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针对情绪紧张的孩子提出的。紧张的主要原因常常是别人对他的负面关注太多。如果你对他的关注就是拉着他不停地要求,那么这种关注对孩子来说是痛苦的,他只能用逃避来保护自己,逃避别人的眼神,逃避别人的接触。其结果是你关注得越多,他就越发回避,目光越发游离,你的做法客观上促进了孩子关注能力的下降.。尽管这是家长们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已经造成了孩子的情绪紧张,你现在所能做的就是降低对孩子的关注以减少孩子的不安全感和对外界的负面感受。这是孩子们最希望的。
我们有个4岁的孩子初来时没有对视,低着头。说话声音很小,你基本上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除了偶尔尖叫外,表面很安静,但没有见过他笑,每天心事重重。对指令不遵从,除非你硬性强迫他。看得出他精神非常紧张。我们试着将他放到幼儿园中班适应一节课。虽然上课时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不离开。但一直低着头,不停地摆弄彩笔。如果把彩笔从他手上拿走任何一支,他就会尖叫、哭闹。表面上他对彩笔格外依恋。事实上他不是喜欢彩笔,而是将彩笔视做他的精神安慰物。可以给他带来安全,可以因此回避一切。这次融合也验证了我们的判断。于是我们将训练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减少关注、放松情绪。
告诉家长回家也要和机构一致。以前的训练都要停止来配合现阶段的训练目的。每天基本上对他没有要求。在保证安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第二阶段:接受快乐的关注,他也会变得快乐。确保周围的人每天面对他时都要给他带来快乐的体验、灿烂的笑容。和他在一起就要逗他开心。他特别喜欢身体的接触,如咯吱他、抱起来转圈等。我记得有一天。爸爸领着他上游戏课。他很安静,但是并不开心。我走过去使劲夸奖他做得好。他面无表情。我一面夸他,一面咯吱他、抱起来转圈。他高兴得咯咯直笑。我第一次看到他这么开心。第一次抬起头正视我。下课了,他主动过来拉我的手。大概经过一个月,说话声音明显提高,开始不回避别人的目光,抬头走路了。还经常面带笑容。虽然关注持续时间还比较短,但整个人已经明显地放松下来。当到了他上个训课的时间,他会早早地站在个训室门口等着。奶奶说“以前下课时他会无目的地到处走动,现在让他走也不走了,生怕不让他进去上课似的。”奶奶说“现在每天都高高兴兴地。放学回家,愿意帮奶奶做家务。人变得很听话。懂事多了。”
第三阶段:强调主动关注、扩充兴趣范围。不久,我们第二次把他放到幼儿园中班。他仍然拒绝。使劲拉着老师的手。手还有些发抖。老师安慰他说“不怕,老师陪着。”他真的安静下来。拉着老师的手走进中班教室。小朋友们正在画画。他坐在椅子上,拿过对面小朋友的彩笔盒照例摆弄起来。我们并没有制止他。过了一会,小朋友画画需要笔,我们尝试着把他手里的彩笔一支支递给小朋友,他很平静地接受了。又过了一会儿,我们从他手里把彩笔全部拿走还给小朋友。他表现出明显的不情愿,有些急。我们马上转移注意力到孩子的作品上,“看看大飞画的是什么呀?真好看,我们**画得更好。”他看了一眼,好像忘了刚才的事情。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睛看着窗外。在没有人提醒的情况下,他偶尔会看看小朋友。我们很高兴。虽然只融合了两次课,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关键的进步有二:一是可以放下手中的依恋物,说明他已经放松了很多。二是开始对小朋友的活动有主动关注行为了。我们从他感兴趣的事物做起,继续训练他的主动关注。如家人吃东西或者玩他喜欢的玩具,它会主动去看。但没有表现出其它任何主动性行为,就走开了。他认为如果别人没有主动给他,别人就是不想给他。因此他从不争取。经过两个月,他的突出变化是主动性明显提高,主动语言明显增多而且声音很大。现在如果老师吃东西他想要,他会追着老师。即使老师不看他,他会拉着老师,会主动说“我要”。虽然还说不完整.,但已经将语言作为表达的工具在使用.。奶奶说“以前在家里很安静,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现在在家里话很多。每天要提很多要求。”对外界环境的兴趣明显增强。有一次我们玩打雪仗。他看到老师带着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一直很认真地看着,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2007、12、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