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标题: 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打印本页]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3-8-26 10:42
标题: 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能够融入社会作为最优先的指标,这确实有道理。但是在操作的时候逼迫孩子进入人群未必有意义。如果孩子和父母都不能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那么他们是没有兴趣去探索外界的事物的。我一直很强调的是孩子的动机和兴趣,而动机和兴趣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安全的基础上建立的。

在我的心目中自闭孩子的家长是特别伟大的,我也接触自闭的家长,理解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但是有时我们担心孩子不能成长且逼迫孩子成长时,很可能进一步把孩子推入到他自己的世界,因为在父母身上他们无法找到安全的感觉,事实上,孩子可能多半会体验到的是孤独和父母对他们的不满意(虽然父母觉得自己没有这样表达,但是,传递的潜在信念是这样的),孩子可能感到的是不断地被评判,而不是被保护。父母可以解释他们是在保护孩子,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很可能孩子理解的并不是这样的,孩子从父母的非语言行为中读出的才是最真实的。孩子可能认为父母是坏人,总让他们做不爱做的事情。这样形成的人际基础是有问题的。

家有一子提出的问题就很有意思“想请教方老师和大家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欢和别的孩子玩,我们想办法让别的孩子接近他,陪他玩,但是他就是不理睬,只是自己玩,而且总能玩的十分高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谁有好的训练方法和方式让我们学习借鉴!十分感谢!”

我觉得这种情况很正常,孩子和父母是先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如果和父母都没有培养出相应的社交技巧,那期待孩子和别的小孩子交往是不切实际的。

而且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最开始是独自的游戏,之后是平行游戏,然后才是互动的游戏,能够互动游戏的正常孩子的年龄也要4-5岁。给孩子提供一个同龄的玩伴是好的,但是不要逼迫孩子,也许他偶尔会模仿一下另一个正常的小孩就已经很好。家长有时因为孩子有问题,可能对一些相对正常的现象也会相当焦虑。并不是我们督促和训练了孩子,孩子就会成长。






作者: 李芳    时间: 2003-8-26 14:17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说得真好,并不是我们督促和训练了孩子,孩子就会成长。我就看到几个这样的高功能孩子,学会了很多认知方面的出东西,可就是不用,甚至连看都不看你一眼,更别谈什么交流或互动了。给人的感觉真的是自闭的厉害。

我记得白崎老师来青岛讲课的时候,也是最最强调的是这种亲子关系。有些孩子对家长如同陌路,话说几遍也不做任何反应。有些呢,紧张得不敢下地,不停地哭。这些反应都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而我的孩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大庭广众之下,妈妈和几个阿姨一起呼唤他,他毫不犹豫地奔向一位刚认识却很有感染力的阿姨,弃妈妈而去。这就是当时我和孩子的关系,冰到了极点。而当时的他一点主动性都没有,非常退缩自闭。

白崎老师给我的忠告就是花三个星期的时间来改善我和孩子的关系,可时间到了,依然没有太大的起色。那份痛苦无奈,差点就认命了他就是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不想再做任何改变。

半年过去了,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也逐渐平静下来,慢慢的改变了。不再为一个计划或一个训练项目的分解步骤去揣摩,而是煞费苦心地去想如何给他一个意想不到的奖励。在做运动时,不再是一个发号施令者,而是一个和他平等的参与者。不再过度地训练他,而是给他一定的自由。在玩的时候,不再逼他看我怎么做,而是用有趣的玩法吸引他过来。

终于,孩子和我的关系开始好起来,我期待的主动性出现了,他开始邀请我和他一起玩,在家里,“妈妈,你上来/你过来”不再是偶尔,而是经常发生。前两天,我去听课,姥姥带他去儿童乐园玩,他居然叫姥姥也上来和他一起钻管子。上音乐课,不再是过去的一副木呆呆地好象与世无关的样子,而是积极主动地到最前面,很认真地做,尽管他做的不到位,但那份认真样,想起来就让我欣慰。同组的音乐老师和家长对我说:“好象你儿子最近开窍了。”曾经带过他大课的马老师,在听过我的个个训课后说:“你儿子现在反应快多了,对答如流,声音那么大,主动性也挺好的”。对答如流,我至今不敢想这个词。而带他艺术课的杨老师在听过个训课之后,对我说:“你和你儿子的关系真好。”

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才是走出自闭最重要的一步,多简单的一句话,可体会起来确实那么难,经过这一段,才更深的感受到,只有良好的关系才能有动机和兴趣。

至今我也没有做到让孩子依恋我,这条路该怎么往下走,我并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我明白,无论是在上课、做运动或玩等,我都要想法设法让他高兴,只有他高兴了,他才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他才会有动机与你互动。












作者: yi    时间: 2003-8-26 16:12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二位所言极是。也是上次见到白崎老师树立了这样的观念,即使是正常的孩子发育过程,也要经历一个对父母的依恋期,童年家庭和谐的孩子长大后,独立性、创造力更强。几年的训练让我们感到,我们孩子的认知学习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沟通,尤其是自发的沟通愿望和意识。航航的进步是一个明证,也给我们以鼓励。

谢谢本家博士的及时回复,姓易的真是不多,在论坛碰到更难得,贴子出手就不一般,以后请给我们家长多一些指点。

小满妈妈回北京后上网不方便,很多消息由我传递。祝每个孩子在父母的和风细雨中天天成长。



易志刚<img src="images/icon_smile.gif" border=0>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3-8-31 00:00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依恋的建立的时间是6个月到2岁之间。而自闭症的孩子一般从2岁半左右发病,他们慢慢损失掉的是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象语言和行为这些外显的问题是父母最早发现的,但是,依恋这种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深层次的基础的瓦解才是最最可怕的。父母由最初的忽视,到发现症状而拼命的纠正的过程,都是对依恋关系极具破坏性的。

从6个月到2岁建立的依恋关系,在几个月内就会迅速崩解,自然的依恋关系的建立都要1年半的时间,那么重建自闭儿童的依恋关系不会是瞬息之间就完成的,可能需要的时间远比一年半要多。安全和信任是儿童最需要的,那么在父母的身上他们能读出这种信息吗?

或许父母应该学习的第一课是如何利用孩子的资源,向孩子传递爱和关注,以孩子能够解读的方式。






作者: 张雁    时间: 2003-8-31 15:57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去年这个时候我到星星雨训练,教师对我说:你的孩子整天悉眉苦脸象个小老头,他心里一定有很多压力或者焦虑。我知道孩子是对新环境怕生,另一方面习惯性地担心我离开。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他终于肯在院子里做操,在食堂里好好吃饭,配合妈妈训练,更重要的是,他心里肯定了妈妈对他的爱和支持是无条件的。在一次回家的路上,他第一次主动说了三个字:喜欢妈——那是他第一次主动表达感情而不是要求。当时我真是太激动了!

我一直有一种看法:只要他能够了解和回应我们的爱,能力差一点又怎么样?我们三个照样可以过得幸福




作者: 刘建树    时间: 2003-8-31 21:08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我也深切感受到近段时间以来,我儿子对我和妻子的依恋,儿子经常主动拉着我的手,和他一起作游戏,如;蚂蚁上树、栽跟头和猜拳的游戏,从这些游戏中我看到他灿烂的笑脸,我也感受到我作为父亲的幸福,减轻了压力和焦虑,我们的孩子虽然还有缺点和不足,当他感受到温暖,他会主动与家人建立主动交流的愿望。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3-9-9 09:41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这篇文章有点长,慢慢读





依      恋

易春丽

宝宝出生后,父母会守在宝宝的附近,一旦宝宝有什么需要,父母就会迅速来到宝宝的身边,给予必要的关照。所谓依恋是指宝宝与抚养者(通常是父母)之间建立起来的早期的爱的关系。依恋在宝宝成长的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信任的建立,自身能力的获得,以及人格的形成。

依恋关系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宝宝出生到一、两个月,他们会对任何人作出反应;第二个阶段,从宝宝两个月到七个月,宝宝更偏爱他们熟悉的人,但父母离开时,他们不会抗议,他们能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安慰;第三个阶段,从七个月开始,持续到两岁或两岁半,这期间依恋是最强的,父母的离开会给宝宝造成非常大的烦恼;最后,也就是第四阶段,孩子开始理解父母的情感和动机,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伙伴关系,虽然这个时期依恋关系仍然很强,但宝宝对父母离开不会再那么害怕了。

宝宝对特定的人产生的依恋最早出现在出生后6个月,大多数宝宝在8个月时就建立了他们的基本的依恋关系。此时,他们认识到同样的人会以相同的可以预测的方式对他们的需求作出反应。

依恋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依恋具有生物学作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婴儿与父母的相互作用的模式确保了婴儿的生存。某些特定的刺激(人的面孔、人的声音、陌生的物体)可以引发婴儿的特定的行为(微笑、警惕地环视四周、哭泣)。婴儿的行为进而会使成人产生互补的行为,例如婴儿的微笑可以让成人回馈以微笑,深深地吸引了成人的注意力。

与这种具有保护性功能的生物学作用同样重要的是,依恋以其特有的方式帮助宝宝拥有了基本的认知方面的技巧。儿童行为与环境是协调运作的,它们组成了四种行为系统(其中包括依恋行为系统),通过检视这些互补的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依恋的作用。

(1)依恋行为系统,促使依恋关系的形成。(2)恐惧警惕系统,帮助宝宝回避那些会危及生命的人、物或环境。这个系统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宝宝对陌生人的警惕。(3)参与行为系统,一旦对陌生人的恐惧被克服后,宝宝就会有勇气与家庭以外的人进行交流和接触。这个系统促使宝宝的社会方面的发展。对于宝宝进入人类这个社会性群体是极为必要的。(4)探索行为系统,可以使宝宝去探索周围环境。如果成长中的宝宝想获得生存竞争能力,探索环境是必要的步骤。

对于宝宝来说,存在着一个值得信任并且可靠的依恋对象可以给宝宝提供情感方面的安全,可以使参与系统和探索系统有效运作。如果依恋对象失去了或不可靠,宝宝就会启动恐惧警惕系统,忐忑不安的宝宝将拒绝了解新的人、新的地方,这样很难使宝宝发展出胜任自如的感觉。

宝宝与父母(主要是与母亲)建立的依恋关系有那些类型呢?这些依恋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摇摆不定型,后两型均为不安全型。当妈妈离开后,具有安全依恋关系的宝宝当妈妈回来时会主动找妈妈,与妈妈的接触可以迅速平复因妈妈离开产生的焦虑不安;而回避型的宝宝在妈妈回来时回避与妈妈接触;摇摆不定型的宝宝选择的行为方式或是寻找与妈妈接触,或是回避妈妈,他们的选择总是变换不定。

与宝宝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妈妈,当宝宝啼哭、微笑或发出其它信号时,她们总是高度敏感地作出回应。这类母亲对宝宝充满柔情、全心接纳,帮助宝宝但不干涉宝宝努力进行探索的行动。回避型宝宝的妈妈对宝宝的信号相对不敏感,避免和宝宝身体上的接触,几乎不表达关爱。摇摆不定型的宝宝的母亲在照顾宝宝时显得很笨拙,她们所作的基本上是为了满足宝宝的生存需要。妈妈所提供的刺激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何种依恋关系的建立,回避型宝宝与妈妈的接触数量是最多的,而摇摆不定型的宝宝与妈妈接触得最少。专家认为过多的刺激会导致回避,刺激不足会导致摇摆不定的反应,而适度的刺激才会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当然不是父母这方面就可以单独决定何种依恋的形成,宝宝的一些特点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宝宝的性别、活动水平、可爱程度、反应机敏程度、警觉水平、对疾病的敏感度、对刺激的分辨能力、以及其是否具有规律的可预测的行为,这些都影响着看护者对宝宝的反应。

