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标题: 《自闭儿教养宝典》读书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5 22:33
标题: 《自闭儿教养宝典》读书笔记
闭关数月,读了一遍《自闭儿教养宝典》,感触良多,也有许多不解。写了一份读书笔记,一直不敢到以琳论坛来献丑,但由于困惑实在太多,为孩子计,只好到以琳论坛来请高手指点。

李宝宝四岁开始干预,从两岁开始进入自闭世界,基本上停止进步,干预到现在三年,这三年的时间虽然每天都在进步,但与正常孩子的发展相比,无论我们怎样努力,这三年里应该是仍落后一年半,前后总共落后三年半,为了让他赶上这落后的三年半时间,我想,就算是他从现在起能够以正常孩子的发育速度正常发育,他这落后的三年半时间什么时候才可以补回来?三年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别人上小学的时候,他只能上幼儿园,别人上中学,他只能上小学三年级,别人上高中,他只能上初中。这一切意味着我将还要继续干预十年时间。

因此我不能存在太多的困惑,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也要随之而提高,直到孩子能凭自已的能力跟上普教课程。从李宝宝确诊的那一天起,我就将目标定能让他凭自已的能力跟上普教课程,融入主流社会,这个目标到现在依然未变。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5 22:37
标题: re:说到地板时光,首先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地板...
说到地板时光,首先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地板时光?其实地板时光是DIR(发展取向,注重个别差异,以关系为基础的模式)干预模式当中的一种核心方法,这种方法就象DTT是ABA干预模式中的核心方法一样.
因此,要想理解地板时光,就要从了解DIR开始.而DIR干预模式的出发点,是和传统的自闭症干预方法有所不同的.而这种不同,曾经一度让人以为地板时光与ABA水火不容,甚至演化出这样的传说:洛瓦斯(ABA的创始者)和格林斯潘互不理睬.我不知道这个传说的真假,但我认为,两个世界级的专家应该不会只有这点胸襟吧?
不过这也说明了这两种干预模式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大到让干预者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才会有"在进行地板时光的同时,不建议同时进行ABA"的说法.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方法没有不可调合的矛盾,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只是需要干预者具有很强的撑控能力而已.

DIR干预模式中提出了几个迷思,其中有一个迷思对ABA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个迷思是"有关重复练习的价值",认为"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步"(这是原文),我们都知道,ABA中的DTT方法,是要求重复练习的,每一个指令,要持续正确做对五次才真正通过,而为了达到这"持续做对五次"的要求,我们的孩子需要重复练习可能上百次.按此说法,在DTT的方法之下,我们的孩子可能最终无法与人互动.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孩子本来就有的一点点互动能力,会出现退步.因此,格林斯潘提出,要以"更密集,更有技巧的方式建立这些基础,同时考虑孩子的独特生理特质,就能帮助孩子展现最好的进步"
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单纯的ABA很难让孩子康复,而且会留下明显的训练过的痕迹,而单纯的DIR我还没有很深的实践进去,但就读过后的感觉而言,也无法让孩子很好的康复.真正的康复模式对我们的孩子而言是不存在的,需要家长的融会贯通,自成一体.
扯远了,还是回到地板时光的主题上来吧.

作者: niu123    时间: 2009-12-5 22:55
标题: re:不错!期待中……
不错!期待中……
作者: 方静    时间: 2009-12-5 23:16
标题: re:顶! 大家都来添砖添瓦。严禁跑马...
顶!
大家都来添砖添瓦。
严禁跑马!
作者: kwenma2    时间: 2009-12-6 00:01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笑咪...
下面引用由笑咪咪发表的内容:
DIR 干预模式中提出了几个迷思,其中有一个迷思对ABA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个迷思是"有关重复练习的价值",认为"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步"(这是原文),我们都知道,ABA中的DTT方法,是要求重复练习的,每一个指令,要持续正确做对五次才真正通过,而为了达到这"持续做对五次"的要求,我们的孩子需要重复练习可能上百次.按此说法,在DTT的方法之下,我们的孩子可能最终无法与人互动. 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孩子本来就有的一点点互动能力,会出现退步.因此,格林斯潘提出,要以"更密集,更有技巧的方式建立这些基础,同时考虑孩子的独特生理特质,就能帮助孩子展现最好的进步"

"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步"
我覺得我理解的那句話跟你的有一點偏差。這會儿我要去給小K送飯﹐等我晚上回來有空再慢慢談一下我的理解。
作者: 忘了我是谁    时间: 2009-12-6 07:23
标题: re:ABA桌面教学操作 我来说几句吧...
ABA桌面教学操作

我来说几句吧。我觉得,地板时光适合于功能很高的孩子,也适合在aba之外对aba教学内容的泛化,如果对一个对语言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或者没有多少语言基础的孩子,用aba教起来要快得多,当然前提是aba要教得得法。
在我看来,DIR提出的迷思,对ABA构不成挑战,只是对ABA根本不了解造成的。在外行人看上去,"aba中的dtt方法,是要求重复练习的,每一个指令,要持续正确做对五次才真正通过,而为了达到这"持续做对五次"的要求,我们的孩子需要重复练习可能上百次.按此说法,在DTT的方法之下,我们的孩子可能最终无法与人互动. 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孩子本来就有的一点点互动能力,会出现退步"。我想说这个话的人绝对没有受过aba的教学训练。相反,ABA是反对在同一个情况下作重复练习的。你可能看到的是在桌面的时候,老师在持续对孩子发出同一个指令,但是,老师不是录音机,他在每一次发出指令的同时都在看,孩子是不是在理解和学习,如果这一次指令不成功,下一次老师就考虑会用提示,根据孩子的程度和反映,老师会选择一个对孩子最有效的提示,口头,文字或者手把手。如果这一次指令成功了,老师也会做出反应,会把桌面上的东西调换他们的方位,颜色,大小。。。再发指令,看孩子还能不能做对。这样做的目的,是考验孩子是不是真正掌握了你教他的东西的本质,而不是只记得东西的附属的什麽。所以,同一个指令是没错,但是,每一次指令之后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一个指令要持续五次正确才能真正通过也是不对的,真正通过是要看,在你发了同一个指令之后,他没有被你的变化迷惑,都能做对,就可以算通过了。ABA做桌面是不得已,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差,只能这麽教。但一旦教会了,ABA强调的是泛化泛化再泛化。除非是孩子退化型的,学会了过两天又都忘了,一般情况下,复习一下是有的,但绝对不会把孩子已经会的东西再拉开架势桌面一番。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6 08:12
标题: re:谢谢以上几楼的交流.地板时光在国内实践很...
谢谢以上几楼的交流.地板时光在国内实践很少,在现实中有时是有疑惑也无人交流,还是网络好.
我还是继续吧,请指正.

先说一下我对DIR(发展取向,注重个别差异,以关系为基础的模式)的理解.
其一是发展取向:我个人认为自闭症的孩子是有发展潜力的,他们与弱智不一样,弱智无法发展,可能永远停留在五岁的水平,但自闭症孩子不会,.不管自闭症孩子的起点多低,他们都是可以进步的,而这种进步的尽头,我目前还看不到,也不敢说.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有的自闭症患者已达到专家的水平,这即使是正常人也难以达到的高峰.因此,我认同格林斯潘的说法"相反地,所谓正常的发展可以用"1到10"的量表分数来描述,而孩子的表现会游走在这个范围当中.......他可能还会有语言或动作问题,不过依然会继续循着正常发展的轨道前进".值得注意的是格林斯潘的这个用词"正常轨道",说明我们的孩子只是慢而已,只要他们可以在正常轨道上走,总会有一天会走向正常人的世界!这个观念对与自闭症孩子无法融入正常世界的观念也提出了挑战.也对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残疾提出了挑战.
而我在带李宝宝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也发现李宝宝是按一种"正常轨道"在发展,只是他的比正常孩子慢很多,例如到外乱跑,不找大人的问题,我们在干预的过程中是受到相当大的打击的,甚至还有这样的想法:"这辈子能够解决他的这个问题就可以了",结果发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后,李宝定仍然在进步,到现在,我们仍然不知道李宝宝到底能进步到什么程度,李宝宝进步到可以超越我们两老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作者: lsqsmz    时间: 2009-12-6 08:15
标题: re:忘老师的理解就是不一般。PFPF!
忘老师的理解就是不一般。PFPF!

作者: 苏醒大师    时间: 2009-12-6 11:25
标题: re:是这样的,我也认为我孩子在发展,只不过是...
是这样的,我也认为我孩子在发展,只不过是慢一些,
作者: kwenma2    时间: 2009-12-6 11:37
标题: re:李宝宝妈妈:我有一个问题:当你说...
李宝宝妈妈:

我有一个问题:当你说----DIR 干预模式中提出了几个迷思,这个迷思是"有关重复练习的价值",认为"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步"(这是原文)。那么你谈到“其中有一个迷思对ABA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是你的看法,是吧?原文上面没有明确提到ABA吧?是你的想法吧?
作者: kwenma2    时间: 2009-12-6 11:39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忘了...
下面引用由忘了我是谁发表的内容:

我来说几句吧。我觉得,地板时光适合于功能很高的孩子,也适合在aba之外对aba教学内容的泛化,如果对一个对语言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或者没有多少语言基础的孩子,用aba教起来要快得多,当然前提是aba...

呵呵,我估计我还没有回来,热心的小忘老师已经上了!果然如此!
作者: 忘了我是谁    时间: 2009-12-6 12:14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kwenma2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估计我还没有回来,热心的小忘老师已经上了!果然如此!


我觉得这位家长读出来的挑战好像多了一点,那个啥,好多挑战,我忍了吧。。。
作者: kwenma2    时间: 2009-12-6 12:20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忘了...
下面引用由忘了我是谁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这位家长读出来的挑战好像多了一点,那个啥,好多挑战,我忍了吧。。。

小忘老师啊,怎么忍嘴了呢?讨论问题,尽管说话,没有什么的。不然我这个金牌助教不知道该怎么当了?
作者: 忘了我是谁    时间: 2009-12-6 12:55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kwenma2发表的内容:

小忘老师啊,怎么忍嘴了呢?讨论问题,尽管说话,没有什么的。不然我这个金牌助教不知道该怎么当了?


