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華人家庭小孩學鋼琴的比例超高;由於父母盯得緊,孩子又肯練,所以各種比賽幾乎都是中國孩子的天下。但是,聽到許多家長和鋼琴老師對學音樂的態度,不免令我想起孩子們那位已退休的鋼琴老師曾經跟他們說過的一句話:「音樂是為著分享(Music is about sharing.)」。
她認為,學鋼琴不是為了比賽,所以在為學生們選曲子的時候,總是考慮他們的能力和個性,而不是塞給他們哪個比賽的指定曲。如果哪一個孩子的哪首曲子正好可以去參加某個比賽,她才送他們去。
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她總會在比賽的前一次的鋼琴課上告訴他們:「雖然你是去參加比賽,但是最重要的事是,你去分享這首曲子,讓聽你彈奏的人,無論是裁判或其他小朋友,能享受美好的音樂。不論你贏或不贏,你還是原來的你,我們還是一樣愛你。」她還會「要求」父母在賽前再次告訴孩子:「無論輸贏,我們的愛不會改變,你只要好好享受彈奏的樂趣就是了。」也許正是這種心態的關係,她的學生,無論大小,上了台都滿有自信,不太緊張,能專注在音樂上,在比賽上都有很好的表現。
她告訴他們:「無論是比賽或是演奏會,別人花了時間來聽你彈,你就得感激他們、敬重他們,把你所能做得最好的,跟他們分享。」所以她要求她的學生上台一定穿戴整齊,甚至配合音樂梳妝打扮;從容上台後,絕對要好好地、深深地對觀眾一鞠躬,表達你謝謝觀眾來聽你的演奏;演奏的時候要專注在音樂上,萬一不小心彈錯或忘了那一段,不必伸舌頭或懊惱,因為那樣做,對你正在呈現的音樂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會讓聽眾不舒服,所以鎮靜地繼續彈奏,趕緊找下一段落接下去就好。
她也告訴他們:「無論你的觀眾是一個、十幾個,還是上千個,都要好好的彈奏,每一顆心都值得你用好的音樂去感動他們。」
兒子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去參加了一個比賽,同級的參賽者都彈同一首貝多芬的協奏曲,決賽開放給所有人聆聽。兒子彈完後,有一位先生站起來拍手說:「這才是貝多芬。」而且笑著看兒子回到我身邊的座位,向我點頭示意。公布成績的時候,兒子沒在前三名,那位先生用十分驚訝、不解的表情望著我們,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兒子沒怎麼難過,因為跟他比賽的大都是高中生,他已經覺得很開心了。
比賽完的下一個鋼琴課,老師告訴他:比賽當天晚上,她接到三個電話,是三位有在現場聽到他表演的其他鋼琴老師打來的,他們都說他彈得很好,應該得獎。然後她拿出一封信給他,原來是那位站起來拍手的先生寄來的,他是一位從俄羅斯移民來的婦產科醫生,他在等他兒子那一級比賽的空檔,來聽這一級的比賽。他寫道:他對我的兒子的表演印象深刻,希望老師鼓勵我兒子,不要因為沒得獎而沮喪,他希望以後還會在其他音樂場合聽見我兒子動人的演奏。
老師把信交給我兒子,說:「好好留著這封信,記住你曾在這次的演奏上感動了至少四顆心。」
「音樂是為著分享」這句簡單的話,和純淨的觀念,對兒子的生命有著極大的影響。學了十二年的鋼琴,最重要留給他的,不是一堆的獎盃、獎狀,或是申請大學時有可誇的紀錄,而是誠懇、敬重人的態度;是在演奏會或比賽時得著的友誼;和觀眾給他的許多感動。
/婁苡
2006-05-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