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标题:
关注孩子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打印本页]
作者:
无名氏
时间:
2006-10-9 11:11
标题:
关注孩子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我们的孩子最根本的是弱在了什么地方?不是运动能力的欠缺,不是语言的障碍,不是认知的缺乏,也不是感统能力差。我们都知道,一个普通的婴儿出世的时候,运动、语言、认知、感统等等能力都是很差的。但是为什么他们一点点变了?在大人并没有进行刻意的训练干预的情况下。为什么当初一个走路都走不好的一岁孩子没有经过刻意的训练到了三岁就已经会跑了?为什么一个不能正确说出颜色的孩子仅仅过了一周就全都能说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教了一年颜色到现在还是不能随地指认?我们的孩子在根本上到底弱在了什么地方?很多家长说,我们的孩子经过训练也在进步,但是别的孩子进步是日新月异的,这样我们的孩子其实跟同龄普通孩子的差距还是越拉越大。那么为什么别的孩子就能够日新月异的进步?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经过专业训练进步还是没有那么快?难道我们的孩子注定要让我们陪伴一生去教他们东西?
其实根本上是在一点:别的孩子他们自己就愿意学,喜欢学,即有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每时每刻只要他们醒着,他们就从周围学习东西。而我们的孩子,非得我们拉着拽着才很不情愿的学习一点东西,他们每天学的就是大人给他们的那点东西。从这个对比上,我们可以看到两点差距:一是每天信息量上的差距,我们孩子的信息量仅限于大人专门时间给他的东西,普通孩子则是周围的所有东西,这是空间广度上的,在时间广度上,按照一个孩子睡眠时间10小时/天计算,普通孩子每天学习14个小时,我们的孩子如果有专门一个大人全天陪同,除去吃饭时间、如厕时间,大人总还要休息一会的,这样每天最多也就学习8-10个小时。二是学习内容的内化上的差距,我们的孩子教给他的东西最多能学习1/3就不错了,而普通的孩子学到的东西几乎都内化了,而内化的速度就更不用比较了。
所以按照现在的教育训练方法根本是行不通的,大人累死累活,花上好多钱,孩子最终不过就是与其它孩子距离越拉越大,教出来的孩子最终还是一个比别人差很多的孩子,还是一个需要大人教他们东西一辈子的孩子。
很多家长会说,谁不想孩子自己能学习呢?如果他能自己学习我不也就不用这么费心了么?现在还不是被逼的,不然谁愿意这样。关键是孩子不学阿。
那么,问题是,第一,孩子为什么不爱学?第二,孩子现在不爱学,我们是否能教会他爱学?第三,你觉得教会孩子爱学和教会孩子知识哪个更重要?
第三个问题,看似不用回答,谁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可是希望每个家长能静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因为恰恰这个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转过这个弯来,可能全心为孩子好反而是害了孩子,这个道理后面我们会讲到。
第二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实践证明,无论一个孩子开始是多么厌烦学习,我们还是能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慢慢变得不太厌恶学习,慢慢变得不知不觉地学习一些东西,慢慢变得喜欢学习。当一个当初一听划线就发脾气的孩子,拿着笔认真地满心欢喜地划着,划完了还要,老师安慰着明天再划才离开去吃加餐时,我们已经明确看到了这个答案:不爱学习的孩子是可以变的爱学习的!
也许有的家长马上就要问:是用的什么方法?别急,还是那个问题:您觉得教会孩子爱学和教会孩子知识哪个更重要?在上面的例子中,你所高兴的是孩子的划线还是孩子的喜欢?一刹那的喜悦恰恰暴露了一个人的看重点。如果不能转变观念,做什么都是南辕北辙。
我们还得思考第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爱学?
