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满妈妈博客里转来的文章,我不知道这位作者是那里的老师,但是写得好)
我所做的是一种“教育帮助”而不是“训练”
文/王志文
在这一段实践中我一直不断的在思索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和朋友经常问到我的问题,“你是怎么给孩子训练的?”首先,我个人现在不喜欢“训练”这个词语,也许是因为这个词语会影响到我的教育思想,还有就是这个词语带有很大的强制性,我不喜欢用此概括我的教育方法。其实,有很多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用很短的时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的,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完成的,而我一般都会针对一个现实的例子给予列举,但是往往讲讲就偏离了被提问的问题,所以还是没有给予正确的答案。而我也在思考自己到底该怎样用简短而全面的语言给予回答呢?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意义,对于这个群体比较陌生的人也许是有着一种惊讶,对于了解这个行业的人我想事抱着一种学习和探讨的态度来问这个问题。这里面同样我要给予的回答应该具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或是以怎样的心态来从事这个教育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在思索我到底是怎样给孩子进行教育的,而我又是怎样走过这几年的。
我想对于教育是有很多的方法的,同样对于特殊教育也是有很多的模式的,我也曾一度努力学习和应用每个新诞生的方法给予孩子们教育,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完全的解决一个孩子的所有问题,而在现实的应用中很多的方法并不是起主导作用,因为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完全可以概括到所有孩子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是个个体,所以我不推崇任何一种教育方法,而在教育中很多是由教师本身来决定的,曾经的我也曾应用于某一个单一的教育方法,而出现的就是刻板无趣强迫,现在想来这些训练是多么的无艺术可言,简直就是被动至极,没有给予孩子一点点的主动表达和展示的机会,我现在很不喜欢这种让孩子处于被动的教育模式中,而忽略了孩子所表达和展现的,而是把自己的思想完全的强加于人,让孩子完全接受接受训练者的套路规则。当然这样的情况在我国的特殊教育中一定会普遍存在的,因为我曾就是这样给孩子做训练的,也许是因为当时特殊教育资源比较少的原因,也许是我也处于一种模仿中。在我国训练机构中这种方式还是在占着主要的地位的。当然对于一些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的某些领域中出现的问题的一些方面我们的确是要给予一定的界限和规则,但是并不是孩子所有的方面都需要这样的方式来对待的,他们也需要成为他们自己的。在一些训练机构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他们往往只接受三到七岁的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中的孩子是很好控制和强迫的,所以这样的训练方式看上去用上去很有效,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必然。也许有很多孩子在他的一生中也许都无法完全走出来,所以我们对他的教育并不是那短短的几年的时间,而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当孩子长大一些了,在孩子八九岁时或十几岁时我们还是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吗?这样的方式还管用或还能用吗?在孩子的心灵中又会留下什么样的阴影呢?而前期的这样的训练又给后期孩子的自身成长又带来什么呢?有很多的东西也许我还没有发现,但是我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肯定存在也会出现的。在这三年中我所教育和接触的孩子都是七岁至成年的,在他们身上我发现了儿时的教育方式对他们的影响深远。
“到底我是怎样给孩子训练的呢?”我想我给出我最准确的答案就是:“发现孩子需要的并给予帮助,让他成为自己,让它们独特的生命得以健康的发展。”这就是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发现自身和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并努力的改变。发现不了的,我们要让其置身真实的环境。对于一些我们所谓的异常行为,我们要全面的分析,行为就是一些无语言表达,这些讯息是最直接的,并不是完全需要抑制的,需要里冷静的分析孩子所表达的东西,然后给予相应的教育。教育无固定的模式,一切都是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而变化的。
还有就是我现在很不喜欢”训练“这个词语,我总感觉这个词语不应该出现在特殊教育中,因为这个词所表现的就是一种让人被动的接受,而无主动可言。还有这个是专指单一的行为或是技能,同时我认为这个词也会影响到这个特殊教育的领域中教育者的心理,从而会影响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
在八月份和来自美国Camphill Special School的Becky老师谈教育时她也不曾用到“训练”这个词,我不知道她是有意不应用还是其他的,在和她随行的王旻老师谈话中得知,在美国采用的不是训练而是课程。
我们是否可以不在特殊教育的领域中应用这个词语?我认为这个词语概括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太合适!我从事的不是训练而是一种教育帮助。
让需要我们帮助的孩子在阳光下接受我们艺术化的方式给予教育帮助,孩子是幸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