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7738|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杯具了,数学期末考了60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3 09:1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09:23:2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3 09:53: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13 10:14:58 | 只看该作者

re:的、得、地的用法,3楼差不多讲清楚了。...

的、得、地的用法,3楼差不多讲清楚了。

关于“一”的读音,还不光是和后面的字音调有关,而是和整个句子的长短节奏有关系。同样是后面跟“个”字,“一”的音调也会不一样。

一楼例子中的“一个大、一个小”,用儿歌的节奏念,是yi(2)的音比较顺口。但是“走来一个小朋友”中的“一”,一般会念成yi(1)。

除此之外,还和说话的语气有关,比如“走来一个小朋友”这句话,如果是为了强调“一个”(而不是两个)的时候,也可以年成yi(2)。

----以上是我自己的体会而已,不知道是否有描述清楚的汉语言规范。

个人认为,一年级要求这样的习题是变态的。应该让孩子多听标准语音的音频,慢慢体会掌握这些细微的语音语调,不需要做硬性掌握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13 10:17:46 | 只看该作者

re:恭喜楼主宝贝能正常上学!阅读理解的部分只...

恭喜楼主宝贝能正常上学!阅读理解的部分只能你告诉他答案,再告诉他为什么是这样,把道理讲清楚,而且不用那么复杂,只要同类型的题有一个标准答案就行了,以后照这个模式套进去,以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也写不出更好的来。我儿子上二年级,遇到写短文,只要有帮助别人的,他一定会写:老奶奶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还有你说的其他 欢欢喜喜就是AABB的格式,同类: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花花绿绿,让他记住几个就够了
又( )又( ),又大又红、又高又胖、又细又长,很多啊,在生活中随便找个东西让他形容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0:35:1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13 10:37:18 | 只看该作者

re:牛牛妈,拼音中是会有一些特殊的读法,例如...

牛牛妈,拼音中是会有一些特殊的读法,例如一个词中两个字都是三声,第一个字的声调要读成二声,不过拼音的功能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拼读认字,可以自己进行阅读,如T版所说的,学校出这样的题目真是变态,怪不得都说中国的教育是毁人的教育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3 10:44:53 | 只看该作者

re:网上搜的“的得地”的用法如下:其结构为...

网上搜的“的得地”的用法如下:其结构为 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副词+地+动词。动词+得+副词。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13 10:46:23 | 只看该作者

re:我可不是搞教研的,呵呵。一琢磨而已。...

我可不是搞教研的,呵呵。一琢磨而已。

一直认为语文学习要注重孩子真正语言能力、感觉和表达的能力。这些是干货。诸如语音语调、笔顺、的得地这些,不是说不能做要求,而是不要有过多的要求。孩子能接受最好,底线是不要把孩子搞糊涂,让他受挫并失去学习的兴趣。

国内什么都是应试。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下来讲,语文考分高不高就在于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掌握得好不好。比如,“国”字的第二划是什么?(正确答案是横折钩,很多孩子会认为横折)

家长大度一点,不要介意这些失分。----即便我的孩子是普通小学生,我也这么认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13 10:50:0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随爱...

下面引用由[U]随爱而飞[/U]发表的内容:

网上搜的“的得地”的用法如下:其结构为 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副词+地+动词。动词+得+副词。供参考。


呵呵,这个是对的,但也没覆盖全。

比如“高兴得跳了起来”和“高兴地跳了起来”都正确,两句话的意味有差别。前者是讲高兴的一个结果状态(重点要表达“高兴”),后者是引入修饰“跳”的一个状语(重点是表达“跳”)。

所以这个还是依赖阅读的经验来得到直觉最好,甭要求语法掌握。

我们教学的最大毛病,就是把活的语言教死,非要试图让孩子掌握规则。

语文如此,英语学习更甚。说起这个俺又有一肚子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1-13 10:53:39 | 只看该作者

re:“一”和“不”变调有规律2010年0...

“一”和“不”变调有规律
2010年04月15日 16:17 来源:《华文教学通讯》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例如:

  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前念二声。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试一试、想一想、看一看。

  4)用在动词、形容词与量词中间一般也读轻声。例如:去一趟、认识一下儿、好一点儿、贵一些。

  (2)“不”的变调:

  “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字前念二声。例如:不要、不错、不是、不再、不认识。

  2)用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起不来、说不定、用不着、差不多、等不及、能不能、会不会、贵不贵、认识不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13 10:57:14 | 只看该作者

re:如果语文老师声嘶力竭地质问一个学生:“你...

