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550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绪是个大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0 19:3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越发起脾气来,是惊天动地地动山摇型的。
隔壁有个未装修的别墅,连楼梯都没有装。他强烈的要去进去看。
怕危险(怕有蛇)不让他进去看。他就地动山摇,一跳三尺高,炸开了锅。

妈妈哄,姥姥拉,怎么也不行。
妈妈一狠心回头走了,他又害怕了。紧跟在后面,回到家,坐在家门口又哭了好半天。
姥爷觉得很丢人,抱回来,又蹲在门里面哭了好久。


他平时好好的乖巧的很,也爱唠嗑。
今天回来笑嘻嘻的还和我们说,幼儿园中午吃了火腿肠炒豆腐,好吃。
在学校去拉尿尿,抱着老师不放。老师说,你去吧,去拉尿吧。他说,我有点怕。老师也觉得这个孩子乖很多
没想到晚上居然闹这么一出。发起脾气来,就地撒泼,没有人能够控制住。

真正体会到老家长说的,没有情绪的孩子才能带的出去。很多高功能的孩子因为情绪问题严重,只有呆在家里。
乖乖惹人疼,哪怕技能再弱,也能被人类社会接受呀。

情绪是天生这么暴躁的莫?
能不能慢慢潜移默化成不爱发脾气那种呢。
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区别就在爱发脾气莫?

2#
发表于 2012-8-20 20:49:07 | 只看该作者

re:调节情绪是最困难的任务,大体上两个途径。...

调节情绪是最困难的任务,大体上两个途径。

第一,从生理上来说,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产生情绪的大脑区域链接不够,而且产生愤怒情绪的杏仁核普遍发育异常,导致情绪一发作,就是最高级,没有中间的过度。
      杏仁核生理结构目前没什么办法去改变,只能尽量提供让大脑链接尽可以增加的环境,比如:尽量减少焦虑和压力,增加温和情感的体验。

第二,高功能孩子四岁开始可以采用 CBT 方法来学习控制情绪。
      Attwood 有一套教学方法,在《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中有介绍。
      教学过程会很漫长,无法短暂有效,不过Attwood 的工作室训练过上千名孩子,通常在青春期之前能让孩子掌握自我控制的要点,较好地度过情绪更不平稳的青春期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2:09:44 | 只看该作者

re:第二,高功能孩子四岁开始可以采用 CBT...

第二,高功能孩子四岁开始可以采用 CBT 方法来学习控制情绪。
      Attwood 有一套教学方法,在《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中有介绍。
      教学过程会很漫长,无法短暂有效,不过Attwood 的工作室训练过上千名孩子,通常在青春期之前能让孩子掌握自我控制的要点,较好地度过情绪更不平稳的青春期阶段。


燕博能介绍一些资源吗?在哪里可以找到?虽然我们不是高功能。但也能听进去一些话。很想学习一下。
发脾气的小孩还能忍受,发脾气的半大小子就难处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8-20 22:19:21 | 只看该作者

re:除了这本书上介绍的内容,目前在国内针对高...

除了这本书上介绍的内容,目前在国内针对高功能孩子情感方面的 CBT 教学我还没看到特别系统的资料。
样书我已经看到了,书店应当快发货了。

更详细的教学内容,我原来在我家地里写过,Attwood 的 CAT-kit,要卖 200多美金,其实就是几套卡片,我听讲座的时候都看到了,感觉家长可以自己做,所以写了一个介绍帖子。

到底在哪楼,我得找找,我的楼高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20 22:29:05 | 只看该作者

re:我地里 1103 楼,不搬过来了,大家过...

我地里 1103 楼,不搬过来了,大家过去看吧。

我写的比较简单,看了之后有问题可以讨论,但这么山寨人家 200 美金的产品,我还是低调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8-20 22:40:05 | 只看该作者

re:情绪问题,我认为还是应该从具体的表现形式...

