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16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7A原则下重建亲子关系(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21 17:1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7A原则下重建亲子关系



编前 :

人们常常对生命中最珍贵的关系抱侥幸心理,期望爱能征服一切。

父母认为孩子总会知道“父母是爱他的。”“父母不管做什么,不都是希望他好吗 ?” 而孩子则可能并不能真正体会,甚至还可能误读。于是,隔膜就这样产生了。

需要提醒的是,亲子关系并非生来如此且不可改变,通过一些原则,它或许可以重建。





12月10日下午5时,首都师范大学北校区出口。拥挤的人群加上一条“车龙”,交通几乎阻塞。这天不是家长会,却聚集了数百名大、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孩子的爸爸妈妈。他们刚刚听完一场关于亲子关系的讲座,正三五成群地讨论孩子问题。

许女士是一周前从女儿的家长会上得知这场讲座的消息的。在讲座结束后填写的问卷调查中,她写到:“无条件地接纳”、“进入孩子的世界”两个观点对她最有帮助。而这两个观点,对应的正是“亲子关系的7A原则”中的“接纳”(Acceptance) 与“接近”(Approach) 两条。

“7A原则”的提出者,美国著名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约瑟· D·麦道卫先生应“中国红十字会”的邀请,在这个周末面对面地向中国的父母们传达了他的“7A”以及对“7A”的独特解读。



肯定 (Affirmation) ——确认孩子的情感

麦道E讲了一个故事:女儿升职时,激动地打电话给他,爸爸,我终于有钱经常去星巴克了。我说,女儿,你真太棒了!我为你而骄傲!放下电话时女儿十分兴奋。因为她知道父亲确认了她的情感,她的情感与父亲同属。

取得成绩时肯定孩子往往容易,但当孩子表现不好时,要如何肯定才恰当呢?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现场讨论:当你的孩子在学校的测试中分数很低,你将怎样对他加以肯定?

触及这个话题,家长话匣子就打开了:“如果成绩不好还肯定,那孩子很可能满足于现状,哪里还会努力?”“中国与外国不同,成绩太重要了。不能由着孩子来呀!”

麦道卫笑着说:“我们要做的仅仅是,认同孩子当时真实的情感。即使想要纠正或提意见,待会儿再来。”他建议家长,如果孩子受到挫折,情绪低落,可以告诉孩子:你受伤,我也很受伤。过后再和孩子深入交谈,比如“儿子,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吗?”这样孩子才会愿意讲明白他的感受,才会更信任你。



接纳 (Acceptance)  ——只因为本身的情形

“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安全的感觉。”麦道卫强调,接纳的重点是毫无条件、毫无前提。不管发生什么,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接纳你。

麦道卫在全世界演讲,遇到很多年轻人,谈到自己的情形时说:非要达到一定标准、取得好成绩,才会被家长接纳。实际上,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成绩取悦父母,否则就不会感觉到被爱。麦道卫说,任何有这样感觉的孩子,都没有享受到真实的被接纳的乐趣,他们会一直生活在惧怕当中,即使成年之后。

麦道卫告诉现场观众:“如果孩子真实感受到无论对错,你都会接纳他,他就会有更大的动力。他想努力是因为有你的爱,而非必须这样做。”

可还是有人心存疑虑:“毫无条件的接纳会不会转变为一种骄纵?导致对孩子的百依百顺?”

曾先生就有这样的担心,尽管孩子才5岁,他已经感觉到教子的压力。他说这些理念以前也听说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难以把握“度”的问题,最后孩子在家中毫无惧怕,父母都拿他没办法。



赞赏 (Appreciation)   ——让孩子觉得有价值

一听到“赞赏”, 许女士就有点儿过敏:“赏识教育说了多少年了,有用吗?”在她看来,在中国孩子是需要严管的,赞赏说多了孩子尾巴会翘上天。而且,说多了自己都会觉得很假,不要说孩子了。

麦道卫这样阐释自己的观点,“表达赞赏并不代表无视孩子做错的地方”。

“爱就要管教。而管教应该找到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就是表达赞赏时。”从自己作为父亲的经历看,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也总是习惯于找孩子的错误并直接管教。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很愚蠢。因为你越找孩子错的地方,错往往越多。而当你去找孩子对的地方去赞赏时,发现错的地方反而越来越少了。

“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桥梁,而非隔阂。”接下来每个小组被要求选出一个人扮演“孩子”, 其他人演父母,轮流表达对孩子的赞赏。角色扮演结束时,一位女士站起来分享了她的感受:“我的‘爸爸’‘妈妈’快把我夸晕了,今天下午是这么多年来我经历的最美好的时刻!”

