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的基本内容-1
ABA的基本内容-1
ABA的基本内容 (1)
罗瓦滋在1981年的书中就阐述了他的方法家庭强化训练项目:孩子一般在三岁半开始训练,每星期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按照各个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五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另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应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加?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一周的工作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可是大学生或亲戚来帮忙。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较师。也可能是家长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也可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家长可以自己看书了解方法,再开始做。只要有信心,兴趣,和耐心就可以学会。
ABA教学训练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即DTT,它主要有如下特点:
1、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步骤,然后一步步练习;
2、强化(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
3、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
4、使用强化物和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 (2)
因为它具体由三个环节组成
1、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
2、促使孩子对之做出回答或反应;
3、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
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作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指令)。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第二步,可以把每项技能分解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
再比如,要教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只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只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一过程中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将仔细介绍)来促进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这一步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只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必须在摆放之前辩别和区分两件物品,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些,ABA把每项技能分解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
ABA的回合式教学(DTT)与传统的经典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它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组成,传统的教学法是被动的听和看,无需作出明确的反应。ABA教学就不一样,只给孩子很少的信息(比如两张动物的卡片和一个指令“把牛给我”)对孩子的要求十分明确,孩子对此也十分清楚,,因此应该说ABA不是那种消极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每次操作孩子必须做出反应,这种方式很适合孤独症的训练,因为他们不可能象正常儿童那样只需被动听课就能学会新的技能。
为了使孩子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提示(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帮助。,传统的教育往往不包括象ABA这样的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他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回答不出或不正确,可以再问另外一个孩子,如果别的孩子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孩子下次就可以回答出来。但是孤独症儿童就不一样,必须提示,得到反应在强化如此过程。ABA这种方法更强调对孩子指令后,孩子必须马上做出反应,因此提示的技术更具意义,比如,教一个孩子学会完成两步指令(“拍拍手、拍拍桌子”“或站起来,把书放在桌子上”)时,孩子很可能只听从第一项动作指令或后一项指令,所以,给了指令后,马上示范或手把手提示,让他先完成第一步再完成第二项动作指令,有了这样的提示孩子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只要他能够完成指令,哪怕是提示后完成的,还是要对他的正确反应给以强化,强化孩子的正确反应就是操作的第三环节----结果。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逐步减少对孩子的提示,一直到无需再提示,他也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3)
强化的使用也是有区别的,对一项练习几天的技能,使用赞赏,(对、很好、好。)如果没有经提示就做正确的反应,就要多给强化,包括更多的夸奖及他喜欢的东西,(好吃的,玩具之类)。
上面这个例子提到ABA另外的两个特点[除了把技能项目分解成很小的步骤和使用提示帮助外),就职是强化和反复练习的重要性。
强化: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他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如果一个孩子叫了"妈妈",妈妈马上高兴对他笑,并拥抱他,孩子可能因此叫更多的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态度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开始对孤独症的孩子的训练时,往往能够使用的只是初级强化物(它包括食物、饮料等)。逐渐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等.教孩子难的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孩子最想要的)强化可以放在使孩子能够看到的地方,让他明确听指令就会有好处,但不要说:"如果你听话,指出哪个是公园,就给你吃糖".这样好象是讨价还价,最好是通过孩子完成应有的反应得到强化的经验,让他来接受你这种操作方式.
强化的目的是让孩子更愿训练,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比如,对孩子进行名词的理解和训练时,指令:是把火车给我,如果孩子真的把火车拿给你了,结果(强化)可以这样说:"真好,把火车给了老师",(具体说明了什么样的动作反应"真好").
反复练习是ABA的重要特点.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孩子才愿意反复练习,因为反复练习,孩子才能更好更快掌握新的技能.不反复练习,就没有达到无须提示也可以正确操作.这样的训练无效.
在美国ABA老师训练新的技能时,一般给孩子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练习的机会.这样可以每天了解百分之几的反应是正确的,有百分之几是错的.不过,连续的十遍问同样的问题可能没有意思,可以在正没有提示正确的反应的情况下问几次后再问一些不同的问题.然后回到目标问题上.
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个项目中的几项内容后,比如学习情感的认识时,已经对"高兴","生气"、“难过”有了认识,下一步要求了解“不好意思”了,除增加和练习新的内容(反复给他出示一个孩子在做错事后而感到不好意思的图片,并问他觉得怎么样?)以外,还要随时穿插他已经练习过的话题。这样做有以下好处:(1)使练习不觉得单调(更有意思);(2)有助于他记住学过的东西;(3)加强他对旧的和新的图片辨别能力。
在反复练习时,要寻找各种不同的材料和例子,使孩子所学的技能能够得到泛化。另外,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如果他在学习“分类”,把不同分类的东西(水果、动物、交通工具、文具类或它们的图片)排好,找好几个水果,也找好几个苹果,西瓜,等的例子,这样用不同的例子,反复练习,也是ABA最强调的一点.
