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到别人家乱拿东西,看上去是问题行为,但背...
| 到别人家乱拿东西,看上去是问题行为,但背后也有认知的原因在,他分不清别人的和我自己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能分清那么就是控制力的问题。 
 从问题行为的角度来说:
 A:闯进别人家
 B:乱翻乱拿
 C:被人拎出来摔地上
 
 表面上这样的结果没有强化孩子的问题行为,这里也没有说明这个孩子是不是再也不敢了,或者减少了,起码是这个地方再也不敢了。
 后面贴主提的是普遍情况,没有再提这个孩子的情况。
 
 对于问题行为的处理,我们要做的是三方面:防、控、教。
 防是指让他没有机会。
 1、在行为能力没有完全建立好的时候,尽量看紧,不让他有机会乱闯进别人家里。
 2、如果要去做客,事先告知,进门后紧紧看住不让他有机会乱动乱翻并尽快撤离,同时强化孩子安安静静手放好的行为。(虽然是你拼命控制的,但功劳给他,为的是好行为能上升)
 3、万一出手了,要眼明手快马上阻挡。
 
 控:
 1、行为得逞后,你要求他把每一样东西放回原处,他做的时候你要没有表情。千万不要他放一样你就表扬一下。
 2、事先一定要订行为契约,所以回家后要按契约行事,比如取消看电视玩游戏之类的,不能他摇着你的手求饶,你就点着你的头服软。
 这一步很重要,不仅是让孩子把行为好结果相联系,也是让家长自己成为一个言而有信的榜样。
 
 教:
 这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仅靠防和控,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我们来看目标:
 其实是两个:1、不乱闯别人家
 2、去别人家也不乱翻乱拿
 先看第一个:
 去别人家要先敲门,允许后才可以进去。
 这个需要练习,一次又一次去练习,直到会了。
 不过这里要小心的是,他是不是到处去敲门,或者按门铃?(石头小时候就干过,让人很厌烦)
 所以你要限定范围和时间,哪几家什么时间你可以去敲门或者按门铃。
 你要跟着他,不该去敲或者按的地方你要示意不可以,做到了要奖励。
 可以的地方,他先敲门或者按门铃,征求别人同意再进去,让进去本身就是强化了,你可以再口头并代币强化及说明为什么强化。
 
 如果孩子最听妈妈的话,那么就是妈妈带他反复练习,行为相对稳定后要换人,否则光是听妈妈的也不行。
 
 第二个行为:
 1、去别人家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表现,家长都清楚么?孩子清楚么?
 2、先在家里练习。他在家里是否会乱翻乱动乱拿?尤其是喜欢的东西,不知道征求父母的意见允许后才可以动?他要学习征求意见,要学习延迟满足,也要学习接受被拒绝。家里不能过关就不敢去别人家里。
 3、到了别人家也要一个脱敏的过程。所以一开始你必须找到配合你的人,防止行为被强化。这不用多解释吧。
 1)先是没有引起他兴趣的东西,进去前他手上有自带的喜欢的东西,到别人家就是玩这个东西,你陪他玩。
 2)东西依然带,中途放下,和你紧紧坐在一起,可以看看电视之类的。
 3)好表现一定要及时强化。
 4)有好东西出现,是直接放在显眼处,他可能不需要翻而是直接去拿的,就要教他说:给我看一下或者玩一下可以么?我反对教给我吃一点好么?呵呵
 5)在抽屉或者茶几等地,露出一点或者有个吸引的盒子,会让他产生翻的欲望的,这个时候就不是教可以给我看一下么玩一下了,因为不是直接放的就问都不应该问。
 你问不是让别人为难么? 这就是你要教他忍受他的欲望,看着也不能翻不能动,先忍短一点的时间就撤离或者用别的分散注意力,慢慢加长时间。及时强化。
 
 做这些一开始都要是那个孩子最能听的那个人带着,慢慢人要泛化,这个能力才被建立。
 
 过了这些关,再去其他的家庭或者公共场所等地。
 
 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