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2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9 09:5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行为改变技术
1.        个体行为的界定: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外部活动,既包括有意识的也包括无意识的活动。
2.        促使行为发生变化的因素:
(1)        生理成熟
(2)        偶发事件:疾病、困难挫折、重大事件
(3)        学习:影响的最关键的因素。机体经反复的练习而获得的一种行为的改变称学习。
3.        行为改变技术:是指应用心理学的各种原理法则去减少、消除个体的不良行为,塑造、增进个体的良好行为,从而增进个体的社会适应。
4.        行为改变对象的确定:
(1)        不良行为:是指儿童的行为是无效的,或儿童的行为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这些行为阻碍儿童的社会适应以及身心的充分发展。
(2)        良好行为:是指儿童的行为能符合社会文化的要求,被社会接受的,且行为是有效的,并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5.        儿童及青少年期间发生的行为问题主要有:
(1)        攻击性行为:用脏话骂人,威胁或实施武力伤害别人,破坏他人物品等
(2)        反社会行为
(3)        对抗性行为:完全对抗成人的指令
(4)        多动:注意力维持时间短,不停的变换活动等
(5)        不诚信的行为:撒谎,作弊,偷东西等
(6)        社会性退缩: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害怕在公众场合说话,不参加集体活动等
(7)        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抑郁、焦虑等
(8)        不良的习惯动作:吸吮手指、咬指甲、咬衣物、掏耳朵、挖鼻子、玩弄生殖器等
(9)        古怪的行为:踮着脚尖走路,对任何东西都嗅一嗅,莫名其妙的大笑
(10)        自伤行为: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包括使用外物来伤害身体
(11)        不适当行为:在公共场合脱裤子,在别人悲伤时却讲笑话等
6.        行为改变技术发展的特点:从关注矫正不良行为到重视塑造和增进良好行为
7.        行为改变的理论基础:
(1)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2)        华生:“惧怕小白鼠”实验
(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4)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人的困扰不适来自事情本身,而是来自人对事情的看法”
                         合理情绪疗法——“ABCDE”治疗观
(5)        社会学习理论:在现实生活中,个体是通过观察身边的长者或同伴的行为而学会行为的,这种学习方式被班杜拉称为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8.        儿童的心理特点:
(1)        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2)        儿童好模仿
(3)        儿童好游戏
(4)        儿童喜欢成功
(5)        儿童喜欢合群
(6)        儿童喜欢被称赞
(7)        儿童喜欢户外活动
(8)        儿童喜欢学习且善于学习
(9)        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9.        行为改变的基本原则:
(1)        行为的后果:行为的后果对行为是否再次发生起着重要作用。行为的后果对儿童行为再次出现有直接的影响,通过系统的操纵对儿童行为后果的处理,可以增加、减少、激发或除去儿童的行为。
a.        强化物:正强化物和负强化物,物质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和社会性强化物
b.        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c.        处罚:惩罚、隔离
d.        消退:内在的动机?
(2)        强化程序:指依据目标行为的表现而制定的何时以及在何种情况下给予强化物的一种强化设置程序。
a.        比率程序:以行为表现次数而给予强化物。正强化而言。固定比率强化程序、变化比率强化程序
b.        间隔程序:以行为持续时间而给予强化物。固定间隔强化程序、变化间隔强化程序
c.        固定与变化的区别:等待奖赏、只要做得好就一定会得到奖赏
(3)        强化原则:强化的给予依赖于目标行为的表现
a.        当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新行为时,在行为改变计划实施的早期阶段,目标行为一出现即受强化
b.        强化时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得到奖赏”
c.        当要求的目标行为达到一个满意的频率水平或持续时间(间隔水平)时,它应受到变化强化。一旦目标行为的表现达到一个满意的频率水平时,强化就应该由固定强化变为变化强化。这种变化会使得以建立的目标行为的表现持续在一个满意的频率水平上。
d.        在行为改变的早期阶段,社会强化物总是与真实的强化物相配合作用,当良好行为已基本形成时,社会强化物可单独使用。
e.        社会性强化物:
微笑、拥抱、握手;
荣誉:表扬、某种称号;
其他赞许性行为:在公众面前表现——表演、领唱等
                帮助老师干活——发作业、点名、发饭等
10.        行为改变的方法:
(1)        榜样法
(2)        塑造法
(3)        合同法
(4)        代币制
(5)        饱厌法
(6)        惩罚法
(7)        隔离法
(8)        行为代价法
(9)        系统脱敏法
(10)        强化相反行为的方法
(11)        前提控制法
11.        行为改变的基本步骤
(1)        选择目标行为
(2)        收集基数:发生次数
(3)        确定强化物
(4)        设计行为改变计划
       ——实施
(5)  行为改变的评估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0-21 07: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