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和大家讨论讨论泛化问题。
记得在机构时,田惠平老师对我们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走出自我、走入家庭;第二步:走出家庭、走入社区、走入学校;第三步:走出社区和学校、走入社会;最终融入社会。我不记得原话了,大致是这个意思。
再来看看小然的成长历程
1岁半:语言开始退化;
2岁-2岁半:自闭症症状最严重的时期:只对一个词有反应:果冻,对任何人、任何声音、任何其他事情都无反应;
3岁半以后:各方面进步很大,对人的选择性太强,在家妈妈的话就是圣旨,只要是妈妈说的,毫不犹豫地执行,非常听妈妈的话,但家里其他人的话就不听,至今还记得从北京回到婆婆家,有一次,婆婆叫他涂颜色,小然说:“妈妈都没叫我做作业!”
3岁半到4岁半:在持续进步的同时,从只听妈妈一个人的话到开始听婆婆、公公,舅舅、舅妈、以及爸爸的话;并且在除了家里以外的地方也能跟随大人的指令了。
4-5岁,经过训练,主动语言出现,能够回答问题,从只回答妈妈一个人的提问到能回答家中其他人的提问,慢慢到能回答熟悉的外人的问话,并且开始在提示下提问,只能向家人提问。
5岁以后,上学前班,进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似乎所有的技能都不会了,在学校从不说话,也不听从老师的指令,在家人的陪读下,慢慢能够在辅助下听从老师的指令,慢慢开始开口回答老师的提问,但前提是,必须先喊他的名字才回答,
在家中和熟悉环境的表现持续进步,能与大人进行一些交流,并开始主动学习新语言,语言大量增加,句子长度、句子类型、内容都有显著增加,但似乎这个能力在学校就消失了,在学校和陌生环境,几乎一言不发,只能跟随简单指令,特别令人不解的是,当有家人在时,能回答熟人的问话,不需提示,但他一个人时,决不开口,可能家人在场,本身对他而言就是一种提示?
经过一年的学前班,在学校能跟随老师的指令了,但话仍然非常少,和在家相比较,完全是两个人,但对学校、同学没有干扰,因为不怎么说话
6岁8个月进入小学一年级,表现出明显不适应,
表现在:不能跟随学校指令,完全不听老师的,最简单的也不听,自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受环境中无关因素的干扰,什么都想动一下,老师的、同学的东西都想拿,在学校的表现又再次出现倒退
同时,在家的表现持续进步,在没有同学或只有一个弟弟时,上课表现和正常儿童无差异,跟随指令、回答问题,到黑板前写字等都和正常儿童没有明显差别,在家与大人进行交流,有问有答,理解能力有进步,语言长度、用词都在增加,并可以讲述在校、在外发生的事情,当然是比较简单的,同样,这些能力好象在学校就没了,基本上一个月过去了,主要进步是:在课堂上不再离开座位,也不说话了,不再乱叫乱笑,但不听老师的,上课自已玩书,自已做书上的题,这星期热心于做算术上的配对题和写拼音,以前做过的又做一次,不厌其烦啊,算术书都被写烂了,对同学之间的交往很少,不能正确回应,基本上只能跟着同学去玩,没什么话说,除了会告状好象就没说的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一个感觉,每当孩子走入新环境,新地方,或者说,接触面增大时,他都会失去一些技能,表现为好象是退步了,但在熟悉的环境中持续进步,经过辅助之后,这些技能会慢慢回来,但时间还是比较长,也可能是我们的辅助做得不到位。
我个人感觉仍然是对人的选择性和对环境的选择性太强造成的,也就是对人的泛化和对环境的泛化的问题,除了及时辅助、创造机会、给他时间去适应用这些办法来帮助他泛化,希望各位讨论
leicole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