唉!不是大多数孩子都可以成为小k的啊。这个家长真的挺努力的,好多话我真的是说不出口,有的时候倒是恨我自己:知道这麽多干嘛?!k妈亲爱,咱们这边也天黑了,先下课吧。
作者: 明翔妈妈    时间: 2009-12-6 15:03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忘了...
下面引用由[U]忘了我是谁[/U]发表的内容:

我来说几句吧。我觉得,地板时光适合于功能很高的孩子,也适合在aba之外对aba教学内容的泛化,如果对一个对语言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或者没有多少语言基础的孩子,用aba教起来要快得多,当然前提是aba...


小忘老师:俺家翔翔就是退化型的。几个月学会的东西,回头再复习时发现全忘了。真是郁闷啊。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6 16:25
标题: re:我有一个问题:当你说----DIR 干预...
我有一个问题:当你说----DIR 干预模式中提出了几个迷思,这个迷思是"有关重复练习的价值",认为"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步"(这是原文)。那么你谈到“其中有一个迷思对ABA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是你的看法,是吧?原文上面没有明确提到ABA吧?是你的想法吧?

当然,书上是不可这么说的。只是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对重复练习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格老并没有定义什么是重复练习,也没有说什么样的重复练习不会产生影响“孩子加入别人”,更没有说如果同一个指令,用不同的语调发出来,至甚是唱出来,算不算重复练习,更没有说如果要求孩子拍桌子,先拍桌面,再拍桌角,再拍桌腿,算不算重复练习。其实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们的孩子,没有重复练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一项技能的。正常孩子如果没有重复练习,要想精熟一项技能也是不太可能的。以我等的水平,因此而反思也是非常正常的。

就我们国内的训练情况而言,在一个个训室内,采用ABA或结构化的教学方法,是要发指令的,发出指令后,如五秒钟孩子没有反应,就要准备重发指令了,重发指令后如果孩子还没有反应,就要进入辅助了,从开始辅助到消除辅助,绝非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可以完成的。而这仅仅是做出正确反应而已,要想让孩子真正掌握,可能需要一周时间的不断地训练,对于一些复杂的技能,有时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想做到不重复,确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更何况,我们要教的,往往是上百项技能,每个项目都这样教,孩子就会“习惯重复”。因此,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产生了很大的困惑,我将这个困惑提了出来,因为这个困惑直指一个自闭症的核心障碍:加入别人或与别人互的能力。然而直到我读完整本书,这个困惑仍未解开。至于“正确做对五次”的要求,属于教学实操当中的一个指标,即当孩子能正确反应五次后,老师就可以试着提升一下难度,加入一些变化了,一般而言,没有这五次正确反应,提升难度或加入变化,其效果往往是不佳的,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高功能的正确反应一两次就通过的。不知道这个问题在美国是如何操作的?

按格老的说法,其实适合地板时光的孩子是没有高低功能之分的,因为其主要的切入点是“跟随孩子的带领”,高功能的要跟随,低功能的更要跟随。至于将DIR用于ABA的泛化,书上没提到,是不是美国那边有了新的提法?

我的笔记有点长,基本上我每天会弄一段上来,请各路高手指正,其实我在读的过程中还有是很多不白明的地方,据说另一本《特殊儿教养宝典》会讲得更为明白,请读过的家长及专家们一起来分享,免了我重读之苦。

谢谢。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6 16:35
标题: re:其二是注重个别差异.这是一句常识性的话,...
其二是注重个别差异.这是一句常识性的话,是几乎所有的家长接触到自闭症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话虽如此,这却是很难做到的.然而这正是康复程度好坏的关键.针对这一点,DIR中提出三个原则,即:依据孩子的神经系统制定出适合的互动方式、建立自发性互动、以及利用孩子天生兴趣及情绪做为互动的部分内容。这里提到的“依据神经系统”给人的感觉很高深,好象非要专业的神经科医生才可以做到一样。其实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没有这么高深。感统老师就可以发现孩子的感统方面的问题,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情绪方面的问题,感统失调及孩子的情绪问题其实就是孩子的神经系统的外在表现,然后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要顺势引导,切忌对着干。我听说过有部分感统老师为了做前庭训练,将孩子绑在圆桶上强制训练,结果是孩子一看到圆桶就怕。这样做是于事无补的。注意这三个原则讲的都是互动,一个巴掌拍不响。
对待孩子的情绪问题也是一样的,不能对着干,只要是对着干,就违背了这三个原则。我们生气了,都还需要别人来安慰一下或哄一下,我们的孩子这方面的需求比我们要大得多,但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多少呢?我想,绝大部分孩子听不懂我们安慰他的语言,我们在发现这点后,就不再安慰他了。其实每个孩子需要不同的安慰方式,这本身就是因为孩子神经系统的差异而造成的啊。

作者: BMW    时间: 2009-12-6 18:48
标题: re:也弄了本宝典,看了看放下了,因为第一步难...
也弄了本宝典,看了看放下了,因为第一步难度太大。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6 23:15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U]kwenma2[/U]发表的内容:

李宝宝妈妈:

我有一个问题:当你说----DIR 干预模式中提出了几个迷思,这个迷思是"有关重复练习的价值",认为"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

[EM01]先笑一个。
“笑咪咪”已不是李宝宝妈妈了,早被李宝宝爸爸强行占有。不过大家都叫他“李爸爸”。而我不得不改名。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6 23:30
标题: re:李爸开这帖已经有收获了,就是要再去对AB...
李爸开这帖已经有收获了,就是要再去对ABA作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6 23:41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U]kwenma2[/U]发表的内容:

"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步"
我覺得我理解的那句話跟你的有一點偏差。這會儿我要去給小K送飯﹐等我晚上回來有空再慢慢談一下我的理解。

很想听听。请多指教!小忘老师可能还没说完吧,更多是谈了此”重复”不是彼“重复”。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6 23:58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忘了...
下面引用由[U]忘了我是谁[/U]发表的内容:


唉!不是大多数孩子都可以成为小k的啊。这个家长真的挺努力的,好多话我真的是说不出口,有的时候倒是恨我自己:知道这麽多干嘛?!k妈亲爱,咱们这边也天黑了,先下课吧。

忘老师,对您,我们可是只有崇拜崇拜再崇拜的份!咱老两口子都老自闭的,常凭空乱想又爱自言自语,倘若能得到忘老师全面指点,可只有激动受教的份!请忘老师不吝赐教!万分感激!
作者: jackieluhh    时间: 2009-12-7 00:22
标题: re:请教笑咪咪先生(及各位前辈、高手):...
请教笑咪咪先生(及各位前辈、高手):
1、        这ABA教法怎样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正如你所说的,因为起跑落后了“。。。别人上小学的时候,他只能上幼儿园,别人上中学,他只能上小学三年级,别人上高中,他只能上初中。”那么要尽快让孩子跟上进度,只有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了,但这ABA在反复练习还是很慢的。一天中的时间不多啊,又要上文化课,又要上ABA,又要做感统。
2、        大概说一下我孩子的情况:我们在粤西,孩子4岁半只会在发火的时候说“妈妈、妈妈。。。。”,其它什么都不会说。07年到星星雨训练3个月,回来我老婆教他,没看什么理论,基本在以琳偷师(资料都打印了一个纸箱)。现在在一私立小学上一年级,成绩算满意,前短时间中段考,语文96,数学90。主要不会类推和注意力不集中。但基本不跟同学玩。因为我老婆一年前提前教他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程。我害怕下学期他跟别人同一起跑线了,会落后。那他更无法融入社会了。我孩子能够过目不忘,但局限在看动画片(上文化课只出现过一次)。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7 00:35
标题: re:李老头子,我们真的很“自闭”,K妈早几年...
李老头子,我们真的很“自闭”,K妈早几年就开始研究地板时光,宝贵经验几火车的!她的地在医疗栏里,我刚淘宝回来。
作者: 忘了我是谁    时间: 2009-12-7 01:31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咪妈...
下面引用由咪妈妈发表的内容:


忘老师,对您,我们可是只有崇拜崇拜再崇拜的份!咱老两口子都老自闭的,常凭空乱想又爱自言自语,倘若能得到忘老师全面指点,可只有激动受教的份!请忘老师不吝赐教!万分感激!


咪妈妈,千万别这样呀!你这麽说,我一个丫头片子(老v说地哈)真的是实在担不起了。每次看到特别努力的家长我都特别感动,感动到我恨不得把我学的东西都忘了,改行去发明灵丹妙药,把天下的自闭症孩子都救了才好。哎!

我是不大明白你说的“重复”具体是指什麽,是指教技能,教语言还是一个总体的概括?因为在我看来,对自闭症孩子的“重复”教学是不对的,也根本是不应该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表面上看上去的“重复”,实际上,每次都是一次经过或大或小的变化的新的教学尝试,其实,这件事情放到普通学校里,也是一样的,你说一个正常孩子去一个普通学校上学,学了三个月回来你仔细想想都学了什麽?可能只有两个字:”加法“。对自闭症的孩子可能你教了三个月仔细想想都教什麽了?可能也只有两个字:”穿鞋”。但是,就这个教学过程来说,其实是一样的,一个好的普校老师,和一个好的特教老师是一样的,一个东西按照一个方法教不会,绝对不是说,你第二天就有权利按照头天的方法再一模一样教一遍,他不会,就已经告诉你,此路不通,你得另外想办法了。有的时候是方法不合适,有的时候是孩子的程度不够,你得先放放。还有,我不觉得aba的教学,不管是“重复”还是不“重复”,会影响孩子加入别人,这两个事情在我看来完全没关系啊。孩子无法加入别人是因为能力不够,相反,我小时候倒是因为调皮捣蛋,作业乱写,经常给老师罚“这个词,给我写50遍!”我是一边“重复”一边惦记着不能下课去“加入别人”玩游戏了呢。

我马上要出差两个星期,怕是不能再和你们讨论了。还是那句话,眼睛放在具体的孩子身上,理论的东西,不要钻牛角尖。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7 08:59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忘了...
下面引用由[U]忘了我是谁[/U]发表的内容:


咪妈妈,千万别这样呀!你这麽说,我一个丫头片子(老v说地哈)真的是实在担不起了。每次看到特别努力的家长我都特别感动,感动到我恨不得把我学的东西都忘了,改行去发明灵丹妙药,把天下的自闭症孩子都救了才...


