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49877|回复: 2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尝试过中医疗法的家长吗?效果如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6 10:2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题。在常规训练的同时,有尝试过中医疗法的家长吗?效果如何?

当然,我知道全部凭借中医也不可取,但是是不是双管齐下,效果会更好些?

以及,中医疗法有年龄限制吗?我家孩子14个月,能尝试针灸、中药这些吗?

有没有比较靠谱的中医(院),过来人给推荐下。。感谢!
241#
发表于 2013-2-8 13:59:00 | 只看该作者

re:早备好了,祝大家新春快乐![EM05]...

早备好了,祝大家新春快乐![EM05]
这虱子到底是养成了。。。[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发表于 2013-2-8 13:48:34 | 只看该作者

re:了解更多的事实是第一重要。上面三贴槽点甚...

了解更多的事实是第一重要。上面三贴槽点甚多,略去不吐。

楼上年货准备好了没?哈哈。马上下班回家喽。祝大家新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发表于 2013-2-8 13:35:32 | 只看该作者

re:还有,梁老任公反对的是旧医,可不是中医!...

还有,梁老任公反对的是旧医,可不是中医!
转贴:
                                       关于中医“现代化”的断想   
  
  

  也许,空谈无助于救国、救中医,我们想借助两个范例,来谈谈中医发展问题:
  

    指导思想是:在反思中确定自己(中医)的定位;
  

                在裂隙中寻找(发展的)机会。
  

   中医有丰富的心身医学思想,从中有可能结出原创性的科学硕果,此言一点不虚。西方也曾有心身医学源流。从希氏起,我们即可以找到不少有意义的观点。因为整体观察必定会得出心身相关的“系统”思想。然而,西方文化是个断裂的文化。早期这些思想的或体系,经中世纪神学“异化” (把心神绝对化)和文艺复兴抛弃后, 了无影踪;且至今少有延续。医史学家认定:近代源自还原方法的生物医学,并未给心身医学留下立足之地。故虽19世纪已有此名(Psychosomatic   Medicine), 20世纪40~50年代,邓巴、亚里山大等进行了现代心身医学的学科化草创等工作,但总体而言它仍学科化发育不良。
  

    心身医学在主流生物医学挤压下,在西方虽远未取得她应有的地位,但其潜在的发展后劲不容低估。欧美许多综合医院都设有“临床心理科”(尽管多数由心理学系来兼任此职);以及社会、心理、生物新医学模式的提出和日趋被接受,都是一个明白无误的信号:心身医学早晚有一天会在西方主流医学中取得她应有的地位和话语权。
  

    作为一个参照,心身医学在日本、德国都已形成相对有特色的体系或学科优势,有她们的独到之处, 如日本的“森田疗法”、德国的会诊—联络模式(CLP)等。
  

我们可以本着系统推进的中医现代化思路,在心身医学学科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中医学的潜在优势, 在心身相关领域作出中国人的原创性贡献。
  

理由如下:
  

    A、不管怎么说, 西方主流医学总是“生物至上”占主导,她能让给心身医学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
  

    B、较之日本、德国,中国心身医学的历史积淀、理论认识、操作经验要丰富得多,且从未断裂, 延续至今, 不断积累, 底蕴深厚, 故完全可以形成新学派……
  

    C、不管从哪个角度而言(只要不带有过分沉重的生物医学偏见),注重心身系统联系,无论如何都是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重要核心,她是贯彻落实社会--心理--生物新医学模式的精神的具体体现。换句话说,有促使其发展的强烈社会需求和可能。
  

    在我们看来,要在心身医学领域作出中国人的原创性贡献,就必须贯彻系统推进思想,从各个层面进行发掘与提升,而不只是抓住一两点做些文章。
  

    在我们看来,中医学心身医学已体系初具,从理论观念而言,她不仅仅只是有“内伤七情”、“五脏生五志”、“五志伤五脏”等说……
  

    例如,从观念上,中医学强调在本源上心身是一元的,生理过程中心身是合一,健康状态下心身是和谐(形神相俱、形神相即)。
  

    在理论上,除熟知的外,还有许多很有意蕴的:如宋明时代的“识神”、 “元神”、“欲神”说---若参照斯佩里的裂脑人研究成果,这种认识可以说是对心身关系层次结构的迄今为止的最好解释;又如朱丹溪的“疏泄---相火”说、“道心---人心”说,可以说是中国版的“本能—动力结构说“,比弗洛伊德的本能说不仅要早,而且更具有操作意义(朱丹溪的知母黄柏泻相火等, 就是建立在此说基础上的;现代研究已表明:泻相火,可以一定程度抑制某些性激素的合成,确有一定的生物学调控意义;弗氏则重在心理渲泄)。
  

