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20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关怀心 从小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9 07:3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怀心 从小培养


【文: 范咏轩】


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父母什么都愿意。不论是为孩子买特别的玩具,带他们出游,举办盛大的生日派对等,无一不缺。但同时,有些父母不禁感到担忧,如果没有给予适当平衡,孩子长大后会不会成为一个只想到自己的人?他们能否对他人付出关怀?

专家表示,有此疑问的父母或许不需要太担心,因为孩子能否具有关怀他人的特质,是可以从小培养的。

著有「遥控器童年」(Remote Control Childhood)一书的黛安·乐文(Diane Levin)博士即表示,年幼时的生活经验跟日后是否具有关怀之心有很大关联。「关怀心并非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之一,」她说,「要取得这种能力,端看父母如何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并带领孩子一同实践这项原则。」

20年前,当3个孩子都还小时,Kathy在学校家长会上听到一位高中生发表言论,谈到他组织的一项社区服务计划。她当时心想:「我希望我的孩子们长大后能像他一样!」她希望她的孩子像那位高中生一样拥有付出的精神,培养同理心,同时也能跟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打成一片。

父母以身作则示范

于是,Kathy主动联系配对儿童志工与需要帮助者的机构Kids Care Clubs,并马上在镇里成立了一个分会。刚开始,她的3个孩子对社区服务有著程度不一的接受,但Kathy的举动慢慢激发了他们付出关怀的兴趣。

起初,她10岁的儿子John不能理解那些人为何需要帮助。「他们应该去找份工作!」John看到食物救济的时候跟Kathy这么说。藉此机会,Kathy 用很简单的语言跟孩子解释收入与支出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John开始慢慢了解。直到日后进入大学,他都不曾间断帮助他人的行动。

至于John的哥哥Peter,则很快就融入志工活动。他曾在一家疗养院帮忙,也参与Little League Challenger Division计划。该计划寻求年轻的运动好手加入,帮助身心有障碍,却很想打棒球的孩子圆梦。

Kathy最小的孩子Kathryn不太爱在准备救济食物的厨房帮忙,她选择参与书本救济与社区疗养院的活动。就读高中的时候,Kathryn在学校创办了一个全球意识社团。

「父母的身教真的很重要!」Kathy以自身经验表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商店里有人构不到上层物架,我们就能帮忙她。只要行有余力,随时可将你的慈善心付诸行动。」

鼓励孩子朋友参与

大一点的孩子开始想脱离父母,不爱与父母一起行动。Virginia还记得她一次带女儿Emily参加慈善团体National Charity League集会时,女儿以放声尖叫抗议的情景。「当时Emily已经7年级了,正是想脱离父母的时候。」她说,「但除了跟孩子一起逛大卖场之外,我希望与他们从事一些更有意义的活动。」

她帮孩子选择的服务活动中,其中一项是到青少年避难所帮忙。正式开始之前,他们先受邀参观空无一人的避难所,只有成排的老旧木板双人床,让无家可归的青少年能躲避风雨。突然间,Virginia的小女儿Elizabeth看到一张床上有只泰迪熊,与她在家里拥有的泰迪熊款式一模一样。「我想她当时受到很大震惊。」Virginia说,「她心想,『睡在这个避难所的女孩也有可能是我』!」

自此之后,Emily开始主动与朋友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也在不同避难所帮忙。「我跟朋友们会在晚上烘焙饼干,隔天带去给避难所里的孩子吃。」她认为,跟同侪一起参与让义工活动变的有趣又很酷。

除了避难所之外,Emily也曾与朋友在残障奥运的溜冰项目担任义工。她自承,「那是我第一次与肢体残障的人相处。」如果没有朋友陪伴,她表示自己难免感到有些不自在,但因为有朋友参与让她勇于突破心防。

真诚关怀发自内心

圣地牙哥的商人Jeff藉由一个慈善存款箱培养孩子捐助慈善机构的习惯。Jeff家中有4个孩子,孩子还小时,她与太太便在家中厨房放置一个小箱子,专门搜集家中多余的铜板。每年一次,全家人会聚在一起清空这个小存款箱,并讨论该年要把存款箱里的铜板捐给哪个慈善机构。

