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3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测评结果的解释及项目制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7 10:1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的发展障碍,为了更加了解孩子目前的发展情况,我们通常采用测评的方法来使孩子的各项指标具体化,包括感知觉、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交、情绪行为等。

  

对于医院或机构中经过数小时对孩子的测试得出的结果,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先来看一看丁丁和心心的例子:

  

丁丁3岁半,性格内向胆小。在某医院花了2小时得出的《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成绩中,认知为0分。这让爸爸妈妈焦虑万分,我们家的孩子真的什么都不认识吗?

  

对于0分的成绩,丁丁在星希望进行进一步的自然评估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无论老师们如何辅助、如何启发,丁丁对于“指一指苹果”“把小狗拿给我”等指令都无动于衷。但是有一天,个训老师无意中变换了指令:摸一摸小狗。丁丁竟然摸对了!进一步用“摸一摸”做指令,丁丁摸对了5种动物、6种水果!那么,我们说,丁丁的认知能力是有的,只是他的表达方式比较刻板,影响了他的测评成绩。

  

再看心心。心心4岁,语言能力较差,因此以“指认”取代“命名”作为认知测评的口令。在某机构中的测评结果是:对颜色全部指认正确,因此已经掌握了颜色概念。

  

但心心在星希望的3个月自然观察结果是,她无法辨别红黄绿蓝等基础颜色,在指认颜色时会随机选择。因此我们不能说她掌握了颜色概念,只能说在评估中对于2~3个颜色测评题中偶然指对了。

  

经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测评结果在短短数小时内很难完全反应孩子的真实水平,只能反应在测评的数小时中孩子的表现。而测评时的表现及成绩会受以下因素影响:

  

1、  配合度。孩子情绪好,可能会配合,但孤独症的孩子普遍配合度较差,因此很多时候他不是不会,而是不配合。

  

2、  紧张度。很多孩子比较怕生,在医院或机构的新环境中,很难马上进入状态。因此在测评时往往放不开,导致测评成绩低于平时。丁丁就受紧张影响。

  

3、  随机度。我们知道测评题目都是在每类知识中抽取几个问题作答,其中有很大随机成分。假如孩子运气好,刚好全蒙对了,这就无法反应真实成绩。

  

4、  刻板度。我们的孩子会比较刻板,像丁丁这样,只会对“摸一摸”口令做反应,而对其他常用的测评口令无动于衷,测评老师不可能用很长时间去寻找合适他的口令。

  

5、  时间短。通常测评只有数小时,而我们即便天天和某人在一起,也不一定全部了解他。因此测评时间的限度也决定了结果的局限性。

  

测评的结果确实有他的局限性,但它依然是训练内容的重要指导方向,关键是,我们如何解释这个成绩。

  

对于丁丁的测评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测评时间段他确实没有正确反映,他的问题不在于认知本身,而在于认知表达和紧张情绪的控制。星希望会在制定认知训练项目中着重提高这两点。

  

对于心心的测评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她在测评时间段确实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她对于颜色的辨认并非完全没感觉,她比完全不认识颜色的水平好一些,因此个训项目制定时,辅助力度会相应降低一些。

  

对于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评估,通用方法是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即测评,以最终分数为准;定性评估为自然评估,通常需要1周到1月的时间,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孩子的各种能力表现。综合以上两种方法的评估,才能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孩子,从而制定符合孩子发展水平的训练方案。

  

对于测评成绩,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在自然状态中充分验证,寻找问题点。不可全盘否定,也不可全盘接受。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 13: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