    就应用而言,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实就是一个充分强调医患情感交流的正性过程。特别是接触皮肤的切诊,不仅可以获得许多重要信息,善用者还可借此加强医患之间情感交流。
  

    又如针灸,本人做过一段时间的针灸大夫,发现针灸刺后捻转、提拔与电针刺激尽管都是种刺激,效果却截然不同。前者你可以让对象感受到你给他的是整体的支持,他认为你特别关注他, “运针,神也;”自然可获叠加疗效;后者却只是一种单纯的刺激, 绝无此类之效。
  

    就药物治疗而言,中医发展了一整套疏肝解郁,调心治神之法则与方药,还特别强调须因对象之异而施治;如宋代的严用和主张:治百病妇女与男子用药固无异,但对妇女常需多加治恚(抑郁/怨恨)之药。
  

    此外,众所周知, 就整体而言,中医还强调个体的心与身和外界的各种相关联系,所谓“不失人情论”,“疏五过论”,“徵四失论”等,以及皇亲国戚与布衣治疗有异等都体现了系统的心身医学思想。
  

    可见, 如从学科整体角度出发,并借助诸如系统学等的方法,完全有可能在中医基础上就心身医学作出中国人的原创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发表于 2013-2-8 13:30:45 | 只看该作者

re:可惜呀,那中医不但没被费掉,还飘洋过海去...

可惜呀,那中医不但没被费掉,还飘洋过海去了美国。并且在世界各国多处开花。

转贴:

梁知行

发表于 2009/8/24 14: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忧患中医

1913年,美国医史学家嘉立森(F.Garrisen)介绍世界医学史的专著--《医学史》面世。全书近700页,但有关中国医学的内容不足一页,且有谬误。

   时任中华医学会会长的伍连德向嘉立森去函质疑,得其回复称,"中国医学或有所长,顾未见有以西文述之者,区区半页之资料,犹属外人之作,参考无从,遂难立说,简略而误,非余之咎。"

为"保存国粹,矫正外论",伍连德和王吉民耗十六载光阴,编纂一部英文《中国医史》,维护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尊严。

   如今,在大约70年的时光逝去后,面对西方医学一日千里的咄咄之势,中国传统医学在国内的阵地剧烈收缩,面临着比王、伍二人成书时更为艰难的境地。

   王、伍二人,皆西医出身,他们对传统医学的敬意,在今日的西医身上,往往无迹可寻。

   在不少人看来,当今的西医大夫们,站在"科学"这面旗帜下,代表着先进,代言着文明,他们理应对中医"玄学"不屑一顾,甚至保持警惕。

   也有人指出,百年来的中西医论争中,中医所谓的"落后"、"愚昧",已被较充分地提出并检讨,而西医借"科学"之威,对中医造成的伤害甚至是毁坏,尚未获得充足的认识和省思。

   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在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医疗器械日新月异、药品种类日益丰富之时,西医医生和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趋于缩减,甚至病人会感慨自己在医生眼中,只是一部系统运行不正常的机器。

   当温情的医患关系几乎成为奢求,人们开始思考:医学是不是病了?医学对"科学"的狂热追求,是不是在导致其背离自己"为病家谋幸福"的初衷?

   此时此刻,中医大夫望、闻、问、切的亲和,简、便、廉、验的精诚,越发让人怀念。

   可放眼中国,能够望、闻、问、切诊断,能够辨证论治处方,且有一定疗效的中医大夫,估计只有1万到3万人了。有人担心,今后中国人学正宗中医,要像玄奘取经那样远赴异国。

   此种焦虑下,多位研究人士得知本刊关注此事,热情鼓舞,有人甚至抱病将采访时间从1个小时延长到3个小时,就因为"中医的事必须要好好谈、认真谈",而中医药的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两周来则一直以领导出差为由,婉拒采访。

  中医堪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发表于 2013-2-8 13:28:30 | 只看该作者

re:只是这造化弄人,他老人家若知道会死于这西...

