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29日有幸听到COCO老师和JENNY老师关于孤独症专题的培训讲座,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以下是在培训期间听到的个案,听完培训后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贝贝:5岁
2、孩子的认知情况:孩子全天在机构训练,只认识常见的基本物品,认知量没有达到同年龄孩子 的水平。且认知一样东西比较慢,一般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
3、语言情况:语言理解较弱,只能回答较简单的问句。泛化能力不够。针对某样玩具或情境会固 定使用教过的句型。
4、孩子的沟通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双向沟通,如每次进个训室都会问同一个问题:赵老师呢? 只能解释简单因果关系:如肚子饿了要吃饭。
5、问题所在 (见下表ABC分析)
7、提供孩子的刻板行为信息:孩子是个看起来很自然的孩子,能跟老师配合做能力范围内课题。 但是看到某样物品就会和某个句型固定搭配(这个句型是老师教过的)
问题描述:在一定的环境,大约相距30米左右,听到别的小孩哭,贝贝就会跑过去打人家,这时 候爸爸会上前阻止。如果这个小朋友哭闹的声音很大,贝贝会跟着一起哭。这时候爸爸会安慰 贝贝。
A(前提):听到别的小朋友哭
B(行为):跑过去打小朋友
C(结果):爸爸阻止
A(前提):听到小朋友哭闹的很厉害
B(行为):跟着一起哭
C(结果):爸爸安慰
F(功能):逃避(哭的声音)
前提性方案: 1、当爸爸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带孩子绕开,或者帮孩子捂住耳朵,以减轻这个 声音对孩子造成的不舒服的感觉。
2、训练孩子对这种声音的适应度(承受力):可以下载或录制孩子比较敏感的声 音,进行脱敏练习。让孩子接受声音的音量从小慢慢过度到大,从时间短慢慢 过度到时间长。记得每次练习,如果孩子表现好(是我们期待的行为)都要给 予强化物,以便维持孩子的好行为。
3、社会故事:当小朋友哭的时候(供参考)
每个人都会有不高兴的时候,
小朋友也是这样
小朋友不高兴时有的会哭
有时候哭的声音大
有时候哭的声音小
这是可以的
当我不喜欢听这种哭的声音的时候
我可以捂住耳朵
我也可以告诉爸爸:“我好害怕”
这样爸爸就会带我离开
我就听不见哭声了
替代行为: 当孩子遇到类似情况时会使用捂耳朵或走开或告诉大人“我害怕”等替代行为 。(这些替代行为是在孩子没有行为问题的时候,设置情境教会的。当下次遇到类 似情境时孩子能使用替代行为,就要及时给予强化。并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强化物 的力度。)
关于另外一种功能——寻求注意力。经过与师傅讨论后我们认为:孩子行为的功能不是在寻求 注意力。如果是寻求注意力,就会在小朋友不哭的时候也打小朋友,不会只在 哭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