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香港儿童康复服务政策及服务现况
香港康复服务政策的目标:“在有需要时推行和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以预防残疾、发展残疾人士的体能、智能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并且创造一个外在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在社交生活及成长方面,均能达至全面参与及机会均等这两个目标”。
政府部门的角色:评估需求、筛选及转介、策划及协调、经费、监察
民间组织的角色:提供服务、倡导创新、组织自助和互助网络、反应需求及倡议改善
与康复服务相关的政府部门:
(1)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及下属的社会福利署及卫生署
(2)医院管理局及各区医院
(3)教育统筹局及其下属的特殊教育组
整体香港儿童康复服务资源配套:针对弱能儿童及其家庭的服务主要有(1)早期识别与评估(2)个案及家庭服务又分为·医务社会服务 ·综合家庭服务 (3)法例保障(残疾歧视条例)由平等机会委员会实施。(4)经济援助包括 ·综合社会保障援助 ·各类慈善信托基金 ·伤残津贴 (5)住宿服务包括 ·住宿特殊幼儿中心 ·兼收弱智儿童的儿童之家(6)支援服务包括 ·暂托服务·住宿服务·家长资源中心 ·房屋体恤安置 ·交通支援 ·求助电话热线 (7)教育及训练
康复服务阶段:包括(1)0——6岁 预防及评估、学前训练(2)6——18岁 学龄服务
(3)18岁以上 成人服务
香港康复服务流程: 每个孩子有注册医生和综合观察计划(母婴健康院0—3岁5—6次的观察),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便让孩子去儿童智能体能测试中心去测试,再由儿童体能智能测试中心分配孩子去学前中央转介系统(社会福利署)和特殊教育组(教育署)。学前中央转介系统分配孩子去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或特殊幼儿中心或兼收弱能儿童幼儿中心。由特殊教育组根据孩子情况分配孩子去特殊学校预备班或去特殊学校/普通学校/医院特别班/弱听儿童巡回辅导服务/巡回辅导/辅导教学服务中心。18岁以后进行职业评估服务然后到技能训练中心。由成人中央转介系统(社会福利署)分配到庇护工厂或日间活动中心或一些专为他们建立的院舍。18岁以后还有为这些孩子设置的家居训练的计划和社区生活技能训练的课程。
学前康复服务(0——6岁)
(一)早期识别及评估: 包括
(1)由卫生署——母婴健康院(综合观察服务)
(2)医院管理局——各区医院儿科及康复治疗(复诊、治疗)
(3)卫生署——儿童体能及智力测验中心(评估、学位安排)
(4)教育统筹局——特殊教育组(听、视、语言、学习甄别)
(二)教育及训练、支援服务
(1)社会福利署负责经费资助、监察服务负责质素、由自愿机构提供服务
(每个机构接收一名特殊儿童,政府拨款3000—4000港币/月)。
(2)服务类别:·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1924学位(名额)
·混合幼儿中心——1924学位
·特殊幼儿中心——1344学位 102住宿学位
·残疾儿童暂托服务——42名额
·家长资源中心——10间
学龄康复服务(6——18岁)
教育及支援服务:
(一)教育统筹局负责经费资助、监察服务素质,由官立/津贴学校提供教育
(二)服务模式:
(1)特殊学校——55间,共7400学位包括:
2间——视障
4间——听障
7间——肢体残缺
41间——弱智
1间——医院学校
另有:7间——情绪及行为问题
(2)主流学校提供支援,目前就读于主流中小学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童数目截至到2004年9月是:
言语障碍 小学(1103)中学(30)
听障 小学(466) 中学(436)
视障 小学(41) 中学(28)
肢体伤残 小学(141) 中学(73)
智障 小学(692) 中学(320)
自闭症 小学(490) 中学(111)
学习困难 小学(12280 中学(10913)
总数 小学(15231 中学(11911)
(三)为在主流学校就读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童提供的支援服务有:
(1)资源辅助包括:融合教育计划津贴(额外每校多1 名教师和1—2名教师助理)
小学加强辅导教学计划(小学)多加1—2名教师
学校辅导服务津贴(每校每年20万—40万港币,视乎学校班数而定)
优质教育基金——资助学校实行不同的计划
新资助模式试验计划——(每名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每年辅助1—2万元)
(2)支援服务包括:评估服务(听觉、言语治疗、心理辅导)
学位安排
校本支援安排
成立地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教育心理服务
学校社工服务
(3)教师培训: 在职教师的特殊教育培训
名额专业发展讲座及工作坊
校本咨询服务
(4)公众教育: 通过电视/电台/网上/公众场合宣扬平等参与、共融的信息
(5)社区支援: 提供专业支援、学童训练服务及培训
社区上各慈善基金会提供拨款、助学金、奖学金、津贴予学校支援学童
(6)特殊学校提供的支援:为听障、视障、言语发展有问题的孩子提供支援
特殊学校成立资源中心提供服务予其他主流学校
目前香港儿童康复服务有待改善的几个方面:
1、 服务衔接
2、 残疾的定义
3、 偏远或新发展地区服务不足
4、 服务安排的弹性
5、 资源是否有效利用
儿童康复服务的发展方向
1、 新综合服务中心模式
2、 跨专业协作
3、 加强业内同工的专业培训和发展
4、 继续建立平等共融的社会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