信任的建立

在这三种依恋关系中,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对宝宝的身心存在起到了积极和健康的作用,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家庭这个小圈子。当宝宝了解到父母是可靠的以及父母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他们就会形成最基本的信任。当信任延伸到其他人身上时,这种信任决定了宝宝未来与其他人交往的质量。著名心理学家Erikson认为信任的建立是儿童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一步,它可以使儿童产生耐受沮丧的能力,能够延后享乐。所谓延后享乐就是说个体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求立即获得满足,宁肯牺牲眼前享受,持续忍耐,以期未来获得更大享受的心理历程,这是情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有安全性依恋的温情可以使父母成为对宝宝更有影响的榜样,他们的赞许可以成为更有力的强化剂,能够增加使家庭中的经历按父母的期望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个人能力的获得

当宝宝的技能和感觉不断开发出来后,他们发现可以从行动、探索中以及了解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满足。虽然宝宝在父母离开时会感到很难受,但当他们主动选择离开依恋对象去探索时,在他们身上看不出一点难过的迹象。一旦宝宝学会走路,他们就开始自己去探险,有的时候先来找妈妈,拉着妈妈,或者直接一个人走向另一个方向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早期的探索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大胆。这一切都是被期望变得有能力这种动机所驱动的。新奇、复杂、变化这类新鲜有趣的刺激将宝宝从舒适且熟悉的依恋对象身边吸引过去,但刚刚获得的独立并不意味着依恋的终结。在个体的一生之中,探索新经验、拓展个体能力的愿望和与所熟悉、所爱的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的愿望,是交织在一起的。在依恋关系中获得安全赶的孩子对于探索和发展出独立自我等方面也感到安全。通过探索,宝宝可以从外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他们反过来会把这些收获运用于与他们熟悉的慈爱的人的交往上。

人格的形成

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宝宝面对问题时,不仅有热情,也有毅力。当他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他们很少乱发脾气,更可能从他们的父母那里获得帮助。这样的宝宝长大后,他们更可能成为领导者,主持游戏活动,成为他人愿意结交的伙伴,对其他人的痛苦有同情心。他们有更强的自我决定能力,对新事物表现出更大的好奇心,更喜欢学习新技能,追求他们的目标时更有魄力,不会轻言放弃。这并不是说早期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对儿童的发展过程产生不可逆转的决定作用,或许个体可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其它方式修复当初由于缺乏安全的依恋关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一定不斐。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每个父母都有一大堆的资料,不是关于教孩子学这个,就是教孩子学那个。似乎我们更关注孩子具体学到了些什么,但我们却不知道当父母与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后,孩子获得的是学习的能力和动力,他们会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而不是被动地由成人灌输给他们东西。






作者: 李芳    时间: 2003-9-9 21:21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读了此文,我有几个问题,

1、易老师如何看待训练和依恋的关系?

2、排除过度有害的训练,如何在训练中建立这种依恋关系?你是否有相关的经验或资料?

3、我认识一个朋友的孩子,喜欢玩一些固定的电脑游戏,每次妈妈给他玩新的游戏,他要么关机,要么让妈妈走开,拒绝新游戏。好在父母的心态非常好,不逼孩子,重复了大半年之后,孩子现在自己主动要求玩新游戏,去探索从未玩过的。这是多么可贵的动机。可是,我想大家都会认为这是刻板,怎么可能等到那么长时间,结果就会干预的孩子一点兴趣都没有了,更别提去主动探索了。我想许多训练干预都是这种结果,教到是教会了,可孩子的许多动机和兴趣全给干预没了。象这样的情况,你怎么处理?父母如何提高区分这种重复和刻板的区别,才不至于打击孩子的兴趣?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3-9-9 22:04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呵呵,我试着回答这几个问题

其实我是看完田惠平的节目,上网搜索偶然发现这个地方的

本想上来只是玩玩,结果却有了成瘾的感觉

1、        你前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如果你看过我在过度训练中发的帖子会有一些答案

那就是训练并不能使依恋关系建立,必须先建立依恋关系,孩子才有承受挫折的能力,训练才能深入进行下去。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孩子知道不管他做的好不好,父母都是爱他的,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而训练是有奖惩的,父母给他信号就是他做的好才会被爱,是有条件的,这根本形成不了依恋关系。

2、        当然如果你能把训练变成游戏,看起来只是和他玩,那么这样还是值得推崇的,看起来是同样行为,但是是不一样的心态,这个心态很重要

3、        尤其在训练的时候,孩子是没有选择权力的,他必须做许多他不爱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更加失去对生活的控制感,孩子更难感到环境的安全。

4、        你朋友的例子很经典,可以作为范例给大家去模仿。有很多事情不是这样就可以开出处方的,要具体看到家庭中的互动才可以作些事情。作为咨询师我觉得我现在的做法就已经有些过分,只根据只言片语就做结论。希望大家有判断力,因为生活的决定权在你们自己。

先声明,我已经不断声明,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大家仅仅作为参考

如果那天我出书了,成为专家,那估计可以成为指导思想,呵呵,开个玩笑






作者: 家有一子    时间: 2003-9-9 23:46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真的要谢谢你易老师,我的孩子这几天就有了很大的进步!他能跟我玩“石头`剪子`布`”了!虽然他还是不懂怎样出他才能赢,但他已经能知道怎样出表示石头,怎样出表示剪子和布。还能向我一样把小拳头藏在头的后面。`只要我说:“是你赢了,他就会很开心的样子,嘿嘿地笑起来!这时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简直比吃了蜜还甜!看到你8月26日的帖子,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儿子真正形成了安全的依恋关系吗?只要我们一有时间就领他去儿童乐园,去动物园,去他想去的地方。但我真的与儿子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吗?我只是一味地带着焦急的心情逼迫他进入人群,让他同这个小朋友玩,同那个小朋友说,但他的兴趣在那吗?他已准备好了吗?我想到的只是他已经六周岁了,有效时间太短了,一定要抓紧一切时间督促和训练,不论他是痛苦地喊叫还是向我们发出求救的信号。我以为这都是为他好,只有这样他才会成长!就这样一次次挫伤他的自尊心。以至于让他回答一个问题,他明明说对了可让他再说一遍,他又不敢说了。现在我真的很后怕,怕把孩子进一步推入到他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我真的很感谢易老师,让我不至于再犯错误雪上加霜。让我能体味到与儿子朋友般游戏是何等的快乐!也使我增强了真正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互动关系的信心!真的希望李芳老师孩子的奇迹在我的儿子身上出现。可无论怎样,妈妈都会全身心地爱你,陪你共同走过风雨彩虹!

家有一子




作者: DYM    时间: 2003-9-10 01: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方静    时间: 2003-9-10 07:42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最近实在太忙,总是告戒自己减少一些呆在电脑前的时间,但又总是忍不住。

很多家长包括我们中心的老师们总是对我说,你和石头怎么有这么好的关系,为什么石头是那么地听你的、服你的,同时又好象有点怕你?我总是和他们说一个字:爱。

也许大家会说只有你爱石头吗?我们不爱孩子吗?我承认你们是爱孩子的,但你们敢扪心自问:这种爱真的是完全接纳、完全包容、完全舍己的爱吗?真的是如同耶稣对人的爱吗?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爱是出于维护自己的自尊。在石头很小的时候,我那么爱他,因为他那么可爱,可以说到了人见人爱的地步,尤其他向大家表演认字、认颜色、懂汽车的时候,我可自豪了,脸上每一处都写着:你们看看,这是方静的儿子!但当查出石头有问题,并且是这么重的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完了,这辈子我怎么见人。后来一段漫长的时间里,我都是围绕让我能够见人这个主题来训练孩子的。虽然我从来没有打过石头,但我的心里真的从来没有接受过石头可以是一个自闭儿的事实。我痛苦,曾经痛苦到一个地步,就是不能见光,家里的窗帘换成深色的,白天从来不拉开,办公室也换成深色的,还要求一个人一个屋,坐在门后的一个角落里,象一个幽灵一样,任何时候出门都要打伞,免得有阳光照我。大家可能不相信,我都真正实施过自杀,绝食、开煤气甚至跳海。原因都是因为石头使我没脸在别人跟前活下去。我几乎每天都对石头吼叫:你为什么要这样!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我这辈子毁在你手里了!一个前辈见到我对孩子的态度的时候,曾经忍无可忍地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你是被魔鬼捆绑了。97年我真正认识了主耶稣,但我还是无法接受石头是自闭儿的事实,可是神的爱在我身上动工,我吼叫的次数越来越少,我相信那个时候从我眼里流出的爱慢慢地增多,石头是能感觉到的。他开始由对我的惧怕变成对我的信任。直到有一天,我在教会里对大家说,即使石头永远是个自闭儿,我也依然要对神说:我感谢你,把石头赐给了我。我猛然发现,原来石头带给我太多太多快乐和惊喜,他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优点、长处。我开始真正理解他的一些怪异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我也开始真正接纳他是一个自闭儿,他是独特的,但同样是尊贵的;我也学习尊重他,因为我虽然是他的妈妈,但他和我是平等的,他是神赐给我的产业。我依然坚持每天训练他,虽然训练是那么地艰苦甚至残酷,我首先把自己降到和石头一样的位置上,我首先让他体会到妈妈真正和你在一起“同甘苦”,失败了,我鼓励他,成功了,哪怕是一点点,我都发自内心地表扬他。我竭尽全力做的就是:石头,妈妈是那么爱你,那么欣赏你。我让他知道没有人可以和我的小石头相比拟。可以说最近四年,石头在一个非常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张大,而这四年他真的是有了真正质的变化,我总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石头的变化。

为了石头我学会打牌,为了石头我学会下棋,为了石头我学习跳远(虽然到现在连沙坑都没有跳下去过),为了石头我学习溜冰(虽然每次都是还没溜就摔倒了)为了石头,我......更多的时候我是让石头来做我的老师,我要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

前天我回家晚了,石头打电话给我,我赶紧向他道歉,让他自己先吃饭,但石头对我说:妈妈,我不是怪你回来晚了,我是担心你饿了。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为你热饭。

在以琳,每一个新来的家长总是要求立即排个训,而我们总是起码要等一个周的时间,我们要求那个个训老师先陪孩子玩一个星期,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起码的信任感后再开始训练。