重复是我说的,不是妈妈说的哈.其实我也不明白到底什么是重复,而这种重复又怎么会影响到自闭症的孩子的,这不能怪我,如果要怪的话,就怪格老吧,他这么正儿八经地提出了这个“迷思”,还放在这么显眼的位置,然后给出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个后果我当时读到的时候都感到害怕),但又没有明确的解释什么是重复,也没有举例说明这种重复不会影响到孩子,而那种重复会影响,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为孩子故),又怎能不在意这点呢? 但果说自闭症的教学当中是不存在重复的(因为有变化),那格老是不是在拿我们来开个玩笑啊?不解,还是不解。

我带李宝宝已经近三年,经过前两年的训练,因为我的水平有限,仍然免不了要重复,然而是不是这种重复带给李宝宝一些负面影响,我这一年来仍在不断地反思当中,例如他不愿意别人孩子加入到他已经精熟的游戏当中,会用同一句话来问问题,会模仿上课的情形问我:"这是什么",我不同答,他就开始辅助,告诉我:"这是汽车"然后再问一次:"这是什么?"弄得我们哭笑不得.经过我们一年的努力,这种情况少了许多,但仍不能完全消除.

其实对我而言,这个问题已无足轻重,因为我已经经历过,我也无法重来一次,只能在往后的训练与相处中尽力去消除而已.

还是继续我的笔记吧,请不要因为我以上的"辨解"而认为我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地板时光说实话我读完后仍有许多不解,感到有点无从入手,因此到这里来请各路高手指点.听说在美国及香港这个项目做得不错,还有一个地板时光年会,只可惜我英文水平有限,读起英文资料太过吃力,请有接触过这个项目的高手来指点一下.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7 09:05
标题: re:观察,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DIR...
观察,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DIR对评估强调了一个重点,原文是这样的:"诊断必须以孩子的最好表现做为基础......了解孩子的最佳能力,是做诊断的必要条件"
就我的体会而言,这也是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因此,我强烈建议家长自行评估,并且以观察的方式进行,不一定要按PEP的教具与程序进行.我们要做的,就是对照评估标准,找出孩子的"最好表现"及"最佳能力",而这个任务,只能落在父母的头上,因为只有父母才是与孩子24小时呆在一起的人!而自已动手评估一次,其作用与效果,要比你去让专家评估三次,读十次训练计划!
当然,做不到的项目也是需要了解的,做不到的项目我们一般是从示范开始,只是这种示范不必要求孩子能跟随,更不必要求孩子能模仿或照做,只是有意无意的做给他看,或带他到会有相关场景的地方去多走走而已.例如拍手,一点不会的话,我们可以带子孩子去看表演,然后鼓掌,也可以在家里模拟需要拍手的场景,然后拍手等.复杂的技能以此类推即可.只是如果孩子不感兴趣的话,在课堂以外没必要去强迫孩子去注意,而是改变方式,让他注意.例如单纯拍手孩子不会注意,看表演孩子也逃避,但我们可以在等火车的时候拍手,表示我们很高兴.甚至可以说:"我们一起来拍手,拍手了火车就会来"(只是要计划好,不要拍了半个小时火车也没来就完蛋了)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7 14:18
标题: re:关于ABA,说明一下,是我非常认可的一个...
关于ABA,说明一下,是我非常认可的一个方法,摘一段我给一个家长的回复如下:

ABA其实也是必须的,因为我们的孩子是真的需要重复练习才可以真正掌握一项技能,在自然教法中,这种重复我是放在自然环境当中进行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化.其实如果我们家长能够用自然教法配合训练好,上课的老师会发现,其实让孩子重复五次是很简单的事,就不会出现为了这五次重复,需要上百次的练习了.但对老师而言,没有这五次正确的重复,直接教更高级的内容,而家长又没有自行训练的话,孩子是无法掌握那些更高级内容的,这是长期以来实践后总结的结果.

作者: 鸣鸣1212    时间: 2009-12-7 15:01
标题: re:我是自己教了一年多,才悟出ABA的道理,...
我是自己教了一年多,才悟出ABA的道理,这过程是很折磨人的,孩子不配合,又不理解,你教了半天还在原地转圈。教ABA要紧随孩子,非常地了解他的能力,进程,是什么地方照成不理解,理解了之后还要注意他的理解很有可能是狭隘的偏颇的,所以一定要朝各种可能性地泛化。。。所以这个教的人真的要很了解孩子,而且自己要会灵活变通,教法多样,别每次问出的问题都一个调。
其实问我什么是ABA,我也说不出所以然,我教的时候没有想什么ABA,现在觉得越教越顺了。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7 16:44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a...
下面引用由[U]jackieluhh[/U]发表的内容:

请教笑咪咪先生(及各位前辈、高手):
1、        这ABA教法怎样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正如你所说的,因为起跑落后了“。。。别人上小学的时候,他只能上幼儿园,别人上中学,他只能上小学三年级,别人上高中,他只...


我的建议是不要对课业太过在意,当然如果课业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我现在已经暂停李宝宝的课业训练与认知训练,改而训练他的RDI基础技能,目的是要让他能凭自已的能力跟上普教课程,能为主流社会所接受,我的计划是至少进行半年时间后再恢复孩子课业与认知训练.具体情况我开了一个新帖,叫<RDI体验>,正在进行中,有兴趣可以参考.

作者: 翔翔妈    时间: 2009-12-7 22:28
标题: re:我的感受,,谢谢李宝爸那么热心,,,...
我的感受,,谢谢李宝爸那么热心,,,
就像人生病要打针吃药那样,不是所有的都能吃/都有效,孩子的个体差异,决定对应的学习方法方式,,可能功能弱的孩子ABA起来更有效,但对有情绪,自控能力差,但又有表现的孩子,你单纯的ABA对孩子其实是负担,我个人的愚见,我的孩子刚开始,我就一直在跟随他的情绪去对应相对的态度,可能我对DRI不够了解,
在孩子闹的时候我陪他闹,他想静的时候我放轻脚步,陪他,他说出来的每个字,我都会跟他组个词什么,他笑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7 22:34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忘了...
下面引用由[U]忘了我是谁[/U]发表的内容:


咪妈妈,千万别这样呀!你这麽说,我一个丫头片子(老v说地哈)真的是实在担不起了。每次看到特别努力的家长我都特别感动,感动到我恨不得把我学的东西都忘了,改行去发明灵丹妙药,把天下的自闭症孩子都救了才...

如果我也叫“你”丫头片子,一定是妮爱地叫。
但在我们心目中“您”又是百分百的大师!看您的帖子,卷卷受益!
因为您的感动,我更是感动!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长,能有这样的老师辅佐,真是一大幸事!只想好好抓着永远都不放手!
严重同意“眼睛放在具体的孩子身上,理论的东西,不要钻牛角尖。”
等忘老师归来。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7 22:53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笑咪...
下面引用由[U]笑咪咪[/U]发表的内容:

  

我的建议是不要对课业太过在意,当然如果课业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我现在已经暂停李宝宝的课业训练与认知训练,改而训练他的RDI基础技能,目的是要让他能凭自已的能力跟上普教课程,能为主流社会...

最近在校外在家中是将RDI列为李宝宝重点训练内容,但在机构里还是保证每天一小时个训一小时RDI式感统一小时小组课训练。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7 23:02
标题: re:地板时光早期介入的原则与目标 地板时...
地板时光早期介入的原则与目标
地板时光不建议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或行为纠正,也不是建议单纯通过游戏来解决自闭症孩子在人际关方面的障碍而达到康复.这可能就是地板时光与ABA和RDI的区别吧?就我的理解而言,人际关系的发展是需要建立在相应的技能的基础之上的,例如一个会跳交际舞的人,他的朋友一般而言会比不会跳的要多一些.我们的孩子在基础技能缺失的情况下,就算他想参与其它小朋友的活动,也是参与不进去的.例如李宝宝最近学习台拳道,看得出他很努力,但他的整个动作水平在学习了一个多月后,仍比不上那些刚进来参加培训的正常孩子.如果他想跟其它的孩子切蹉一下,大约是行不通的.
因此,地板时光提出了两个目标:
1.减缓已辨识出来的危险因子或危险问题
2.促进情绪\社会\及智力的整体正常功能
也就是说,在纠正孩子的问题行为的同时,要注重发展他们的正常功能.但在如何做到这一点上,书上只举了一个"反复碰触同一玩具",也为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板行为,要求在抑制这个行为的同时,要建立起与年龄相当的正常技能(如交换笑容),同时要将这一行为转换为自发性互动,但本章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8 09:22
标题: re:第四章 地板时光的三个主要观点...
第四章

地板时光的三个主要观点

1.语言及认知、情绪和社会技能,都可以透过有意义的情绪交换关系学习。
地板时光不认可行为模式和另一个“依据每一年龄层预期该出现的能力做为目标”的模式,按我的理解指的应该是以ABA和结构为代表的第一代训练方法,认为ABA只是修正表面的行为及症状,也不认可结构化,结构化是以孩子的发展年龄为基础来设定训练的目标,我们最常用的PEP评估就是为结构化训练服务的,我们最常用的训练计划也是以结构化训练中相应的年龄目标来做的,而DIR模式是以孩子的实际年龄为基础制定训练计划的,这点其实也让我感到难以把握。对于程序卡,地板时光认为孩子只是强记某些固定流程.
就我的看法而言,ABA及结构化,其实相当于武林中的外家功夫,由外入内,绝顶的外家高手一样可以拥有深厚内力(如洪七公),而地板时光相当于内家功夫,强调由内到外,最终也还是需要一个外在表现来体现他的“内力”。其实是没有高下之分的,ABA及结构化都有一个泛化及内化的阶段,只是有些孩子能力不到,无法登堂入室而已。而ABA的核心DTT及结构化的特色:程序卡,都是为了帮助那些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的习得技能,只是有时候用得过了,不及时消退,就会留下很明显的训练痕迹。其实我在训练中也是经常用到ABA及结构化的,只是通常用于那些对李宝宝而言很难掌握的技能,例如“你我他”的训练,就有很明显的“回合”在里面。

扯远了,还是回来吧。

如何实现“有意义的情绪交换”?按地板时光的说法,其一就是关联,即我们的训练要让孩子体会到自已与别人是关联的,其二是要有体验,不会的东西要让他亲身经历一下,他才可以体会得到。就我的经验而言,有时这种经历需要很多次,反复经历才可以。书上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翻看。
作者: 却上心头    时间: 2009-12-8 09:45
标题: re:读了不少书,也比较认同这本书,可能是觉得...
读了不少书,也比较认同这本书,可能是觉得这本书比较适用于我儿子的情况,孩子3岁2个月,有很好的想象力,玩假扮游戏可以到2个小时,乐此不疲,而且内容很丰富,个人觉得,孩子的能力是存在各种想法,也有一定的思维联系,但需要在各种想法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需要拓展孩子的思维,所以,这本书的方法我觉得用在我儿子身上就很适用。总结下我的感受就是:RDI更注重人际关系,ABA比较侧重于认知,地板时光更注重思维训练,这几种方法,应该说最好能协调用在一个孩子身上,家长刻意,孩子却不觉得这种刻意,可能能减少些训练的痕迹,另外,重复中一定要有变化,不然就容易留下痕迹,自己的一点感触,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
作者: 适彼乐土    时间: 2009-12-8 12:49
标题: re:我的理解是ABA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普通教...
我的理解是ABA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普通教育也在用啊。
地板时光是一种生活态度,随时的加入孩子的世界,随时的和孩子分享,设置情境来交流。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8 14:15
标题: re:地板时光与其它训练方法的区别,其实并是不...
地板时光与其它训练方法的区别,其实并是不我这份笔记的重点,重点是怎样实践地板时光,说实话,读完整本书,写完读书笔记,其实对这一点我还是不很明了的. 期待高手解惑.特别是一些地板时光的实例.