情绪问题,我认为还是应该从具体的表现形式,即行为,来入手为好。
也就是说,你须要先确定,在什么样的场合或前提刺激下,他出现的怎样的行为(强度和频度)你觉得是不可忍受的,先把这个红线画出来,再想他可以怎样做,你可以接受,比如发脾气可以,但不能攻击,接受你哭,但不接受在课堂上大哭...等等,进而一步步考虑你如何得寸进尺地提高对他的红线范围和自我控制能力。否则,泛泛地谈情绪失控后的行为,想针对各种场合下的发脾气,给出个一劳永逸的处理方法,不现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具体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8-20 22:50:41 | 只看该作者

re:学习行为处理和学习情绪控制不矛盾。...

学习行为处理和学习情绪控制不矛盾。

四岁以上的高功能孩子,两方面可以并行。
但情绪控制的确很难,很多“正常”的成年人都要去上愤怒管理课程,有些上完了也感觉没用,最后选择吃抗抑郁药物来控制焦虑和愤怒。

不过如果能在认知上提高到对情绪和行为有管理能力,这样的孩子更容易走上社会。
这也是高功能大孩子做 CBT 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08:54:4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的较量

今天天气很凉,吃早饭的时候小越坚持要开电扇(因为以前天天开电扇吃饭前几天高温)。
怎么劝也没有用,说今天天气凉不能开电扇,会感冒。听不进去,就是逼着大人开电扇。
口气越来越焦急,情绪越来越焦虑。
再不开,肯定摔早饭就地打滚了。


拗不过开了。
姥爷从院子里摘菜回来,也闷闷的坐在电扇凉凉的风下无奈的吃饭。
感觉对不起老人。
妈妈憋了半天,对小越说,哎呀,电风扇吹得妈妈好冷呀,吹得姥爷也好冷呀。好难受呀,要生病的了呀。我们关掉好不好?
这个小子居然爽快的说 好!!

关掉之后,妈妈没忘表扬,小越好乖呀,妈妈现在好舒服呀。姥爷舒服吗?
姥爷在旁边沉重的点了点头(悲催)。

这次小子怎么听劝了呢?
是感受到自己不当行为给亲密人群带来了不方便才做的吗?
还是,已经开了快5分钟,小子已经过足了瘾,能割舍了?

燕博和秋爸能帮我行为分析一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8-22 09:08:08 | 只看该作者

re:估计他自己也感觉冷了。孩子的预测...

估计他自己也感觉冷了。

孩子的预测能力有限,可能不太懂天热开,天冷不开,环境因素变了,同样的行为后果是不一样的。
他对劝说的理解力可能也有限,但自己体验一下,就明白了。

我不认为孩子能理解到他的行为给大家造成了不舒服,更主要的可能性是他自己也想关。(如果他自己不想,为了别人才同意的,那就太人精了)
你的表达很到位,但你一开始预测未来的那种“劝”,和体验完了之后总结式的“劝”,在让孩子理解的效果上肯定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8-22 09:27:47 | 只看该作者

re:我家孩子四岁半,他虽然不是情绪问题严重的...

我家孩子四岁半,他虽然不是情绪问题严重的孩子,基本比较乖巧,也算听话,但偶尔也有急躁的时候,特别是他想说个什么但大人却理解不了的时候,会急得大哭,并会扑到沙发或床上扭动身体。这时,我会抱起他,紧紧拥抱,使他的胸前区受到我的挤,也可以把他摆平在床上,用手按压抚摸他的胸前区,他会很快平复下来。他以前急躁时就会抱着我咬着牙使劲,我后来觉得可能他这样会释放些压力,就试着主动帮他这么做。事实是效果确实有。抱他的时候,还要有语言安慰。这时不要讲道理了,只替他表达心情就行了。比如,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妈妈知道你急坏了,妈妈怎么不懂你呢?妈妈好坏啊,等等。分散他的注意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8-22 09:40:07 | 只看该作者

re:越妈列举的开风扇这样的行为问题在我们孩子...