让你成为孩子最好的强化物!这是培训的时候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方静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方静 重新编辑於 2003/09/10  07:43:49</font>
作者: 宋宇    时间: 2003-9-11 09:21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良好的依恋关系就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吗?有了良好的依恋关系后什么时候才能激发出主动性呢!主动性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家长的教育还是主要依赖于孩子天生的素质?就我们家王觉晓来说,与父母有很好的依恋关系。他非常喜欢和想念他的爸爸。我们一家都非常爱他,他的爷爷奶奶爱他甚至超过他聪明伶俐的堂弟。对我来说,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小时候吃奶时深情地看着我的眼神,他甚至吃着吃着奶就笑得咧开嘴没有办法再吃了,我想那时他真的感觉很幸福,我也是。所以至今让我痛心疾首的不是他小时如何聪明,如何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就能认数十个字,而是他小时曾经那样幸福地对我笑过,我还记得在他不到半岁时,我们跟他玩藏猫猫是他开心的大笑,以及他一岁多一点还不会说话时,问他什么东西在哪里,他还会用手指着说:“啊!”。我甚至曾经怀疑过:是不是我们的关系太好了,他根本不需要出去找别人?他现在真的没有与人交往的热情,与人交往的愿望一点也不强烈。可是他曾经和我们关系那么好,并且虽然交往的水平不高,但现在和我们的关系依然很好,但是并没有我们期望的主动性,并且似乎也没有什么发展的迹象。所以在大家都在检讨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的时候,我甚至要检讨是否我对孩子要求太低了?是否我太容易知足了?是否我过于懒惰了?因为我知道有不少人这样说我,也因为我的这个太容易知足长乐的性格而看不上我,包括我的丈夫!所以,我迫切地需要在盼望孩子成长和接纳孩子的障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因为就我的例子来说,仅仅因为接纳而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似乎远远不够。也盼望大家能给我分析和建议。



宋宇
作者: DYM    时间: 2003-9-11 10: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宋宇    时间: 2003-9-11 12:09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在青岛时测过铅(汞是很难测的),89单位(100以下正常),因感觉稍高,所以还是吃了半个月的MT(金属琉蛋白),期间为了验证MT的作用,还留了一天多的尿,测其中铅与汞的含量(因MT可以排重金属包括铅也包括汞),但是很遗憾尿中无超标的汞和铅,这说明没有重金属通过尿排出,从而说明没有重金属中毒或MT排不出重金属,而据职业病的医生说,目前的测量血铅的精确度很低,因为根本做不好预处理,所以得出的结果也根本不可靠。铅是如此,汞就更不要提了。至于往外排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以至于我现在非常失望地不考虑这个问题了。
作者: 李芳    时间: 2003-9-11 22:04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宋宇:

我想你带给觉晓的那份感觉,轻松、无条件地欣赏、那么地满足,是很多家长包括我都很难做到。但这可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和他一起玩,就象方老师说的,把自己降到和他相同的心理年龄,去做他这个年龄的事,引起他的共鸣,逐渐让他自己觉得一个人玩没意思,还是找妈妈玩才有趣,这时,你期待的主动性就会有了。你可能参与的太少,他自己玩就能满足,就不会主动来找你了。试试看,参与到他的世界里,给他意想不到的成功和喜悦,他就越来越离不开你了。




作者: 田中汉妈妈    时间: 2003-9-12 17:33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我们现在训练田中汉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他在生活中和我们(他身边的人)关系很好,玩的时候,眼睛对视很好,也很快活.但是他不愿意上课,我们一给他上课就叫.,不高兴,不配合.眼睛也不看,是否依恋关系和训练没有关系?(别人给他上课也是这样)




作者: 安晓    时间: 2003-9-22 13:06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我与我儿子的感觉很像宋宇。对于李芳老师的提醒,我真的很有感触。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没在心理上把我们降到儿子年龄的水平然后参与到他的世界里。这确实很重要。




作者: 张雁    时间: 2003-9-22 18:50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我觉得还是我们的方法有问题,让孩子觉得上课难。没意思。教师有一句话非常好,要教孩子不要考孩子。有些对上课没兴趣的孩子,对别的东西也没有真正的兴趣(吃的除外)。这怎么行?

依恋是为了唤醒他内在的自我,打开他的成长之路而不是纵容他为所欲为。吴老师有一句话: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追求人生。

我特别受益!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3-10-5 21:06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lx发表</b>。



易老师:您好!

  给您发的悄悄话收到没有?孤独症孩子目光游离,主动性难以发生,兴趣难以建立,思维难以发展,是否神经发育不平衡?正常的神经,精神,心理,思维的发展关系是怎样?能给予简单赐教吗????<img src="images/icon_smile_big.gif" border=0>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回复lx:

呵呵,你给的题目太大了,我不太知道怎么回答。在我给家长的指导中主要是注重细节,包括语言上和行为上的,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和孩子建立比较好的依恋关系。我接触的案例不是很多,但是可以提示的是一旦依恋关系建立,孩子的目光游离,主动性不好,兴趣的缺乏,好象都会逐步改善。因为自闭的孩子对外界缺乏兴趣,接受外界信息比较少,那么可能会影响大脑的发育,但是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不是专家,不能随便猜测。






作者: LLFQ    时间: 2003-10-6 14:19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易老师:您好!

    我儿子特别缠人,奶奶在缠奶奶,妈妈在缠妈妈,都不在,缠姥姥,是正常的依恋吗,怎样改善这种状况呢?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3-10-6 17:35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回复LLFQ:

你能确定你的儿子是自闭?能缠着人的孩子我估计多半不能诊断成自闭,自闭的孩子是谁都不理的,目光游离,不和任何人建立亲密关系。我觉得在这个论坛上的家长好多孩子都不是真正的自闭,错误的判断有时是会带来伤害的。

小孩子特别缠人可能是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因为每个小孩的个性特征不同,因此需要的关注也不同。能缠着人是件好事情,不理你才麻烦呢,但是你还是要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让小孩觉得不安的事情。

因为你给的信息太少,所以我都是凭着猜测和经验在写,不一定能准确地和你的情况对号入座。






作者: LLFQ    时间: 2003-10-6 23:31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易老师,我带孩子在北京六院和南京脑科医院都做过测试,同样的填写ABC量表,大夫根据所填量表做出诊断.我知道他是怕我们都走了所以缠人,但是我想六岁的孩子不应该有这种不安.孩子记忆力很好,基本上去一次的路就能记住,好多汉字,看一遍告诉念什么就能记住,但他不合群,不会和小朋友玩,语言上也落后于同龄孩子,许多抽象语言不理解,喜欢做捉迷藏的游戏,但仅在这时目光对视最好,另外动手能力也很差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3-10-8 13:28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回复LLFQ:

我不太清楚关于量表的事情,在我的印象中,应该量表是做为一个筛选工具,而不是做为确诊依据。大多数精神卫生方面的疾病的确诊是依靠病史,而不是量表。当然你去的两个地方都可以说是权威机构了。

为什么6岁的孩子就不应该有不安,如果他从小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长大了还是会有这个问题的。不安全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问题就自动消失。

我不知道你的家庭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他为什么怕你们走了,谁在这么吓唬他,是不是你们的教育模式中有需要检讨的。

还有你说他和奶奶,妈妈,姥姥的关系,在他的生活中会不会进入的人太多了,他得到信息也是有问题,太多,太复杂了,是他处理不了的。

我只是在猜,我反复强调,这不是在咨询,我更多的只是促使你能反思一些事情。






作者: LLFQ    时间: 2003-10-8 14:23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谢谢易老师,我会从教育方式入手去反省反省的。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小宇是存在许多问题,小宇小的时侯,我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们上班较忙,他大多数时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经常是在家玩儿或去公园、逛街等,和小朋友接触很少,他不爱和小朋友玩儿,都说上了幼儿园就好了,但在幼儿园没有什么改善,并且不会跟随老师做操和做游戏。我记得他小的时侯老爱缠得不让我上班,有时奶奶就说,让他哭一会儿就好了,小孩总是哭大的,好多次我都没办法,由他哭着去上班了,我不知道这对他幼小的心灵会不会有什么影响。他现在是一家训练机构学习,离家很远,奶奶在那儿照顾他一个月,因家里有事,不得不换成姥姥,姥姥去了后,他就怕奶奶回去,嘴里一直说“奶奶不回去”,等奶奶走了,哭了一会儿不哭了,现在看的姥姥又和奶奶一样,上课的时侯,必须在教室门口等他,其他时间几乎一会儿都不让离开。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3-10-28 23:42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退缩----一种儿童的社会功能障碍

易春丽(发表于女性月刊,妈妈宝宝版,哪年哪期忘了)

社会化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学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出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乐于人际交往并从中获益,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仅使自身得到满足也使社会受益。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社会化过程的延迟或停止,将可能导致儿童正常社会化进程的失败,进而导致一些精神障碍的产生。

退缩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又称为回避性社会功能障碍,在幼儿园和小学中有这种问题的儿童并不少见。其基本特征包括:对与陌生人的接触或交往表现为一贯的过度的回避,很容易感到不知所措,且过分胆小怕事。这样的儿童尽管渴望参与到小伙伴的活动之中但却退缩不前,他/她几乎没有任何主动性,不愿参加体育活动,虽然语言发育正常但表述不清晰。

相关的特征还有:当这些孩子在成人的压力下进行社会交往或走入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会引发其强烈的焦虑,孩子在这时总爱哭哭啼啼的;他们对父母非常的依赖,在外人面前拘束,对自身评价消极,对自己在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表现经常采取自责的态度;为了补偿自卑,他们在幻想中象超人一样克服这些问题,他们幻想出玩伴以填补其孤独的生活。

如果要作出诊断,孩子的年龄要大于2.5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轻度障碍的儿童可以和少数几个朋友相处良好,但避免更大的社会交往范围,在家庭和学校他们的适应能力都没有受到损害。中度障碍的儿童参与学校的活动有困难,和同龄人更加疏远。重度障碍的儿童在参与社会活动、与同龄人相处以及在学校的适应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虽然这样的儿童有能力处理人际关系,但却极力回避。

儿童产生退缩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首先,这样的儿童很可能有一个和其人格特征相似的父母,这种相似不排除有生物遗传的作用,另外儿童获得这种相似靠的是模仿,模仿是儿童成长历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他们根据父母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害羞和拘束的人,而父母把自己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塑造起到了强化作用。

其次,实行计划生育后许多中国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了过分保护和过分控制的态度,这也导致了儿童退缩行为的产生。家长因为心疼孩子,什么也不让孩子做,包办代替,结果剥夺了孩子面对挫折的机会,一旦孩子进入社会,和同龄孩子接触,就会有矛盾,他们缺乏足够的应对手段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遇到问题马上就退回到原有的温室环境中舔舐伤口。被保护惯了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已经习惯了,家庭中的行为模式使孩子产生错觉以为外面的世界也是以他们为中心的,可是不久他们就会发现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种落差对儿童的心理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因压力过大而退缩。

第三,有些家庭本身存在一些矛盾,而孩子就成了替罪羊,经常是父母发泄的出气筒。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不断地受到指责和贬低,他们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很难获得安全感,没有建立起安全感的儿童不敢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在孩子眼中家庭都是一片黑暗,他们怎么能推演出外面的世界是光明的呢,他们不愿走出去,宁愿龟缩到一角,尽量少受伤害。

无论原因为何,其结果都是相似的,儿童无法开发家庭以外的社会关系,而与其连带产生的是自信心不足、孤独感和抑郁。如果父母拒绝作出改变,那么这种行为模式就很难被打破,也只有当孩子有机会获得某种程度的独立,并且在家庭以外的生活有了某些实质性的变化,问题才会开始解决。

当儿童出现这种心理问题时,最佳的应对方法就是找专家进行咨询。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盲目处理,可能把事情搞得更糟。通常对这类儿童可以采取个别心理治疗和家庭心理治疗,临床效果很好。