下面是我们周围的一些事实:
1. 在婴儿还没有要求抱,还满足于躺着的时候,就开始抱着孩子四处走动,看这看那,并唠叨着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2. 在婴儿刚学会坐着玩时就把一堆玩具堆到孩子面前
3. 在孩子会爬之前就让孩子在学步车里四处走动玩耍
4. 在孩子知道要玩具之前就已经买了大堆的玩具
5. 大人给孩子的东西(物品或知识)都是从大人角度出发觉得孩子应该学的,而不是孩子觉得好的
这些使得孩子习惯于等待他人的给予,使孩子变得没有好奇心,一切都是放到面前来的,孩子根本不必考虑什么,一切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孩子根本不必主动的去做什么。
下面又是另一些事实:
6. 孩子想在地上爬一爬,打两个滚,想自由自在的奔跑,想摸摸什么东西,一律被大人制止,被告知不可以
7. 在感统训练中孩子大声地哭闹,明确地告诉亲人:不要!不愿意!被大人呵斥,被大人视为不乖、不听话,最后被大人强制执行
8. ABA课上老师放在桌上一个好玩的东西,孩子想拿来把玩一下,被武力制止
9. 精细课上孩子想自己画一个东西,被大人手把手画了另一个东西
在这些事实中,孩子的意愿被忽略,孩子的主动性被扼杀
再一些事实:
10. 当个训课、感统课、精细课孩子由开始的反抗到后来灰心失望无奈的顺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放弃自己的意愿的时候,大人夸他经过训练进步了,变好了
11. 认知课上总是被问来问去,要一遍遍的指认,一遍遍的回答,即使答对了,还要继续被问,孩子开始怀疑自己刚才说的是否真的对
12. 孩子开始变得每次回答/指认之前都看看大人的脸色,知道了答案在于看脸色行事,根本不必自己思考对错
13. 每次学习的时候内容总是大人规定好的,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总是被呵斥,总是失败
14. 孩子在训练过程中经历了比同龄孩子多得多的失败与挫折,而科学研究发现,每一次失败都会在大脑海马回留下永久的记忆
15. 孩子发现大人夸奖自己的声音与表情很虚伪,夸奖的话总是口号似的那么几句,基本大人从来没有为自己的进步真心高兴过
16. 孩子发现大人用对待小动物的方法对待自己,自己表现对了就被塞点东西吃
17. 孩子发现大人从来没有感到过满足,无论孩子怎么努力的表现,大人总是能找到存在的问题
18. 孩子发现大人是否喜欢他取决于他的表现,表现不好父母就瞬间变成凶神恶煞,不再爱自己
19. 孩子发现大人似乎很担心自己的将来,认为自己是个很差的孩子,会拖累父母一生
20. 孩子发现家里人关系很紧张,这个他赖以生存的家似乎随时都会破碎,他很害怕
21. 孩子开始害怕有一天自己表现不好父母会把他丢掉,不再要他,他小心注意父母的言行,果然有一天他们说了类似的话,虽然他们告诉他是开玩笑,可是自己觉得并不是
22. 孩子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罪人,总是引起父母的争吵
23. 孩子觉得自己根本不该在这个世界上存在
看看这些事实,仔细想想:我们的孩子到底为什么那么不爱学习?为什么别的孩子自觉自愿的学习我们的孩子却一提学习的抵触?为什么与其他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那么没有精神没有活力?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很少欢笑?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他们体验到童年的快乐了吗?他们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喜爱了吗?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了吗?一个不被父母喜欢的小孩会有快乐吗?一个整天担忧自己的生存的孩子他们会快乐吗?他们还有心情学习吗?
其实正是我们的心毁了孩子的主动性与自信心。我们关注孩子学到了什么,关注孩子在他人面前能表现什么,关注孩子是否能给我们撑足脸面,却不关注孩子是否喜欢学这些,不关注孩子是否快乐,是否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单纯的快乐是不足取的,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变得爱学习、喜欢学习。
改变现状的方法也是有的,但那是其次的,我们的第一步是要改变我们的内心:
教会孩子爱学和教会孩子知识哪个更重要
作者:
张春华
时间:
2006-10-9 16:27
标题:
re:对正常孩子来讲,兴趣是学习的副产品.对特...
对正常孩子来讲,兴趣是学习的副产品.对特殊孩子来讲,兴趣是我们追求的最好境界.______这是我今年上半年去听一个幼教博士的讲座时记住的一句话。
作者:
wxf
时间:
2006-10-9 21:57
标题:
re:学习,检讨,再学习!淇淇楠楠妈妈
学习,检讨,再学习!