越妈列举的开风扇这样的行为问题在我们孩子中很常见,我把猪猪老师这篇精华贴在这里,非常精典,非常透彻,有同样行为问题家长对照一下,是不是有所顿悟?所以说我们很多新家长,真的是需要静下来,仔仔细细地看看论坛中教育贴、精华贴。



化被动为主动

在青岛的时候,有位妈妈问我:孩子胆小,走在路上一直紧紧地拉着她的手,怎么样才可以训练孩子把手松开自己走呢?我回答她说,为什么你不能拉着他的手呢?当你主动拉起孩子的手,你就可以控制拉手的力度,然后慢慢地减这个力度,然后慢慢地移动拉手的位置:从手、到手腕、到搭着前臂、到搭着上臂、到搭着肩、到搭一点背、到最后一点都不用碰。那位妈妈释然地笑了,说回去试下。

我在和孩子爸爸妈妈的对话里,常常接受到的问题就是:我的孩子有这样这样的问题,要怎么办?换句话说,爸爸妈妈们看到的是“问题”,着眼点是放在怎么样去改变问题。接着,爸爸妈妈们就觉得进了死胡同,觉得这些个问题受到了这样那样的环境条件或孩子本身行为的制约,根本从无改变,然后束手无策。我要说的是:当我们看到问题的时候,是的,问题本身是存在的;而当问题产生的时候,它的控制权是在孩子那里;我们因为没有控制权而觉得束手无策,往往只能被动地去应对——所以,我们时时要想想,怎么样把被动变为主动,把控制权抓回到自己手里,从而找到干预的方向呢!

从行为学看行为,我们总是要分析行为的前环境、行为本身的表现形式、以及行为的后环境。所以,我们看任何的问题行为,都可以试着从这三个方面去寻找应对的方法。

行为的前环境主要看行为在哪些环境里容易发生,有没有特别的事件触发行为的产生。对于前者,大部分的家长做得比较好。比如,知道孩子害怕人多吵闹的环境,就尽量避免带孩子去那样的地方。对于后者,往往是家长觉得无奈且无助的。举个例子,孩子喜欢做电梯,看到电梯就一定要去坐一下;而且在去过同一个地方之后,在下次再去到那里时,第一件事可能就是跑电梯。某些特定的地方,我们避免不了,知道有电梯,也一定要去,当然电梯肯定也搬不走,所以第一个方案就不管用了。就这个例子来讲,我们知道,在没有电梯的时候,孩子并不会突然之间要求坐电梯,但看到了电梯就一定要去做,所以电梯是触发这个行为的特定物件。孩子一定要坐电梯这个行为困扰了家长,所以家长所希望的目标就是:孩子看到电梯不要求去坐电梯——这明显是个死胡同。孩子喜欢做电梯,所以去坐电梯这个行为是受到内在强化的,被强化的行为是不可能无故就消失的——除非这个内在强化不存在了,也就孩子本身对坐电梯不再感兴趣。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加入我们能控制的因素。

举两个例子:

1)      行为:孩子每次都要坐电梯到特定楼层。——陪孩子坐电梯,但必须在那个楼层之前或之后的某个楼层停留,才去孩子挑选的楼层;渐渐的,孩子可以去任何其它的楼层,但不去他挑的那个楼层;渐渐地,有的时候家长挑选楼层,有的时候孩子挑选楼层;渐渐的,选的楼层数不能超过“X”,并且越来越低;渐渐地,只坐到二楼,然后必须走楼梯下来;再渐渐地,必须做些其它的事才去坐电梯到二层,然后走楼梯下来;再渐渐的,有可能坐或不坐电梯。
2)      行为:孩子在走进小区的时候,要进每幢楼,把每幢楼的电梯都按一遍。——还是去每幢楼,但每次走的路线都不一样(宁可多走些冤枉路);渐渐地,走漏一幢两幢楼;渐渐地,事先让孩子挑选好今天去哪几幢楼;再渐渐的,去的楼越来越少;再渐渐地,偶尔去偶尔不去。

在上面讲的例子里,家长的对应,或是被动跟着孩子走的,或是强制性地遏制这个行为,但结果可能是孩子高强度的哭闹。面对孩子的哭闹,特别是在公众场合,家长往往是举白旗的一方。所以,对于这类行为,我们不能用强的,但可以慢慢加入由我们来控制的因素,从而慢慢地控制行为。当然,在操作的过程里,因为没有完全满足孩子,也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行为问题;但毕竟孩子的要求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所以可能引起的对抗性行为相对就会比较小,或者说没有那么激烈。再多加一条,如果在干预初期确实引发了孩子高强度的对抗,那家长就要坚持“不给”的原则了。在鲜明的结果对比下——听家长的话,可以去搭电梯,只不过以家长要求的方式去搭;不听指令,不给搭电梯——孩子的行为会由结果趋动,自然地转向前者。后面的干预就会顺利很多了。

