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352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孩子与众不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2 14:2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孩子与众不同

[山石爸爸]

CCTV.com消息(共同关注12.19播出):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主人公名叫李岩。1992年北京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久,他和妻子杨宇虹前往美国纽约留学。此后呢,李岩在一家电信公司找到了工作,妻子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经过两个人的打拼,他们很快在纽约买了房子。可以说,他们在美国的生活是让很多人羡慕的。然而,2003年底,李岩与妻子却突然辞掉了在美国的工作,回到了北京。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在很多人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出国的时候,他们为什么却带着孩子回来了呢?
  这对双胞胎是李岩的两个儿子,老大叫山子,老二叫石头。兄弟俩今年六岁了。1999年3月17号,当他们在家人盼望和喜悦的目光中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 并没有什么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地方。眨眼间,孩子已经两岁了,本该到了呀呀学语的年龄,可自己的两个孩子却始终没有说话的迹象。
  李岩:本来在这个一岁多就是正常小孩呀呀学语的时候,他们都有说灯,说门这些都有,都有这种发音,但是到两岁的那个时候,突然意识到好象很久没有了。
  起初,李岩并没有认为自己的孩子出了什么毛病,以为他们只是说话晚而已,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这种不说话的状况不仅没有好转起来,而且两个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明显不如同龄孩子。
  李岩:最简单的认数,加减法,二加二等于四,我想尽办法,就把二加二等于四,他就是不理解。
  这样,李岩夫妇带着两个孩子来到美国一家医院做检查。几天后,医生告诉他说两个孩子都患有孤独症。
  在今天,孤独症这个词我们已经并不陌生了。它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 ,通常终身无法治愈。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差,社会交往方面存在障碍,不爱与人交流,还时常伴有刻板行为,例如莫名其妙地拍手跺脚等等。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他在普利斯顿大学上学时,在回家的途中常会用雨伞敲打路边的栏杆之间的缝隙,只要有一个缝隙忘记敲打,他便会重新开始他的敲打动作。这是孤独症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刻板行为。孤独症在1943年被发现后,医学界至今没有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也至今没有找到发病原因。李岩的双胞胎孩子最终被确诊为孤独症,让他们夫妇一时不知所措。美国当地有关部门知道后,给予了他们相应的帮助,安排两个孩子进入治疗孤独症的专业机构进行培训。那么,李岩为什么又要回国呢?
  两个孩子在美国孤独症专业机构培训了一年多,可是收效甚微。李岩认为,是由于在美国复杂的语言环境才导致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迟缓。2003年底,李岩做出了艰难的抉择,与妻子辞掉了在美国的工作,一家人回到北京。回国前,李岩对国内治疗孤独症的情况一无所知,他只是认为国内的语言环境好,孩子这种孤僻的状况会一天天好起来,回到北京后,他将两个孩子送进了一家普通的幼儿园。然而,两个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像李岩所希望的那样好转。
  幼儿园老师郭巍:早晨入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特别高兴,老师好,就这么叫,他呢,不,他从来不主动叫,开始我们以为是他不会说中国话,后来慢慢的教他,他也不说,然后眼神不会跟老师对视,玩的时候不跟小朋友接触,户外活动的时候也老是在边缘地方。
  李岩:我们带这个孩子回来以后,把他弄进了普通幼儿园,发现我们原来的幻想,就是幻想他能够到一个语言环境和人群比较多的这样一个环境,他就能好,发现不是,完全没有,他完全没有好,反而似乎有点不好的这种征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对以前做的一切开始怀疑了,到底这个事,就是怀疑我们做法对不对?怀疑这孩子到底能不能有本质性的变化。