或后面一项指令,所以,给指令后,马上示范或手把手提示......让他先完成第一项动作指令,再完成第二项动作指令.有了这样的提示,孩子才对指令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只要他能够完成了指令(哪怕是提示后完成的),还要对他的正确反应给以强化.强化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就是操作的第三环节_____结果.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逐步减少对孩子的提示,一直到无需再提示,他也能正确做出反应.
ABA一些训练项目
具体操作方法步骤: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包括多种类型的操作,不论你想做什么,都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操作,他们包括模仿、理解和表达语言,认知概念,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玩(游戏)能力,大动作,精细动作都可以用回念式教学(听)来从最基本的能力去教,在美国孩子一般同时学龄前10至20个项目,包括刚提到的每种项目,最好有效的是每周上下文20—40小时的一对一的操作练习课,一开始,训练是以一对一为主,但ABA也强调泛化,尽快开始加入小组或集体作练习课。
开始训练时,要找一个视觉和听觉刺激少的环境,比如,找家里睡觉的房间的一个角落,在那儿放一个小桌子和两把小椅子,按照你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水平,选几项要教他们技能或概念(可以参照下面提出的一些项目),内容可以包括具体概念(名词、物品名词或图片里的物品、动词;自己的动作和图片里人的动作;比较抽象的概念(形容词:大小、颜色、长短、数字、情感等)。训练技能的顺序应该是从容不迫简单到复杂,开始应教与孩子自己有关的内容(比如身体的部位,对家里人的称呼,房间里的物品),然后教更广泛的内容(如房间或社会场所的性能,常识......,在动物园里有什么?什么时候睡觉?医生是干什么的?等等).开始训练前应该先简单地"测查"一下孩子对选定的项目是不是已经掌握了(如果做几次,孩子都能够完成,这项练习技能就算通过了).比如对<<社会角色(医生、警察......)的认知和表达>>的测查,先将几张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孩子指给你看哪个是医生,哪个是警察,哪个是农民...... 。如果这些他已经能够认识,再试他的表达能力
一个一个地问“他是谁?”,如果他还讲不出来,就可以安排社会角色表达》的项目训练。
选择项目应该包括模仿项目(一步模仿,二步模仿,声音模仿,口型模仿等等)理解语言与听指令(一步指令,二步指令,认识东西和图片等等),表达语言(讲出物品的名称,描述图片或复述故事情节,回答有关对此问题的询问);
(4)
认知概念(包括颜色、形状、形容词、代词、性别、物品的作用;相同和区别,分类回答“为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的问题等);社会交往(社交问题,交流社会信息......,学会问问题,转告语言等).生活自理(洗脸,洗手、做饭等,都可以分在目标,分成很小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训练);休闲、游戏(排列积木、讲故事......等)。每个项目都可以参照下面的例子去教。
项目: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1)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你了,就可以开始了)。
(2)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可以是:拍桌子、拍手、挥手(象招呼似的),握双手,拍腿摇头,点头,转身。用手捂脸,拍肩膀,跳,抱臂,拍肚子,踏步,伸手,敲椅子,*腰,拍头,摩擦手掌等。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予强化,
(4)逐步减少实践的提示,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加强表扬或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指令反应正确才给他强化。
项目:摹仿口形的运动。
(1)和孩子面对面坐好,确定他是否注意。
(2)边示范边说:“这样做”。
口形动作包括:
张嘴、伸舌头、噘嘴,嗑牙齿、吹的动作,笑、吻、舌头抵上下牙齿等。
注意: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语音模仿,那么一边做动作,一边要发出声响,如果孩子不能够摹仿你,你们可以坐在镜子面前操作,从镜子里学习摹仿动作。
(3)跟别的项目一样,只要做对了就要给他强化,先给帮助提示,逐步减少到孩子听到口令就能正确反应。
项目:A配对(一双、一对物体)
(1)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力集中。
(2)把一件物品(比如杯子、扣子、...... )放在桌子上.
(3)把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物品给孩子,同时叫配对:"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4)提示他作出正确的反应(把东西放在第一个物品旁__较近)给以强化.
