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 爱孩子还是爱他的成绩?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每个人都希望孩子能过得比自己更好,有更高的成就;不少飘洋过海来到北美打天下的华人,忍受离乡背景、异域飘零的苦闷与无奈,把全部寄托希望于自己的下一代,盼望子女能够在美利坚新大陆上,出人头地绽放光芒。
在父母的殷殷盼望与谆谆教诲之下,大多数的华人子弟从小就能孜孜不倦地认真学习,华裔学生高水平的学业表现,与父母的热切期望以及学生严格的自我要求关系密切。不过,东西两岸的不少教育工作者也注意到,有部分亚裔学生自我期许过高,在精神与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
一位曾在纽约市华生集中的Francis Lewis High School工作多年的退休英文老师说,她接触过很多「不快乐」的华人学生。据她观察,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想在功课上有更好的表现,一心想成为让父母满意的好孩子,却因为没有达到自己或父母设定的目标,深深自责,造成极大的压力及苦闷。
这位老师说,几年前曾有一个华人学生,每逢考试就会全身发抖冒冷汗,甚至紧张到无法参加考试的地步。她黯然地说,这个学生后来因为压力过大而精神失常。
在纽约市从事幼教工作多年、来自台湾的杜亚威认为,有些父母在孩子身上加诸过多不切实际的期待,有时难免让幼小的心灵承受「不可承受之重」。
她说,其实不需要父母要求,每个孩子心中已经对自己有相当的期许。她认为每个孩子应该养成对自己负责的习惯,凡事只要「尽力」就好,而且,他们做任何事,都不应只是为了得到父母的欢心。
很多父母习惯把学业成绩或是工作成就与孩子的价值画上等号,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压力,身为三个孩子的妈,杜亚威非常不认同这样的想法。她说,「爱孩子,而不是爱他们的成就。」
前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知名儿童及成人心理学家爱德华哈乐威(Edward M. Hallowell)也曾指出,父母的认同与肯定,是孩子最珍视的事情,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同时对孩子具有非常正面的影响力。
包容孩子 给他无条件的爱
除了认同之外,无条件的爱对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畅销书作家Diana Loomans曾在她与女儿一起撰写的「孩子们想让父母知道的事情」(What All Children Want Their Parents to Know)一书中提出12个培养快乐孩子的秘诀,其中最后一项便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她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知道他们是被珍惜、被重视的,无论成功与否,总有人理解他们的付出,给予支持。父母应该试著营造家里温暖的气氛,让孩子有被包容及公正对待的感觉。少了这些感觉,孩子容易对于新事物感到惧怕而裹足不前。
杜亚威和先生培养孩子以「享受生活」和「寻找快乐」的能力为首要目标。他们对孩子付出毫无保留的爱,对孩子最大的期愿,就是希望他们快乐享受每一天。杜亚威说:「只要有心,培养快乐的孩子其实不是很难。」
享受生活 陪他充实每一天
杜亚威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物,而不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她说,「人生不是只求功课好,能够对于生活乐在其中才是最重要的。我只希望孩子能够享受生活,让每一天都过的充实又心满意足。」杜亚威在长岛家中接受采访时,纽约的天空飘著细细的雪花,而他家老二信光,却穿著短裤,在后院照顾自己种的竹子。
在双亲的鼓励之下,九年级的信光非常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园艺以及海洋生物,为了支持孩子的兴趣,全家经常四处旅游,他们是东岸几所水族馆的黄金会员。对海洋生物颇有研究的信光,已经可以对水族箱饲养提出建议了!
杜亚威认为,每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总会特别用心而快乐,因此学习效果最大。去年夏天,全家还开心地进行了一项工程,父母按照信光的规划,陪他一起在后院,一铲一铲挖了个大鱼池,还造了一个日本花园。
心理学家哈乐威也说过,找出孩子的拿手项目,是培养快乐孩子的要点之一。拥有拿手项目的孩子更有自信、领导力以及求知欲,他说这些特质将能使孩子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感谢孩子 认同他的努力
在杜亚威的家里,可以充分感受到这样的气氛。每天晚上,全家总要聚在饭桌前一起吃顿晚餐,大家七嘴八舌热闹的交换一天的心得。在他们家里,没有立即的对与错,只有无限的包容与关怀。
有一次,小妹圆融把吃不完的面条倒到水族箱里,妈妈看到,赶快把水箱清干净,内心虽然觉得奇怪,暂时不动声色。相同的事情发生了第三次,妈妈终于忍不住问小妹说:「你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小妹认真的说:「鱼也会饿呀!」妈妈才说:「鱼有自己的饲料可以吃,不用吃面。」
若是不加思索,小妹这样的行为很可能被认为是调皮捣蛋,但若多加理解,孩子的行为其实都有自己的逻辑,父母如能多给孩子一些包容,倾听她们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支持与引导,便能减少无谓的惩处,增加彼此的理解。
「孩子就像一块海绵,」杜亚威说,「如果成长中一直都是受到压迫限制,这块海绵就渐渐固定,无法再去吸收新信息。」许多孩子热衷于不需要与他人接触的活动,沉迷计算机世界,杜亚威认为这就是孩子受到外在压迫的表现,藉由虚拟的网络来逃避现实世界。父母若不留意,很容易失去与孩子的互动空间。他们家有五个人,只有一台计算机做「最需要做的事」,他们认为,这已足够让孩子完成学校功课,却又能增加不少亲子同乐时间。
杜亚威说,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很辛苦的,孩子小时候从只会躺著吃奶,到第一次的翻身,再进步到可以自己坐起来,都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其中经过了很多很多的努力。父母自己也都曾经是小孩,但长大后却往往忘记自己孩提时期的感受,如果每个家长都能用心,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勇气和努力,那么不论孩子的成就如何,父母都会因为孩子已经付出努力而感到骄傲。
如果父母愿意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多一些选择,他们将更能活出自己,活出快乐!
杜亚威用很多华人熟悉的歌星锺镇涛的一首歌「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歌词,来表达对孩子的祝愿,并形容天下父母的心情:「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所有快乐在你身边围绕。」
文:本报记者范咏轩 图:陈韶君
2008-02-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