  为了两个孩子,李岩开始走入了孤独症的世界。他开始大量地查阅有关孤独症的书籍资料,和其他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也逐渐建立起了联系。他发现,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欠缺,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先天因素造成的。而家长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家长们整天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孩子永远不能回复成一个正常的孩子,永远无法进入社会,被别人接受,这样的心态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同时,李岩还发现,很多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还是无法平静自己的焦虑心情,一直把孩子当作一个病人来看待,看不到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
  李岩:在没有发现他们有这方面问题的时候,就发现他们两个,从小最能让他安静的东西是音乐会,就是音乐吧,这个很奇怪,我们家有一次在放一个音乐会的录像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俩就特别关注,2岁多,他们很多整部交响曲他们会从头听到尾,而且通过他们拿着一些玩具鼓的比画,能够看出来,他实际都记住了。
  李岩说,其实每个孤独症孩子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命中注定,他就是与众不同。只是他们的家长,还没有准备好做一个天才的开发者和引导者。
  现在,国内孤独症患者数量保守估计为50万人,孤独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又呈上升趋势,然而今天,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办法来治疗这些孤独症患者。这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说,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就注定了他们一辈子就要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成为社会和家庭的累赘?李岩说,他不相信。
  为了孩子,2003年底,李岩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北京,同样又是为了孩子,2005年3月李岩在北京开办了一所教育、培训孤独症儿童的专业机构。
  妻子杨宇虹:我一开始还是挺吃惊就是他真的决定就说放弃他以前做的那些东西,全力做这件事情。
  记者:这个机构的理念是什么呢?
  李岩:我想我们的理念应该是改变成人意识。
  李岩说,两个孩子就是他的希望,他很爱他的两个孩子,而大多数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同样深爱着他们的孩子,或许就是这种爱,让他们对孩子的现状焦虑不已,无法找到另一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他决定尽自己所能,为这些家庭提供一些帮助。现在,他和自己手下的培训教师会定期到患有孤独症孩子的家里做培训,试图让家长和孩子之间找到一种更合适的沟通方式。
  现在,李岩的研究所有10多名专业教师?他们分别跟踪了20多名孤独症儿童。对他们的状况进行跟踪和分析评估。进而对家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今天他们讨论的主题是围绕这名叫粱家凯的孩子。
  李岩:主要他梁家凯最面临的家长和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研究所教师:这个孩子其实现在最大的问题,我觉得让家长焦急就是孩子整个一个“课外”行为,这个“课外”行为表现他很频繁的间歇的拍手跺脚,边拍手边跺脚这种。这在家里观察到,在外面观察到,然后整个在学校机构里面也看到孩子整个一个表现,就不分任何场合都会表现出来的。
  李岩:那怎么改变呢?
  研究所教师:基本上妈妈和姥姥家里教育采取的措施,强制的制止。就拿一个扇子说再动我就打你了。
  李岩:所以说咱们今天整个咱们就确立这样一个方向,就是咱们对这个教育者跟孩子发展环境这一块,是下一步我想是重点要跟家长沟通和我们自己重点努力这样一个方向。所谓教育者应该包括咱们自己,作为老师,包括家长,家长是应该就是说咱们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互动最多的这么一个成人的主体。
  同时,他的机构也定期组织孩子们参与一些群体性的社会活动。
  对自己的孩子,李岩也从没放弃对他们的特殊训练.
  李岩:刚才个游戏就是通过他自己说的节奏,快和慢他一直在说,他在说英文,这样练他对快和慢的一种感受,不同节奏的感受,再有一个他的指令我有反应,这样呢就等于说他说的话,可以受到外界相应的回应,这样他觉得他这种交流是有意义,那么对他以后的交流就会有信心。
  对于李岩来说,和两个孩子做这样特殊的训练,或许会成为他终生的工作。他也曾迷茫过,看不到希望。而现在他认为,命中注定,他拥有两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命中注定,他也将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李岩:你像现在他们跟其他小朋友有一定的被动,但是还仅限于,相对于有点波动,他喜欢让你追,喜欢被人追,他追别人太少,说明他们这个还是有一定的被动性,但是已经参与了。
  现在孩子的状况在一天天好转,但是李岩知道,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治愈孤独症。作为父亲,他对两个孩子的未来没有过高的要求,只希望孩子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只希望社会能够接纳这些孩子,不是因为他们是病人,而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