淇淇楠楠妈妈
作者:
希望在人间
时间:
2006-10-9 23:29
标题:
re:收藏!简直是当头一棒!
收藏!简直是当头一棒!
作者:
鱼儿
时间:
2006-10-9 23:39
标题:
re:有点道理、有点片面。
有点道理、有点片面。
作者:
chenchenma
时间:
2006-10-10 10:53
标题:
re:说得很有道理,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说得很有道理,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作者:
huyang720302
时间:
2006-10-10 11:12
标题:
re:特殊情况还是要特殊对待
特殊情况还是要特殊对待
作者:
星儿不孤独
时间:
2006-10-10 23:37
标题:
re:我们的孩子不爱学习,与正常孩子的不爱学习...
我们的孩子不爱学习,与正常孩子的不爱学习还是有本质上的差别的, 我们的孩子不爱学习不完全是后天原因造成的,当然教导方式上的错误会对孩子的训练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不能否认训练的作用,孩子的进步的确只能通过训练来获得,孩子有进步才会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自信心,自信心不是靠空洞的鼓励就能建立起来的。
作者:
爱宝
时间:
2006-10-11 14:53
标题:
re:“孩子发现大人用对待小动物的方法对待自己...
“孩子发现大人用对待小动物的方法对待自己,自己表现对了就被塞点东西吃
17. 孩子发现大人从来没有感到过满足,无论孩子怎么努力的表现,大人总是能找到存在的问题
18. 孩子发现大人是否喜欢他取决于他的表现,表现不好父母就瞬间变成凶神恶煞,不再爱自己
19. 孩子发现大人似乎很担心自己的将来,认为自己是个很差的孩子,会拖累父母一生
20. 孩子发现家里人关系很紧张,这个他赖以生存的家似乎随时都会破碎,他很害怕
21. 孩子开始害怕有一天自己表现不好父母会把他丢掉,不再要他,他小心注意父母的言行,果然有一天他们说了类似的话,虽然他们告诉他是开玩笑,可是自己觉得并不是
22. 孩子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罪人,总是引起父母的争吵
23. 孩子觉得自己根本不该在这个世界上存在”
如果一个很小的孩子能够体会到这些,他还算是自闭症吗?即使是也是程度非常轻的孩子吧。
说到训练,我还记得我带宝宝去过一家机构,那个老师看着宝宝,撇着嘴说,“他根本听不懂,不理解。”我转身就走了。还有我参观过的某些机构,阴暗的房屋,冰冷机械的语言,都让我无法留恋。现在1年过去了,我的宝宝基本什么话都能听懂了,自己的意愿也基本都能表达清楚了。我什么机构也没去过。
我还记得和宝宝一起上辅导课的几个小朋友,他们的妈妈就在一边用似乎旁观者的态度看老师上课,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和学习中去,对孩子失望总是多于欣慰。
爱一个人应该是爱他的全部包括缺点,爱一个孩子也是一样,即使他不聪明也不优秀甚至有缺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母亲更是一个最重要的角色。
作者:
无名氏
时间:
2006-11-2 12:02
标题:
re:引导式教育的几个阶段1....