继续吧.

2.孩子的动作及感觉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有个别差异.
这一节主要是回答了孩子异常行为的产生原因(生理上的),给出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就是修正环境,即给孩子一个感到适应的环境.这一点其实和结构化教学是相通的,结构化教学的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将环境进行结构化布置,然后让孩子在这个环境里学习与生活,能够比较放松地学习新的技能.

这里地板时光给出了几个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没什么独创性,从感统的角度已经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不过我还是列一下吧,免得家们还要去翻书.

不想让别人触摸,听到声音掩住耳朵:听觉及触觉反应过度
自我沉迷:触觉及听觉反应过低
走神(逃避):信息输入产生了过度负荷.

不知道为什么,书中没有对视觉异常进行分析,这让我很失望.在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上问题我已基本解决,唯有李宝宝追求视觉刺激的问题束手无策,但却偏偏没有,郁闷.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8 16:13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却上...
下面引用由[U]却上心头[/U]发表的内容:

读了不少书,也比较认同这本书,可能是觉得这本书比较适用于我儿子的情况,孩子3岁2个月,有很好的想象力,玩假扮游戏可以到2个小时,乐此不疲,而且内容很丰富,个人觉得,孩子的能力是存在各种想法,也有一定的...


同感,能不能交流一下您是怎样操作的?

作者: 却上心头    时间: 2009-12-8 17:55
标题: re:[QUOTE][B]同感,能不能交流一下...
同感,能不能交流一下您是怎样操作的?

我只能是谈点自己的粗浅认识,希望得到高手的指教!
地板时光,是随时做的,原则:跟随孩子的带领,并挑战孩子。这点,这本书上已经有了太多的实例,我的孩子很会自己玩,所以,跟随他的带领,不难;但容易看出,孩子在扮演游戏中,想法很多,却很分散,总是跳跃,不能很好的延续,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什么孩子的语言不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我想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只有思维连续了,语言才可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尽力帮他延续一个主题,在有场景配合的情况下,我感觉,孩子的思维正慢慢的把一连串事件连续起来,但内容里面,人的因素少,所以,我刻意加了玩偶的感情,比方孩子最熟悉的害怕,这是我目前正做的,希望不久能见到效果!
其它的做法,抱歉,因时间有点仓促,待续了。。。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9 07:58
标题: re:3.每一种能力的进步情形都是互相牵连....
3.每一种能力的进步情形都是互相牵连.
这是第四章的内容,但要回到第三章去看.第三章列出了六个阶段的特征,体现了每一个阶段相互牵连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训练孩子非常有用,建议家长细读.
1)不能将自已的情绪与动作及感觉系统连结在一起.自闭孩子最早出现的缺陷就是这个,例如看到妈妈笑,他很高兴,却不会冲着妈妈笑,而是过了一段时间,用其它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尖叫或奔跑或其它的表现,或者根本就没有任何表现.
2)没有能力将自已的感觉系统与情绪及动作经验相连结,不能完全参与别人,他们或许能感到愉悦,且体验到强烈的亲密感,不过却没有能力呈现开心的笑容及脸部表情.这个阶段孩子看到妈妈笑,他很高兴,却不会马上冲着妈妈笑,而是过了一段时间,可能自已在那里傻笑,让别人感觉莫名其妙.
3)没有语言的开心对话.(这也是一种交流,例如李宝宝小的时候躺在床上时很喜欢我突然将脸转向他,然后他就会哈哈大笑,不过后来这种“没有语言的开心对话”有变成刻板的趋势,我改变了这种互动的方式)
4)只能持续五到六个互动循环,而与别人一起解决问题往往需要三十个以上的互动循环.
5)\6)想象、创造、逻辑思考能力。
作者: kwenma2    时间: 2009-12-9 12:34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kwe...

下面引用由kwenma2发表的内容:

"越是将重点放在重复行为,孩子加入别人或与人互动的能力就会进步越慢,或甚至可能退步"
我覺得我理解的那句話跟你的有一點偏差。這會儿我要去給小K送飯﹐等我晚上回來有空再慢慢談一下我的理解。


下面引用由咪妈妈发表的内容:
很想听听。请多指教!小忘老师可能还没说完吧,更多是谈了此”重复”不是彼“重复”。


结合我的体会来谈谈我的理解吧:这里格林斯攀所说的“重复”是指那种单纯的重复,而ABA除了DTT需要重复外还要有泛化。况且正宗的ABA的“重复”(DTT)对许多孩子也是需要的。那么让我们把重点放到格林斯攀的这句话,就是他到底要表达什么呢?其实跟地板时光的核心有关系,就是希望大家在建立了一定的互动回合的基础上要“扩展”!这个扩展就是往横向和纵向扩展。横向扩展,就是变化形式,还是在格林斯攀的六个阶段的同一阶;纵向扩展就是往高阶变化,同一主题的延伸。这种变化和扩展,可以带动出来来回回的持续交流,也可以带动出广阔的情感世界。

在我看来,这种持续的交流是孩子将来能够跟别人一起聊天或者能够跟随的基础。也许大家知道许多孩子还是想跟别人交往,但是要么一谈就只谈自己的东西/兴趣而不管别人喜欢不喜欢,谈完就没有话说了;另外一些孩子跟人谈话会跑,不能在同一主题上面持续下去。而另外一个好处是带动出广阔的情感世界,也就是能够激发出孩子的情感。比如在第五阶段,假想和SYMBOLIC PLAY/Elaborating ideas /DRAMA,就是要带领孩子去经历各种感受和情感(妒忌,羡慕,爱,生气,愤怒,。。。。。总之几十种)那么如果我们的孩子真的通过互动去经历和感受了这些情感,去掌握了这些情感,那么他们还真的不懂情感吗?而这些情感的经历也要有重复,就是每一种情感也许要演练很多次才能够掌握,但是每次演练几乎可能都是不同的SYMBOLIC PLAY/假想游戏/演戏。但是这种“演戏”又是没有剧本的,是你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当时的AFFECT来随机辅助而出的产物。孩子感兴趣,因为可能很顺着他的思路,当然事实上你已经串改了很多了。只有在孩子非常感兴趣的状态下,他的身体的感统状态处于正常阈值范围内,他的AFFECT才容易释放出来。

可以看出,一个简单的“扩展”可以做出多么丰富的内容来,几乎是建立和延伸很多“触角”。越来越多的扩展,直到最后这些思维上孤独的小岛连接成片,变成一个新大陆。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9 13:19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U]kwenma2[/U]发表的内容:

结合我的体会来谈谈我的理解吧:这里格林斯攀所说的“重复”是指那种单纯的...


果然是高手,受教,讲得很专业.谢谢!

我试着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译一下吧,看对与不对:
重复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要会帮助孩子泛化(ABA的说法),或是帮助孩子扩展(DIR的说法).泛化或扩展做得好的话,可以抵消重复带来的影响.

依我的经验,这个重复的度的把握是非常困难的,K老师能否多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有谁能分享一下,DTT回合教学法中的指令,辅助,反应的教法,在大量的新技能用这种方法训练后,可能会导至孩子习惯于用这种方法来和我们交流,例如孩子问我们"这是什么?"我们不回答,孩子进入辅助,"汽车",然后再问"这是什么?",这种情况在DTT的教法当中能否避免?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9 13:59
标题: re:"...就是希望大家在建立了一定的互动回...
"...就是希望大家在建立了一定的互动回合的基础上要“扩展”!这个扩展就是往横向和纵向扩展。横向扩展,就是变化形式,还是在格林斯攀的六个阶段的同一阶;纵向扩展就是往高阶变化,同一主题的延伸。..."
才看到这里,就兴奋激动得想一蹦三尺高!这一句话点开了我最近心中多少困惑!
最近和李宝宝玩较多游戏,其中有一个《扮傻瓜》的游戏他特喜欢找我重复玩,没完没了的。我闲烦就用和他玩其它游戏来转移他对那游戏的热衷。可玩了几下,他又要玩回《扮傻瓜》。我只好勉强配合。我知道应“跟着孩子的兴趣走”,但没想到办法。原来向横向纵变一变就对了。
不知理解的对不对,不对再修正。再继续往下看、、、
谢谢小K妈!
作者: 岚山似远    时间: 2009-12-9 17:35
标题: re:眯妈妈: 具体而言,比如就你们...
眯妈妈:
    具体而言,比如就你们玩的这个《扮傻瓜》游戏,应该怎样横向纵向地变呢?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9 18:05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岚山...
下面引用由[U]岚山似远[/U]发表的内容:

眯妈妈:
    具体而言,比如就你们玩的这个《扮傻瓜》游戏,应该怎样横向纵向地变呢?


请K老师继续解说.