如果语文老师声嘶力竭地质问一个学生:“你到底 会-不-会 啊?!”  这里的“不”就不是轻声了。 哈哈。要念轻声就特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13 11:04:49 | 只看该作者

re:以上讲的应该是一般规律,T版举的例子是特...

以上讲的应该是一般规律,T版举的例子是特殊情况吧,呵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1-13 11:09:38 | 只看该作者

re:嗯,不是和张老师抬杠哈。我想说的是这些规...

嗯,不是和张老师抬杠哈。我想说的是这些规律本身就是从日常语言中总结出来的。而且,是在北方语言环境中总结出来的,更狭义讲是北京地区。再而且,在灵活的语言情境中,也是变化的。而恰恰是这些变化,体现了表达者细微的(subtle)的语气语调,这就是活的语言。

让其他地域的孩子掌握这些规律,靠讲规则是低效的。要不要掌握是一个问题,要允许杭普话、粤普话的存在。如果要掌握,合理的方式是让孩子在多听的前提下去感受。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13 11:10:17 | 只看该作者

re:我今天在一个家长(圆缘妈妈)的新浪博客上...

我今天在一个家长(圆缘妈妈)的新浪博客上看到一篇转载的文章,中国的教育由此可见一斑。我看了恨的牙都痒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1-13 11:20:38 | 只看该作者

re:T版,这些规律也不是我总结的,我只是转述...

T版,这些规律也不是我总结的,我只是转述一下,先声明,要抬杠也和我没关系啊,呵呵。
说到普通话,最该被骂的就是中国语委的人。以前谁要把“呆板”读成dai ban一定会被人嘲笑没文化,等我们好不容易习惯了读ai ban,语委又发文公布读dai ban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1:33:2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13 11:44:4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ma...

下面引用由[U]maggie7343[/U]发表的内容:

天哪,我看了张老师和乐爸的探讨,我,我,我去重读小学算了。。。我神马都不会了!!
  有的读音,为什么会变啊?我真的搞不明白。还有那个什么时候读轻声,我也拎不清了。。。我教牛牛就是,双字节,比如“叔...


轻声,和地域语言习惯非常相关,我前面讲了,那些规律都是北方语言规律。比如“衣服”、“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字,北京人都念轻声。但让南方人来念,念成轻声,就是“拿腔拿调地说普通话”的感觉。更不用说港台腔里里面的“叔叔、爸爸”了(用四声都标不出来)。 反过来,你让北京人说“西瓜xi(1)瓜(1)”,也会很别扭,人家念的“瓜”字还不是完整的gua,是带过去的。

至于笔顺,如果小学时候上点心学,大面积不太会错。成年后如果爱好一点书法(哪怕一点点),就可能会颠覆笔顺习惯了。比如“车”字,正确笔顺的最后一笔是竖,行书或草书的最后一笔一般是横。还有一些字的笔顺和习惯很容易冲突,比如“色”字。最后一笔(竖弯钩)之前是竖还是横?呵呵。看几个人能写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1-13 12:22: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1-13 12:59:14 | 只看该作者

re:北京人念“西瓜”的“瓜”,多数情况下还是...

北京人念“西瓜”的“瓜”,多数情况下还是重音的,少数时轻声,“黄瓜”也是,但小一号,于是轻多重少,更看讲话人的强调程度如何。
许是凡大个的“瓜”,基本上都常重音少轻音,“哈密瓜”从不轻读,但“倭瓜”只轻音,“面瓜”“傻瓜”等骂人话里,绝对重音。

这些口语习惯,都是日常习得的,学语文课没用,谁会说话时去分析四声再变调啊。如“甲乙丙-孔乙己”。
再比如北京话里标志性的儿话音,外地人会摸不清什么时候才加,当年好学的江浙沪同学,学说时我只能告诉他们对还是不对,但总结不出具体规律。“抢个座儿”是对的,但从不会说“占个位儿”。都有是表示“小东西”的意味,有时候用“儿”,有时候用“子”,都轻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8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