2#
发表于 2006-9-12 19:13:32 | 只看该作者

re:把忧虑背上肩[黄花菜122]...

把忧虑背上肩

[黄花菜122]

亲爱的方老师啊,你真是明白我。油麻菜写下上面一段文字又远行了,这一次是到菲律宾,从香港坐帆船过去的,我估计将有二十天的时间他不会记得儿子的问题。他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在他眼中小玄好的一面会被放大,不如人意的一面就可以忽略,只剩下为母的终日惶惶,不知道怎样才可以做得对,将来不至于后悔的。
那天到幼儿园接小玄,老师笑涔涔地告诉我小家伙的一些趣事,比如,中午睡不着觉,老师特批他在外间玩,结果他拿了一本书到寝室里,往还没睡着的孩子头上敲,一边说,“还不睡觉!还在说话!你!还在动来动去!”结果全班的小同学都没睡成午觉。
前一天还发生了一件事,小玄用一根小木刺把他的同桌女孩子的手划了两道,有痕迹。小姑娘不乐意了,回去同家长说不和小玄坐了。于是小玄不再有同桌了,因为先前的同桌要么整日告状,要么和小玄你来我往地互打以至老师也不知怎么断案。老师让小玄一个人坐,现在,什么纠纷也没了。老师还说已经告诉孩子们不要再惹黄玄霖。她最后还表扬说,学习还不错,上的课都懂了。
回家的路上小玄有点闷闷不乐,一声不吭。他其实明白老师告诉我的事。我稍微问了一下和小朋友间发生的事,完全没有责备的意思。他说,妈妈,你别再说了,我不想说。
我其实很难过。我想我已经把所有关于小玄的情况都告诉老师了,而且我也告诉她小玄实际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教导。我知道她想努力做好的,当然是以她认为合适的方式。我明白孩子这两年来的处境,他其实一直是在孩子们的生活圈外的,他肯定想要融入他们,可是他这样笨拙,无趣,没有幽默感,言语重复而冒失,对别人的侵犯过于敏感。我的宝贝其实很努力在克服自己的一些问题,他开始喜欢别人,可是孩子们还是不能接纳这个异类,而老师,也始终没有理解过他。
写到这里,眼泪快把我的电脑台浸湿。
我真的很怀疑我给了他恰当的环境和教育,肯定有什么是我没有努力做到的。
就要上小学了,问过周边的学校,公立的私立的,没有一家让我放心。周围孩子们的压力摆在那儿,我眼见一个很活泼的小姑娘在一年的时间里长大了,沉默了。我不是最担心小玄的学业,估计他不会落后太多。我是担心他的处境: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孩子们歧视他。孩子们渐长,他们能做出的事情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很少学习怎样宽容别人,怎样爱别人(或许我有些悲观)。老师也帮不了多少忙,因为有50个孩子要照看,现在的孩子多少都有点难教。这样小玄会越发沉默退缩。这恐怕还是较好的一种情况。另一种是,以小玄如此狂躁的性格,他会彻底发作,哭闹不休,然后说出“讨厌老师,把老师杀掉!”之类大不韪的话来,那他的前途就堪忧了,我都不止一次听说这样的孩子被确定为不适合上学要劝退的。就算我们有天大本事把孩子留住,又如何能令老师给予他合适的帮助?
方老师,我是真的佩服您,陪着小石头走过那么不容易的一段路,而且籍着神的恩典把小石头塑造得越来越好,我多么希望我也有这样的信心。
我有个很好的朋友,几年前移民加拿大。她的孩子在学前班。她说加拿大的公立小学一个班大约25到30人,小学三年级前学业上基本没有压力,老师主要在规范孩子们的行为,比如,学习尊重他人,学习互相帮助。特殊的孩子在学校里也会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是我看重的一点,至少在那里,小玄不会因为怪诞的行为失学,老师也不至于歧视侮辱他,因为这在加拿大是不被法律允许的。而在这儿,不仅孩子们,家长都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讽刺(我们就是这么长大的啊)。由于加拿大对弱势群体较为关注,我们基本上不必为他的将来担忧,倘若长大了他能做一些手工活,会有人照看他的,更好一点的话在教堂里做做义工什么的,此生我也可瞑目。
油麻菜说这一切都是我过于悲观的想法,说不定那时候我们国家的福利也这么好了呢。目前的情况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生存都会很不容易,还有多少机会留给我们的孩子?以孩子的将来来赌这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终究不能让我放心。
可是这样的决定多难啊,且不说我们人到中年,早年的奋斗有了一点结果,生活慢慢稳定,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切从头来过...年迈的父母也让我们不能放下....申请的过程如此磨人,还要捡起遗忘已久的英语,和年轻人一起考雅思?
我真是要好好求问神的意思。我明白他顾念我,我可以把一切忧虑卸下来给他,可是总要在最后关头不放心地又把忧虑背上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9-12 19:14:20 | 只看该作者

re:我 们 的 路[云鹤]...

