从的情况。如果是,建议家长做服从简单一步指令的训练,也是从家里开始。
 第二,在自然环境中示范无效,也就是孩子不肯仿说,在一对一的时候孩子是不是愿意仿说。如果在一对一的时候孩子愿意说,那么我们上面提到的设置场景的建议就会是有效的训练。
 
 最后,在还没有完成前期的训练时,避免让孩子去跟别人问好。这个时候,明知道孩子不会跟着你说的,还去下这个指令,就会增加指令的无效性,也就是增加孩子不服从指令的机会,反倒强化了孩子不正确的行为——不问好、不服从指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