个别治疗就是通过鼓励儿童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对于各种适宜的行为通过给予表扬来进行正性强化。家庭治疗的重点是帮助儿童从不良的家庭模式中摆脱出来,家庭不再支持不成熟的行为,父母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理解和关注,特别是孩子遇到过去曾引发焦虑的环境更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多花些时间参加课外活动,与同龄孩子多接触,避免过多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动,减少批评和指责,更多的欣赏孩子的勇气和能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可以着重培育孩子一些技能的发展,看看孩子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就帮助其在这方面创造有力的条件。如果孩子喜欢游泳,可以鼓励他/她参加游泳训练班;如果孩子喜欢下棋,可以送孩子去棋社等等。这样孩子有机会多和爱好相同的小朋友接触,容易产生共同语言,减少沟通所带来的焦虑:另外在某一领域竞争力的提高会使儿童的自信心增强。但必须强调的是,目前很多父母强迫孩子上各种名目的课外班,其实那并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而是父母希望通过孩子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如果父母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有此动机,孩子的心理问题不会有所改观。对于技能的培育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儿童的心理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改变将是缓慢的,父母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切忌操之过急。






作者: 宋宇    时间: 2003-10-29 10:55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参加兴趣活动,谈何容易!我给孩子在少年宫报了个工艺美术班,少年宫的活动点就在院里,工艺美术班就5个孩子,觉晓的美术作业相当不错。基于上述条件才给他报的这个班。带他去报名,老师没觉得他有多么不好,甚至是我强调他是孤独症,不怎么理人也不大会听课,老师依然从孩子的表面看不出什么,只以为比别人智力差点慢点,把觉晓在家的作业拿给她看还说很不错。就这样,上了一节课就被人退了回来。老师是真没见过这样的孩子,老师说:他怎么拿我们当透明人?老师说大家都是交钱来的,每节课都得有成果,没有办法只管他一个人,否则家长不愿意。我说熟悉后他是能听的,老师说一周才上一节课,什么时候能熟悉呢?想来也是,此既然不是义务教育范畴,别的家长有意见岂可不顾?所以只好依老师的要求退了,其实老师也真的没有什么错。我们参加这样的兴趣班是有困难的,请到家里来一对一教倒是没问题,可这又不是我们要的,都是一对一,我们自己教就行了,我们要的是集体的互动,可这又是人家很难给你的。义务教育还可以去和人家打官司,这种课外的兴趣教育和谁达官司去?!



宋宇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宋宇 重新编辑於 2003/10/29  10:57:28</font>
作者: 萱萱爸    时间: 2003-10-29 21:53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谢谢易老师发的“退缩”的帖子,我会好好研究的。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4-1-13 15:12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害怕什么



  《妈咪宝贝》





  健康新知



  不同年龄的孩子怕什么?



  害怕或恐惧是一个人的本能,但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近年,国外医学、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害怕或恐惧其实从一出生便开始了。作为父母,了解孩子的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指导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这种反应,促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地生长发育。



  恐惧对生存的积极意义



  害怕或者说恐惧的含义是什么?恐惧是对真正或可感知到的威胁做出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当危险解除后,恐惧就会消失。恐惧可以使人做好准备避免危险,或在危险不可避免时抵抗伤害或压力。因此,恐惧对一个人的生存是有积极意义的。



  恐惧与外界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对它在感觉和理解上的巨大差异,直接影响恐惧的出现及恐惧强度。比如,能够激起婴幼儿恐惧的刺激,可能并不会使学龄儿童害怕。



  儿童害怕或恐惧的特点



  儿童存在的害怕或恐惧,一般情况都较轻微,并有年龄特点,也是暂时的。有些恐惧,会随着儿童正常发育过程消失。不同年龄的儿童会有不同害怕的对象,某个年龄段存在的恐惧特定内容以及恐惧强度,取决于每一个儿童的学习和体验的历程。随着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儿童会有更多的经验来判断新环境是否具有新奇性或威胁性,对这些环境的反应也会随着年龄而改变。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



  * 1-6个月



  婴儿在早期,听觉是较为敏感的。因此,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但偶尔的一两次刺激,不至于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在婴儿哭泣时,给予足够的安抚就可以了,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



  * 6-9个月



  在婴儿期,对于新奇刺激,特别是陌生人,产生的反应取决于多种情境因素。比如,婴儿所熟悉的人在场还是不在场、与所熟悉的人接近程度、所在的环境是否熟悉、以往与陌生人接触的经历、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反应方式(婴儿能否爬到妈妈或熟悉的人那儿去)及婴儿个性特征、陌生人的特征、陌生人接近婴儿的方式等等。



  婴儿对陌生人普遍有恐惧感,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却不同。在某个环境,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哭泣或回避,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对陌生人产生兴趣,并做出愿意接触的姿态。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对婴儿与陌生人的接触保持警觉,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比较安全的环境。在婴儿出现不安情绪时,父母应该及时进行安慰。



  同一时期,婴儿还会对高度产生恐惧。因为,婴儿在这时已对高度产生感知。到了9个月,身体发育已经使他们能够翻身和爬行了,但这些运动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们应付对高度产生的恐惧,对高度的恐惧几乎是天生的。不过,随着婴儿年龄地增长,身体控制能力的增强,这种恐惧会慢慢消失。



  * 12-24个月



  儿童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的焦虑,高峰出现在18-24个月时,而且是极为普遍的反应。儿童对分离产生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年龄、过去的分离经验、对环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母亲与孩子关系的好坏以及在分离时母亲的行为。当儿童进入学龄前期时,与监护人的分离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熟悉的人是否在场(这些熟悉的人,可以是同龄人或兄弟姐妹)、环境是否熟悉,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等。通常,和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分离性焦虑要明显轻得多。他们知道母亲会回来,在母亲离开期间会呆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



  由此可见,母子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极为重要。同时,还应注意母子分离要逐步进行。比如,一开始先短时间分离,然后再逐渐拉长时间。需要提醒的是,看护者一定要在向孩子保证的时间内回来,让孩子心里有底。



  * 2岁以后



  在进入第二年后,儿童的恐惧变得更为个人化。对于较为具体的刺激产生的恐惧反应,让位于对想像出来东西的恐惧以及对未知情况产生的预想性恐惧,比如独处、黑暗、死亡、绑架者及抢劫者等。一般来讲,这些恐惧在4岁时达到高峰,并在4-6岁这一年龄段维持高峰,此后高峰开始下降。



  有些孩子非常害怕黑暗,晚上不敢关灯睡觉,不敢单独在房间中睡觉。因此,父母尽量在睡觉前陪陪孩子,给他们讲故事,或答应他们可以开灯睡一段时间。有些孩子特别害怕家中进强盗,在回家后会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撩开床单看床下是否藏有坏人。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可以和他们一起做这些事情,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对于其它恐惧可以等待,时间会解决这些问题。



  * 6-12岁



  在6-12岁期间,恐惧大多与学校、身体损伤和自然灾害有关。更为抽象的社会焦虑和对成绩的焦虑出现,对于损伤、自然时间和社交产生的恐惧可以维持一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到死亡。有时他们的手出血了,就跑去告诉妈妈:“我的手出血了。” 很可能孩子说这些话的潜台词是“我会死吗?”妈妈对这种出血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保证,会成为孩子的定心丸。



  儿童除了对自身关注外,也会对父母关注。他们害怕父母死亡,那样,就会没有人照顾他们了。因此,让孩子拥有一直受保护的感觉,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利。这种感觉,可以来自父母口头上的保证,也可以来自父母的实际行动。



  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恐惧



  在对儿童的恐惧进行分类和诊断时,必须考虑儿童所处的发育阶段和行为的严重性。某些恐惧在特定的年龄或发育阶段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同样的恐惧出现在一个不同的年龄段,就可能被认定为不正常。比如,分离性焦虑出现在幼儿身上是预期之中的,但若出现在学龄儿童身上就是不正常现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观察孩子。如果预期中的恐惧过于严重,以至影响孩子的适应或发育,则这种恐惧是异常的。



  害怕或恐惧是有限度的。当对外在、无危险的物体或环境产生极端、持久及适应不良的恐惧时,就成为了恐怖症,比如,陌生人、孤独一人、黑暗、动物等。儿童一般在有极端不愉快的经历或创伤后,才会产生对特定物体或环境的恐惧,如在医院打针的疼痛经验、被狗追咬及意外事故等。除非创伤极为严重或不断被强化,否则这些恐惧会自行消失,不会变为恐怖症。



  当孩子害怕和恐惧时



  这时,父母的正确应对极为重要,否则,恐惧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发育。当孩子太小不会表达时,父母对他们的抚摸和搂抱则是最好的肢体语言。除此,轻声安慰的话语也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反应;当孩子学会表达后,父母除了对身体安抚外,还要认真倾听孩子对恐惧的表述,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一味解释恐惧是不必要的。另外,父母还应该学会听孩子说话的弦外之音,以便了解孩子到底怕什么。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正常发育范围,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不然,父母对孩子的恐惧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很可能使他们的恐惧感被强化,日后不易消失。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异常,父母的各种安抚都不能缓解,那么最好及早找专家进行诊治。



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恐惧



 年龄 年龄恐惧的来源

0-6月 大的噪音 失去支持

6-9月 陌生人 新奇的刺激\(面具\) 高度  

12-24月 分离  

2岁 听觉的刺激\(火车,雷鸣\) 想像中的东西

3岁 强盗 空间上的刺激\(巨大的正在逼近的物体\) 视觉上的刺激\(面具\) 动物 黑暗  

4岁 独处 强盗 听觉上的刺激\(警笛声\) 黑暗 野生动物 父母在晚上离开家 视觉刺激 具体的刺激\(损伤,跌倒,狗\)  

5岁 黑暗 听觉刺激\(难听的声音\) 鬼、女巫 有人在床下

6岁 自然灾害\(火灾、洪水、地震\) 失败和批评 小的损伤

7-10岁 危险\(走丢了、强盗\) 死亡 上医院







  编译/易春丽

  -(编辑:赵京文)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方静 重新编辑於 2004/01/13  16:15:25</font>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4-3-19 23:17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恒心发表</b>。



情感依恋的成绩单



小姐姐是过年前离开的,不是休小假,不是去旅行,而是与我们的缘份画上了或许是永远的休止符。



对于兔仔因为小姐姐的离开可能产生的不适应以及失落感,事实上我们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远在几个月前,我和小姐姐已经常常情不自禁,试探地向他预告。尤其是小姐姐,常常将兔仔搂在怀里,深情地望着小脸蛋问:「姐姐离开了,你会想念姐姐吗?」,几乎每一次,兔仔的回答都是:「我一定会的!」。头几回,兔仔甚至红着眼睛,紧张地追问:「姐姐要去哪里?」,我们说:「姐姐回乡下跟大哥哥结婚了」,他会再问:「姐姐结婚了,还会不会回来陪我睡觉?」



曲终人散时,总是伤感的。对于我更是。



兔仔自从六个月起已经和小姐姐结下了深厚的缘份,姐姐一把屎一把尿地哄着他爱着他,甚至比我这个做母亲的更像母亲,整整四年四个月啊,一千六百个朝夕,特别是在那无情的宣告之后,小姐姐陪着我们母子走过的风雨岁月,以及给予我在精神上和实质上数不清的帮助,在于我,小姐姐已经不是单纯雇请的人而是我和兔仔的贵人,在于兔仔,我甚至觉得他爱小姐姐胜过爱妈咪。



兔仔对于小姐姐的依恋情绪,虽常常勾起我们伤感,却同时叫我们觉得欣慰。捧着兔仔的感情,面对着他的眼泪,我们倒像捧着的是一张叫做情感依恋的成绩单,我们的感觉是,兔仔刚刚及格,虽不算太高分,庆幸不是鸭蛋。



距离小姐姐的离别还有一个多月,有时我们心血来潮逗他:「姐姐明天回乡下罗!」,他会立刻跳起来,结结巴巴地发难:「你骗人!你不是说、你不是说姐姐还要一个月才回去吗?」



或许是预告的次数太频了,渐渐地,兔仔不哭也不追问了,只是仍然承诺着一定会想念姐姐,面对他愈来愈显得平静无所谓,小姐姐跟我反倒急了起来,开始想方设法挑逗他的感情: 「姐姐结婚了,就要陪大哥哥了,再也不回来陪你了!」,如果他还不急,我们就会再加一句:「你好可怜哦!」,再不急,我们甚至撇嘴说:「糟糕了,姐姐不爱你,爱别人了!」,任凭他再没神经,听到这句话,通常他就会哭起来:「爸爸,妈咪说,姐姐不爱我,要爱别人了!」



当小姐姐真正离开的那天,除了依依不舍,我们都有点紧张,不知道兔仔的反应会是怎样?