我 们 的 路

[云鹤]

    我儿子两岁半不到的时候,我们从杂志知道孤独症,对照之下很明显的症状(但我们也估计不会是重度),开始收集这方面信息,做了许多尝试,但基本不起作用,三岁半到北京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经杨小玲教授确诊,而且测试的智商属于弱智(但我有坚定信心认为我儿子不会是弱智,事实上到今年年初,在一个机构测试的结果是137,属于优秀)。
    不过,我们没有送孩子到机构训练,治疗也靠自己买药(主要采用中成药),一直坚持送普通幼儿园。其间的痛苦、艰辛,不堪回首。我妻子经常因为别的小孩欺负、辱骂儿子(老被调皮小孩叫疯子、傻子、神经病什么的),回来独自哭泣;夜间想到孩子,她经常为之落泪。好的是,我们总能不断发现孩子进步的迹象,尽管一开始进步的迹象极其微弱,但已经足够坚定我们努力的决心了。
    其实,可能许多家长说不定就是因此动摇信心的。我们要以善于发现的眼光和乐于欣赏的心态,去伴随我们的孩子走过幽暗的、似乎没有尽头的隧道。那个时候,微茫的一丝光线,可能都是给我们导引前进的福音。我们孩子是在两年钱也就是5岁半的时候,开始明显感觉到他的进步,到了“周”新“月”异“年”变的地步。而且整个进步是一种加速度的态势,以致于我们要不断调整训练、教育、治疗的思路和做法。
    今年八月份是我最忐忑不安的日子。但幸运的是,孩子入学后的情况好到出乎我们的意料。9月份以来的情况,我就不多讲了,这个系列帖子做了如实的记录。我现在开始过度到“前普通教育”阶段了。我有时想到儿子,就快乐、欣慰到想对所有的人好,满足、兴奋得想唱歌。
    当然,事实上,跟其他普通孩子比,还有许多问题;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想:其他普通孩子也有许多不如我们孩子们的地方呢?!我主张,要比,但跟孩子自己比;要比,但不能只比孩子让我们无法忍受、承受的地方。
    我们已经很痛苦、艰辛,我们为什么要自己再煎熬自己,然后又消极地去感染、暗示我们的缺失或障碍呢!我当然知道我们所承受的是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但我们要反思一下:究竟其中又有多少是我们有意、无意装载进去的呢?我这样说,可能有的家长觉得我说的太玄,或太轻松。问题是,我们的健康的、坚韧的、灵性的心态,难道不就是疗救我们孩子的灵丹和引导我们孩子的明灯吗?    我说的非常恳切。我绝对没有自诩的用意,我相信自己没有那么浅薄。我只是很虔诚地跟我们这些“难友”、“战友”们互相抚慰,相互砥砺。近来特别忙,我可能会比较少发帖子了,但我会经常进来这里坐坐,为的是听朋友们谈谈心,鼓鼓劲。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是我几年来最快乐的人生阶段,因为孩子,也因为论坛(我们这里的家长们是特别至诚、特别善良的家长群体,我有时一想到我们这些家长就感动到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9-12 19:25:12 | 只看该作者

re:遇到这种情况,我和一般家长一样,真是无所...

遇到这种情况,我和一般家长一样,真是无所适从!幸好我的孩子现在已经进入以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9-12 23:07:27 | 只看该作者

re:天使般的宝贝[leicole...

天使般的宝贝


[leicolen]


孩子,今天你流泪了
你想家了
流泪的你可知道
妈妈也流泪了
妈妈想起
当你降临这人间时
妈妈流了泪
那是欢喜的泪
天使般的宝贝啊
你的面容如同一轮明月
明亮而皎洁
你的双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你外表俊秀
笑容甜美
爸爸说:你是我们的宝贝
我们要把人间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交给你
带你体味人生
或甜、或苦、或痛、或喜
让你懂得爱、也懂得恨
明白亲情的美好、也体味爱情的滋味
让你成为一个充满智慧、豁达、懂得生活
有责任感....的完美小伙
但凡这世上有的,我们都想教给你
因为你是我们的天使
我们要把全部的爱都给你
你要成为这世间最优秀、完美的
英俊小伙
今天你流泪了
妈妈也流泪了
你明白了想家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9-14 18:14:52 | 只看该作者

re:<<人海里的机器鱼>>[binf...