B.配对(两双.两对物体)
(1)和孩子面对面坐好,使他注意力集中.
(2)把两个不同东西放在桌子上(比如:一个杯子,一个勺子.这两件东西要从开头上不容易混淆),两件东西要摆放距离孩子一样远.
(3)拿另外的一件东西方(和上面的一件东西相同)给孩子,要求他"把一样的东西摆在一起".
(4)如果他摆的不对,马上把东西放还给他,让他重新来一次,对他说:"不对"并重复说:"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用手把手的提示,让他正确摆放好.
(5)对他正确的操作给予强化,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步减少帮助和强化.
(6)在孩子学会将以上两件物品相配后,再练习随意相配(比如:一次用杯子,两次用勺子),也要使用提示和强化的手段.
C.配对(对两件物品位置变换不定)
(1)和孩子面对面坐好,使注意力集中.
(2)和B项操作一样,只是要随时把桌子上的东西位置变动,为的是不要使孩子只是记住固定的摆放位置(比如:杯子在左边,勺子在右边的放法).
注意:在做好了A.B.C三项练习后,可以练习用三.四对的物品相配,教他区别更多的东西.
项目:图片(领悟和表达)
A.领悟:认出图片里的物品.
(1)把图片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确定他已注意.
(2)说:"指出(图片上的)......".
(3)用现实提示帮助他正确反应(指出),并予以强化.
(4)强化和提示逐步减少(如以上项目).
B.表达:能够说出图片里的物品名称.
(1)和孩子面对坐好,确定他已注意.
(2)拿起一张图片给他看,问:"这是什么?"
(3)提示孩子说出正确的名称.
(4)给予强化,强化和提示和以前项目一样渐少.
所属关系(领悟与表达)
A.领悟
(1)在孩子的附近有熟悉的人(他能够看见),要求孩子:"去摸摸......比如:去摸摸华华的手").
(2)提示他正确的反应(去摸摸华华的手),给以强化.
B.表达
(1)你指着一个孩子认识的人的衣服或身体的部位说:"谁的衣服(或身体某部位)?
(2)提示他作出回答(比如:"这是毛毛的衣服"并给以强化.
(3)和以上的操作一样,逐渐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要,不要(比较喜欢,比较不喜欢)
A.不喜欢的东西.
(1)和孩子面对坐着.
(2)把一件东西不想要的(不感兴趣)的东西拿给孩子,问他:"你要不要......(某物品)?"
(3)提示孩子摇头或讲出"不要".
(4)孩子做到时,就立刻将东西拿开(最好是再也看不见了),给孩子以强化.
(5)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步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B.喜爱的东西
(1)和孩子面对坐好.
(2)拿给孩子看他喜爱的东西(玩具.食物等),问他:"你要不要......(物品名)?
(3)提示孩子点头或者讲"要".
(4)孩子表达后马上把东西给孩子.
(5)逐渐减少提示和对他强化.
C.要和不要的区别
(1)和孩子对坐.
(2)随意交替地将孩子有兴趣的东西拿给他,询问他:"你要不要......(东西名称)?"
(3)提示正确的表达,并以强化.
(4)逐步减少帮助和强化.
社交问题
(1)对面和孩子坐好,让他注意你.
(2)问他一个社交性问题,帮助孩子讲出正确的回答.
(3)给他强化,并逐步减少提示与强化.
可以问的问题包括:
"你叫什么名字?"
"你几岁了?"
"你(今天)好吗(高兴吗)?"
"你住哪里?"
"你的(兄弟.姐妹.)是谁?"
"你喜欢玩什么?吃什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你的爸爸.妈妈叫什么?"
"你在哪里上幼儿园?"
"谁是你的朋友?"
"你的家住哪里?"
"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你的生日是哪天?"
"你的老师叫什么?"
选择技能
(1)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2)拿两件他喜欢的东西,(拿在你的手中)给他看.
(3)问他:"你要.......还是......?"
(4)提示他讲出或者指出他最喜欢的东西,马上给他.
(5)逐步地减少提示,他每次讲对时,都要把东西给他.(开始时用来选择的两样物品应该一件是他十分喜爱的物品,另外一件是他稍微有兴趣的,这样做,有助于他们理解(分辩)和(选择)的概念.
注意孩子还不会说话,可以教他用手指点所选择的物品,他如果已经能够较快地选择摆在他面前的物品时,可以让他对一些看不见的物品进行选择(比如:"你要苹果还是饼干?....."还要注意,每次问话时要变换名字的顺序,避免他只讲后面的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