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3-5-9 22:28:19
|
只看该作者
re:老师们好,我补充一下问题行为: 我...
老师们好,我补充一下问题行为:
我们试试看一个一个的分析问题行为。
一、A:无聊时
B:吐口水(吐到哪里?大约频率是多少?)-----比如走路时,突然会对着地面吐一口,地面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或者在阳台的小
黑板上写字,写的很认真,很开心,在转身拿粉笔擦时,就会分心先吐一口,然后再拿粉笔擦。类似这种突然的吐法,一天大概有
三到四次。一开始吐后,我们会批评他,后来发现慢慢的转变为吐过之后故意看着我们,或故意叫我们去看,发现这点后,我们立即
采用了忽略的方法,任凭他看我们,或叫我们,都只当没看见。忽略后,刚开始,他觉得无趣了,也就不再故意吐了,但后来,我们
不看他,他自己又处在乐趣中,自己吐着玩了。
C:家长批评、忽略、讲道理。
妈妈分析行为功能:引起注意
当你们给他注意力(批评讲道理等)时,他的行为有没有停止?-----制止或批评的当时,行为会停止,但很快就会重新出现
如果分析孩子的行为是为引起注意力,我们要观察孩子吐口水的频率是什么?
积极干预方案:
1、在孩子吐口水之前能及时的关注孩子,跟他聊一下天,并夸奖孩子的好的行为。
2、要练习孩子独立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这需要妈妈根据孩子的能力,给孩子设定独立完成事情的时间,时间从短到长,任务从简单到难。
3、当他能独立完成你给的任务时,慢慢的让他自己选择想玩的玩具。然后自己能独立的有意义的去玩耍。逐渐的练习会让孩子自己在空闲的时间也能够去选择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去做。
这里家长需要学会用代币奖励,当孩子在一段时间里面能独自的去玩耍时,就要及时的奖励。
根据孩子的能力,交给孩子各种玩具的玩法。
二、
A:看到手头物体或地面有缝隙时(能举个例子吗?两个积木之间的缝隙?地板之间的缝隙?外面人行道上石头之间的缝隙?)
-----缝隙是类似窗户的导轨里,地板与地板的接缝里,电子琴喇叭的凹槽,花坛边长方形阴井盖
B:吐口水(吐到哪里?缝隙里面吗?频率?在跟大家玩游戏的时候也会吐口水吗?)
-----热衷于瞄准缝隙,力求吐进缝隙里面去。频率是只要看到类似的缝隙就会上去吐,除非手被我们拉着,够不到
C:家长批评、忽略、讲道理,还会再吐。
功能分析:自我刺激?
当看到缝隙时,他只有吐口水的行为,还是会伴有其他的行为?比方说,会把东西往缝隙里面塞。-----会把东西往缝隙里塞。因为小时候
喜欢玩储钱罐,把硬币塞进储钱罐的投币口。现在长大了喜欢看公交车上投币的那个机器,因为也有个投币口,所以他不投币时喜欢站在那个机器旁看别人投币,或者他自己撕些车票往里面塞。
有时候,同一个行为在不同的情景下出现,他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把前提和行为分析细致了才能正确的分析出功能来。
如果孩子的行为功能是自我刺激
1、前提性方案:如果是在外面散步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让他嚼块口香糖?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吐口水相对来说要困难些,问题行为就会相对减少。
2、在他行为发生前,就积极的奖励他正确的行为。比方说奖励孩子“能安静的跟着妈妈走路”“能把积木搭成一座高楼”
3、行为发生时,如果在家里,可以让他把房间里面的卫生打扫一遍。-----这个今天试了一下,在阳台上吐了,我让他把整个房间拖了一遍,
他很不情愿的拖了,中途还有几次想放弃,被我拒绝了,拖完后,我告诉他,以后吐口水,就要帮我打扫整个房间。这样做的效果还有
待观察
4、给他视觉上的提示,口水只能吐到卫生间的马桶里。但是这个要防止孩子为逃避某一活动而不停的跑厕所。
三、
A:当玩轮流游戏没轮到他时
B:吐口水(吐到哪里?频率?)-----比如大家轮流滑梯,他滑完回来排队上楼梯时,就会对楼梯旁边的平地上吐一下。或者大家轮流做感统
训练时,他做完一个项目排队做下一个项目还没轮到时,就对着脚下的软垫吐一下。频率可以每次回楼
梯时。
C:家长批评、忽略、讲道理,还会再吐。
功能分析:自我刺激 引起注意力?
在做轮流游戏没轮到他时,这个时候,他应该是在关注别的小朋友,可以试试看这样练小朋友关注同伴。1、可以辅助他关注正在玩游戏的小朋友,然后要对他的关注给予积极的奖励。2、可以做一些游戏,在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中,让小朋友必须要关注小朋友。像以琳的玩具《动物园》《猫捉老鼠》,如果他不关注,就会在这个游戏中失败。3、我在上集体课的时候,别的经常会有小朋友不关注别的同学。所以,我经常会做一些练习,一个小朋友起来回答问题,我再问别的小朋友:“刚才那个小朋友说了什么?”如果他能回答对,我会积极的强化他。没说对,我有时候会让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再说一遍。然后让他注意听。
当正确行为建立起来的时候,问题行为就会逐渐的减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