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293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频繁的挤眉弄眼是不是有问题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2-6-8 02:2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儿轩轩从一岁半起就发现经常有挤眉弄眼的情况,开始以为是在和大人作鬼脸,但后来发现是无法克制的行为,最近一段时间,他的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我怀疑是不是脑部神经受到刺激所致,请教各位是不是需要去医院做个检查,但我不知什么检查项目对这类情况比较有效,有类似情况的家长能否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谢谢



2#
发表于 2002-6-8 22:14:51 | 只看该作者

Re:频繁的挤眉弄眼是不是有问题了

建议你先去医院的神经科作检查,如果你在北京,可以去北大医院妇儿门诊部,在府右街,那里的神经科比较好。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2-6-10 09:20:09 | 只看该作者

Re:频繁的挤眉弄眼是不是有问题了

有一种病主要的症状就是象你说的那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2-6-10 13:26:04 | 只看该作者

Re:频繁的挤眉弄眼是不是有问题了

jiec:

你说的“有一种病”是指的什么?



李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2-6-11 09:17:55 | 只看该作者

Re:频繁的挤眉弄眼是不是有问题了

我查了下internet网,请看http://www.qlwb.com.cn/qlwb/gb/2001/05/08/jkdk/jkdk/13.html

不过,你应该到医院里去看看,医生更有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2-6-15 00:35:01 | 只看该作者

Re:频繁的挤眉弄眼是不是有问题了

有一种病叫抽动秽语综合征。我的孩子也有,我不去理会。



a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2-2 12:29:15 | 只看该作者

Re:频繁的挤眉弄眼是不是有问题了

建议你先去医院的神经科作检查,如果你在北京,可以去北大医院妇儿门诊部,在府右街,找秦炯和林华两位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gy64 该用户已被删除
8#
发表于 2005-2-3 13:00: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3-4 22:18:15 | 只看该作者

Re:频繁的挤眉弄眼是不是有问题了

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组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肌肉抽动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其他行为障碍的综合症。发病年龄多在2-15岁之间,男童多见。

  本症病因不详,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本病有遗传倾向;2.围产期、婴幼儿期发生感染、中毒、外伤造成中枢神经的损伤;3.神经递质的活性过高过低,导致相应的神经、精神活动异常;4.精神刺激。

   特点:

   1.阵发性的肌肉抽动。如眨眼、挑眉、皱鼻、伸舌、舔唇、点头、摇头、耸肩、弹指、跳跃、挺身、弯腰或不由自主地伸手打人、打自己身体,用手指戳自己的嘴巴、鼻孔、眼睛等。

   2.不由自主的声音抽动。有的表现为不断的清嗓子、咳嗽,发出“啊、啊……”“咿、咿……”“吭、吭……”等快速的、毫无意义的音节重复;有的可出现一些有意义的句子;严重的发音性抽动出现秽语和一些攻击性语言;有的表现为模仿性语言或刻板性语言,轻度的声音抽动往往吭吭唧唧,不易为人们所发现,严重者大声尖叫,对周围产生干扰。

3.其他行为障碍。可伴有注意缺陷,情绪不稳,攻击性行为,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

4.心理障碍。容易发生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烦躁,激怒,逐渐出现离群、沉默寡言、郁郁寡欢等问题。过度兴奋、疲劳、紧张或患病时,抽动症状加重,精神松弛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诊断: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3)对本症的诊断标准为:

    1.发病在2-15岁;

    2.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快速、无目的的动作,影响到多组肌肉;

    3.多发性发音抽动;

    4.动作能受意志遏制数分钟或数小时;

    5.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的临床强度有变化;

    6.至少持续一年。

   防治原则:

    1.加强儿童保健,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2.加强儿童心理保健,减少抽动的发作;

    3.加强重症患儿的监护,保证安全;

    4.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

    5.使用行为疗法,鼓励患儿发挥自身的潜力,控制抽动的次数;

    6.家长、老师要正确对待、谅解、体贴患儿鼓励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与同学和睦相处。



    以上摘自《特殊教育医学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0 01: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