只是这造化弄人,他老人家若知道会死于这西医之手会做何感想?呵呵,那割错腰子的可是协和最能干的大夫啊!

“再如梁任公先生这次的白丢腰子,几乎是太笑话了。梁先生受手术之前,见着他的知道,精神够多健旺,面色够光采。
  协和最能干的大夫替他下了不容疑义的诊断,说割了一个腰子病就去根。腰子割了,病没有割。那么病原在牙;再割牙,从一根割起割到七根,病还是没有割。那么病在胃吧;饿瘪了试试——人瘪了,病还是没有瘪!那究竟为什么出血呢?最后的答话其实是太妙了,说是无原因的出血:Essential Hoematuria.所以闹了半天的发见是既不是肾脏肿疡(Kidney Farmour),又不是齿牙一类的作祟;原因是无原因的!我们是完全外行,怎懂得这其中的玄妙,内行错了也只许内行批评。”
转贴:

中医:来自"科学"的挤压---梁知行

"老外也承认中餐好吃,他怎么不要求大师傅给他说清楚为什么中餐好吃,究竟是中餐里的哪种材料在起作用,凭什么到了中医这儿,就非得说个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呢?"

   当西医的第一把手术刀成功切开中国患者的身体时,一场中西医的疗效竞赛开始了。

   2006年底《中国青年报》和腾讯网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8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相信中医",但仅27.7%的人声称自己"如果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

"生了病,不是先找中医看,这是真的相信吗?"张晓彤大声说道,"我觉得中医的民意正在丧失,失去民意,中医的心跳就要停止了。"

   他对百年来中医的命运,充满了失落感:"中医在西医所谓'科学'、'现代'等概念的挤压下,遭了多大的罪呀。"

   初入中国之时

   西方医学初入中国之时,并没有给中医造成"冲击感"、"挤压感"。中医曾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踏着自主、稳定的步伐,留下"四大经典"、"十万锦方"等医学财富。

   1796年,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种牛痘术以预防天花,却遭到英国国内的质疑。直到1802年,种牛痘术才在欧洲大陆和美洲试用。1805年,牛痘接种法传入中国,经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提倡,渐渐取代了中国自行发明的人痘接种技术。詹纳心生感慨:"中国人似乎比我家乡的英国人更信赖种痘。"

   "那个时候一些中医的姿态是比较开放、比较包容的,并不觉得西方医术是对自己的挑战。"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医史文献学教授梁永宣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描述说。

   据她介绍,早期西洋医学主要是通过宗教传播形式传入中国的,传教士们为了传播基督教、拯救中国人的灵魂奔波来华。"起初传教士也没有刻意行医,可能只是有心人发现行医有利于传教,才着意加大医学技术的运用。这个道理很简单,我解除了你的痛苦、救了你的命,你当然会感激,此时邀请你入教,你自然容易接受。"

   《当中医遇上西医》的作者区结成在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广州设立眼科医局的彼得帕克,虽然宣称行医有助于传教,也因行医时间'过多',其美国教会团体一度终止赞助,后来派人到广州考核,见他传教确有成绩,才恢复资助。"

   梁永宣说,就中国的老百姓而言,他们不可能马上接受传教士的理论、教义,反而认为他们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规矩,"但是西医用手术刀等方法,向中国人证明了自己迅速直观的疗效。"

   在她看来,西药起效快、手术比较直观等原因,使西医首先被普通百姓接受,久而久之,才获得中上阶层的认可。"让中国人接受西医,这个过程也是非常艰难的,先是怀疑,慢慢尝试,最后才能信服。"

   "西方医学的社会服务能力较强也是西医能够动摇中医主流地位的重要原因。"王振瑞说,西方医学的社会服务能力,突出表现在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能力。比如英国,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已经立法改善公共卫生,预防瘟疫。

   "这些方面形成了对中医的严峻挑战。也就是说,中医在针对各种传染病的特异性群体防疫和保健方面的能力,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王振瑞说。

