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是母亲最甜蜜的牵挂(上)
李开复三岁生日时与母亲合影。【李开复/照片提供】
四十五岁的李开复与母亲。【李开复/照片提供】
【李开复/文】
三月的台北,微风中带著丝丝春意。但我家那栋小房子里,却几乎闹翻了天。全家人都显得十分紧张,因为母亲在四十二岁高龄孕育了我,大家都担心高龄生产不安全。
母亲的好朋友劝她:「不要冒险。还是拿掉吧。」
又有人说:「生出来的宝宝可能会身体弱。」
还有人说:「科学界研究过,高龄孕育的宝宝,低能的机率要大一些。」
母亲却非常自信地说:「我的孩子个个都健康、聪明!」
有了母亲这句信心十足的话,我终于可以平安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母亲的自信和勇气给了我最宝贵的礼物──我的生命。
坚定、果敢的母亲
我的母亲王雅清是辽北人,生于一个务农的家庭,幼时事亲极孝。我的外祖父是当地人人皆知的「王善人」。为躲避日军侵略,母亲十二岁就从东北离家,随东北人成立的流亡中学漂泊异乡。离家前,我的外婆、外公对她说:「你是王家的希望。」带著家人的嘱托,母亲在南国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体专。
母亲开朗、爽直,继承了北国儿女率真、热情的特点。这与父亲谨言慎行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事实上,母亲的爽朗、干练和明快恰好补足了父亲在性格上优柔、细致的一面。因此,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母亲都为父亲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支持。
大陆变色时,父亲随国民党政府先行来台,留下母亲和年幼的五个孩子(我的大哥和四个姐姐)。因为父亲在国民党政府中供职,母亲在大陆受到反覆盘查,连家里的客厅都被挖出了一个大洞。那一段日子可谓度日如年。
经过反覆思量,母亲毅然决定带著五个儿女离川赴台。然而,在那个年代,一路上要突破各种检查、关卡谈何容易。当时,母亲让我的哥哥、姐姐沿路变卖家产,筹措路费。为避人耳目,先是佯装要回东北老家,再辗转来到广州,等机会偷渡到香港。进入广州时,母亲让我哥哥把变卖家产得到的钱藏在手电筒里焊死。没想到,登船前,一个警察拿起手电筒却发现怎么也打不开。这时,母亲灵机一动,掐了一下怀中的小女儿。孩子的哭声分散了警察的注意力,这才让我们全家逃过一劫。
一路艰辛,经历了各种险阻和磨难,一九五○年底,一家人终于在台湾团聚。这全靠母亲的智能、勇敢、果决和坚定。在那个时代里,妻离子散,被海峡隔绝的家庭数不胜数。而我们一家九口,却能在台湾共享天伦之乐,这真的要深深地感谢母亲才是。
童心未泯的母亲
我从小就是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但和许多母亲严厉管教的做法相反,妈妈不但容忍我的调皮,而且还特别疼爱我这个父母的老来子。
比如,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模仿别人,模仿父亲的四川话,模仿他踱方步,还模仿电视里人物讲话的腔调。每天二姐回家时,我总缠著她陪我玩官兵与强盗的游戏。而且,我永远是官兵,她永远是被我打死的强盗。每次为了给我理发,妈妈会带著三姐到理发店,借用店里的剪刀、刮胡刀、毛巾,演「布袋戏」给我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坐定半个小时,把头发理完。我做这些调皮事的时候,母亲总是微笑地看著我。
在学校上课时,我总爱动来动去,话也特别多。有一次,我竟然被忍无可忍的老师用胶带贴住了嘴,而那时,母亲正好赶来接我,撞了个正著,好尴尬!还有一次,我为了能晚睡一个钟头,偷偷把全家的钟表都调慢了一个小时,结果,第二天母亲起床迟了。但当她发现是我的恶作剧后,不但没有惩罚我,还觉得非常有趣。
有一个暑假,我写了一本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全是我的家人,我还把小说录音做成了「广播剧」,并用刀叉配音。此外,我还拍了一本相册,里面是我和我的外甥装扮(有些还是反串的呢)成妈妈最不喜欢的演员、球员、广告角色等等。可这本相册缺了一个封面。既然都是妈妈不喜欢的东西,我就想拍一张妈妈生气时的照片。为此,有一天我把电梯按住,让妈妈等了十分钟;我在电梯的另一端准备好相机捕捉「生气的瞬间」。至今,我那本武侠小说和相册还被妈妈放在床边。我想,只有像我母亲那样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才会容忍,甚至欣赏孩子的调皮、淘气吧 。
想来也是,我的调皮应该是遗传自我的母亲。我父亲不苟言笑,但母亲却常常和我们「打成一片」。有一次,哥哥和母亲两个人玩水战,弄得全家都是水。后来,母亲躲在楼上,看到楼下哥哥走过,就把一盆水全倒在他头上。
小时候,邻居夸口说,他的水池里养了一百条鱼,我们全家都不相信。后来,几个孩子在邻居不在家的时候,决定去把邻居的水池放乾,数一数到底有几条鱼。经我们证实,水池里其实只有五十多条鱼。但经过这样的折腾,邻居的鱼死了不少。气急败坏的邻居到我们家抗议,妈妈却一面道歉,一面偷笑,因为「数鱼工程」就是她亲手策画并带著孩子做的。