麦道卫很得意:“想想看,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样的感受呢?”





时间 (Availability)    ——让孩子觉得自己重要

关于时间,麦道卫先举了个例子:如果你想与老板讲话,老板说没有时间,你一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心里也许会想:如果我再重要一点,他就会有时间与我讲话了。

“成人都会以‘别人有无时间’来确定自己是否重要,孩子更会这样。”这些年来,有不少孩子向麦道卫抱怨,为了得到家长的时间他们总是和许多东西在竞争。

“我的忠告是,孩子必须有途径,在想到你身边的时候能够随时实现。”他声音低沉下来,”等你四五十岁事业不忙了,想要跟孩子在一起了,这时孩子可能不愿意了。他会说,对不起,我要与老板吃饭。抱歉,我今晚与女友约会。”

“只有现在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了 ,等老了孩子才会花时间和你在一起。”在麦道卫眼里,很多成功人士在事业上是商界的榜样,但等真正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却很孤独。因为此时,事业对他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关爱 (Affection)   ——让孩子觉得自己可爱

麦道卫证实,布什曾经说过:我真的难以想像如果没有父亲无条件的爱,我现在会怎样?福特也曾经说过:在我一生中,我说不出任何一分钟父亲不爱我。

“总统都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呢?”

他解释,每个孩子都渴望别人说他是可爱的,如果他们不能从父母身上得到“爱”, 就会转向他人。许多女孩陷入早恋不是因为她爱那个男人,而是她内心渴望被爱,尤其是来自父亲的爱。

在家里,麦道卫坚持一天向孩子说10次“我爱你”, 把自己的情感用语言和身体传达给孩子。

“这在中国根本不现实,国情不同。”一位听众说,中国人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关爱的方式有所不同。“天天把爱挂在嘴边,我想没有几个中国人能做到”。



接近 (Approach)     ——进入孩子的世界

“进入孩子的世界,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太难了。”台下一阵议论。

许女士最头疼的也是这一点。她想与女儿交流,问问女儿学校的事情、与同学的关系、兴趣爱好等等,可女儿总是不愿意说。尤其是到了高中,母女简直有点儿“话不投机”。

而麦道卫却成功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他不记得多少次与最小的女儿一起玩芭比娃娃,与十几岁的儿子一起坐在地板上读《蜘蛛侠》,一起飚车,甚至比儿子玩得还疯。不是他对这些事情感兴趣,而是他愿意与孩子一起分享他们关心的事情。所以,麦道卫的孩子总有这样的感觉 : 他们喜欢什么,爸爸就喜欢什么。 如今儿子31岁了,还是很乐意邀请麦道卫进入他的世界。



责任 (Acoountability)      ——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真正爱孩子,不是替他们负责,制定一些繁琐的规则、纪律、做事的界限,而是让他们为自己负责。”麦道卫说。“责任”是他新提出的一个概念。以前,麦道卫总是讲6A,曾著书《6A的力量》。

接着麦道卫直言他对自己的孩子“不负责”。

他解释,“不负责”是不承担全部的责任。而中国的父母,总是替孩子做得太多。他说父母有“爱孩子,提供给他们东西,给予教导、鼓励、倾听,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的责任,但孩子最后怎么做,选择权不在父母。

“要孩子承担责任不能过于严厉,否则孩子会叛逆。他们表面上做的,内心深处可能并不愿意这样做。”麦道卫提醒。

对于有些家长提出的“孩子都这么大了,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改变太难 了”。麦道卫说:“无论孩子多大,对于父母来说,亲子关系的改进永远都不会太晚。”

许女士告诉我,她准备回家整理一下今天的笔记。“有些原则在某些场景下是可以立即应用的” 。听过很多国内专家讲座的她,说今天的讲座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可操作性强:“理念很多人都知道,但真正怎么做,许多家长都是一头雾水。”
2#
发表于 2006-11-21 21:08:43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你,无名氏!收了!!

谢谢你,无名氏!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6 21: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