引导式教育的几个阶段
1. 放松阶段:一个月左右
(1) 减少对于儿童的要求。其实我们很多的要求是为了大人的面子。我们应该转换从儿童的角度分析问题。分析家长都有哪些要求,分析这些要求的合理性。可以仅仅从健康、安全两方面制定几条规则,例如不能碰电插座、大小便去厕所、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2) 停止强迫性的训练。强迫性的训练是不尊重儿童的,而且会造成儿童的伤害和行为问题等。
(3) 做儿童喜欢的活动。每天跟儿童做他所喜欢的活动,以其喜欢的方式。等待儿童邀请。
(4) 大人在生活中自娱自乐,减少对于儿童的关注。对儿童加入与否不做要求,儿童加入时不要立刻围上去。
(5) 大人感觉累时可以休息一会儿。
2. 引导阶段:(大人在自娱自乐时可以加入的内容,但仍然不做要求)
(1) 在儿童身边放一个可能加入需要的道具。
(2) 偶尔经过儿童身边时把手中的道具作势递送给儿童。
(3) 及时捕捉到儿童的眼神。当儿童看着大人自娱自乐的时候,大人及时跟儿童对视,微笑分享高兴的心情。
(4) 在做儿童喜欢的活动时加入微小的改变。比如追逐时把椅子摆放成一个小障碍。改变尽量微小,宜慢不宜快,不要急躁,在这点上大家要相互提醒帮助。
(5) 大人可以不时休息一会儿。在休息的时间,留心儿童的举动,确保及时捕捉到儿童的邀请。
3. 商量/讲条件阶段:(大人与儿童共同商量决定活动的内容或形式。大人提出一些要求,但儿童也可以提出他的意见)标志:越来越容易引导、笑容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做活动越来越主动要求。儿童全面打开的时候就是我们要提要求的时候。
(1) 在跟儿童做他喜欢的活动期间,偶尔要求他先完成一个举动再继续玩。例如从椅子底下钻过来荡悠悠。
(2) 当儿童要求做他喜欢的活动时,告诉他那完成以后需要满足大人的一个要求作为交换。比如荡悠悠过后要亲妈妈一下。
(3) 当儿童要求做他喜欢的活动时,告诉他要先满足老师的一个要求再做。比如先翻个跟头再荡悠悠。额外的要求。
(4) 在应儿童的要求做他喜欢的活动时偶尔开玩笑地加入一些改变。比如当儿童躺下去准备荡悠悠的时候开玩笑地说“我拖你开火车吧”。注意一定是偶尔,不要惹儿童生气。
(5) 大人在自娱自乐时对儿童发出邀请。例如“来吧,一起来开火车吧,嘟嘟——”。但并不强求孩子一定参与。
(6) 大人感觉累时可以休息一会儿,休息期间主动对儿童发起享受愉快的目光交流
(7) 大人在做儿童喜欢的活动时可以为了自己的快乐先随自己的心玩一下再满足儿童。比如荡悠悠的间隙开心地打两个滚再起来继续荡悠悠。这可以让儿童明白,并非只有自己是全部,要尊重他人,能等待,这也是权利义务阶段的过渡萌芽。
4. 权利义务阶段:(儿童有享受快乐自由的权利,也要履行完成某件事情的义务)条件:RDI进入参照阶段、对商量越来越能配合
(1) 为儿童制定一个模糊的课程表。例如户内活动时间和户外互动时间,但在每个时间段儿童有选择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权利。但这阶段的选择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全部按照儿童喜欢的模式进行,要注意给儿童加入更多的要求。
(2) 规定一日的特定时间段为精细活动时间,并且要在某个特定的地点进行。例如每日下午2:30-3:30要进行精细活动,这段时间必须坐在桌子边,不过精细活动的内容可以依儿童兴趣选择,中间可以休息2分钟。不过如果发现儿童非常不喜欢,我们还是应该检讨自己的活动内容是否不够有趣,尤其要注意每节课的课前铺垫与课堂导入。
(3) 为儿童制定一个大致的课程表,但课程内容主要以儿童兴趣为主。例如一日有游戏课、感知课、精细课、运动课等,每个时间段要在特定的地点,但儿童近来喜欢双脚跳则运动课以双脚跳为主。每节课应该事前设计一个活动程序。
(4) 在某些时候要求儿童必须要完成某件事情。比如每天必须要写满三行字。建议这部分义务留给家庭进行。
(5) 在家庭中要求儿童尽到一定的义务。例如饭前端饭、拿筷子、从超市回来帮忙提东西、洗自己的小袜子等。
(6) 注意:权利义务阶段注意平衡儿童的权利与义务,防止老是对儿童提要求,提要求的同时注意给儿童更大的选择权利。
总体思路:
1. 步子宜慢不宜快。
2. 活动由琐碎向整体主题过渡。开始可能只是孩子喜欢的琐碎的活动,很零散,但要逐渐将每个活动串联成有意义的主题。
3. 前两个阶段最少要三个月。
4. 结合RDI中的分享式语言与动作示意,要尤其注意肢体动作的表现力。
5. 所有的时刻注意儿童的情绪。
6.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主动性,所以在任何时候如果发现儿童有一点点动手的苗头,就要放手鼓励儿童自己来做。
作者:
快乐的深深
时间:
2006-11-2 12:13
标题:
re:非常赞同!