   百年三次交锋

   在此种局面下,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更令中医形势急转直下。

   中国和日本,都曾遭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后者在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后,发奋崛起,居然击败中国。

   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中国医学被称作"汉方医",汉方界医师占主流地位。明治维新后,日本"脱亚入欧",崇尚西方文明,排斥中国医学,"灭汉兴洋"运动启幕,汉方界医师最终被全面取缔。

   此时在变革思潮涌动的中国国内,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置于西方制度、西方学术等的对立面,遭到知识界的抨击,甚至是政府的排斥。

   1912年,北洋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学校条例中,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导致"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以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率先批评该项政策,开启了中西医第一次论争。

   全国19个省市的部分中医界人士等,组织"医药救亡请愿团",要求将中医纳入教育计划,遭北洋政府拒绝,中医界的第一次"维权"以失败告终。

   1929年,官方明确提出废除中医。是年2月,在国民党政府召开的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留日医学生余岩(余云岫)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并获通过。此即"废止中医案"。

   早在1917年,余岩即著《灵素商兑》,用西医理论批判《黄帝内经》,搅起了中医存废之争的轩然大波。该书被认为是全面攻击中医的一部代表作。

   余岩认为,"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且"以激烈的学术批判和政治手法并进"。

   余岩提案一旦实施,中医消亡不可避免。大批中医药人士纷纷抗议,成立"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组成请愿团,推举代表赴南京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立即取消议案。时任卫生部长的薛笃弼,向请愿代表表态:"我当一天部长,决不容许这个提案获得实行。"

   王振瑞说:"中医界虽然在此次斗争后获得一定胜利,但国民党政府对中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改变,他们后来的很多政策令中医陷入困境。"

   中西医的第三次大交锋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1950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卫生大会上,余岩又提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草案》,主张用西医基础医学的科目考核中医,以达到"淘汰多数中医"的目的。该草案虽然未获通过,但提出的一些办法,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

   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王斌将中医归为"封建医",认为其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因此,大会虽然提出"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但在执行中却注重把中医改造成西医,引起中医界人士不满。

   "这其实是在用'科学'这个漂亮的口号消灭中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成员杜艳艳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评论道。

   据她介绍,当时中央文委副主任钱俊瑞发现了卫生部消灭中医的做法并上报中央,党中央在1953年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撤销了贺诚、王斌的副部长职务,并于1954及1955年在《人民日报》开展了对中医问题的讨论和对贺诚、王斌的批判。中医这时才又有了生机,获得了暂时的发展。

   "培养中医掘墓人"

   张晓彤认为,上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中医史,"基本是一部中医的衰落史,只是其中夹杂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两块小高地。"

   他说,从1954年开始,国家陆续成立卫生部中医司、中医研究院,开展"西学中"(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在成都、北京、上海、广州开办中医学院,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

   "1982年在湖南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下称衡阳会议),特别强调了中医单位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问题,对此后的中医工作影响很大。"王振瑞说。

   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在衡阳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中医的具体方针。

   "此后,政府一直主张中西医并重,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中医的发展一直不容乐观。"张晓彤说。

   杜艳艳所在的"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成立于1992年。自2005年起,课题组每年发布一份研究报告,在国内学术界知名度较高。

   杜艳艳说,中医面临危机绝非危言耸听,比如中医教育,以某中医药大学2004年制定的五年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中医学专业来看,中医课时仅占33.86%,西医课时占39.38%,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占26.76%。

   杜艳艳评论道:"中医高等教育追求中、西医兼顾,导致学生中医不精、西医不通,他们走上社会后,反而可能因中医治疗效果不理想导致人们不信任中医,这也就是老中医所说'培养中医掘墓人'的中医高等教育。"

   再如中医科研,杜艳艳说,国内对中医科研的判定标准,基本上遵从西医药科研规范,一切按现代医学的生化、生理、病理等具有实验室量化指标来执行,用分析还原的研究方法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这种只重视实验数据的"中医科研"项目,其成果很难应用于临床。

   张晓彤的评价是:"这是'研究中医',不是中医科研。"在他看来,几十年来,不仅见不到如金元四大家似的继往开来者,也没见到如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梦英那样依中医理论研究温病式的科学创新者。"都在那里喊与时俱进,实际上却是'与西俱进',在人家的碗里讨饭吃。"

