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以琳家长和家教的心声
培训总结
2003年元月,我有幸参加了白崎先生在以琳为家长做的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看了一下孩子来以琳前后的照片,我觉得孩子最大的改变,是孩子精神面貌的改变。他不再是以前那个愁容满面的孩子了,现在的他是个比较快乐的孩子。正当我为他这些改变而高兴时,听到了白崎先生关于变容的理论:即孩子气质、性格、欲望、精神上的地方改变,变容的可能是需要一个稳定的气氛,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在这里我要感谢方老师,正是方老师,创办了这个充满爱与关怀的以琳,让他在这个充满爱的环境内安心成长,才能有今天的进步。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不少感悟,我是一个进步慢、悟性差的家长,希望大家多指点。
一、尊重我们的孩子
不可否认,我们家长是爱孩子的,但我们尊重孩子吗?我认为我爱孩子,但没有尊重孩子。比如:在吃饭时,孩子冷不丁跑掉了,以前我的反应是捉住他,或是大声喊:“站住,回来。”试想,如果我们是跟朋友在一起吃饭,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问:“你怎么走了,有事吗?你需要什么?”而面对孩子时,我从不这样询问,我根本就从心里否定了他,认为他不懂根据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更别提去问他需要什么。其实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剥夺了孩子接受各种刺激的机会,我急于把孩子拉回来坐下,以维持家长的面子(尤其在公众场合)。其实孩子有能力明白环境对他们的要求。但是他接受的是被拉回来,而不是对环境要求的,及事件前因后果的说明。因此,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他就真的不明把我们为什么拉他回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发脾气、跳),而这时,我就更烦,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明白,不可教。
二、承认我们的孩子,赞赏我们的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最好”,但我们这些自闭症家长对孩子却是抱怨的多,赞美的少,因为家长在面对各种生活问题,以及对孩子未来的恐惧时,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不由自主提高了对孩子的要求,高估孩子的能力。我就是经常感觉孩子“应该”会做这个,“应该”会作那个。结果,孩子如果作出来,那他是“应该”会的,当然就不表扬,孩子做不出了,我就会很失望,那种无奈、挫折感,让我很生气,立马会指责孩子,把孩子弄得很紧张,不知所措。孩子从妈妈这里体验到的是学习的烦恼,甚至是痛苦,他怎么会愿意与妈妈及其他人交往。这是我需要改变自己的地方,要学会赞赏孩子,体会他的不容易,及发现他的进步,让他依恋、信赖我们,愿意与我们交往。母子之间有了交流并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扩大到对外人的交往。
三、科学地对待孩子的问题
以前,我总以为我的孩子非常刻板,比如说他总爱不停的跳轮胎及翻书。他在以琳有两个月的时间是在哭闹中度过的,其中三分之二是为了这两大爱好被我剥夺而引起的。他跳轮胎的爱好是在做了系统的感统以后,就不再迷恋了。原来他跳轮胎是为了调整他扭曲的本体感。(在做感统测评时,他属于重度失调的)孩子说不出他感觉不对的地方,他在努力地自己调整,却被妈妈不断指责和打断,甚至是剥夺。可怜的孩子只能用哭声来反抗。而他翻书、抖书页的问题,被白崎先生指出是视力的问题引起的。他有斜视和立体盲,他在借助这种方式调整自己的立体感觉,而我一直没有发现孩子有视力问题,固执地认为这是他的刻板行为。为纠正这一行为,而不知让他哭了多少次。而他在平时由于视力差带来的问题,更不知被我斥责多少次。从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起,我就没有再仔细分析他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而是一股脑把问题归结到自闭症上,没有再追究到生理上的问题,给孩子带来那么大的伤害。希望别的家长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科学地分析孩子问题的原因,这样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四、精心地安排训练
在这次培训中,白崎先生的理论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那种对于孩子深切的关爱,和生命价值的尊重,让我不能忘怀。其中有这样两个小节,让我体会到这位可敬的老人对待孩子的精心。第一,他说:“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是不做更多思考的,怕在思考中皱眉的表情会影响孩子。让孩子误会白崎认为我做得不好。”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在对待孩子时,我的喜怒哀乐都是不加收敛的。尤其是“恨铁不成钢”时,我的失望、挫折感和无奈都流露出来了,对孩子心灵的打击太大了。在这里,情绪已经成为训练的工具了,如何成功运用工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应该像白崎一样精心到注意一个皱眉的表情上,来避免对孩子心灵的打击。第二,是白崎在演示折纸的方法,他想出来的方法是那么吸引孩子,乐于让孩子接受,让孩子较容易的掌握了一种技能。很多时候,是我们抱怨孩子笨,学不会,其实应该是我们更精心地设计课程,引起孩子兴趣,帮助孩子成功,减少挫折,而不是抱怨孩子能力不高。需要改变的是父母。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孩子了解更多,我会更努力,让他生活的更好。也祝愿所有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MXF 妈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