作者: 语晨313    时间: 2009-12-9 22:31
标题: re:没有K的实战经验丰富。最近也在读宝典,不...
没有K的实战经验丰富。最近也在读宝典,不过先尝试把厚书读薄。几点心得-

1.学龄前6的阶段的概念非常重要。这是框架。DIR是把孩子的整体能力像高阶推进,精熟并稳定下来;
2.生理问题可能导致了孩子的社交和其他障碍;
3.DIR对执行者的要求太高了,要全方位的了解孩子并有很强的悟性,泛化能力才能做的深入;

个人也不觉得ABA/DIR有太多冲突。而且这两种干预的目的本身是不同的。
作者: 妮子    时间: 2009-12-9 22:33
标题: re:学习,学习。
学习,学习。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0 07:20
标题: re:我的笔记帖完总共需要120楼,我每天盖一...
我的笔记帖完总共需要120楼,我每天盖一楼,有点自私,我的目的是每盖一楼都能得到高人指点,因为我是带着请人解惑的目的来的。

上面的六个阶段讲的是自闭症障碍的特征,在第四章里地板时光还给出了六个基本阶段及三个进阶阶段,不过这是针对正常孩子而给出的,即在不同的年龄段应该有什么样的表现.并给出了教养的重点.这九个阶段适用于任何一个自闭症孩子,只是不能同步而已.也就是说,一个四岁的自闭症孩子,可能只相当于阶段三的水平,即"意向及双向沟通",也就是正常孩子六个月的水平.自闭症的训练能否照搬这些阶段,我没有机会按此顺序来操作(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李宝宝已经六岁),不敢说,但就我现在的回想而言,自闭症孩子的发展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这些阶段会出现一定的错乱现象,而且出现的能力也不能完全达到这些阶段所描述的要求.
例如"意向及双向沟通"是处于前语言阶段的,但在实际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孩子已有了语言,但却达不到"意向及双向沟通"的要求.这九个阶段对正常孩子而言可能是按部就班地出现的,但对我们的孩子而言,这九个阶段的出现却是错乱的,正因如此,自闭症的干预才变得如些的坚难.
而我的做法往往是补足,李宝宝的双向沟通是在有语言后才训练的,当时我也没读过地板时光,只是凭直觉觉得没有这个能力不行,所以进行了训练.

这九个阶段地板时光篇幅很长,建议家长自行翻阅,这对读懂孩子非常重要.

我一直认为,要想取得好的干预效果,就要能读懂孩子,为了这一点,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基本上是自行摸索,当时我如果能看到这本书的话,这个时间应可以缩短一半.
作者: 燕原    时间: 2009-12-10 08:37
标题: re:看到你们停了孩子的认知,专心读宝典,我有...
看到你们停了孩子的认知,专心读宝典,我有点担心。

小忘老师和K妈的性格都是活泼灵动的,和方姐一个类型。 她们读书,和你们两个的风格不一样,不是这么一个完美主义的读法。 写120楼的笔记,也许对其他家长有帮助,但是我觉得不太值当。

我感觉李宝宝父母需要学习的不是宝典的一字一句,而是怎样做一个灵活的老师,抓大局,忽略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孩子长的太快了,不会等的。




作者: 燕原    时间: 2009-12-10 12:31
标题: re:再多说一句,像晨妈说的:“DIR对执行者...
再多说一句,像晨妈说的:“DIR对执行者的要求太高了”

我的理解,执行者,需要是社会商非常好的人,像 K妈那种,每分种脑子都是活的,才能带动孩子不死板。
我第一遍看宝典,就知道自己教不来,哪怕是一字一句都看会了,也不是我的路子,因为我变不成 K妈这个人,光有知识没有用的。  

我的路子是教认知,教情绪,教心理调整,教思维。 所有社会泛化的东西,都放出去,找最合适的人来教,才有效果。


作者: kwenma2    时间: 2009-12-10 12:44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笑咪...
下面引用由笑咪咪发表的内容:



果然是高手,受教,讲得很专业.谢谢!

我试着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译一下吧,看对与不对:
重复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要会帮助孩子泛化(ABA的说法),或是帮助孩子扩展(DIR的说法).泛...
依我的经验,这个重复的度的把握是非常困难的,K老师能否多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依我的经验,这个重复的度的把握是非常困难的,K老师能否多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


重复的度的问题:如下是我的操作心得。

1。重复是必要的。地板时光中最开始你就是要不断重复来引起孩子的兴趣。事实上这也是符合ZB孩子的生理特点。ZB孩子喜欢重复,而且信息处理也慢,所以适当的重复才能让他获得足够的信息。但是这个重复是他们感兴趣的重复,重复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更注重于物体本身,而是要从重复中让他们把兴趣从物的身上实现对人的转移,是带动他的AFFECT起来。

2。变化是肯定需要的。当他的AFFECT起来了,一般我再做几次,让他的AFFECT达到最大化,这样他的整个情绪上来了,处于一个正常人的感统状态下了,你就开始变。但变是有技巧的,不能变动太大,180度大转弯,他不可能接受的。一点一点地变,到后来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了,按照你的想法在运转了。

我看见你提到宝宝小时后你跟他的“非语言交流”--转脸笑的小游戏陷入刻板形式,就是因为你没有及时加入变化。其实当时的变化会很多的,比如你可以用手挡住脸然后放开或者用毛巾遮住脸揭开,变化你藏脸的地方,用你的脸转过去后去挠他痒(要用脸),变化你出现的快慢等等。如果上述OK,那么你可以继续扩展成藏猫猫或者挠痒痒的活动了。

先说这么多吧,睡觉去也!
作者: kwenma2    时间: 2009-12-10 12:49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燕原发表的内容:

再多说一句,像晨妈说的:“DIR对执行者的要求太高了”

我的理解,执行者,需要是社会商非常好的人,像 K妈那种,每分种脑子都是活的,才能带动孩子不死板。
我第一遍看宝典,就知道自己教不来,哪...

哎呀,燕姐姐,你看你说得我都想找地缝钻了。[EM13]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10 12:57
标题: re:燕大侠的忠言让我特别感动!我们前面一个“...
燕大侠的忠言让我特别感动!我们前面一个“自然教法”招摇过市的,不明白的人以为我们是什么训练“专家”,常常对我们说些“佩服”之类的话。而真正的专家又怕打击我们的努力而保留很多话不说。其实,我们心中是很清楚我们那点水平是多么的初浅。我们很需要大家真言指点。
所以特别感激燕原的指点!谢谢了!
李爸那么认真读书写笔记,大概与他太着急孩子的训练有关。他其实每天能和李宝宝相处的时间平均不过两三小时。他太渴望能全方位亲手训练李宝宝了。但他却没法放下工作。他写这些读书笔记几乎是在平时上班或出差时候抽空闲看和写的。想通过这些方面做些对李宝宝的训练有帮助的事。
不过,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给我看!以此鞭策我的“不看书”瞎训练!还有一个用意:老婆,实在你懒得看书,那看看我的读书笔记也行啊,不要全“跟着感觉走”!
、、、
其实李宝宝的认知训练一直没停,李爸爸曾和我提过“暂停、侧重人际交往”,但我没完全采纳。只是在家中少作认知训练了,改作RDI游戏为主。然而在半天机构和半天幼儿园里,李宝宝的认知学习和认知训练还是照抓紧,且我在全程跟随。目前在机构一对一的个别训练和一对二的训练,各占一小时,另外还有小组课认知训练。
我和李宝宝近一个月来都是早上八点出门,晚上八九点回到家。我和李爸的沟通汇报有限了,他可能不太了解目前实情。

“、、、我感觉李宝宝父母需要学习的不是宝典的一字一句,而是怎样做一个灵活的老师,抓大局,忽略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孩子长的太快了,不会等的。”再次谢谢提点!小的们领教了!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10 13:04
标题: re:“、、、我的路子是教认知,教情绪,教心理...
“、、、我的路子是教认知,教情绪,教心理调整,教思维。 所有社会泛化的东西,都放出去,找最合适的人来教,才有效果。”
激动!激动!说的太好了!我现在稍稍有点我种感觉了,稍稍会那样去做了,但还不会总结,自已也说不清楚。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10 13:12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U]kwenma2[/U]发表的内容:

"依我的经验,这个重复的度的把握是非常困难的,K老师能否多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


重复的度的问题:如下是我的操作心得。

1。重复是必要的。地板时光中最开始你就是要不断重复来引起孩子的兴...

这些金玉良言,相见恨晚!感谢主让我领受到你等的教诲!再次谢谢K妈妈!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0 13:20
标题: re:其实李宝宝的认知训练一直没停,李爸爸曾和...
其实李宝宝的认知训练一直没停,李爸爸曾和我提过“暂停、侧重人际交往”,但我没完全采纳。只是在家中少作认知训练了,改作RDI游戏为主。然而在半天机构和半天幼儿园里,李宝宝的认知学习和认知训练还是照抓紧,且我在全程跟随。目前在机构一对一的个别训练和一对二的训练,各占一小时,另外还有小组课认知训练。

原来如此,我正奇怪李宝宝这段时间跟我说话的时候跟眼睛又总是看到一边去了,我还以为是我们进行游戏训练效果不佳,原来是被加入了太多的干扰。
先暂停。不能让他重新感受到课业的压力,停止几个月,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游戏训练的强度还远远不够。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0 13:29
标题: re:谢谢燕博士的关心。我的笔记早已写好,...
谢谢燕博士的关心。
我的笔记早已写好,只是原帖放在另外一个论坛里,这里的内容是考过来的,所以我才不好意思地说我“自私”,言下之意是不舍得一下子全考过来。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10 14:10
标题: re:”、、、、原来如此,我正奇怪李宝宝这段时...
”、、、、原来如此,我正奇怪李宝宝这段时间跟我说话的时候跟眼睛又总是看到一边去了,我还以为是我们进行游戏训练效果不佳,原来是被加入了太多的干扰。
先暂停。不能让他重新感受到课业的压力,停止几个月,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游戏训练的强度还远远不够。“

老头了,别着急!其实还是听您的啦!
儿子在机构每天一小时一对一个训,个训老师最近对李宝宝的训练侧重是专注力训练和快速反应的训练;
感统也是每天一小时一对一或一对二训练;半小时侧重于运动训练,半小时侧重于”在玩中锻炼“,玩都玩些RDI一级水平中的一阶段和二阶段的游戏。
小组课近期目标则是训练他对远距离指令的快速反应,课堂常规,适时举手和大声回答问题,上台背诵的站姿,当小老师教读儿歌,当堂完成简单的课堂作业,学当班长,学点小朋友的名,还有集体操模仿,还有小组RDI游戏、、、可多啦,都是儿子目前该提升的。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0 14:48
标题: re:我们现在的所有的努力,都应是放在李宝宝“...
我们现在的所有的努力,都应是放在李宝宝“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这个目标上面,不是对强化物感兴趣,也不是对游戏过程的感观刺激感兴趣,更不是在我们或老师的要求下去做事(这点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下一步要进入到“对人感兴趣,而不只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

