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3 09:52:07
|
只看该作者
re:五、 拓展想象 人有了...
五、 拓展想象
人有了想象力就能理解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历史事物了。
☆ 想象与情绪的关系
想象的调整能引起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它能使我们的情绪在预知的帮助下有弹性,增加心理的适
应性。也可帮助我们调整行为的反应,如我们预知严厉的表情和语气可能带来的恶果,就会调整行为。
任何能力的获得都是在一定基础上发展来的。在开拓孩子的想象力之前,要先明确孩子是否已具
备了相互参照能力,他已能明白别人的简单意图了吗?
☆ 怎样利用游戏培养想象力
首先要培养连接意图理解和想象力的能力。这完全可以通过生活本身来实现。当一个孩子具备了
意图理解能力,就说明它能够了解实情背后的没有表达出来的一层意思了。
外出买东西之前,可以先问问孩子:“咱们去哪个超市?都买什么?家里没有牛奶了,明天早餐吃什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想象力的基础训练过程。
此阶段的能力训练基本上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同时辅助做一些专项游戏。
搭积木或火柴拼图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把“积木作品”想象成“真实物品”。宜选形状比较规则的积木,如圆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先搭他熟悉的事物,然后再让他随意搭,同时要让孩子用语言解读他搭的是什么。我们只要认可和夸奖他,不能因为他搭的城堡它与你想象中的城堡有差距而评价说不像。孩子的想象可能很幼稚,但大人的想象永远代替不了孩子的想象。
特别提示,有些没有想象力的孩子提前进入“情景游戏”并不合适。利用玩具模型进行情景游戏尤其不适合没有想象力的孤独症孩子,那样会干扰他们头脑中的形象系统。
“乱炖”
通过变通来拓展孩子的视野,培养灵活性和提高容忍度。日常生活中就要“做些出其不意的事”,
特别是做饭时打破孩子固有搭配方式,把“蒜苗炒肉”做成“鸡蛋炒蒜苗”等,还可用游戏专门培养。
游戏准备:梳子、牙膏、镜子、围巾、小毛绒玩具
三个人围坐在床上。床上铺一块布,摆着三四种物品。妈妈说:“吃完饭我要刷牙。”但是她拿起
了梳子。爸爸问:“你刷牙拿梳子干吗?”妈妈问:“这不能刷牙吗?”然后就比画几下。爸爸看着笑了,就说:“我一会儿刷碗。”说完拿起了围巾,然后对孩子说:“拿围巾刷碗一定很好玩!你也拿一样,想想拿它干吗?”或者设计情景问孩子:“你要睡觉了,那什么当枕头呢?”鼓励孩子随便拿。
“接受错误”是这个阶段才能出现的训练项目。一些思维刻板的孤独症孩子很难接受错误,要通
过游戏的方式给他们慢慢渗透,以起到变通思维的功效。
解读橡皮泥作品
很多立体作品、摆设,如玉石雕塑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想象。而且从外观上看也有一定的变形,可
以借助它们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如用橡皮泥捏出半圆形,上面再插几根半截牙签,再做几个小圆球插在牙签上,做成“小刺猬运苹果”作品。制作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拓展过程,再配上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讲,不会讲也可以只补充结尾,把语言与想象联结在一起,发展更高级的思维。
空手道游戏
比如晚饭前玩“我想吃”的游戏,比画形状让孩子或大人猜。例如先比画“圆圈”,再用手做出
“捏得软软的”样子,有想象力的人通常猜出是“馒头”,说出类似的食物也行。出去遛弯儿时,也可以玩这种比画的游戏,就叫“我看见”。如比画三角形,互相猜,参考答案可以是“树”“小山” “房子”。在家还可以玩“我想要”,如比画“长方形”,参考答案可以是“书、靠垫、板凳”等,不用提示,只要对方说出的东西是长方形的即可。最佳答案是猜得相似且不在眼前的事物,应马上表扬孩子。
有时,我们在参照阶段也做这个游戏,主要是为了培养“形状”模仿与认知,此阶段做则适宜培
养想象力。还可以开展更难一些的活动,如身体动作小品:开始十分简单的“三步小品”,如 :早晨太阳升起来了,我起床去跑步;我走在路上,踩到了钉子,脚被扎了。然后逐渐加大难度,如“五步小品:我吃饭时看见了苍蝇,我轰苍蝇,又看见了,又轰,最后我把苍蝇打死了。
这些活动一定要以游戏的方式呈现,体验真实的快乐。而且大人要心理放松,不怕出丑,这样才能有一定的 “表演欲”。
☆ 高级的想象游戏
漫画解读
漫画本身就蕴涵丰富的想象空间,解读漫画的过程就能提高想象力。通常选3—5幅简单的漫画
作品,也可节选连环画,排列好顺序,先易后难,一次一组作品,解读完一组后可根据孩子兴趣再安排其他组。请注意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解读也就不尽相同,不能以大人的眼光来衡量孩子的解读。
