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况:五组 三岁十个月
问题内容:每次玩玩具或电脑时,他不会玩或者玩法不对时,别人想要教给他怎么玩(触碰到这个玩具),他会立刻把正在玩的这个玩具扔到地上,有时还会躺在地上。教他玩玩具的人只好作罢。
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分析:
A:每次玩一个新玩具或电脑游戏时,他不会玩或者玩法不对时,他不会玩,别人想去教他(触碰到这个玩具)。
B:他会立刻把这个正在玩的玩具扔在地上,有时还会躺在地上。
C:教他玩玩具的人只好作罢。
家长曾尝试的方法:让其冷静后,情绪调整好后继续教他玩这个不会玩的玩具,如果让教一下就给一个他平时较爱的强化物,但这个玩具本身就是个很强的强化物,所以这种方法也不是很好,最后导致他很多东西的玩法不正确,因为不让教,而且如果你拿一个同样的玩具在他旁边玩,他看见后会很生气的给你的玩具推倒或者破坏,不让你玩。
想要得到的帮助:求指导方法,该怎样解决这个不让人教的行为问题,要按照什么步骤教。
建议方案:
通过与家长沟通,孩子的行为功能确实是逃避,但前提是只要有人碰触他的玩具,就会出现扔玩具、躺在地上的行为,所以孩子逃避的是别人对孩子玩具的碰触,如果要让孩子能接受别人教他一些玩玩具的方法,首先需要先解决逃避碰触的问题。
一、主动性方案:
通过了解,孩子能接受短时间的轮候游戏,那我们就可以从这点进行切入。 首先给要用的物品按照孩子喜欢的程度进行级别分类,由低到高慢慢进行过渡。 其次回合的长度要从短到长,以确保是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 再者,要进行人员及环境的泛化。如:与孩子玩轮流放积木的游戏,从每人放2块到3块到4块……,同时及时给予强化,接下来可将这个游戏进行人物的泛化或者物品的泛化。 当孩子能接受别人对他的玩具触碰后,可以再去教导他玩玩具的方法。
二、被动的行为干预方案:
当家长已经碰了孩子的玩具,孩子把玩具扔掉,妈妈可以把玩具拿起来,继续自己玩。这个时候可以忽略孩子的行为,不要给予批评,也不要叫孩子去拾玩具,更不要和孩子互动。如果孩子有哭闹的行为,家长可以走开,直到孩子平静下来。那个时候可以给指令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三、预防性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孩子不喜欢别人碰他的玩具,在家长没有准备好“打仗”时,尽量避免去碰孩子的玩具,以避免这类行为问题的发生。但是,家长不要总是选择避免,选好时间(家长精力充沛,孩子心情不错的日子),家长主动去碰孩子的玩具,但碰的速度要快时间要短,看孩子能不能接受。如果孩子能承受过去,马上夸孩子并奖励孩子;如果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则遵守被动干预的原则。
以上建议供家长参考,希望能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