凡是与这个目标有冲突的现在要先让路。完成课堂作业,当班长,点名,集体操摸仿等如果让他感到压力的,要降低难度,难度无法降下来的,先停下来。


作者: songyure    时间: 2009-12-10 16:10
标题: re:咪爸咪妈东一贴西一个贴,跟的我好辛苦。从...
咪爸咪妈东一贴西一个贴,跟的我好辛苦。从以琳听了杨教授的课,非常想加大孩子RDI游戏的量,但宝典没时间看,DIR到底该怎么做成了难题,很感谢你们开了贴子,每天都来学上一学。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0 19:45
标题: re:第五章提到了家庭优先. 这是一个不容...
第五章提到了家庭优先.
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说法。单纯靠机构训练而康复的孩子我不知道有没有,但至少我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问题是,家庭如何优先?按地板时光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做(加入了一点我的理解,但说明一下,我也没有完整地实操过):
1.根据第四章及第三章列出的大纲,确定出与孩子年龄相当的能力或目标.注意这里的用词,与年龄相当,而不是与发展年龄相当,也就是说,孩子四岁了,那么正常孩子四岁应达到的目标都应列入我们训练的目标.这一点有点难.不过这些目标主要是社会性的,而非技巧性的,因此还是有实现的可能.如果是技巧性的,其实不适合于这样来设定,例如一个四岁的孩子应该会用筷子了,但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如果精细差的话,这个时候将用筷子列为训练目标,显然是不适合的,能用勺子就不错了.
2.不断找寻乐趣的线索,要玩得开心.每次二十分钟.这与自然教法的原理一样,从孩子的兴趣入手,不过自然教法没有二十分钟的限制.
3.从以下阶段中选择合适的起点(不过由于不同的阶段会出现错乱现象,一个十分合适的起点可能是不存在的):
1)加强分享式注意力及调节能力,主要有"看一看,听一听"及"安抚我"两个游戏,具体的请自行翻书.
2)加强参与及与人建立关系,主要有"微笑的游戏"及"跟我一起跳舞的声音及动作游戏"
3)促进有目标的情绪互动,主要有"好玩的声音\脸部或感觉游戏"及"沟通循环的游戏"
4)促进共享的问题解决,主要有"一起工作的游戏",模仿游戏
5)强化形成各种想法的能力,主要有"让我们一起聊聊天和让我们一起假扮游戏
6\7)促进逻辑思考能力,主要有导演游戏,为什么该是我的游戏.
然而,仅仅是以上的十二个游戏显然不能解决以上七个问题,也不能满足随时干预的要求,因此,第六章后会对其中的一些关建的要点进行讲解.
其实,在这些游戏的基础之上,关键是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技巧,因为只有相处,才是随时随地干预.

作者: 燕原    时间: 2009-12-10 23:33
标题: re:咪妈一解释,我们就放心了,小忘老师回来不...
咪妈一解释,我们就放心了,小忘老师回来不用着急了。
像你们这么用功的家长,大家都很钦佩的,着急也是因为喜欢你们,希望能理解。

关于K妈,我再说两句。 当初 K妈发给我宝典的时候,我还没见过 K妈。 后来见到真人,又见到方姐,我就明白了,宝典就是为她们写的,也只有她们才能做出那种效果。 和 ABA不一样,ABA连秋爸都是专家,我觉得我努努力也行。

DIR的效果,和每天做多少时间,做什么项目的关系,都不如那个执行者的人的因素管用。 时间是我们孩子最宝贵的,特别是高功能的孩子,年龄越大,事情越多,家长的策略很关键。 认知如果没赶上孩子的大脑发育规律,丢掉了最好的窗口,以后补起来也难。

真心希望你们做的更好。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9-12-11 04:54
标题: re:咪妈是幼儿教师,PCI/地板时光等等,应...
咪妈是幼儿教师,PCI/地板时光等等,应该也会是她的强项的。
作者: 语晨313    时间: 2009-12-11 07:39
标题: re:说实话,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读书其实没有...
说实话,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读书其实没有看录像找到感觉来得快。我当时学习PCI一阶段的时候,找到做情感交流游戏,例行活动的中断的KEY POINT的时候,就是听杨教授4天课,看了大量游戏录像的时候。不害羞的说我和晨宝做以上活动的水准还是蛮高的,晨宝可以连续玩半个小时小脸儿笑成一朵花。RDI也是如此,网上的几个录像给我启示也很大。不过现在将DIR做的更复杂,更有深度和变化,是我的一个挑战。也比较难找到相关的视频资源。K每年是去参加DIR年会的,要问K一个问题,VIDEO对你的HELP大还是文字的HELP大?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1 08:12
标题: re:哪里有视频,请介绍几个链接。
哪里有视频,请介绍几个链接。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1 15:22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咪妈一解释,我们就放心了,小忘老师回来不用着急了。
像你们这么用功的家长,大家都很钦佩的,着急也是因为喜欢你们,希望能理解。

关于K妈,我再说两句。 当初 K妈发给我宝典的时候,我还没见过 K...


小忘老师和K老师都是我很钦佩的专家,请多指教。我只希望我的提高能赶得上孩子的发育。

我的深切体就是过来人的经验是无价之宝,请燕博士多指点。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1 15:39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语晨...
下面引用由[U]语晨313[/U]发表的内容:

说实话,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读书其实没有看录像找到感觉来得快。我当时学习PCI一阶段的时候,找到做情感交流游戏,例行活动的中断的KEY POINT的时候,就是听杨教授4天课,看了大量游戏录像的时候。不...


我们都在深圳吧?有时间能不能现场给我们示范一下。我们现在正在进行RDI游戏,想让李宝宝克服以下几个问题:

1.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带来的信息关注度不够,当别人在谈论他的时候他也不会去关注,除是我们讨论的内容是他反感的,如要去上学。
2.习惯性逃避及等待辅助,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总是习惯性地等待我们给他辅助。当别的小朋友加入他的游戏时,如果游戏的主导权不能控制在他手里,他就会走开。
3.对游戏本身感兴趣仍不明显,仍有较多的想要强化物而参与游戏,或是为了得第一而参与游戏,我感觉他仍然不能从游戏中得到足够的乐趣。例如我下棋下得很差,但我仍然会去下,虽然输多嬴少。但李宝宝不会。
作者: 沐浴阳光    时间: 2009-12-11 16:41
标题: re:笑咪咪:你好,我怎么找不到你的关于《RD...
笑咪咪:你好,我怎么找不到你的关于《RDI体验》的帖子?在那一栏里,我对RDI比较感兴趣,希望能多多指教。谢谢!
作者: kwenma2    时间: 2009-12-12 00:27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语晨...
下面引用由语晨313发表的内容:
K每年是去参加DIR年会的,要问K一个问题,VIDEO对你的HELP大还是文字的HELP大?


相互促进的!开始读一点概况,然后看一些VIDEO,这样直观易理解,然后再仔细读一些东西,体会更深。但是更重要的是看有经验的人的视频和操作,然后他们点评。同时你自己操作,他们点评或者你问他们什么地方你做得如何,应该如何做更好?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等等。我因为每周都跟地板时光的FELLOW级别(可能全美排名前几名的地板时光训练师)和高级培训师一起给小K做,所以有实际的感受。自己操作后,再去看书,那书上句句珠玑。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12 01:07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咪妈是幼儿教师,PCI/地板时光等等,应该也会是她的强项的。

谢谢F总的鼓励!我会努力的!十年前在幼儿园带“开放式教育”实验班,当时接受到的一些教学理念如“强调孩子自主性的学习,重视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但也不忽略教师的引导的角色,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师生都是情景中的主人”、、、之类的,好象也与地板时光的理念方法接近。当时参考的书籍是《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美]、《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借鉴的是美国和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法”。当时的感觉很兴奋,好象我们也能给孩子们带来“最好的教育”了!可是后来发现很难做好!因为对幼儿园硬件软件要求都比较高,还要求家园要密切配合好。还有开始时多数幼儿园都走进一个误区:重主题重做方案活动,忽略了让孩子获得具体的知识技能的传统的结构性教学。所以当初我看到大家对ABA、RDI、PCI地板时光的争论时,很自然地联想到以前的幼儿园教学。但我只会联想,还是似懂非懂说不清楚。我想我是不可能有K妈、方老师、燕博那等悟性的,和孩子闹腾倒是可以。该捡的别扔,却不一定都捡对最好的,我能做到这样就不错了!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12 01:15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咪妈一解释,我们就放心了,小忘老师回来不用着急了。
像你们这么用功的家长,大家都很钦佩的,着急也是因为喜欢你们,希望能理解。

关于K妈,我再说两句。 当初 K妈发给我宝典的时候,我还没见过 K...

真的很感激!这几天单看这几帖都感觉长进不少!还望经常指教!先谢过了!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12 01:22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U]kwenma2[/U]发表的内容:


相互促进的!开始读一点概况,然后看一些VIDEO,这样直观易理解,然后再仔细读一些东西,体会更深。但是更重要的是看有经验的人的视频和操作,然后他们点评。同时你自己操作,他们点评或者你问他们什么地方...

真羡慕K妈有那么好的条件,可以学到最上乘的本领!但K妈肯到这与我们分享方法心得,我们也很幸运了!谢谢K妈!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12 01:47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语晨...
下面引用由[U]语晨313[/U]发表的内容:

说实话,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读书其实没有看录像找到感觉来得快。我当时学习PCI一阶段的时候,找到做情感交流游戏,例行活动的中断的KEY POINT的时候,就是听杨教授4天课,看了大量游戏录像的时候。不...