那天早上,兔仔醒得特别晚,当小姐姐还差30分钟不得不离开的时候,我们轻轻地唤醒了他,因为小姐姐坚持要再餵兔仔吃一次早餐,同时她还有些话要叮嘱兔仔,虽然那些话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实际上都已经交代过无数遍。总之,她不愿悄然地走。



我知道孩子的感情很难对齐大人的深刻,他们的天真让痛苦变浅变短。当小姐姐搂着兔仔话别,兔仔如我所愿地哭了,但只是轻轻地,而且只有一下下。我仍然告诉自己:「好过无动于衷」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阿Q了?两个月过去了,兔仔从没有一次主动问起我关于小姐姐的任何事,几次小姐姐打电话来,我甚至从兔仔脸上看不到喜悦的表情,连和姐姐讲电话都像在应付,几句草草的话就想拍拍屁股走人。电话里小姐姐问他想不想念姐姐,只见他带着哭腔,装模做样:「我好想念姐姐哦!」,可惜表情却像在演戏,明显的言不由衷。



我看着这个愈见俊俏的儿子,回想着他和小姐姐在客厅和饭厅之间奔跑追逐,玩得屋顶险些掀掉,非得我八字站开,双手叉腰喝令停止;晚上睡觉前,他整个人爬到小姐姐身上,像汉堡包的两片上下相向的面包,兔仔说,他喜欢这样跟小姐姐聊天。姐姐不依,说噁心死了,小兔仔被推下来又爬上去,这样上上下下不知道多少次,直到完全征服姐姐。因为两张脸贴得太近,好几次,兔仔的口水直楞楞往姐姐脸上掉,姐姐尖叫着笑着求饶,兔仔则哈哈大笑,嘴里说对不起,可依然赖着不肯起来。差了18岁的一对姐弟,就是常常这样闹着笑着。而这一切,彷佛就在昨天、、、。兔仔怎么可以不想念姐姐呢?怎么会呢?



对于兔仔的冷淡,我感到失望,但当我反问自己,小姐姐离开之后,我自己是否经常想念她?答案也是否定的。



忽然迷惑起来。



当一个人的周遭已经充满了太多事务和别的重要情感,我们很自然不会去执著于想念一个人,除非这个人的关系与我们很特别,是我们的亲人或被我们视做亲人。或许是兔仔已经懂得关系的亲疏?也或许虽然小姐姐离开了他,可爸爸妈妈仍在他的身边,妈咪也是笑闹叫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既做母子又做朋友,因而让他没有想念小姐姐的需求?



小姐姐曾说,她最担心的,是兔仔不想她,甚至忘了她,毕竟兔仔记录了她四年的付出和岁月。特别是兔仔的不想念,并不是轻骂一句” 小没良心的” 就完了,可能还意味着什么不寻常的,这才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



哎,兔仔的这张情感依恋成绩单,我倒是不知道该给他打几分了



<img src="images/icon_smile_sad.gif" border=0>



恒心



兔仔我的爰--一个象自闭症又不象自闭症的男孩 1999年4月生<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好久没有在网上写东西了,今天看到恒心的帖子,很有感触,有些处理方式父母是要极为注意的。

恒心,如果要给你儿子打分,我觉得他的反应很正常。如果给你和姐姐打分,我觉得你们的处理方法是有问题的。

姐姐要走,你们提前给他做心理准备是对的,但是过程中兔仔是有受伤的,而这些伤口是不应该出现的。

分离总是很痛苦的事情,如果有情感的依恋,则更为严重。但是在处理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你要不断保证既使姐姐离开了,姐姐也是爱你的,是你们要用陈述句用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而且你要保证无论怎样爸爸、妈妈都不会离开你,都会爱你。

当你们说姐姐不爱你,爱别人了,对于孩子来说就会有被抛弃的感觉,这种抛弃所带来的不安全会对依恋关系的建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样会让孩子对亲密的人失去基本的信任。

兔仔的反应很正常,冷漠是最好的保护,特别是对自闭的小孩,因为可以对周围的事情不关心,那就不会受伤,他会再次缩回到自己的壳里。

有部电影很好,我记不得叫什么名字,好像是爸爸为了见孩子,假扮保姆,爸爸是一个演员。在那个片子的结尾,爸爸在电视上扮演一个老妇人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他对孩子说有的父母分开了,那只是说他们彼此不再相爱了,但是他们都是爱你的。这个地方是非常值得看的。我们要给予孩子的是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被爱的,无论是什么情况下,这都是不容质疑的。

爱是需要有确定的感觉。所以在处理这样的事情时,要不断保证,而且最好定个确定的时间让姐姐再来看他,让他知道姐姐没有消失,只是姐姐有自己的事情,但是爸爸妈妈总是在陪伴他。

希望这些理念对大家有帮助。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易春丽 重新编辑於 2004/03/19  23:20:31</font>
作者: DYM    时间: 2004-3-20 19: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4-3-23 11:37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DYM发表</b>。



这部片子是几年前的一部老片子,拍得很好。我的一个好友推荐我看的,那是自己的儿子还没有出生。朋友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对我说片子的结尾拍得很好,这么多年她潜意识一直认为她父母不爱她了才离婚,这种意识甚至会影响到她自己的家庭。易老师,很感谢你的文章,给自己提了醒。是否可以在占用你一些宝贵的时间提一个问题:我先生下班回来较晚,经常在儿子睡觉之后才回来。儿子这几天晚上天天在床上可怜兮兮的说想爸爸。但爸爸真得早回来了他又什么反应都没有,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可以请教一下吗?

另外,能否多推荐几本儿童心理学的专业书给我们这些家长学习呢?非常感谢。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谢谢你提供你朋友的例子。

在临床中可以看到很多父母离异的孩子有这样的一些想法,但是很少有你朋友这样能很明确地表述出来。

关于你儿子的表现,我以为还是属于正常范围,一般来说这没有达到安全的依恋,你小孩属于回避型的依恋模式。这样的小孩是比较难带的,他们的情感实际上是比较细腻的,他们的情感很容易受伤,受伤后就会把自己藏起来。

要想使他们感到安全,就要让他们有稳定的感觉,比如爸爸尽量固定在什么时间回家,让孩子是可以预期的。比如爸爸每天稍微早些回家,你和孩子玩玩稍微晚点睡,尽量每天让孩子晚上都看到爸爸,如果爸爸临时回不来,要打电话和儿子请假,当然这种临时情况要尽可能少。

另外,这类小孩的启动是比较慢的,不是想爸爸,看到爸爸就能马上有反应,要有耐心等待他的反应。

我不知道有什么家长看的书,我的知识主要来自一些专业书,比如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教育,儿童行为问题等,但是我读的书都是外文原版的,如果看不懂外文书的家长可以找些翻译的书来看。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易春丽 重新编辑於 2004/03/23  11:39:44</font>
作者: DYM    时间: 2004-3-23 13: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YM    时间: 2004-3-23 14: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4-8-7 10:15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yhty99发表</b>。



我儿子3岁4个月,他最近有个怪毛病:看到我们吃东西(特别是他喜欢的)没先给他时,他就会生气,就连他妈妈喝水被他发现了也会生气,这是什么原因啊?怎么可以纠正?谢谢!



儿子2001年4月25日出生<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不要把什么行为都归结为问题行为,至少从你叙述的内容中我可以看到非常好的方面,如果你的孩子是自闭,那他的这些行为还是比较可取的,毕竟他在关注你们做了什么,真正的自闭是不会理会你在做些什么的,学会解读一个孩子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为孩子是自闭,就把那些让我们感觉生活受到影响的行为都解读为毛病。

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你觉得不合理可以忽视,但是不要轻易惩罚孩子,否则他可能选择离你更远,你可以把他的这种行为也解读为他在要求和你亲密,虽然不是你所期待的那样,但毕竟比什么都没有要好的多。




作者: DYM    时间: 2004-8-7 14: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xy199999    时间: 2004-8-10 14:08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易老师你好:

看了你的贴子,受了不少启发,谢谢!

我儿子出生于2001年6月27日,剖腹产,出生时情况正常。时常感觉儿子有时像个自闭儿,有时又不象,总是很困惑。在给他干预时,总感觉自己很盲目,很怕会因此而耽误他。我又生活在一个小城市,有关训练机构很少,去了觉得很不象一回事。看了你的帖子,直觉会有可能从你这里得到些有用的建议,请你一定回复,谢谢!

一、我儿子的成长史:

出生后一直由他奶奶带(中间曾请过一保姆,因他爸爸和奶奶不放心,终还是由他奶奶来带),他奶奶生性不爱说话,不爱出门,且认为孩子也不能让他多出门,因为在她生活的村子里,那些从小在外面瞎跑、顽皮的孩子现在吸毒的也有,犯事的也有,终日在家游手好闲的也有。而孩子他爸爸从小老实现在却混的还算不错(孩子奶奶总是如此认为)。而那时我们自己的工作也很忙,有空抱孩子出去走走也总招他奶奶反对,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孩子除了发烧去趟医院,基本就没出过门。在我印象中,我每次下班回家,总是奶奶抱着我儿子两人静静的做在沙发上。

孩子他奶奶很疼孩子,巴不得所有事情都包办,而且孩子跑快了怕摔着,孩子笑响了怕呛着。孩子他爸爸又特别爱干净,稍脏的东西是绝对不允许孩子动的,怕有细菌,他在家孩子一天被洗手洗脸的次数数不胜数。

在那段时间,因为一些事,我和我先生关系较僵,经常在孩子睡着时争论、吵吵。我不知道孩子那么小他有没有感觉,但我感觉他感觉到了,刚开始他总是在半夜醒来哭,后来就算在他醒时我们相互嚷嚷他的表现也很淡漠了。

这段时间,孩子虽被限制很多,但表现出来的模仿能力还是挺好的,且能认识很多卡片,也很喜欢看卡片。还很喜欢和我捉猫猫,但都是我藏起来,然后我自动出现,他在那里咯咯乱笑。

上述情形一直延续到孩子20个月(在后期有些改善,但也只限于在楼下小区里转转。)