   谈到中医医疗机构,杜艳艳说:"现在医院里的多数中医大夫不是用中医理论给患者治病,而是根据西医的检测结果给患者开中药,这样开出的中药往往疗效不好,中医特色被严重淡化,治疗结果很难让患者满意。"

   "中药的问题更是严重。"张晓彤说,自1835年西药登陆中国,总共用过7000多种西药,但目前只有1000余种尚在临床使用,其他6000多种都被淘汰了,这个淘汰的过程还在继续,然而,现在对中药是按照西药的标准、政策来管理,讲究搞清楚药物起效的关键成分,"离开四气五味,这还是中药吗?"

   "这么多的复杂问题,有关部门在很长的时间里甚至不敢面对,总讲形势大好。我看直到今年4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才算正式承认这些问题存在。"张晓彤说。

   这份意见指出的问题包括:"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中药发展不协调,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

   梁启超枉失"肾命"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

   "称'中医研究院',并不说明中医不科学。有人很天真,以为名称的改动,就可以终止'中医不科学'的诘问了,其实没有那么容易。"王振瑞说。

   梁永宣直言,自从"科学"一词被引入中国,就仿佛给中医戴上了一个紧箍咒,"中医不科学"的论调,百年来屡屡令中医如芒在背。

   中医因阴阳五行、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等晦涩的基础理论,被视作"玄学",近百年来一直被知识界认为"不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在《再造"病人"》一书中写道:"'骂中医'变成了五四以来西化知识分子的一项饭后运动。除主角丁文江外,还有陈独秀、余云岫、傅斯年等人的随声唱和。"

   丁文江是中国地质科学的创始人,他自题一联:"爬山、吃肉、骂中医,年老心不老;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

   1926年,围绕梁启超枉失"肾命",在知识界引发中西医孰优孰劣的大讨论。

   是年3月,梁启超因尿血久治不愈,在丁文江劝导下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经检查确定为右肾肿瘤,决定手术治疗。然术中切下的"右肾"并无病变,血尿等症状也未见好转。梁启超出院后请著名中医唐天如施用中药,血尿停止。

   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陈西滢据此写作《尽信医不如无医》,称在梁启超初进医院之时,就有中医告诉他尿血的病不用手术,但梁启超不听,结果丢掉一个腰子和七个牙齿。他因此对西医的"试验精神"大加嘲讽。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据此撰写《我们病了怎么办》:"我们对科学,尤其是对医学的信仰,是无涯浚的;我们对外国人,尤其是对西医的信仰,是无边际的。中国大夫其实是太难了,开口是玄学,闭口也还是玄学,什么脾气侵肺,肺气侵肝,肝气侵肾,肾气又回侵脾,有谁,凡是有哀皮西(ABC--记者注)脑筋的,听得惯这一套废话?冲他们那寸把长乌木镶边的指甲,鸦片烟带牙污的口气,就不能叫你放心,不说信任!同样穿洋服的大夫们够多漂亮,说话够多有把握,什么病就是什么病,该吃黄丸子的就不该吃黑丸子,这够多干脆,单冲他们那身上收拾的干净,脸上表情的镇定与威权,病人就觉得爽气得多!"

   这两篇讥讽西医的文章激怒了鲁迅,他发表《马上日记》,矛头直指陈西滢和徐志摩:"自从西医割掉了梁启超的一个腰子以后,责难之声就风起云涌了,连对于腰子不很有研究的文学家也都'仗义执言'。同时,'中医了不得论'也就应运而起;腰子有病,何不服黄蓍欤?什么有病,何不吃鹿茸欤?但西医的病院里确也常有死尸抬出。我曾经忠告过G先生:你要开医院,万不可收留些看来无法挽回的病人;治好了走出,没有人知道,死掉了抬出,就哄动一时了,尤其是死掉的如果是'名流'。"

   "受害者"梁启超选择为科学辩护,希望人们不要因此而否定西医的科学性,他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中说:"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科学智识还幼稚,便根本怀疑到科学这样东西。"