观察行为本身的表现形式,也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干预。有位妈妈曾经说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一早起床就要问妈妈几点了;妈妈回答他说“不知道,要看一下”,孩子坚持说“不行,我要你现在就说。”然后妈妈只好随便说了一个时间,孩子立即就会下床去看时间,然后回来告诉妈妈“妈妈,你说错了,你是笨蛋。”我建议妈妈说,明知道孩子要问这些问题的,为什么还要等着被动地去应对呢?为什么不主动出击呢?行,我知道你要问,我问在你前面行不行?行,你刻板你的,每天问一样的问题,我可不能跟你一样刻板了,我每次问你的问题都不同。清早一醒来先问:“儿子,几点了?”“儿子,现在大概有八点了吧,你去看看对不对?”先下床去偷看好时间(让孩子看到),然后回来说,“儿子,你猜现在几点了?”“儿子,你去把闹钟拿过来,我看看几点了”;故意准备好两个闹钟,还把时间调错一个小时,然后就可以“对质”了,。。。总之,要把控制权抓回自己手里,这样,不仅训练过程里有很多乐趣,也就不会被孩子的刻板语言烦着,还有可能借此机会扩展孩子的语言,增加对话的回合呢!

最后,从行为强化的角度,我们还是需要找到每个特定行为的强化物是什么?我们能不能控制这种强化物,使得它不跟从特定需要干预的行为?如果不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到类似的强化物,并用于强化正确的行为?如果还不能,我们就需要利用其它的强化物,通过增大量与质的方式,来与原来的强化物竞争,从而实现正确行为和问题行为之间的竞争。

举例来讲,孩子喜欢玩泥沙,家里种多少盆花,都在不注意时,被孩子毁得一干二净。对于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会在事后告诉孩子,不可以这样玩泥沙,或者骂一顿,甚至打一顿。很多家长会抱怨说,问孩子“这样做对不对?”孩子会回答“不对”;问孩子“下次还做吗?”孩子会回答“不做了”;但类似的事情还是不断在发生。与其事后做教育工作,我们是不是可以试一试,在孩子还没有毁了花之前,我们把孩子带到阳台,拿把小铲子,教孩子给花松松土,把表层的土松了之后,让孩子用手抓泥土(满足孩子的触觉),然后把抓起来的土洒回根的四周,再用手把土压压平,也可以再让孩子给花浇点水;完成一盆,可以再给另一盆也一样松松土、洒洒水。在这个过程里,既有玩泥沙的乐趣,也学着对花的护理,以后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每天的一项工作。通过同样的强化,教会孩子一个正确的行为,并通过正确行为来取代不正确的行为。

总之,当我们面对孩子有问题行为的时候,不要只着眼于问题行为本身,或者只着眼于事后教育孩子改正;也要想一想事前怎么样去做,怎么样把控制权抓回自己的手里,把原来被动的应对变对主动的干预,找到了方向,即使干预需要一段时间,但至少我们可以找到前进的道路,慢慢地往前走,当问题解决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微笑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8-22 10:53:35 | 只看该作者

re:接着分析:孩子坚持要开电扇,是因...

接着分析:

孩子坚持要开电扇,是因为前几天都开了,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模式,突然改变,就破坏了他的刻板性 。
(ASD孩子的这种刻板性,是有生理基础的,大脑长程链接少,局域大脑回路成为主流,一旦有什么模式被固化,就很难改变。)

如果家长心里明了孩子的这个特点,知道突然改变模式,对孩子来说无法接受(破坏刻板模式,最容易导致情绪问题),那么解释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
“天凉开风扇会感冒”,这是预测结果式,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一种解释。
“风扇是热天才开的,天冷就不开。今天天冷,所以我们不开”,这样解释可能就会容易一些,如果孩子喜欢数字,还可以给他看温度计,什么温度以上开,以下就不开。

这都是事后诸葛亮的分析,就我个人来说,我也做不到对这种突发事件能事先都想好对策,但如果多经历几次,大体上能做到如果习惯性脱口而出“天凉开风扇会感冒”,就会马上意识到这句话不起作用,还可能导致孩子进一步产生情绪问题。

“天凉开风扇会感冒”,这句话对NT孩子估计很管用,因为是一种威胁式口语,NT孩子听话听音,而不仅仅是字面含义,其实哪怕大人不说一句话,瞪孩子一眼,NT孩子可能都会乖乖不作声去吃饭了,因为讨好权威是社会性生存本能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8-22 17:39:00 | 只看该作者

re:情绪问题还是行为问题?虽然说,要...