用自己绰号玩游戏
给自己起绰号是理解笑话的基础,是培养幽默感、发展弹性思维的开端,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
作用巨大。首先要给孩子读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使孩子理解其中的人物名字,并进行替换游戏。如阅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后,把白雪公主名字换成“飞飞公主、闪亮公主”,并给每个小矮人起名字。等孩子会做这样的游戏后,再给自己起绰号,大人、孩子都要起,用起的绰号玩游戏。如玩串门游戏,一人站在卧室门口,敲敲门,另一人问:“谁呀?”回答:“我是大胖熊,来找你玩,快点开门。”然后两人交换,另一人敲门,“大胖熊”问:“谁呀?”回答:“是我,小瘦猴,快开门吧!”……
装腔作势的家伙
在现实生活交往中我们会发现,人是会变的,理解人的变化和“伪装”也是交往能力发展的一方
面。在情绪平稳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开展“造假游戏”来专门培养这一能力。如玩“打手板”游戏,假装手举得很高,好像要使劲打,结果下手却很轻;或者“虚晃一枪”,要打没打。玩“捉人游戏”假装要快跑,却只在原地踏步;假装往左跑,却突然转向右边……
☆ 特别提示:没有想象力的孩子不能为了培养想象力而增加这样的活动,孩子会产生混乱感。
对一些有了想象力的孤独症孩子,情绪不好时也不能开展此类活动,情绪不好的孩子通常没有心情去体会“虚假和装腔作势”,参与此游戏只能使心情更糟,孩子会产生一种严重的被愚弄感。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或看此类书也要注意时机。
与此相关的还有“我是变色龙”等游戏。孩子学会接纳变化,能使思维更有弹性,能够正向和反向思维,想象力更丰富,因此这类游戏是拓展想象的重点,主要通过捕捉生活场景进行。如带孩子去超市前说要买面包,后来改买饼干了;开始说“想去公园”,后来不去了;先说“晚上豆角焖面”,后来包饺子了。让孩子体会生活中的变化,要孩子学会适应和接纳,还要常用“这没什么”来看待变化。
词语表演
促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写作文、解复杂应用
题都会用到想象力。三人做此游戏,互相出题,如孩子出题“猴子吃香蕉”,妈妈表演,爸爸评价,然后换人出题:“一群猴子吃了一筐香蕉”,这时就附带了数学概念的学习。还可训练变通思维的能力,如出题“猴子吃馒头”,表演时问孩子“别扭不别扭”,为什么别扭,帮助孩子理清逻辑关系。
开玩笑
开玩笑是生活的“调味品”,懂得生活的人才可能用好玩笑。能力越强的孩子,这方面的交往能
力的培养越重要。因为相对来说,他们的活动范围更大,遇到的事情千变万化,遇到的人形形色色,而家人不能总陪在身边,因此要求他们应对的能力也要强一些。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简短的《猫和老鼠》等动画片,看笑话书,从评价故事做起。在《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这些作品中,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经常互开玩笑,孩子要能理解和评价他们都开了哪些玩笑,能不能学着改编几个玩笑。
丑妈妈
能进行这一阶段训练的孤独症孩子,多半对周围环境都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已经略微意识到了自
己与别人的不同,情绪波动较大。为了让他能够安心,平时尽可能想一些令他发笑的垫子,做一些滑稽动作,缓解其情绪压力,增强其自信。“丑妈妈游戏”让妈妈扮演“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小熊维尼”中的驴子伊尔、“奥特曼”中的怪兽(孩子扮演英雄)等,让孩子看到妈妈“丑”或“笨”的一面,慢慢接受这种“丑”或“笨”的人,了解每个人都各不相同,一个人不同的时候可能有各种不同表现。丑人、笨人、与众不同的人,都可能是好人,也可能是坏人。
天鹅与丑小鸭
家长自编“天鹅与丑小鸭”故事,故事内容主要是包括天鹅有天鹅的有点,也有不足,丑小鸭也
是既有优点,又有不足,天鹅与丑小鸭最后互相认可。还可以讲“丑小鸭帮助天鹅”的故事等。讲完后与孩子讨论:“你觉得家里谁是天鹅?谁是丑小鸭?你想当谁?”通过讲故事,让孩子理解人与人的不同,这种渗透式的讲解,让孩子慢慢学会不必自卑。
总结
•拓展想象在意图理解的后期就可以进行了,两者可以穿插培养,但他们都对孩子的智力有要求。
想象能力好的孩子通常智力水平高。
•想象力能帮助孩子拓展时空概念,通过推测事物之间的联系预知结果,是孩子情绪稳定的重要
能力保障。
•拓展想象力的基础是建立联想意识。
•很多拓展想象力的游戏活动都有一定的表演成分,要在孩子心理很放松的状态下完成。
•想象力的培养能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接纳的心理,缓解青春期的情绪问题。青春期前培养想象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