   王振瑞认为:"近代文化名人否定中医的评述,基本上不是对中医认真研究的结论,而是为积极引进西学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矫枉过正的表现。"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审、研究员傅景华认为,科学的本来含义来源于西方实验研究,但是在中国却经历了三次畸化,也就是泛化、西化与神化。泛化就是将科学定义为一切领域的知识体系;西化就是以西方实验研究科学为标准;神化就是绝对真理化与宗教化的倾向。


   谁来判定中医疗效

   尽管难以逾越"科学"的鸿沟,中医的疗效却在民间口耳相传。

   "医学追求的目的是疗效,临床疗效的高低是衡量医学和医生优劣的首要标准。"王振瑞说。

   他认为,以个体诊疗为特点、个案记载为写照的中医疗效,几千年来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肯定和信任;但随着以概率为尺度的统计学尤其是以多中心、长时期、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为特点的循证医学的应用,使中医有效个案的证据效力受到质疑,使中医疗效的传统判定方法受到严峻的挑战。

   王振瑞说:"中医疗效的判定标准,是一项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不可重复'常常被当作否定中医疗效的根据,所以正确评价有效个案的证据效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他看来,一般寓于特殊之中,但特殊毕竟是特殊,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一样,真正的、完全的、绝对的重复是不存在的。"重复"验证,只是肯定事物共性、忽略事物个性的一种认识方法。"尽管探讨共性对于总结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临床上特异的个体化医疗仍然应是医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果中医还是亦步亦趋按照西医定下的游戏规则玩,中医必死无疑。"张晓彤激烈反对"拥抱"西医标准。

   杜艳艳提出,中医药的出路在于拟定自己的标准,不再盲目跟西医接轨,而是用疗效的事实,让西医主动选择跟中医来接轨。

   "看到一些搞中医的主动去编中医的英文词典,我心里会特别不是味。一方面,中医的名词翻译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很不容易;但另一方面,我们这么费劲西医却不太领情,人家并不很接受。我有时想,还不如不搞翻译,就让他们看中医的疗效,如果中医确实解决问题,他们自己就会上门学中文,那是什么劲头?"

   说到这里,梁永宣叹了口气:"中医为什么这么没有自信,这个问题我几乎想了有10年。我真是搞不明白:老外也承认中餐好吃,他怎么不要求大师傅给他说清楚为什么中餐好吃,究竟是中餐里的哪种材料在起作用,凭什么到了中医这儿,就非得说个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发表于 2013-2-8 13:23:16 | 只看该作者

re:要不是49年之后通过政策扶持中医,中医就...

要不是49年之后通过政策扶持中医,中医就被民国的智者们废掉了。关于梁启超、严复、胡适、傅斯年、陈独秀、梁漱溟等人对西学、西医、中医的看法,可参见如下论文:

http://shc2000.sjtu.edu.cn/article5/hushi.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发表于 2013-2-8 13:11:47 | 只看该作者

re:梁老任公当年在报纸上发表“我的病和协和医...

梁老任公当年在报纸上发表“我的病和协和医院”,公开挺协和医院,避免当时的人借此攻击西医,宣扬中医。其中提到:

...右肾是否一定该割,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但是那三次诊断的时候,我不过受局部迷药,神智依然清楚,所以诊查的结果,我是逐层逐层看得很明白的。据那时的看法罪在右肾,断无可疑。后来回想,或者他‘罪不该死’,或者‘罚不当其罪’也未可知,当时是否可以‘刀下留人’,除了专门家,很难知道。但是右肾有毛病,大概无可疑,说是医生孟浪,我觉得冤枉……

出院之后,直到今日,我还是继续吃协和的药,病虽然没有清除,但是比未受手术之前的确好了许多。想我若是真能抛弃百事,绝对休息,三两个月后,应该完全复原。至于其他的病态,一点都没有。虽然经过很重大的手术,因为医生的技术精良,我的体质本来强壮,割治后10天,精神已经如常,现在越发健实了……敬告相爱的亲友们,千万不必为我忧虑。

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科学智识还幼稚,便根本怀疑到科学这样东西。即如我这点小小的病,虽然诊查的结果,不如医生所预期,也许不过偶然例外。至于诊病应该用这种严密的检查,不能像中国旧医那些“阴阳五行”的瞎猜,这是毫无比较的余地的。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这是我发表这篇短文章的微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发表于 2013-2-8 13:01:26 | 只看该作者

re:哈哈,《少年中国说》背得不错! ...

