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29 10:04:06
|
只看该作者
re:1,家里老人就算了,别做课堂式的训练,除...
1,家里老人就算了,别做课堂式的训练,除非他有幼教经历。我还没见过一个老人能做好的,让老人和孩子多玩多乐就行了,比如玩“咳嗽”就非常好。
2,你做得已经很不错了,尤其是在孩子哭闹的起始阶段,能坚持训练,这点,多数家长会很犹豫的。
3,模仿动作的指令,通常总是简单的“这样做”,并立刻做示范,当很多的动作模仿-拍手/摸头/敲桌子/放积木等等项目都学了之后,孩子才可能理解“这样做-是要求作模仿”。以后再引入无需示范的“拍手”这类具体描述的指令。
4,为了要吃的而自我主动拍手摸鼻子的行为,不是刻板,只是尚未理解“这样做”的含义,坚决不予理会就可以了,不必担心。否则,相当于教孩子摸鼻子=“我要吃”了。
5,强化物要强,要考虑孩子对它的热情度,这很重要,否则难以起到强化作用。如果是食品可以多找几种,开始时让孩子选一样,作为当前使用。过一段,再重新选。没有强化物之前,不做训练。
6,训练项目不用考虑孩子的热情度,只考虑适不适合孩子的能力,可加入些童趣。孩子热情不高/抗拒也要做完,孩子热情很高,做完计划也不必多练。这本身就是在教孩子规矩。忌讳孩子越配合我就越练,练到孩子烦为止。
7,每两个小节可以让孩子有限活动3分钟,或者大人与之放松互动一会儿。但不放纵,保证能回到桌面。
8,如果1小时内作6个项目,项目之间相似性不可太接近,不可盯住一个“这样做”,连续几项,会乱,也会无趣。比如初期可以:唤名字目光对视;这样做/拍手;“关上“/抽屉;社交语言问答;”给我“/交递小汽车;配对/相同卡片;”戴帽子”;吹/肥皂泡。要花叉着来。
9,孩子不配合。如果是抗拒逃避功能的,坚决不让步。如果只是走神,发笑,也要简单制止,然后考虑周围环境的布置,考虑操作的紧凑和节奏,适当地也可以暂停,领孩子起身作在控制下的小游戏,象手指操等,我常用躲闪式击掌来唤回注意力。发指令的时候,必须要在孩子完全注意的情况下发。
10,社会性的强化要伴随每一次的食品奖励,夸张的表情与肢体语言非常重要,需要家长的表演才能。直接单用,要看强化力度够不够。
11,ABA个训课本身就是互动,且是非常好的互动,每个回合不都是一来一往的交流吗,而且都是保证成功的、被强化的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