非常赞同!
作者:
daisy_lichen
时间:
2006-11-2 17:26
标题:
re:是啊,教育的道路其路漫漫而修远兮
是啊,教育的道路其路漫漫而修远兮
作者:
脚下的灯
时间:
2006-11-2 19:41
标题:
re:很好,我觉得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很好,我觉得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对于孩子是一件快乐的事,太多的强迫对孩子太不公平了。
作者:
teresa_piao
时间:
2006-11-2 21:12
标题:
re:可是我们的孩子兴趣狭窄,如果任由他发展下...
可是我们的孩子兴趣狭窄,如果任由他发展下去,不知道会怎样?
作者:
赵子云
时间:
2006-11-6 17:41
标题:
re:谢谢无名氏,受益非浅。我总是在看这些个好...
谢谢无名氏,受益非浅。我总是在看这些个好文章,不断地检讨自己,可是,做得总是不好,不是太心急,就是节奏掌握不好。教育真是一门大学问!真是值得我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习,同时修善自我。
作者:
无名氏
时间:
2006-11-10 17:29
标题:
re:推荐书 《6A的力...
推荐书
《6A的力量》***强烈推荐
《人际关系之谜》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
niuniu2007
时间:
2007-8-11 13:24
标题:
re:楼主所言就是父母对一般的孩子都很难做到的...
楼主所言就是父母对一般的孩子都很难做到的, 更何况是自闭儿!! 如果自闭儿有主动性, 也只是对重复的, 刻板的, 狭隘的东西有. 有人说过, 自闭儿是学的会,但不学; 笨孩子是学但学不会. 至少我女儿的主动性全是画动物, 剪纸动物, 别的什么也进不了她脑子. 如果没人时时刻刻提醒她, 只能一天天变"傻", 变得和同龄孩差距更大. 有人提醒着, 她的心能在,一点不比别人差.
可是, 楼主所言又是非常非常对的. 这要求做父母老师的必须有极良好的素质和智慧 不论多么难, 也要尽力而为. 至少培养自信心于自闭儿应该没有特别障碍的.
作者:
无名氏
时间:
2007-8-11 16:18
标题:
re:是否改变自闭儿的现状提高他们的能力与提高...
是否改变自闭儿的现状提高他们的能力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主动性一定是相矛盾的呢?
我觉得不是的。如果有人一定要说是,那我觉得是他用心不够、为自己偷懒找借口。
难道给孩子上课教会他们东西就一定要逼迫他们逆他们的意愿而行么?
无需多言,不管不顾孩子的情绪状态,按自己的设计去强制孩子执行,是最简单、最省心的办法。
有没有可能教孩子东西的同时照顾到孩子的情绪状态呢?
比如剪纸的时候多设计几个东西,孩子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东西来剪;
比如模仿搭积木时,看孩子想按自己的样子搭,就先满足他一下,然后再模仿搭;
比如走平衡木的时候多设计变换几种造型,让走平衡木也可以日久有新意;
。。。。。。
其实,孤独症孩子是否真是那么刻板、是否真的抗拒一切改变呢?