语晨是最会学习的妈妈!
有时候看到大家呼啦啦的“扫瞄”过或射出一段段中英文或纯英文高深跟帖,羡慕极了!一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我是永远也读不懂学不到的!我曾是个不爱读书不爱学习的孩子,印象中求学生涯没正经听过一节课。小学读了五年,初中一样读五年,到高中还是读了五年!即便这样,我还是认为我能考上大学纯属巧合!那些高考题我全是懵对的!有时我想:希望儿子不是真自闭,是遗传了我不爱学习特别笨的基因。[EM04]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2 07:26
标题: re:第六章促成注意力及参与能力 本章...
第六章促成注意力及参与能力

本章讲的是相处的技巧,但奇怪的是对促成注意力却没有提到,可能是作者认为没必要吧.
但我的看法是,促成注意力,是一个相当需要技巧的东西,而且在整个干预的过程当中是贯穿始终的,难度很大,由低而高阶梯我个人认为如下:
兴趣注意,即只对感兴趣的东西注意
呼叫注意:即只有别人叫他的才会注意,而且还是一个由熟入生的过程,李宝宝到现在对生人的呼叫还是未能体现也很好的注意.
集体注意:即在课堂上或会议上能在未经提示的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到讲者的身上,李宝宝这个项目的训练成果如何,要等他上了正常幼儿园来知道.
探索注意:那对没见过的东西或不知道用途的东西有好奇心,而不是只对熟悉的东西注意.这也是自闭宝宝的一个大问题,李宝宝到现在都是对熟悉的东西有注意,没见过的东西不感兴趣.这个项目仍然是需要重点训练的项目之一.
规则注意:这是一个很高级的要求,即孩子会在没有人提示的情况下注意到规则,然后遵守.这点李宝宝仍然未入门.

作者: 语晨313    时间: 2009-12-12 16:03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U]kwenma2[/U]发表的内容:


相互促进的!开始读一点概况,然后看一些VIDEO,这样直观易理解,然后再仔细读一些东西,体会更深。但是更重要的是看有经验的人的视频和操作,然后他们点评。同时你自己操作,他们点评或者你问他们什么地方...


说的对,直观的VIDEO和理论是相辅相成的。我觉得RDI模式就比较好,根据孩子情况他们会给你设GOAL,并有定期REVIEW。这是一个很大的支持系统。

国内目前可以跟的就是杨教授的成长团体。个人觉得对我帮助是非常大的。

咪爸妈,我只能说我的水平PCI一阶段我做的比较好,所以晨宝的情感开发的很好。过去4个月没有加深难度,所以小子目前的主动性和玩的复杂程度还是有问题的,和小孩子我还有点把握,李宝宝我真的不敢乱支招,还是请小忘和K指教吧。
作者: 语晨313    时间: 2009-12-12 16:05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U]kwenma2[/U]发表的内容:


相互促进的!开始读一点概况,然后看一些VIDEO,这样直观易理解,然后再仔细读一些东西,体会更深。但是更重要的是看有经验的人的视频和操作,然后他们点评。同时你自己操作,他们点评或者你问他们什么地方...


OMG,原来你跟的是地板时光的FELLOW,羡慕地我口水长流!
作者: kwenma2    时间: 2009-12-13 09:31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语晨...
下面引用由语晨313发表的内容:



说的对,直观的VIDEO和理论是相辅相成的。我觉得RDI模式就比较好,根据孩子情况他们会给你设GOAL,并有定期REVIEW。这是一个很大的支持系统。

国内目前可以跟的就是杨教授的成...

其实地板时光也有这样的支持系统,但是还不是全美化的。它不是老格他们那一拨做的。一年前,我去开会,我跟微德娜(就是跟老格一起写“特殊儿教养”宝典那本书的心理学家,目前ICDL的日常事务她管得多因为老格身体的确欠佳)提到了RDI支持系统,希望他们也做一个。她当时还有点感兴趣。但是,就在那天会议的展示栏目,我发现了DR。索罗门的PLAY PROJECT。这是一个跟RDI支持系统一样的地板时光系统。于是我跟他和他女儿谈了很久。发现他们目前只集中在美国的大约十个州,我们这些州没有支持系统。因为他们要运作是除了网上的支持系统外,还要当地有PLAY PROJECT的地板时光师每月指导家长。他们系统内地地板时光师目前只在几个州。于是我说,你们应该发展远程指导,如果你们愿意,我和小K可以给你们做PILOT PLAN(试验)。他们怕家长什么都不懂,难实施下去。我说因为我也作了两年地板时光,师从某某,所以也还是很有经验的等等。当时我的想法是想多了解一下这个系统的东西,看一下他们的内容是否适合小K,毕竟比较系统化的东西我还是喜欢。于是说动了他们,他们给我派了一个高级地板时光师远程咨询。后来拿到他们运行的步骤,觉得通过AUDIO TAPE的反馈方式我不喜欢。这点比不上RDI。后来由于奶奶中风把我忙得团团转我就把这件事给放下了。

再说RDI支持系统,我是一直跟一个RDI的认证师,所以一年多以前进入了这个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庞大,给家长和孩子设置目标,跟咨询师网上交流等等。我想这是目前发展的需要,不仅美国,就连中国都有人想做,上次还有人问过我。中国是迟早会做出来的,就在这两年,但是其中的内容就不得而知。谁先占领这个市场,谁就会在今后可能十年里在ZB这个行业做大,做得有起色。

上次我提过的一个OS系统就是基于这个思想上的。唉,现在有时候做梦,如果我目前有钱,我不用为生活上班,有钱投资,我想做的第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因为中国之大,很多孩子和家长没有一个这样的跟踪系统来进行有系统的长期的训练,家长最容易迷失方向。

杨教授那个团体很好,家长有可能就去跟,但是规模太小,光靠杨教授一个人会容易超载的。

一点个人感想,让大家见笑了。

作者: 清潭    时间: 2009-12-13 10:17
标题: re:K姐说得极好,都在点子上。“上次...
K姐说得极好,都在点子上。

“上次我提过的一个OS系统就是基于这个思想上的。唉,现在有时候做梦,如果我目前有钱,我不用为生活上班,有钱投资,我想做的第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因为中国之大,很多孩子和家长没有一个这样的跟踪系统来进行有系统的长期的训练,家长最容易迷失方向。”
——热切盼望OS系统能做成,要是K姐做就更棒了!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4 09:37
标题: re:回到书上.本章主要讲的是参与,要点我个人...
回到书上.本章主要讲的是参与,要点我个人认为如下:

自我刺激或沉迷的产生原因:
"很多孩子学会说话后告诉我们,他们在前语言阶段常感到孤单,只希望能保持平静.他们根本不晓得自已可以体验关系的喜悦感觉.不过一段时间后,虽然学会与人建立关系,却可能因为压力而短暂退化或因为过度负荷而更陷入自我沉迷或自我刺激、固着的状态“

参与的关建:“当孩子感受到愉快的关系,许多基本的能力就会自然产生。与人产生联结后,就会让孩子有了看及听的动机,及留意到外在的各种感官刺激。”(不过我对“自然产生”有怀疑,可能是因为我技巧不够的原因,李宝宝很多基本能力都是反复训练的结果,‘自然产生’的能力很少)

参与的技巧:
1)跟随孩子的带领,不管他感兴趣的是什么,然后模仿他做的事情。
2)戏谑式的干扰
3)找出孩子的感觉及动作能力分析图。在第十二章会有详细说明。不过我的看法不用这么正经,其实家长只要记下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逃避什么,学会了什么,学不会什么,然后再想一个,为什么,就可以了。再加上自行评估一下,发现孩子的不足,也就差不多了。至于老师,持行地板时光的话,可能真的要弄一个能力分析图,因为带的孩子太多了,记不住,而家长只面对一个孩子,而且是24小时面对,没理由不清楚孩子状况的。
4)扩展儿童对于外在世界的兴趣。需要带孩子到外面多接触世界,避免让孩子感到自已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是最舒服最安全的。
作者: zc    时间: 2009-12-14 09: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4 19:01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zc...
下面引用由[U]zc[/U]发表的内容:

参与的关建:“当孩子感受到愉快的关系,许多基本的能力就会自然产生。与人产生联结后,就会让孩子有了看及听的动机,及留意到外在的各种感官刺激。”

我儿子就是这样的,虽然他还是一个自闭症孩子,但是他就...


请问,你是如何做到的?这个项目我仍在努力中,但进展缓慢。

作者: 语晨313    时间: 2009-12-14 21:00
标题: re:其实小龄孩子做这部分是容易的。记得以前教...
其实小龄孩子做这部分是容易的。记得以前教授说过,每天让孩子大笑3次,孩子就有救了。如果你是那个让孩子大笑的人,亲密关系自然建立了。如果多个人和孩子建立了亲密关系,自然人的泛化就好了。
作者: zc    时间: 2009-12-14 22: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wenma2    时间: 2009-12-14 23:35
标题: re:"参与的关建:“当孩子感受到愉...
"参与的关建:“当孩子感受到愉快的关系,许多基本的能力就会自然产生。与人产生联结后,就会让孩子有了看及听的动机,及留意到外在的各种感官刺激。”


上次去地板时光会议,恰好有一个科研报告出来,就是从大脑和生理的理论上,证明了愉快的互动可以打通很多渠道,让孩子大脑的一些链接接上。

这个理论老格多年前就提出了,也是地板时光的基础。只是这次是从理论上论证了这个观点,所以大家很高兴找到了理论依据。它主要是说如果一个ZB孩子处于开心的状态,那么从身体和感觉统合的角度出发,他可能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平时他们的各项机能一般都没有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所以当他们的身体/感觉统合方面处于正常范围内,经过互动,大人的协助等等,许多基本的能力就会自然产生。与人产生联结后,就会让孩子有了看及听的动机,及留意到外在的各种感官刺激。


作者: 燕原    时间: 2009-12-14 23:46
标题: re:孩子小的时候,容易愉快,孩子一上学,困难...
孩子小的时候,容易愉快,孩子一上学,困难就来了。
我同意格老的说法,但是他好像对于大年龄的孩子,也无能为力。

六岁前训练很重要,很多孩子就此把大脑不连接的地方联通了,跳出谱系。
但是六岁以后,大多数留下的孩子,就会发现跟不上一般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速度。
而且这个差距越来越大,大到我觉得必须另寻出路的地步。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5 08:46
标题: re:第七章:促进双向沟通及社会性问题的解决...
第七章:促进双向沟通及社会性问题的解决

说实话,这一章没有多少值得说的东西,只不过是前几章的重复,放到一个新的题目之下而已.不过既然是笔记,还是说一下我的看法吧.

