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节已经说到“RDI方面孩子的阶段性进步,RDI的活动仅仅是提供成长的环境,最终还要靠孩子内在的自我成长”。这就提示我们在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孩子的主动性。
如果在活动中,不给孩子发挥的空间,总是让孩子被动的牵着鼻子走完活动的过程,首先孩子很难有快乐的情绪,其次孩子没有主动的参与到其中,孩子的内在根本展示不出来,成长就更谈不上了。RDI活动特别注重孩子的眼神,而眼神可不是简单的扳着孩子的头对着自己就行的,眼神也不可能栓上线拽着,眼神完全依靠孩子的自动自发,否则就是看也没有“神”。我想,有经验的家长应该能体会到那种感觉。
如何让孩子的眼睛不仅要看,而且要充满神采的去看,这就依靠孩子的主动性了。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就是主动性特别差,别说是眼神,就是语言也非常被动,必须提示才能说,必须要求下才能看着人说。甚至有的孩子其实什么都能说的很清楚,认知也不错,可就是什么都依靠仿说。那么到底怎样能提高孩子的主动性呢?
首先,基础就是活动中给孩子大量的快乐体验,这个在上节已经说了。
其次,创造宽松的氛围。比如语言,常见有的家长,孩子说一个词一个句子,家长立刻矫正孩子的错误发音错误语法,搞的孩子非常紧张,这样孩子就越来越不敢说了。语言的根本在于交流,对于我们的孩子也一样,关注语言核心要关注交流,孩子只要说了,家长就有必要将这个作为起点进行下去,鼓励其交流,发音的矫正应该靠后。再比如,RDI活动中,通常要设计的给孩子留出空白,好给其发挥的空间,即使设定了孩子应该的反应,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预期的表现,也应该坦率的接纳,而不能有情绪的失望等,这样孩子才能没有负担的轻松的融入到活动中。
最后,及时发现并抓住孩子主动的苗头。我教过许多孩子,这些孩子里面还没有一个消极到一点点主动的表示都没有,所以我深信,所有的孩子即使是程度比较重的孩子,他也有一点点的主动性的。孩子的主动性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我们能否发现并抓住的问题。比如在摆荡飞翔活动中,在给孩子留出的短暂的空白时间里,有的孩子能主动跑过来表达还要玩,有的孩子能跑回来躺在布单上等待,有的孩子仅仅能跑回来,而有的孩子则笑闹过后毫无记忆似的走开去玩别的。是最后这个孩子没有丝毫主动性吗?其实不是的。也许这个孩子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也许是这个孩子主动性非常小,但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没有主动性。经验发现,只要这个孩子真心喜欢这个游戏,多次重复以后,这个孩子总会表现出一点主动性,比如某一天(也许不是活动中)自己去拉一拉布单,比如某个中午去躺在了布单旁边,比如某个空白时向布单走了几步,这些细节一定要及时发现并抓住,因为我们的孩子有的非常没有自信,他只能弱弱的表达一点点他的意思,没有及时的得到理解和鼓励,他可能就以为被拒绝走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