哈哈,《少年中国说》背得不错!

ironically,梁启超这个维新派,是非常拥护现代医学的,认为阴阳五行就是瞎胡闹。你借他的文章为中医鼓呼,不但中医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老人家九泉之下还要跳将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发表于 2013-2-8 12:44:53 | 只看该作者

re: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医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医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医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进步则中医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中医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中医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医,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中医无疆!
待那时一定要让那四方来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发表于 2013-2-8 12:36:5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U]thankstoyilin[/U]发表的内容:

百思不得姐的一条,是国内药监局在官商勾结,危害民众健康,里头巨贪一堆一堆,境外监管机构严防死守,为民众健康负责。然后,国内还有人在替这些药和药厂鸣不平,认为境外监管机构是在抵御中华文化。
旧闻后面贴一新闻,您贴得,我贴不得?哥那过去,这叫“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哦,还有一个罪名,哥那过去,那叫“莫须有”.[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发表于 2013-2-8 12:30:46 | 只看该作者

re:无良奸商,腌臜政客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这...

无良奸商,腌臜政客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这板子怎能打在中医的身上?何以西医不治时有功而中医有治时却有过,如此厚此薄彼却是为何?国人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导致落人于后,然君等不学屠师呦呦继往开来,奋发自强,却一味扬西毁中,无情摸黑,连四大发明也遭垢病,先祖智慧,岂可折辱,是可忍,孰不可忍!难道君要学那中堂李大人不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发表于 2013-2-8 12:12:31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中医是否老朽,引先贤梁启超先生的话来...

关于中医是否老朽,引先贤梁启超先生的话来说;
我中医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医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发表于 2013-2-8 12:05:4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下面引用由[U]秋爸爸[/U]发表的内容:



前面是张明敏替屠老师说,这里是你又替屠老师说。瞧,一个代表,又是一个代表,代表着“出水芙蓉”,哈,团结大大会,湿湿的大会。哈,挺中医的反中医的,谁还能生什么“干气”呀。
您可知,这出水芙蓉须得天生丽质才可,岂是那丑女无盐比得?
让您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芙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2013-2-7 16:46:4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li...

下面引用由lingyu58发表的内容:

屠老师说了,我就听张明敏的,你干气没门。



前面是张明敏替屠老师说,这里是你又替屠老师说。瞧,一个代表,又是一个代表,代表着“出水芙蓉”,哈,团结大大会,湿湿的大会。哈,挺中医的反中医的,谁还能生什么“干气”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13-2-7 15:11:23 | 只看该作者

re:再起哄,直到有人把我哄出去为止,你们说,...

再起哄,直到有人把我哄出去为止,你们说,这世界上到底有木有鬼?或者说,到底有木有神仙?俺是不相信有鬼的,但是爱听鬼故事,而且听了特别害怕,越怕还越爱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发表于 2013-2-7 15:07:45 | 只看该作者

re:起哄来了,打仗好,打仗好,打起仗来看热闹...

起哄来了,打仗好,打仗好,打起仗来看热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13-2-7 10:37:08 | 只看该作者

re:百思不得姐的一条,是国内药监局在官商勾结...

百思不得姐的一条,是国内药监局在官商勾结,危害民众健康,里头巨贪一堆一堆,境外监管机构严防死守,为民众健康负责。然后,国内还有人在替这些药和药厂鸣不平,认为境外监管机构是在抵御中华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发表于 2013-2-6 23:04:47 | 只看该作者

re:最新消息:中新网2月6日电 云南白药...

最新消息:
中新网2月6日电 云南白药集团今日在其公司网站上发表声明,针对多款产品因含有未标示的乌头类生物碱被香港卫生署发文回收一事作出回应,称就“产品给社会公众带来的困扰”深表歉意。并表示,公司通过独特的生产工艺,已使乌头碱类物质的毒性在加工过程中得以消解或减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13-2-6 22:56:44 | 只看该作者

re:屠老师说了,我就听张明敏的,你干气没门。...

屠老师说了,我就听张明敏的,你干气没门。[EM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7 03: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