「我知道我的孩子都很乖巧,」Jeff说,「但当他们长大,我希望他们了解帮助他人不只是开张支票而已。我希望他们能培养一股发自内心的热忱。」

为此,Jeff与太太决定带孩子到非洲去旅游,近距离体验他与太太透过非营利机构长期支持的非洲贫童计划。首站他们抵达埃塞俄比亚南方,参观一个小型水坝工程。当地雨季分布不均,有了水坝居民才能定期耕植作物与享有饮水。

第二站他带孩子到肯尼亚的一个小农村,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村里的女孩每天花费很多时间到远方为家人汲水,因此没有多余空闲上学接受教育。「试想,走一趟要花2小时的3哩路程,肩上还扛著象是大行李一般的重物。」Jeff说。幸好,在非营利机构Free the Children的协助下,村里造了许多独间教室,屋顶是可以承接雨水的设计。现在,至少在下雨天时,当地的孩子可以进屋读书了!

Jeff认为,能让孩子亲眼看到一己之力如何造福有需求的人是一件很棒的事。他说,「我从来没看见孩子脸上有这么满足的表情。」

2009-01-27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re:关怀他人 多管齐下【文:范咏轩】...

关怀他人 多管齐下

【文:范咏轩】

经济景气好的时候,人们很容易遗忘社会上的弱势族群。或刚好相反,因为手上现金多了,更记得他们。然而,现在每个人都感觉荷包缩水,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反成为弱势者,以往乐于从事的慈善捐助,如今可能是民众开源节流的首要项目。

在这样的环境中,父母如何期望孩子培养关怀他人的美德?专家认为,孩子需要了解的是,金钱并非帮助他人的唯一方法。只要有意愿,透过各种管道都有机会发挥一己力量,改善他人生活。以下提供父母几点方针:

与孩子讨论他人需求

很年幼的孩子需要父母引导才能理解他们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存在。当孩子在拥挤的卖场里大吼:「我要买巧克力饼干!」父母可以回应孩子:「好,你想要巧克力饼干。那你觉得爸爸想要什么呢?我们要不要带些什么给他?」

从自己周遭做起

让孩子知道,要改变世界,从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开始。如果孩子有个中意的游乐场,帮他组织一些好友,一起清理该场所。收拾地上的纸屑,拔除野草,或是清理灰尘等。记得拿像机照下清理前与清理后的模样,让孩子比较。

作义工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够自愿作义工帮助他人。例如到疗养院颂唱佳节歌曲,或是为有需求的孩子搜集玩具等,都是适合学龄前孩子从事的义工活动。年龄较长的孩子则可以到医院、图书馆或是动物避难所等帮忙。

帮助邻居

如果孩子太小不适合帮忙邻居看顾幼儿或是协助锄草,也不表示他们就不能为街坊邻居贡献一己之力。孩子可以当熟识邻居的小帮手,在邻居做饭的时候负责转移他们孩子的注意力。或者,孩子也可以主动协助年长的邻居购买日常用品,与倒垃圾等活动。

组织一个食物或是衣物救济活动

帮孩子联系社区附近的避难所,询问他们是否需要任何补给品。依照不同季节,避难所的需求物品应会有所不同,从食物、御寒衣物、家具、被单、卫生用品到玩具等都有可能。鼓励孩子向亲友或邻居搜集这些用品,再带到避难所里。

从累积每一分钱著手

孩子没有收入,因此即使他们有意愿,也无法像大人一样开张支票给支持的慈善机构。尽管如此,每个人家里可能都有些不知如何使用的一分钱硬币。鼓励孩子找到他们关心的慈善项目,让他们在学校或社区发起搜集一分钱的活动。如此一来,孩子能培养关怀他人的能力,也会学习到聚沙成塔的意义,每人一分钱,就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为孩子树立典范

如同许多价值观一样,耳濡目染是最容易培养善良心地的方法。与其用言语教导,父母亲自参与社区服务,帮助他人,就能为孩子建立一个最好的典范。

2009-0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6 22: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