仔细去观察一下他们的那些刻板活动,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并不总是那么玩,虽然他们的活动表面上看起来一样,但真的是有一点变化的。
比如孩子总喜欢拿着两个小积木块,仔细去观察,前段时间他是拿在手里摸索,近来他开始放在两脚中间玩,是否一定要强硬的不让孩子拿?为什么非要弄的孩子大哭大人疲劳呢?难道不能就着这两块积木去想点花招教孩子点东西?走近孩子,也许你会发现原来他正等着你来一起玩他的积木呢。你把两块积木对敲一敲,你把积木转一转,你把积木放到水里去抓,甚至你把积木放到沙子里面藏起来。。。可能孩子因此会觉得你有意思极了,他发现你会那么多他没想过的玩法,他可能会模仿你那样玩。表面上孩子还是刻板的拿着那两块积木,但他已经就这两块积木体验到许多乐趣,他也锻炼了手眼协调、视觉追视、触觉脱敏等。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改变了对你的看法,他会觉得你有点意思,觉得你理解他,因为你分享他的喜欢,可能以后他慢慢也会主动跟你分享什么东西。
作者:
niuniu2007
时间:
2007-8-12 00:30
标题:
re:所言极是. 也正是我所追求. 可是这样的...
所言极是. 也正是我所追求. 可是这样的孩子还是总是需要REDIRECTION (引导).而正常孩子并不需要.
我女儿去年在一个幼儿园, 学生比例低, 所以几乎总是有一个老师陪她, 她学了很多东西. 可我想, 她以后还是要上一般的学校啊, 学生比例高, 哪有老师天天陪她? 虽然在美国, 有时可以给特殊孩子配"影子助理" (SHADOW, AIDE), 可有的认为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依赖, 不利于将来. 所以我认识到主动性的重要性. 现把她转入一个蒙特索利学校. 此学校的宗旨更重视独立性, 能动性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本身. 去了以后, 发现孩子是退步了, 每天在学校拒绝老师的功课,只做自己喜欢的动物, 老师也不很强求, 也没时间陪她. 所以有点后悔了! 但我想还是要坚持下去.
"权利义务阶段:(儿童有享受快乐自由的权利,也要履行完成某件事情的义务)"--我和老师商量的就是, 她要认识到有些东西是必须做的, 做完后可以享受做自己的事.
我还把她们的日程表画出来, 告诉她什么时候是学习,集体时间, 什么时候是自由活动时间.
听说这样的孩子对图画视觉的日程表, 理解更好些.
不过, 我这样做是因为她在原来的学校知识方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也就是已经会简单阅读的了.所以才敢试试新的学校和目标.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7-8-13 14:35
标题:
re:楼主的文章有些道理,但也有偏颇。像事...
楼主的文章有些道理,但也有偏颇。
像事实10-23中,主句都是“孩子觉得...”“孩子发现....”“孩子怀疑...”“孩子感到...”。这些都是在替孩子思考,这不也如同第6条所讲的,“从大人角度出发觉得孩子应该.....”,是一种猜测。不论这种猜测是否有道理,它都是大人的逻辑判断。因此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从ABA的角度来看,孩子教学效果的保证,特别强调的就是强化的够不够,辅助的够不够的问题。如果不能保证真正的被强化,学习效率就低,如果不能给与足够的辅助,让孩子直接面对超越其自身能力的难度,那才叫“不人性化”。而对孩子能力的测试,在ABA教学中也是有专门的环节的,那就是新项目和提升难度时的简单的3次试探。
再比如“无需多言,不管不顾孩子的情绪状态,按自己的设计去强制孩子执行",这并非"是最简单、最省心的办法”。实际过程中,我们都体会到,在孩子抗拒逃避时,如果投降,放弃,往往能够很快缓解当时的艰难窘况,孩子不哭不闹了,倒是很“省心”,可这为将来孩子的大哭大闹在埋下伏笔。这个过程说明,孩子能自发地学习,不过他学会的是,怎样来控制老师的行为的手段。
教学过程中愉快气氛当然很重要,如果孩子的情绪好配合好,怎样迂回甚至退让都可以,但是一旦孩子偏离了主战场,甚至抗拒情绪出现时,教师反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了,唯有“强迫式训练”。显然,如何让孩子总处在好情绪中,少些强迫,是要求,也是困难。理论上就是抓好强化和辅助环节,而实际中,需要太多的技巧和经验,比如楼主讲的“玩两个小积木”的例子。
作者:
mmm
时间:
2007-8-13 16:39
标题:
re:这些孩子的另一个缺陷就是“依从性差”,他...