和这样的母亲在一起,每个孩子之间都没有什么距离感。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和我们「打成一片」,我们和母亲的感情也很深很深。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当然,母亲的宽容和「顽皮」也不是没有条件的。凡事一旦和我的成长、我的未来相关,母亲就会特别重视,也会对我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她总是要求我,只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在这方面,没有通融的余地。
我在同龄人中,学东西算是很快的,当其它同龄的孩子还躺在父母怀抱里时,我已经会背「九九乘法表」和古诗词了──这主要受益于母亲的教诲。
小时候一直渴望长大。突然有那么一天,母亲告诉我:「明天送你去幼儿园。」我兴奋地在床上蹦跳著,彷佛自己一入学就是大人了。刚去幼儿园的几天,一切都是新鲜的,连糖果都比家里的好吃,还有这么多同学一起玩儿。但好日子没过多久我就腻了,在幼儿园里每天都要重复做同样的事。吃点心,唱儿歌,每天花一两个小时足够了,但一整天下来几乎都是在吃呀唱呀,连梦里都是听腻的儿歌。我跑回家,跟家里人说:「我不上幼儿园了行不行,我要上小学。」
母亲问我:「怎么了,幼儿园里不好吗?」
「太无聊了,整天都是唱歌吃东西,老师教的东西也太简单了。」我一股脑地倾诉著。
「你才五岁,再读一年幼儿园就可以读小学了。」
「让我尝试一下好吗?下个月私立小学有入学考试。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可如果我通过了考试,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那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
这句话真管用,母亲确信我不是一时冲动。她笑著说:
「好吧,我明天去学校问问。」
小学入学试题对我来说易如反掌,我轻松地考完回家了。放榜那天,母亲陪我去学校,一下子就看到「李开复」三个字在第一名的位置闪亮。母亲激动得像个孩子一样地叫起来:「哎呀,第一个就是李开复,你考上了!」
我也激动地跳起来,抱住母亲哇哇大叫。
那一刻,母亲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即便是过了几十年我也不会忘记。从母亲的表情中我才知道,自己一丁点的小成功可以让母亲那么地骄傲。同时,这件事也让我懂得,只要大胆尝试,积极进取,就有机会得到我期望中的成功。感谢母亲给了我机会,去实现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和跨越。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不愿让孩子冒险尝试与众不同的东西。其实,在新的世纪里,人拥有更多的选择。孩子从小就需要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和判断力。很庆幸的是,远在四十年前,我父母就把选择权交给了我,让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善用「机会教育」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母亲不仅仅希望我「听话」,更希望我「讲理」。所以母亲总是用「机会教育」来让我理解怎么做人。
考入小学后,我不免觉得挺骄傲的。每次父母亲有朋友来家里,我都要偷偷告诉他们我有多聪明、多厉害。
「阿姨,我已经读小学了!」
「真的,你不是才五岁吗?」
「对啊,我跳级考进去的,还是第一名呢!」
「那进去以后的成绩呢?」
「除了一百分,我连九十九分都没见过呢!」
没想到,我刚夸下海口,第二个星期考试就得了个九十分,而且跌出了前五名。看到我的成绩单,妈妈二话不说,拿出了竹板,把我打了一顿。
我哭著说:「我的成绩还不错,为什么要打我?」
「打你是因为你骄傲。你说『连九十九分都没见过』,那你就给我每次都考一百分看看!」
「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会好好学习的。」
「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别人出自真心夸奖你,才值得你高兴。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懂了吗?」
「知道了。妈妈还生气吗?」
「不气了,要不要躺在我怀里看书?」
妈妈的气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我想,她这么爱她的孩子,是没有办法长时间生孩子们的气的。当然,这一次的处罚我也会永远记得,「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类似地,母亲总是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的时机,并尽量用正面的例子,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
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躺在母亲怀里读书。那时候,如果有人问我最怕谁,我会马上回答「最怕妈妈」;但如果有人问我最爱谁,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最爱妈妈」。正是这样一位严厉而又慈爱的母亲教会了我什么是严谨和务实,什么是品行和礼仪,什么是快乐和温馨,什么是忠孝和诚信。(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