情绪问题还是行为问题?

虽然说,要开电扇这个需求是与自闭症孩子的特点相关的,但哭闹发脾气这些行为问题是和自闭症无关的。

从孩子妈妈的表述里也可以看出:平常孩子主意很大,不怎以听大人有话。

用硬的(不能满足的时候就不满足):孩子父母家里老人在情绪上可能都受不了

试着用强化吧:
1)先把孩子的行为问题放一放,能顶得住的时候顶,顶不住的时候索性大大方方地给,别逼到孩子哭闹了才给,至不这样可以不继续强化孩子的问题行为。
2)建立孩子听话的行为——给指令(选择孩子会服从的指令),孩子做,夸讲,积累小星星之类的贴纸,积到一定数量(5-10)个,给孩子换强化物。
3)当能很轻松地做到第二步的时候,慢慢加主孩子可能服从可能拒绝的指令
4)关键:强化物要有力,是孩子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东西。

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8-23 15:23:51 | 只看该作者

re:单次的行为,没啥好分析的。[QUOTE]...

单次的行为,没啥好分析的。
下面引用由happyyue发表的内容:今天天气很凉,吃早饭的时候小越坚持要开电扇(因为以前天天开电扇吃饭前几天高温)。怎么劝也没有用,说今天天气凉不能开电扇,会感冒。听不进去,就是逼着大人开电扇。口气越来越焦急,情绪越来越焦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8-24 19:52:56 | 只看该作者

re:语言理解力比较好的孩子可否用治疗性故事解...

语言理解力比较好的孩子可否用治疗性故事解决?其实是从K妈那里学的,我小小操练过几次,但是还在学。最近找了几本相关的书在看。

编个小故事,就是含沙射影地说有只小猴子,怎样怎样,把他的行为编进去,但是要有个正确行为的结尾,就是比如小猴子知道别人家的别墅是别人家,而且在装修,危险,然后听从了家人,妈妈表扬了他。也可以问他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呢?

我对于REPLAY处于初级学习操练阶段,今天有时间随便上来写点儿。我给儿子最近操练过,我觉得他对于自己被编进故事挺高兴的。而且没有直接批评他,最后给了他一个正面行为的榜样,他应该心知肚明妈妈喜欢他怎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5 10:32:30 | 只看该作者

re:嗯,这个方法好。

嗯,这个方法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8-25 16:05:55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最近的情绪问题也很大,比如出门他要求...

儿子最近的情绪问题也很大,比如出门他要求开车,你不去车那里,他就死命的哭闹,要你抱着背着,还动手掐你。我想导致这个的有2个方面,一是他表达太弱了,想表达不能正确表达。另外,他不能接受变通,比如他不会接受走着出去玩。现在还能抱着他走,等他大了,就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11-4 18:25:03 | 只看该作者

re:燕博你好,我是个电脑盲,能否把您的专栏发...

燕博你好,我是个电脑盲,能否把您的专栏发个链接给我。

我女儿3岁半,2岁的时候杨宗仁教授说是自闭症边缘,3岁的时候全家搬到现在的墨尔本,10月份刚被诊断出高功能。这里的系统很复杂,我们已经被政府表扬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搞清楚这里的看病程序。要排3个月才能有心理学家做另外的诊断,这样几个专家的报告汇总,儿科医生才能在最早12月底出报告。我女儿目前情绪问题挺大的。

很感谢以琳提供了这么多的信息,知道了tony attwood,
另外看这个链接。http://www.uniqueupsychology.com.au/,专注于女孩自闭症谱系的。
这里的治疗费用特别贵。另外墨尔本是不推崇RDI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盼望能尽快得到燕博的信息。我的邮件地址:cao_lingyan@hotmai.com

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8 14: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