这些孩子的另一个缺陷就是“依从性差”,他们不听话。如果家长一味地顺从他们,他们可能会更不管不顾。
就象上个周末我和另一个家长带孩子去公园玩。我一向对孩子要求严格,我讲的话他一定要听。而那位家长则强调要顺从孩子,不要强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结果两个孩子在很高的充气堡上面玩的时候,两个孩子一起跳,这是很危险的。我当时就喊“不许跳了!”,我儿子听到我喊,马上停下来了。但是另外那个孩子还是在跳,他一向是不听话的。然后公园的负责人要爬上去把他捉下来。还没够到他的时候,他就头朝下,倒栽葱从上面掉了下来。虽然地面上有软垫,还是把他摔得歪着脖子,发不出声来。
训练孩子的时候,有很多事情是矛盾的,只能靠家长边观察,边思考。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迫孩子,但是也不能总是顺着他们。该要求就要求,该放松就放松。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费力。
作者:
无名氏
时间:
2007-8-14 14:04
标题:
re:“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费力”说的很对!...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费力”
说的很对!平衡两者(强制与顺从)之间的关系,如何成功的引导孩子顺着自己的思路走,是非常费心的。这要求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不断的去思考各种教的方法与技巧。这个过程比单纯的强迫要困难费心的多!秋爸爸,是吧?
教育当然是需要经验与技巧的,但经验和技巧是我们日积月累的思考和实践得来的。如果没有引导孩子的心,总是靠强制,大概这个经验是总不会有的。
思考和实践越多的人,同样的时间内,获得的经验和技巧就比较多。
作者:
zc
时间:
2007-8-14 14: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uangwncan
时间:
2008-5-20 14: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tmysh
时间:
2008-6-29 23:48
标题:
re:楼主的想法于我心有亟亟焉. 想说这话时间...
楼主的想法于我心有亟亟焉. 想说这话时间很长了.
儿童的认知能力与他自身的主动探索的量/层次密切相关.
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成人的教养方式也密切相关.
蒙台梭利的自由不完全适合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的孩子需要用引导来更多的代替自由.原因就是:蒙氏认为孩子发展的基础就是自发的模仿和学习能力.(皮亚杰认知发展心理学).而我们的孩子天生这部分就弱.
我们非常适应的是拿着一把尺子,用所谓科学/理性实际上冰冷/冷漠的态度去量/对待孩子.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还能指望他发展出来多么强的与人沟通的意愿/能力? 社交的本质其实不就是各种情境的心理体验和同理之心, 如果他整天的体会都是负面的东西,怎么还可能对此不心存恐惧.
喜欢用孩子天生大脑有问题来说事的父母,可能心里更喜欢躲在这个借口里,相当的安全.因而不用尝试.
既然我们的孩子天生注定就要比正常孩子费力,我们还有什么不能付出的呢,包括我们自己的固有意识.
作者:
xyff2004
时间:
2008-6-30 17:40
标题:
re:我对楼主的看法不敢苟同。我们的孩子最根本...
我对楼主的看法不敢苟同。我们的孩子最根本的是弱在了什么地方?我认为:不是别的孩子爱学,我们的孩子不爱学,而是别的孩子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我们的孩子没有!这里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的训练方法不好(当然教育方法会有影响,但决不是根本原因)而本质上是因为他们自闭!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何来自主学习呢?所以只能靠外界参与训练!
作者:
平平爸
时间:
2008-6-30 21:48
标题:
re: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好帖子,楼主写的...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好帖子,楼主写的东西很有道理,不光是空洞的大道理,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不知道是不是写完了,期待楼主更精彩的继续.
用ABA训练孩子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了,孩子的进步是巨大的,所以我会继续训练.我坚信如果我在训练操作中掌握更多的理论,运用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孩子会有更大的进步.所以个人认为提高孩子能力的训练和有条件的顺从孩子两者之间不存在本质的矛盾,这需要教育者和家长长期的摸索,合适的掌握这个度.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家长不多,所以即使是轻微程度的孩子长大能回归主流社会的也是少之又少.
欢迎光临 以琳自闭症论坛 (http://new.elimautis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