20个月后,感觉孩子特老实,觉的这样下去不行,我把孩子送到我自己父母那里,我妈妈生性较活泼,而且那里的环境热闹,会有很多人逗他说话,逗他玩。刚开始送去时,孩子哭闹不休,怎也不肯跟我妈妈,哭了好多天,又抱回来了。第二次又送过去我一直在我妈妈那里陪了七八天,还是不肯,在这七八天里,他象个小尾巴那样跟着我。后来我还是悄悄走了,听我妈妈说他楼上楼下的找了我好多回,也哭了很久。(我在的小城市离我父母那里较远,有40多分钟的车程,且怕他不肯呆那里,狠下心好几天没去看他)。有一次因工作刚好去我父母在的地方,按奈不住去看他,他还要我抱,听我妈妈说我走之后还要淋雨去外面找我(那天刚好下雨)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述原因——环境缺少刺激、过度保护、感情受到伤害而使孩子走向自闭。

二、孩子的现状

1、有偶发性语言,如抱抱(想要被抱时);要(问他要不要时);这里(问他什么在哪里时)等。但所有语言都只出现一次,而且说的时候声音很轻,象是很没自信。而且有语言的时候很少,很少。

2、每天我们去看他时,刚开始总是没什么反应,而且总是对他爸爸的小车的兴趣要大的多,总赖在里面不肯出来,但过会儿还是能感觉他喜欢我们的到来,迟迟不肯睡觉。(孩子现在还在我父母那里,我和他爸爸每天下午下班后开车去看他,他睡觉后我们再回来)

2、能两步一级上下楼梯,还不能一步一级上下楼梯,牵着手能一步一级上楼梯,但不能一步一级下楼梯。

3、不会跳跃。

4、能上下斜坡。

5、目光对视情况较好,有时还会故意钻到你脸前看着你笑。

6、会缠着你撒娇,特别喜欢向我妈妈撒娇。

7、叫他名字有反应,会看一下你,能听懂一些生活指令。但更多时候还是不怎么理人。不会玩一些互动的游戏。

但前天他玩杯子,把杯子横放在桌伤然后滚下桌,我们假装去接他的杯子,他在那里开心的不得了,拿着那杯子东放西放想不让我们接到,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互动。

(目光对视和叫名字反应也是最近这些天有了较大的进步)

8、最近特别喜欢爬到高处,老喜欢爬上爬下的,看起来也顽皮了很多,但基本上还是懒惰型宝宝。

9、能自己用勺子舀汤喝,能自己穿鞋子,能配合穿衣脱衣。

10、不跟小朋友玩。被别的小朋友抢了东西要么没反应,象没事似的;要不就拉大人手,要大人帮他。最近稍微有了点进步,会争一会儿,但争一会儿就放弃了。



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他的差距很明显。

三、我们最近采取的措施

(其实也没采取什么措施,因为我怕盲目的训练计划反而会适得其反。)

我们现在尽量不干涉他的行动,随他爬上爬下,只要没危险都随他去;

尽量多带他出去走走,新环境、旧环境;

尽量多陪他玩,有时也给他一个人的空间和时间。

尽量多鼓励。

现在他上了一个普通幼儿园,去读半天(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就这些,在我们这里请不到有关这方面的特教老师,又鲜有这方面的机构,只好自己上网寻求资料,寻求前辈家长们的经验,至今未给孩子一个系统的训练,报了星星雨和以琳却要等很长时间,很怕耽误了他,帖子写的很长,很罗嗦,只是想把想到的都写出来,写的详细些,烦请易老师提一些建议,我孩子这样的情形该如何干预,应注意点什么,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吗?我感觉他的感情其实很细腻、丰富,他是不是你所说的那种回避性的依恋模式,他的情形称的上是一种退缩吗?

也曾试过一些ABA训练方法,但他一点兴趣也没有,而且根本不合作,也就放弃了。



也烦请别的专业人士、老师和有经验的家长帮我出出点子,在此谢谢大家了!!!



                       ----焦急的母亲






作者: zxy199999    时间: 2004-8-10 14:32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总感觉我儿子现在面临最重要的还是心理问题(不单单是自闭),在他心中一定有一个不为我所知的心理障碍,以至到现在还不肯开口说话,真担心会"用进废退",如果不想法扫除他心中的这障碍,也许他真的会成一哑巴了.

对于心理,我一窍不通,请易老师和各位专业人士、老师、家长也帮我分析分析这方面吧,不胜感激!!




作者: flocyz    时间: 2004-8-10 15:52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最近心里时时感到痛苦。

  应该是我是程程最亲的人。只要我在他身边,他就黏我一些,更喜欢要我抱他,有什么事要帮忙就来牵我的手。在我的努力下,他也学会了亲我(比较喜欢亲我)。可是我很烦恼的是,尽管他比较亲我了,可是我叫他,他仍然不理我;想要他看我,他也总是不看。而且在我面前特别爱撒娇些,稍不如意就要哭闹。所以家人喂他吃饭或是哄他睡觉时,我不去管或是躲起来倒还好些。



我流泪了,因为我是母亲。为了让我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拿出十二分的勇气和精力去战斗。我别无所求,唯愿上天能护佑我的孩子早日走出那个我无法触摸到的孤独世界......
作者: xubb    时间: 2004-8-10 19:52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应该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尽管表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他有这方面的要求和表现,在这基础上加以引导,相信会越来越好!



彪儿妈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4-8-19 23:16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回复zxy199999

最近很忙,也因为我不是十分爱写字,就拖到今天才回复。

我觉得你目前的处理方式都很好,

只有一点,为什么孩子不能和你住在一起?

他必须能够和最爱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才能泛化到别的地方。

既然他都表示了对你的依恋,

那你对他的拒绝会伤害到他的。

而且从奶奶的环境突兀地带到姥姥的环境,

这种变化对小孩是很大的应激事件,

他行为的一些退行是可以理解的。

你所叙述的孩子的成长历程,

几乎都可以成为孩子的创伤,

敏感的孩子就可能出现心理的问题,

但是目前你孩子估计还不能构成自闭,

你需要和他在情感上保持连接,

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近可能满足他的要求,

因为是网上,只能是些建议,

毕竟不是很了解具体的情况。

另外,看看网上的More than words, floor time,还有Relational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这些都是很好的内容。

不要轻易尝试一些强化的训练,

即使训练,

特别是要考察老师的态度,以及作业的难度是否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如果训练成为再次的创伤,

那么未来还要对此进行修复。

先采用温和的方法是比较可取的,

也是比较人性化的。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易春丽 重新编辑於 2004/08/19  23:18:31</font>
作者: zxy199999    时间: 2004-8-20 12:10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谢谢易春丽老师百忙之中抽空回复我的帖子,谢谢!

现在孩子参加了一星期2-3次的感统训练,由于刚参加,不知效果会怎样,如易老师所说我会注意训练的强度及难度的,以免造成新的伤害,不过这度真的很难拿捏。

由于夫妻两人都是全职工作,孩子让他奶奶带觉的不合适,请保姆又不怎么放心,而且也不一定能请到合适的,所以孩子还是放在他姥姥那里。星期六星期天接回来,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去看他。也考虑过让其中一人辞职带孩子,但也不是说辞职便能辞,虽然为孩子我们可以放弃一切。

再次感谢易老师的回帖,谢谢你为我们指了一个方向,谢谢你的建议。谢谢!








作者: ccm    时间: 2004-8-20 14:53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最近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整日和儿子在一起,明显的感觉到儿子和我亲近多了。昨天有事出去了一下午,回来时,刚推开门,儿子就伸着小手扑到我的怀里,心里既高兴有愧疚。高兴的是这在以前可是没有的。愧疚的是以前给孩子的时间太少。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4-10-21 02:05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yhty99发表</b>。



我儿子2001年4月出生,经过半年多的训练,从毫无语言到现在能简单交流,进步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一直存在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

他训练以前是从来不哭的,难得听到他的哭声,但是现在只要我们脸色或者声音凶一点,他就会伤心的哭起来,要寻找安慰.心理承受能力似乎比较差,另外他做什么都动作很缓慢,极不情愿的样子,磨蹭半天,不骂他基本不动,经常要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

不知道怎么才好?郁闷

儿子2001年4月25日出生<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看起来变化还是非常好的,会懂得伤心,那说明有情感的反应,而且是正确的情感反应,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而且寻求安慰可以认为是他已经准备和你建立依恋关系了,他需要安慰那就安慰他,给与他所需要的,那么父母就会和孩子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关系。基本上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虽然你所期待的并不是这样的。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易春丽 重新编辑於 2004/10/21  02:06:47</font>
作者: 东南风    时间: 2004-10-21 09:28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自闭症孩子还处于对父母、对亲人没有一点感情和依恋的状态,那就是非常严重的自闭症了,或是处于状况很差的一段时期。对父母有了情感反映后,如何调控这种情感是很重要的,就不能使依恋对象在孩子眼里只不过是一种依恋物和逃避时的安慰物,如果孩子能读懂家长的心愿,把父母当成最可亲的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物时,那这种转变才真是值得欣慰,但估计走出孤独的路还很长,因为社会情感的反映也是孩子是否能融入社会的一个标志,而估计这是自闭儿不容易突破的一个关碍。我的孩子和家人的感情已经很不错了, 比如我们夫妇俩争吵的时候,孩子会对我说:你们不要吵架,不要说话,还会转移我的注意,抱着我使劲亲,一遍一遍地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我爱你。但在社会交往方面的情感就不是那么自然而然就建立了的,比如,我为孩子找了一个同龄玩伴,那个孩子很愿意和我家孩子玩,因为我总是带他们一起去游乐场,让他们一起玩各种玩具,给他们吃喜爱的食物,那个孩子很聪明,经常帮我提醒儿子,主动拉儿子一起游戏。我反复给儿子灌输:你和他是好朋友,好朋友要怎么怎么。儿子呢,似乎也挺高兴和那个孩子玩,不时在我面前说:我要和**一起玩,我要到**家去,看到那个小朋友时也挺高兴的,但真正在一起的时候,他却只会玩自己的,根本就不理睬别人,连看也不看别人。除了这个要好的小朋友外,跟其他小朋友也是同样的。另外,不理解一般儿童之间的那种游戏规则,高兴的时候对着不认识的小朋友也咯咯笑个不停,对别人的友好或不友好分不清楚。总之他不是真正的关注其他小朋友,或许别人在他眼里也就是个“物”吧。当我的儿子真正懂得找玩伴和好朋友,真正能和别的小朋友玩得起来的时候,那才是他走出自闭的重要一步。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5-3-11 10:50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Susan发表</b>。



我家多多今天两岁6个月。 有自发性语言,今天还和妈妈“吵架”,妈妈说“糖给妈妈”,他答:给多多。不让人碰他的自行车,会说;"多多的自行车".

