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6-9-7 10:30:40
|
只看该作者
re:(3)惧怕:惧怕是一种最有害的情绪。...
(3)惧怕:
惧怕是一种最有害的情绪。惧怕也有进化上的价值,但在人类社会中,恐惧对儿童都是伤害性的。惧怕在全部情绪中是最有压抑作用的。它有很大的反应效能,可引起逃避和退缩,也可由于肌肉紧张而引起僵化不动。惧怕的另一个影响在于对认知的作用,严重害怕时,感觉系统似乎是“盲”的,使感知狭窄,思维刻板,行为变式线索被抑制。
“惧怕的体验有受惊感、不肯定和不安全感,感到受威胁和危机感。”这也许就是我们不应该对儿童有任何强制的理论基础之一。惧怕与安全感是不能并存的,因此要彻底的去掉任何可能造成儿童惧怕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大声音、突然变化、突然接近、疼痛、孤独、黑暗、动物、陌生人、陌生环境、想象等。这不仅包括行为上(身体上)的强制;还包括言语上的威胁,例如“再这样妈妈就不爱你了”“再哭就有大虫子爬进你嘴巴了”“再哭就会引来大灰狼”“再闹就把你赶出去不要你了”,还包括一些自然因素,比如大声音、动物、陌生的事情、突然变化,因此对一个尚未建立对教师安全感的儿童要小心谨慎,注意自己说话的音量,尽量放柔和,统一,不要咋咋呼呼,注意自己的表情,不要有太搞怪(尤其是突然的),注意周围可能出现的小狗小猫,总之尽量是一个稳定、平和的环境。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有身体上的强制,有的有言语上的威胁,有时虽然是好意想给儿童惊奇的感觉故意从后面突然很夸张的一个动作表情加声音,有时突然用豆袋将儿童盖起来,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RDI中虽然有“意料之外的举动”,可是绝对不应该是会吓着儿童的举动;教学中虽然要注意自己表情、姿势的夸张,可也应该是有度的。另外,有的成人自己胆小,这可能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的胆怯传染给孩子,使得孩子变得学会害怕、胆怯和畏缩。“无能的父母爱吓唬小孩,用威吓作为结束小孩活动和服从规则的手段。其后果除使小孩胆小外,他还会逐渐不信任这样的父母,也缺少安全感。”
如何对待孩子已经产生的恐惧呢?可以向儿童解释引起惧怕的对象,减轻儿童的恐惧感。在不可避免的威胁面前,如打针,帮助小孩忍受打针的痛苦而尽量减少害怕的成份。还可以用脱敏的办法帮助孩子克服一些恐惧,比如怕黑。帮助他们独立的处理这样的情景,鼓励儿童对恐惧进行抵制而不退缩,这样的成人得到孩子的信赖和亲密感。
(4)愤怒:
愤怒是一种激活水平很高的爆发式负性情绪,一般发生于强烈的愿望受到限制时——无论是身体的或心理的。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规则和控制条件阻碍了愿望的实现或自我实现时,尽管在开始时是被克制的,只要这种情况持续存在,愤怒终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受挫折,去做违反个人意愿的事,都可引起愤怒。特别是延长了的、未经解除的痛苦是愤怒的先天激活器。低水平的怒可以被抑制相当长的时期,但要注意它终将爆发,或带来对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由于愤怒可以被抑制,先前潜在的引起愤怒的原因所激起的兴奋残余很容易在某种情景下爆发怒或攻击行为。愤怒是一种负性情绪,但不一定每次都产生负性效果。怒所引起的攻击行为可导致破坏,也可瓦解认知、智慧活动,但怒的自信成份也能导致认真态度,改善操作,达到更有效的活动结果。怒时指向引起怒的对象是向外有冲力的负性情绪,具有一定的自我肯定和自信的性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