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02-8-21 21:26:50
|
只看该作者
Re:夺命铅魔续
儿童医院我没有去过,不过以这种检测来看,应该是技术含量不高,所以各家应该差不多。下面是摘抄这篇文章的最后部分,感觉可能会有些用。另外其中多次提到的力德希虽然有做广告的成分,但大家也可以看看,做个参考。
食物中存在多种成分具有螯合铅和抗铅损伤的作用。首先,铅中毒儿童的日常饮食中,应提供足够量的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因为蛋白质(特别是富含巯基氨基酸的蛋白质)对降低体内铅的浓度,减轻中毒症状有利。其次,铅接触人群体内常有维生素的缺乏,补充维生素不仅可减少铅的吸收,缓减铅中毒症状,还可通过保护巯基酶参与解毒过程,促进铅的排出。再者,果胶和膳食纤维等大分子多糖类成分,可以阻止铅吸收。此外,铁、锌、铜、镁、硒、锗等对铅的毒性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这些营养素富含在水果和蔬菜中,因此,铅接触人群应多摄入水果和蔬菜。上述“两质、三素”(即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的合理补充亦是“力德希”防铅排铅的重要机制。
纤维素可抑制多种物质在肠道中吸收,并促使其经粪便排除。如纤维素和果胶可使肠道中的铅沉淀,减少吸收并促使其排出。麦麸为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能在肠道中与铅相结合,明显缩短肠道的排空时间,并有利于胆汁酸的排出。据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海藻胶和果胶可阻止肠道对铅的重吸收。也有用低甲氧基果胶和葵花盘低酯果胶进行人体驱铅实验的报道,证明其确能增加粪铅排出,降低铅在体内的蓄积,从而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如作为铅中毒治疗药物,此类产品的驱铅效果似乎不太令人满意。高钙低磷、富含果胶、高铁和锌的产品也能起到竞争性抑制铅吸收的作用。
高磷低钙饮食有利于在体内蓄积的铅的排出,已广泛地用于职业性铅中毒恢复期的治疗之中。富含—COOH、—SH、—OH和磷酸根的水溶性化合物均有一定促进铅排泄的作用,如琥珀酸盐、柠檬酸盐和焦磷酸盐等。碘化钾和多种维生素如盐酸硫胺、抗坏血酸有助于排铅。近期一种以N-葡萄糖基L-半胱氨酸为主要成分的铅络合剂已投放市场。此外,富含—SH氨基酸的大分子量多肽和金属硫蛋白经体外实验业已证实,具有保护组织脏器和促进铅排泄的作用。
口服螯合剂疗法是一种用螯合剂祛除体内过多的毒素,特别是重金属类物质,包括:镉、铅、汞等安全治疗方法。这些螯合剂能在体内结合影响机体功能的有毒金属和其他有毒的物质,然后由肾脏排出体外,从而恢复组织功能,防止疾病发生。螯合剂疗法的主要用途在于能与有毒的重金属结合并将其排出体外。例如,已证明铅能抑制钙、铁和锌这些重要营养素发挥作用,当螯合剂把铅从体内除去后,必需的营养素才能更好发挥其作用。尽管螯合剂疗法受到一些医规的限制,但许多高危病人使用合剂疗法治疗后,病情有了显著改善。
下列补充品是口服螯合剂:
苜蓿、纤维多糖及芦丁、铬、大蒜精、果胶钾、辅酶Q10、铜螯合剂、海带、铁和锌螯合剂。
苜蓿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有用的营养素,并对身体有解毒作用。成人可试服芦荟汁,早上喝半杯,睡前喝半杯,可柔和肠运动,并协助将金属从消化道中清除。此外,可补充卵磷脂颗粒或胶囊(保护细胞膜)、硒(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和L—谷胱甘肽/L—甲硫氨酸(高效的抗氧化剂,保护肝、肾、心及中枢神经系统)等。
我国至今尚缺乏专门用于儿童铅中毒防治的营养保健品。2000年7月,受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铅防治问题研究组的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们根据我国儿童的饮食特点对复方制剂“Lead-X”进行了改进和研发,华西医科大学、甘肃省医学科学院、兰州医学院和国内数家医院对其安全性和促进排铅功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验证明“力德希”属无毒级食品,具有阻止铅吸收和促进铅排泄的保健功能,连续服用一个月可以明显降低机体血液、肝脏和骨骼中铅的含量,增加人体尿铅的排出,而不影响钙和锌的排泄。“力德希”是以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天然果物为基本原料,添加特殊排毒成分比制成的制剂,它可在人的肠道表面形成竞争屏障,阻止铅吸收,增加铅排泄;激活体酶,促进铅从组织解离;可结合包裹铅,阻断铅的毒性作用,加速铅的转运和排泄;可补足铅毒所致的钙、锌、铁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缺乏,促进受损组织修复,调衡内环境,从而起到彻底驱铅健体的效果。“力德希”以钙和维生素C等为主要成分,得到哈佛公共卫生学院YawenChen教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arolBalleu教授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沈晓明教授等研究成果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卫生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和保健食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投放市场,它为我国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带来安全可靠的利器。
“力德希”是中国众多铅防治专家近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晶。它充分考虑了我国儿童、孕产妇营养膳食的结构和特征,科学配方,精心制作而成,经全国大范围临床研究证明,长期服用可有效促进排铅,明显降低血液、骨骼和其他脏器中铅的含量,而不影响钙、锌和铁等营养素的代谢和平衡,因此,是我国开展儿童及孕产妇铅中毒非药物驱铅工作,实施零铅工程最理想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