但对陌生的室内环境可以说到了“极度恐惧”的地步。除了去超市,几乎不愿去任何形式的陌生的室内,医院,教室,陌生人的家里,妈妈抱着,可以待几分钟,但马上要走,否则就大吵大闹,无法安慰。而且一定要妈妈一起走。非常苦恼,因为这非常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及入托。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发现好的方法,不知各位,可有好的方法经验介绍。万分感谢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我想刚刚看到的家长的提议都是有效的,比如先介绍,然后一步一步渐进式增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因为对于孩子的来说,去多种不同的地方,会增加其信息加工的负担,因此在最初挑选地方的时候要评估孩子对不同环境害怕的等级,先从最低的等级开始,就是最不害怕的地方开始,让孩子开始适应,比如有点害怕姥姥家,但是还可以忍受,那就在他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在姥姥家呆一会,尊重孩子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每个环境都同时在尝试,那样小孩子会崩溃的。

如果想具体知道这种系统脱敏疗法,先看心理治疗的书,是行为治疗的那一章。



其实多多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地方,比如能缠着妈妈,在妈妈那儿寻求保护,这是多多康复最为重要的,千万别损失了这种关系。










作者: 田田妈妈    时间: 2005-3-11 13:03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真高兴又见到你,常来这里看看吧,以解“相思之苦”<img src="images/icon_smile.gif" border=0>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5-3-15 17:16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ming805发表</b>。



我孩子快4周岁,准备下个月要去机构训练了,是一家公办机构,封闭式训练,家长不能参加,可以全托 半托,因我是外地想全托,这样我们不耽误工作,可孩子太小我们又很担心,我们现在很矛盾,想请大家帮帮忙!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寄宿 方便了家长 伤害了孩子



  “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寄宿儿童了。”儿童咨询专家赵远虹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朱家雄所长坚决反对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认为“寄宿”幼儿园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做医生的刘女士坚决不把二女儿送去寄宿,“送去寄宿,你原以为可以省事,结果更麻烦。”刘女士的大女儿两岁零六个月就被送去“全托”,一直到小学毕业,而且上的是精心挑选的寄宿学校。现在刘女士一谈到“寄宿”就后悔不已。“很多人因为没有对比,感觉不到寄宿的问题”。



  刘女士说,“论先天条件,老大比小的要好得多。怀老二时我还喝了酒,而且又是高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老大寄宿后,她一个月、半个月就生一次病,身体全垮了。”刘女士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个别情况,在老大班里,上寄宿的孩子普遍身体不好,而且个子矮。“相比而言,老大小时候的独立能力比妹妹强,智商也还行,但她就是只管自己那摊事,好像是个局外人。而且两个孩子的性格大不一样。我们都是同样的教育,但小的非常灵动,也会疼人,家里什么事都喜欢参与,但老大就显得木然多了,也缺乏和家里的互动,你关心不关心她好像都无所谓”。



  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需要身体接触的,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非常重要,但刘女士说,自己的大女儿根本不需要亲密接触。你想抱抱她,她甚至闪到一边,还问“你干什么”。



  有的父母对孩子上寄宿制幼儿园很满意,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孩子很乖巧,学会了自立,平时上床睡觉都不用父母管。有的父母还到处夸耀自己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给妈妈端杯水,很懂事。



  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博士易春丽尖锐地指出,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是幼儿园老师要求的,孩子好像是在完成任务。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这么小的孩子就不需要和父母的交流互动,不需要在睡觉前听妈妈讲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易春丽看来,过早将孩子送去“寄宿”是非常残酷的,孩子年龄越小所受的伤害会越大。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易春丽毫不客气地将寄宿制幼儿园斥之为“高级的孤儿院”,她说,“在这里,孩子的物质需求不缺乏,但情感的需求是缺乏的,幼儿园的老师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因为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感受不一样。父母两人照看一个孩子与一个老师照看多个孩子,其情感的投入也不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用‘铲除’这样的词对待‘寄宿幼儿园’也许都不过份。”赵远虹说,很多家长并没有看到“寄宿”将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伤害,还自认为“寄宿”对孩子有利,甚至是最好的方式。问到这些家长原因时,大都以“全托”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尽早适应集体生活为理由。殊不知,家庭最大的作用是给孩子“根”的概念,如果“根”的概念形不成,孩子的所属感就很淡漠,同时极易误认为被父母抛弃。



  赵远虹说,孩子在婴幼儿年阶段(0岁至3岁)应以专人照顾为益,因为每个孩子身体发育的速度不尽相同。比如肠胃的发育,有的三餐饭过多,有的又太少,掌握对大小便的控制也不是依赖大人的意愿,而取决于孩子内在的生理发育基因。有的父母只注意幼儿园的硬件设备的优劣,全然不顾这种全天候幼儿园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的情感发育遗憾。这种遗憾一旦形成,首先表现在对家庭成员的冷漠,对社会理解的模式化和单一化。



  “如同自然界中春播秋收的四季,与孩子建立一种亲密关系也是有时间限制的,最佳时间一旦错过,终生难补。当孩子一旦与其他教育者建立依恋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即刻被淡化。”



  “还有的父母对自己教育孩子没有信心,图方便将孩子‘推’给别人。尽管家长也许可以选择学校,但不能选择照看者,甚至不知道照看者的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和自身情绪掌控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会时刻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此外,孩子在幼儿园一个星期5天,由于受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性,到了周末往往不会主动向家长讲述一周内身边发生的事情。而天天与父母有交流的孩子才能得到及时的交流和指点。”赵远虹说,做父母的责任是养和育,不能仅仅把为子女出钱就看作是教育的全部。



  在幼儿园里,最容易被忽视的是中间一层,他们大多数既不属于班上最漂亮的,也不属于最出众或者最调皮的一类,他们习惯准时吃饭睡觉,守纪律。有一个寄宿幼儿园的女老师说,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三年中没跟老师讲过一次话,因为随大流而无人重视。刻板的一维生活缺乏刺激,远离现实生活,使得“寄宿”孩子思维简单,比同龄日托的孩子见识面窄。



  赵远虹在武汉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上寄宿的孩子在口语中常使用文字语言,尤其在回答大人的问题时常有迎合的心理,这与长期得不到充分重视、心理失衡有关。



  易春丽认为,很早就上全托的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非常差,会给孩子造成长久的伤害,比如,孩子在长大后,可能会比较冷漠,不会人际交往,对别人无法信任等等。



  在咨询中,易春丽发现,上“寄宿”、长久与父母分离的孩子,常常会出现两种状态,一种是抑郁型,孩子看起来很听话,但没有自己的思想。易春丽特别强调这种情况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因而对孩子的成长也最危险。另一种是恐惧,没有安全感,孩子常常处于焦虑的状态,特别胆小,总是紧贴着父母,害怕和父母分离。一位寄宿小孩的父母在幼儿园发现孩子的这种症状后,以为是幼儿园虐待过孩子,将孩子领了回来。易春丽说,实际上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寄宿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伤害。“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父母是省事了,但也会丧失很多东西,比如和孩子接触的机会,学会真正做父母的机会。”易春丽说,父母忙只是借口,应该承担做父母的责任。对于那些实在要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的父母,她建议,要特别留心孩子的情绪是否受到影响,有没有大的变化,是不是原来很活泼,突然变得不爱动了,这时父母应该尽快带孩子进行咨询。



  据赵远虹了解,在德国,乃至欧洲,根本没有中国目前这种意义上的寄宿幼儿园和小学。德国现有的幼儿园大部分也是半天制,最长的从早上8点到晚上5点。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说,在美国只有几种专门为特殊职业人员服务的寄宿幼儿园,如值夜班的医生护士。按国际惯例,即便是寄宿大都从中学开始。



  “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不是太短,而是太长了。”赵远虹认为幼儿一天参加4—8小时的社会活动完全足够了。



  在日本,幼教问题是全社会的重大事情。幼儿园里发生的事通常放在报纸头版头条的位置。幼儿园老师的地位也相当高,他们的薪水与大学留校的助教不相上下。可以说,目前幼儿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全社会20年后人的素质的高低。



  在赵远虹看来,如果父母非要选择寄宿,那么非常关键的要素是看孩子有没有单独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幼儿园或者学校是否创造了一些类似家庭的氛围,孩子是否允许携带自己的玩具和私人用品等等。孩子的依恋物是他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恐惧或者因分离焦虑时依托的一种安抚品,能起到缓解情绪度过危机的作用。有的幼儿园为了避免孩子想家,不许挂父母的照片,不让从家里带自己的东西,人为地想让孩子淡忘家庭,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



  咨询中,赵远虹发现,不少五六十岁的老寄宿学校的人,直到今天仍普遍地感到家庭生活繁琐复杂,难以适应。



  “寄宿制在前苏联、前东德、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较为普遍。当时提出的口号是解放妇女,让她们参加到革命和工作中去。中国50、60年代不少寄宿幼儿园和学校,大部分是为当时的干部子弟办的。这些家庭的孩子几乎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成长,极度缺乏社会知识,尤其是家庭观念和情感知识方面。”赵远虹特别指出,许多幼教问题不仅需要教育学家重新认识和反思,更需要整个社会参与。比如国际上普遍认同的,0岁到3岁的幼儿需要母亲在家带养,而在中国如何实现,中国妇女能否为了孩子再回到家庭中去,妇女的位置又如何定位和评价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各方人士关注和解决。









( 中青在线-青年时讯 记者 陈迎炜 实习生 李斌 )





不好意思,好象又在打击大家了。




作者: flocyz    时间: 2005-3-15 17:27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事实上,我最近刚把孩子送去了幼儿园,而且办的是全托。每次去看他,他都拉着我们要走。不过在家,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孩子的确很难培养良好的习惯。最近我一直在考虑,是否在幼儿园搭个铺,这样至少每天晚上可以带他。不知道这样是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流泪了,因为我是母亲。为了让我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拿出十二分的勇气和精力去战斗。我别无所求,唯愿上天能护佑我的孩子早日走出那个我无法触摸到的孤独世界......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6-4-7 14:23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pingpingma发表</b>。



我儿子都四岁半了,我让他练习点连线的时候,因为他画不直,都是把着他的手画的,可是他似乎控制不了手,总是一下子就把两个点连起来,当然不是直线了,而且经常冲出终点.以前我是想他节奏掌握不好,可是现在他可以在拍鼓的时候时快时慢的拍了,画线还是画不直,我把着他的手,感觉他根本不受我的控制,经常是他的小手都被我捏红了.<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会不会画直线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父母执着于某个训练的时候是否想过这可能会损害你们之间的关系?

当孩子的小手都被捏红了的时候,他/她又是怎么解析父母对自己的行为?

在亲子关系和训练是冲突的时候,到底该做的抉择是什么?



还有如果孩子不会画直线有的时候可能是在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好,搜索一下我的另一个帖子,《过度训练是有害的》。




作者: 田田妈妈    时间: 2006-4-7 17:21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易老师,下午好!<img src="images/icon_smile_shock.gif" border=0><img src="images/icon_smile_shy.gif" border=0><img src="images/icon_smile_approve.gif" border=0>




作者: nina    时间: 2006-4-7 19:13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同意易春丽的观点,坚决反对全托!想当初我在德国留学,回到家,发现孩子被全托在那个青 苹果 。瞪时, 泪 如雨下.....,,我连夜与我老爸吵了一架,把他接了回来。现在孩子对我相当有感情。前天晚上因为开家长会出去两小时,他就在家哭,打电话要我回来,我不得不提前回来,回来后,他摸模妈妈,看到妈妈的嘴有点干,还说妈妈开会把嘴开破了。我每天,睡觉前,摸模他的小屁股,给他捞佯佯 ,成了他最享受的一刻 。有时他作坏事了,我还拿这个吓他,妈妈晚上不给你到Play Room Play 了 ,不给你捞佯佯了,他会说那我给妈妈敲背,--他会拍马屁了---我很高兴 。 我说那敲10000下行不行?他说10000下太多了 ,后来讨价还价到1000下。----会讨价还价了。我学了SONRISE ,也是强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不要过份的教育!比如: 我给孩子在读书 ,也许这本书对他还是难了一点,他就是不听,自己讲自己的:他说:school bell is on ,school bell is on ,(学校铃响了 ,学校铃了 ),要是以前我肯定会说:你自说自的,干吗?快跟妈妈一起看书 。话已到嘴边,我想到了SONRISE 的培训,于是跟他一起说:学校铃响了 ,学校铃响了,牛牛怕了,牛牛哭了,(因为他怕铃声),他说牛牛才不怕尼,牛牛才不哭尼 。OK,对话就有了。父母首先要成为玩伴,这也是我从SONRISE学来的,写到此,我儿子在给我打手机,他知道我的手机号。。








作者: pingpingma    时间: 2006-4-7 22:33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谢谢易老师的提醒,其实你这个帖子,我在去年就见过。我也很同意你的观点,但是当我儿子去评估的时候,因为他不会点连线,不会认字,(那时他才三岁十个月)。评出来的结果很低。而你知道的,我们家长交流孩子的进步,就是你的孩子现在在学什么?会不会三步指令?能不能点数等,所以有时候,看见别的孩子会很多技能,我当然会急。

我顺便想问你一下,你对PEP评估有什么看法?