前语言沟通,顾名意义,沟通是在语言之前的.因此需要向家长强调的是,不管孩子有没有语言,都要与孩子进行沟通,而且要真正地感受到孩子在与我们沟通.做不到这一点,孩子是没有希望康复的.

而沟通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否变少,情绪问题是否得到缓解.

作者在这里用的是前语言沟通,其实我更认可RDI当中的非语言沟通.有些家长对非语言沟通会心存疑虑,认为孩子本来就没有语言,再用非语沟通,会不会更没有语言了.

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只要把握住非语言沟通的一个关键,就没有问题,这个关键就是在沟通过程中"不能产生肢体接触",当然这是相对而言,上街拉手,拥抱等等不在此列.

这个问题有点难以说清,举例说明吧.

作者: 语晨313    时间: 2009-12-15 09:46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孩子小的时候,容易愉快,孩子一上学,困难就来了。
我同意格老的说法,但是他好像对于大年龄的孩子,也无能为力。

六岁前训练很重要,很多孩子就此把大脑不连接的地方联通了,跳出谱系。
但是六岁以...


是的,同意。昨天其实想说宝典里小龄孩子和儿童的训练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作者: qidaikangfu    时间: 2009-12-15 10:58
标题: re:自闭症的孩子人的泛化太难了我孩子...
自闭症的孩子人的泛化太难了

我孩子跟我玩游戏很开心 但让他跟另外一大人玩就抵触(还不是生人) 即使勉强 也不笑 体会不到快乐


但我儿子的玩伴 还有别的同龄孩子, 跟我这个外人玩 那个开心啊 那个融入啊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5 11:05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qi...
下面引用由[U]qidaikangfu[/U]发表的内容:

自闭症的孩子人的泛化太难了

我孩子跟我玩游戏很开心 但让他跟另外一大人玩就抵触(还不是生人) 即使勉强 也不笑 体会不到快乐


但我儿子的玩伴 还有别的同龄孩子, 跟我这个外人玩 那个开...


同感,这是一个很大的难点.技能泛化相对容易很多.
有时候,我和孩子玩游戏,玩得很开心,但当我邀请另一个孩子加入后,李宝宝的整个反应就变了,甚至是玩了一会就要求中止.没办法,只好玩一些上课的游戏,这时因为孩子之间不需要交流,直接与老师交流即可,李宝宝还可以玩得进去.但大家挤在一起玩,或大家一起配合玩,李宝宝明显是不适应,进而逃避.
有谁能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做法.

作者: zc    时间: 2009-12-15 15: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语晨313    时间: 2009-12-16 07:46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笑咪...
下面引用由[U]笑咪咪[/U]发表的内容:

  

同感,这是一个很大的难点.技能泛化相对容易很多.
有时候,我和孩子玩游戏,玩得很开心,但当我邀请另一个孩子加入后,李宝宝的整个反应就变了,甚至是玩了一会就要求中止.没办法,只好玩一些上课的...


游戏课上也可以制造他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动啊,轮流,等待啊。关键看游戏规则。我觉得小团体的课其实是要上很长一段时间的,我们孩子人的泛化才会好。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6 09:09
标题: re:例如孩子想要一件东西,他拉着我们的手放在...
例如孩子想要一件东西,他拉着我们的手放在那件东西上,然后我们明白了他的意图,满足了他的要求,这是一种沟通,但这种沟通由于产生了肢体接触,而且过于简单,是会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产生影向.

而这个时候,我们不理会他,不让他拉我们的手,而是由另外一个人通过辅助让他用指着东西,我们再满足他的要求,这时由于不产生肢体接触,比拉手前进了一步.

可以实现指东西提要求后,辅助撤消,这时候孩子要想提要求,他就必须先引起大人的注意,这时他的方法可以用声音,或以看着大人,可以过来先抱抱大人等,达到这个阶段,孩子就已经学会建立共同注意了.

更高级的是用目光或表情来提要求,所涉及的功能更多,不再举例.

作者: niuniuma    时间: 2009-12-16 09:34
标题: re:"如果你是那个让孩子大笑的人,亲密关系自...
"如果你是那个让孩子大笑的人,亲密关系自然建立了。如果多个人和孩子建立了亲密关系,自然人的泛化就好了。"

大受启发。对我来讲,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孩子和爸爸建立亲密关系,还有治疗师,语言的,感统的,物理的,咨询师,这就5个了。还有小朋友,一两个开始,不是为了建立skills,象RDI那样要求的;而是建立亲密关系,象地板时光那样要求的。这样就从母亲1个,泛化到了7,8个了。
作者: kwenma2    时间: 2009-12-17 03:59
标题: re:想当年去格林斯潘那里给小K做评估,格林斯...
想当年去格林斯潘那里给小K做评估,格林斯潘强调了互动和亲密关系应该从父母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家里的其他人,训练师(1对1的),再到其他老师,同学,等等的路线图。

当时他看了我和小K的互动后,特别问了我们收入。要知道在美国收入是隐私,他问还是对我们很突然。我想这个老爷子怎么突然关心这个问题?原来是他要求我辞职,专心给小K做地板时光,说LG一个人可以养家。我说我的保险好,所以得上班;他又问一周多少小时工作能够保持保险,于是建议我下午两点钟必须回家做地板时光。并且强调要雇训练师必须雇佣技术比我好的。老爷子很有趣的。这个市场本来训练师就很缺乏,还要找好的,能够到家里来的,时间上能够吻合的,那就难上加难了。


嗨,扯远了,反正意思是那个互动和情感的小口必须从父母开始;到训练师能够有一对一的情感互动,理想状态再由训练师到学校去搭桥,辅助他和其他人的互动,这样情感的延伸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作者: niuniuma    时间: 2009-12-17 04:50
标题: re:小k妈妈,说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所有...
小k妈妈,说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所有的训练师,一对一的,都是泛化亲密关系的良好对象。

孩子和我的互动好得很了,就像柴火说,想有多少回合就有多少回合。可是却总也不能扩展出去。其实想想,我小时候,和朋友的友谊,都是因为那么三四个极为固定的大院里的同年龄的女孩子,十年下来一起长大。尤其是寒暑假,每天混在一起8个小时。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而不是所谓社交的技巧。当然也还有大集体,就是那些年龄差两岁以上的孩子群。现在对于社会和community的感情和认识,都是植于对这些朋友曾共有的强烈的友谊和快乐。想想,这就是典型的从家庭扩展到外界。这是从情感出发,适用我家老二。而老大还是需要一些RDI的,训练一些身体上和心智上的弱点。
作者: kwenma2    时间: 2009-12-17 05:20
标题: re:地板时光(情感),RDI的,感统的,生理...
地板时光(情感),RDI的,感统的,生理调节方面的.....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9-12-17 18:19
标题: re:先加个精.等读完了就置顶.
先加个精.


等读完了就置顶.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12-18 08:32
标题: re:续上。日常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喂...
续上。
日常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喂饭,我们常常是找机会,看到孩子的口张开,就往里塞一口,这对正常孩子问题不大,对自闭儿来说,这样做是让他以为不用沟通也可以达到愿望,浪费了一个绝好的干预机会.其实这时应是先用食物吸引他的注意,在他看到食物的时候才喂他吃(这就是建立共同注意).当然这样会使吃饭的时间变长,但想想其实这是在上课,就可以了.做不到的时候可以先用他喜欢的食物来引诱他,建立起数次共同注意后再用老方法来喂,也不能就这样把孩子饿坏了.

即使是有语言后,仍应使用非语言沟通,例如可以通过远距离的动作让他知道父母要他过来,可以通过表情来让他知道父母心情不好(这时候是可以有身体接触的,因为传达信息的是脸,在拥抱状态下阅读脸部表情不违背"不能产生肢体接触"的原则.

补充一下,其实只要产生的身体接触与孩子所提的要求无直接提指向关系,都是可以的.例如孩子过来抱抱大人,然后看着好吃的,这时给他好吃的,并不违反"不能产生肢体接触"的原则.同理,如果孩子过来抱抱大人,然后就直接有吃的,就违背了"不能产生肢体接触"的原则.但要注意,如果大人说,过来抱抱我,我就给你好吃的,这时不违背.

作者: 咪妈妈    时间: 2009-12-18 12:48
标题: re:0-7岁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经验(摘自《活...
0-7岁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经验(摘自《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本课程适应学前教育研究;特殊儿童的发展性方法;家庭训练指导。)
一、主动学习:
运用所有的感官主动地探究;
通过直接经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操作转换和组合各种材料;
对材料、活动和活动的目的进行选择;
掌握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进行大肌肉活动;
自已的事情自已做;
二、语言:
对别人讲述自已有意义的经验;
描述物体、事件和关系;
用语言表达自已的情感;
把幼儿说的话记下来再读给他听;
从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乐趣;
三、经验和表征
通过听、触、摸、尝、闻来认识物本;
模仿各种动作和声音;
把模型、照片、图片与真实的场景及事物联系起来;
玩角色游戏;
用泥、积木等材料来造型;
用不同的笔绘画;
进行听、写、读的活动;
四、分类:
探究事物的特征并给这些特征命名;
注意并描述事物和异同,进行分类和匹配;
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和使用物体;
描述出某种事物所不具有的特征或不归属的类别;
同时注意事物一个以上的特征;
区分“部分”和“整体”;
五、排序:
对物体的各体特征进行比较;
根据某种特征来排列物体,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尝试把两个系列的物品相品相匹配;
六、数概念:
比较数量;
用一一对应匹配的方式来比较两个数群的数量;
点数物体的唱数;
七、空间关系:
装拆物体;
重新安排和改变物体在空间和位置;
从为不同空间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
体验和描述物体的相对空间位置、运动方向和距离;
体验和表达身体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
学习确定教室、幼儿园、家及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
理解绘画和图片中所表征的空间关系;
识别和描述各种形状;
八、时间关系:
按信号开始或停止一个动作;
体验和描述不同的运动速度;
体验并比较时间间隔的长短;
观察季节的变化;
认识钟表和日历的功用;
推测将要发生的事件并为之做好准备;
制定计划并完成计划;
描述和表征过去的事件;
在讲述过去和未来事件时使用常用的时间单位;
识别、描述和表征事件的顺序。

突然摘帖入这一段,是发现它对我们制定训练计划和检测孩子训练面有帮助。





欢迎光临 以琳自闭症论坛 (http://new.elimautis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