我一直以为儿子是上帝送给我的一个完美礼物.可是我现在才知道他是上帝对我的一个考验.
作者: 张雁    时间: 2006-4-8 09:50
标题: Re: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关于全托,真是一言难尽.我们的孩子在四岁半的时候有四个月是全托的,对他的刺激相当大.因为他不会说话,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幸好接下来是二个半月的母子全天相伴的机构集中训练.到训练期末,他期末他的各项进步非常明显.教师说他"会玩会笑了,象个孩子了."他的语言在这两个期间都有明显的发展,我想前者是迫不得已,后者是兴之所至吧.

近一年半,我们也时常把他托在特殊的训练机构.也明显感到易春丽老师说的那个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现在开始改进吧.除了不得已,一周不要全托在那里,有个三四天已经太长了,不能比在家里的时间更长.否则对孩子都会感到陌生.

家长很难,想轻松一下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的社会服务也比较少.只能尽量去平衡.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6-5-20 20:51
标题: re:六一儿童节又快来了,大概这一天不关爸爸妈...
六一儿童节又快来了,大概这一天不关爸爸妈妈怎么办忙,都会和孩子在一起吧.我把这些关于家庭和孩子的老帖子再提上来.这些话题真是一辈子的事.
作者: rosy    时间: 2006-6-1 23:39
标题: re: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祝孩子们节日快乐!...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祝孩子们节日快乐!
向易春丽老师致意!
作者: 赵子云    时间: 2006-6-7 13:38
标题: re:孩子和父母形成了安全、良好的关系是父母引...
孩子和父母形成了安全、良好的关系是父母引导孩子走出自闭状态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是这只是第一步!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父子(母子)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对我们的孩子实施你的训练计划,用爱心、耐心和恒心把我们的孩子从星星的世界中牵引出来。
作者: tmn    时间: 2006-6-7 19:47
标题: re:这个贴子说的太好了,以前我并不在意和孩子...
这个贴子说的太好了,以前我并不在意和孩子培养感情,孩子进步一直很小,自从爸爸去外地工作之后,我和儿子形成相互依恋的关系,在他的身上投入很大,孩子的进步是惊人的,周围的人都说孩子变了,这证明母子感情是孩子进步的基础,我现在逐渐想从孩子的教育中走出来,多找老师教,我的任务是给把关,思考如何教和充分做一个慈母,让孩子有个依托.
作者: 孤独学子    时间: 2006-6-15 10:54
标题: re:在北大听易老师课,介绍了一个案例,在新浪...
在北大听易老师课,介绍了一个案例,在新浪博客上看到案例“小满妈妈”的博客,推荐给大家 http://blog.sina.com.cn/u/1234637960
作者: leicolen    时间: 2006-6-18 11:08
标题: re:看了小满妈妈的博客,感动........
看了小满妈妈的博客,感动.....

大家都应该去看看
作者: junjun-fat    时间: 2006-6-19 08:44
标题: re:我儿子一直就很依恋父亲,虽然我们一直在努...
我儿子一直就很依恋父亲,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他并没有质的变化(说话经常鹦鹉学舌,分不清人称代词,有刻板行为,智力落后(虽然一直不断的教他,仍理解不了颜色和形状),目前只是不再怕陌生了,词汇量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有效交流,不会提问.
作者: 李晨    时间: 2006-7-11 10:24
标题: re:真感谢方静老师,当我第一次听到确诊结果时...
真感谢方静老师,当我第一次听到确诊结果时,我真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接受。后来慢慢的,我觉得我儿子的优点挺多的。我爱儿子,他是我的一切!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6-8-27 00:51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sn...
下面引用由snailstar发表的内容:

    今天的心情真是一言难尽,本来是兴致勃勃,结果却忍不住热泪盈眶。从机构训练了一段时间,孩子的进步挺明显的,我和老公对孩子的未来重新燃起了希望,我们想把孩子送回原来正常孩子的幼儿园。希望通过和正常孩子的接触,学会一些交往能力,也可以发现孩子的不足,及时去改正。毕竟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但是刚入幼儿园不到1小时,园长找我谈话,要求我们请保姆,照顾孩子,原因是我们孩子比较牵扯老师的经历,别的家长有意见,而且老师数量有限,精力也有限。我感觉到好像是晴天霹雳、当头一棒,正就是我的儿子要面对的社会,面对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态度?没有给一天的观察期,没有给任何机会。
    儿子生下来选择孤独,选择把自己封闭在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是当我们强制把孩子从他的世界里拉出来,却发现周围的世界早已对他竖起了高墙。已经拉起了高压电缆。我清楚地记着园长的话,因为是本单位的所以没办法,如果是外单位的,坚决不收。
    在我们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时候,我的小蜗牛啊,你是不属于这个社会的,他们已经把你抛弃。
    现在我有些不明白,究竟是你选择孤独,还是被迫孤独!!!
...


好久都没有写帖子了,看了这个家长的帖子还是想回一下
我想孩子的问题让家长已经很受创伤了,有的时候外人的任何反应都会被解释为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很难看到这件事情的背后的有利的一面。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园长并没有拒绝孩子上幼儿园,而是让请个陪读。
如果孩子有自闭的倾向,请陪读对孩子是有利的,要知道幼儿园能同意家长让陪读进幼儿园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咨询过的家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费尽了千辛万苦。幼儿园能接纳孩子请陪读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这个幼儿园是比较好的幼儿园。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就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因为自闭症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有限,如果能有专人陪护,就能提供孩子一个具有保护性的环境,将人际交往中的伤害减到最小。并不是把孩子直接推到正常的人群中,孩子就可以变得正常。
我反复强调的是:安全、安全、再安全,只有这样的环境才是康复的基础。
作者: Alley    时间: 2007-10-23 01:15
标题: re:在我内心极度的不知所措时看到了易老师的贴...
在我内心极度的不知所措时看到了易老师的贴子.我的儿子五岁了,到幼儿园已经两年了,在三岁前除了不爱同小朋友交往外没看出同同龄孩子的差距,但自三岁到幼儿圆两年期间,他的进步非常小,与同龄孩子开始有了差距,我们观察他,发现他一到幼儿园就象变了一个人,有一个保护罩,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对任何即使在家中可以引起他及大兴趣的事情/玩具都不赶兴趣,所以他在幼儿园大脑是没有得到刺激.我就在怀疑,他是否没有安全感,而最近自我们发现儿子有自闭倾向后也一直在犹豫是让他去机构训练呢?还是去特殊点的幼儿园,还是半天训练,半天在现在的公立幼儿园,还是接回家来自己训练?在现在的幼儿园老师没有特殊教育的经验也没有时间单独管我儿子, 他不参与任何活动及教学,他就接受不到正常孩子在游戏在互动及游戏中所获得的经验及知识,他的大脑就得不到刺激,对他没有任何益处, 而在家里,我们自己教,我们已经做好了要牺牲一个人的工作的打算了,但又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方法,一下要学会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别人要花四年本科学的知识谈何容易, 若交给机构训练, 好的机构都在排队,且都是外地的,远水解不了近渴,今天我还同我先生讨论,说到,有些机构里就象在训练小猫小狗,我想让这样的孩子掌握我们主流社会的规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处理因为他们不同于主流社会所带来的情绪障碍呢?是不是更多的行为问题源自情绪问题呢?我就想不明白,我们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爱这个儿子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一直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 可是他就是特别缺乏安全感,似乎对所有不熟悉的不可掌控的环境都有不适应,可是他又无法表达出来. 我们都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写的很乱,问题很多,的确我的思维从一个月前被"症断"时的一片空白到今天的一片混乱.
作者: qinhantang    时间: 2007-12-10 08:26
标题: 理性科学的帖子
期待更多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09-2-8 16:48
标题: re:没啥新内容更新,就是顶起来自己好久以前的...
没啥新内容更新,就是顶起来自己好久以前的帖子,晒一晒,
希望对没看过的家长有帮忙。
作者: 宝贝爸    时间: 2009-2-8 22:41
标题: re:以前没看到过, 真是好贴子, 让孩子首先...
以前没看到过, 真是好贴子, 让孩子首先建立安全和依恋, 然后才能谈其它的. 在以琳网, 收获很大, 但还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尤其是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孩子的一些异常行为, 以找到正确的应对方式. 易老师有没有特别好的比较成体系的书, 或者文章, 给推荐一下. 另外, 在孩子的诊断方面, 北医六院的方式实在是太粗糙了, 并且, 缺乏对孩子比较全面的诊断(肯定应该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不知您那里能否提供这样的指导. 非常感谢!
作者: 千寻    时间: 2009-2-9 17:17
标题: re:真是好帖子!我的儿子随着我们家庭关系...
真是好帖子!
我的儿子随着我们家庭关系的改善变得越来越依恋大人了!爱炫耀他会的东西,经常过来叫我,妈妈,看杨哲骑车车!我有时都想也许他不是自闭,而是有一些发育迟缓
作者: 牙牙乐    时间: 2009-2-10 09:55
标题: re:好帖子!
好帖子!
作者: 易春丽    时间: 2010-5-8 18:07
标题: 优先解决的应该是父母的问题,而不是孩子
晒晒旧贴
作者: qinhantang    时间: 2010-5-8 18:17
标题: re:易老师惊鸿一现!俺很赞同您楼上说的,优先...
易老师惊鸿一现!俺很赞同您楼上说的,优先解决父母的问题(俺觉得主要是心理和情绪方面),着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是最基本的保障。
作者: wenwenma    时间: 2010-5-9 20:04
标题: re:有的家长很快就明白了。有的家长要...
有的家长很快就明白了。

有的家长要领悟很多年。

有的家长,很多年还没有领悟。。。。
作者: BMW    时间: 2010-5-9 20:13
标题: re:看了个标题,内容还没细看。“和父...
看了个标题,内容还没细看。

“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走出孤独最重要的一步”? 反对。应该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步,都很重要。
作者: 张乐泊    时间: 2010-5-9 20:35
标题: re:易老师写得好。 和家长的交际是基础...
易老师写得好。  
和家长的交际是基础,在快乐中学习。




欢迎光临 以琳自闭症论坛 (http://new.elimautis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