<<人海里的机器鱼>>

[binfeng2000]


我儿子最近迷上了<<海底总动员>>,其实电影早看过了,还是两年前,那时闻森还比较怕一切黑的东西,我们想试试。两个人小心翼翼地牵着他的手,挪进电影院,在开映前拉掉灯光时,我真怕他闹起来,还好他也挺住了,以后在电影中,他也只有过一次小动作,美国影院里走廊地下有一排排的指示灯,他看见那些规则的路线就非要上去走一把,我只能摸黑猫腰和他走了一圈,等他平静后再坐下来,但过了一会他竟睡着了。

我儿子的生平第一场电影就是这样看的。

以后的几次就好多了,我带他去看<<极地快车>>,<<十面埋伏>>,都能坐着看到底。两星期前,他们学校组织去看电影,小子还拿回张老师的奖状来,为了他的“行为良好,听从指挥”,我正想着把它框起来,挂墙上去呢。

不过,闻森现在看的是我带回来的DVD,中英双语的,看了几遍的英文版后,就一直看中文的,大概他对故事已经烂熟于心,他不但能对着他基本上不懂的中文版津津有味地看下去,还能自己学了几个中文词。

在儿子第N遍地看<<海底总动员>>时,我也常常坐下来和他一遍遍地看,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本片子那么讨人喜欢:它讲的是小人物的故事,而且还是身有残疾的小人物,尼姆的一个鳍天生短小,尼姆老爸护子心切,多象我们自己的故事。

我们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它没有对那些处于弱势的小人物丝毫高高在上的怜悯,从父子俩不屈不扰的斗争不仅赢得了整个海洋动物圈,也赢得了我们的敬意。上星期天,我儿子又在看尼姆了,我突然想起那天是父亲节,心里也向尼姆老爸打了声招呼。

我又在想迪斯尼也终于开始从王子公主,精灵古怪的虚幻童话中走下来了,将镜头对准了弱势种群,这何尝不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呢?人类在学会越来越宽容,文人雅士们也不光只盯住高官富豪,也越来越关怀小人物。人类的宽容也将不仅仅停留在对种族,对阶级,对财富上的差异的宽容上,也必将会深入到对人们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不同的宽容。就象2002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也是艾斯柏格症患者的史密斯教授(venon smith)所呼吁的那样:自闭症,包括艾斯柏格症的患者只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在经历了种族歧视这个大坎后,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世界里,社会应该学会去了解自闭症,了解这只是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已,人们应该是解决自己的“思维方式歧视”的时候了。

在<<海底总动员>>接近尾声的时候,尼姆和爸爸终于团圆了,但多丽却和吞那鱼群一起被网了进去。尼姆让老爸动员鱼儿们一起往下游,把网撑破。我想任何人都会被这个紧张的情节吸引,心里想着他们能否逃过这一劫。我想闻森也有同样的感受,但他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每到这个时候,他就坐不住了,站起来用手紧张地比划着:“上去,上去,出水了,再上去,停住,下来了,下来了,又进水里了,再下来,下来,破了!”

他在说什么呢?他在描述鱼网被吊杆慢慢提起来,提上水面,然后众鱼儿一起往下游,鱼网又被压进水里,最后终于被撑破了。他不是用眼神,表情,眼泪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用逻辑,规则,数据来表达,或许他这样没法讲清楚,或许你不理解,认为他怪,但他确实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描述这个世界的。

他是一条机器鱼。

思维象电脑,运行靠规则。

他可能很多方面永远赶不上人家,但肯定会有远胜于别人的长处。我不知道当他自己游向大海时,那个世界是不是已经学会了对他们的宽容,但我相信我们肯定能找到办法让他游得更快,更远。

他会是一条别具一格,然而也是智慧的,高效率的鱼。

他会游得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9-15 12:39:35 | 只看该作者

re:<<乘着音乐的翅膀>>[binf...

<<乘着音乐的翅膀>>

[binfeng2000]


上个星期天,本来要去山上看红叶秋景的,临时发现车有点毛病,所以一家人改上中央公园了。
盛秋之下的纽约也是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金黄的落叶随随意意飘飘洒洒地落在还是鲜绿的草坪上,形成一幅幅自然美景。我们给俩孩子一人买一包薯片暂时塞住了他们的嘴,一家人坐在公园长椅上,秋日的阳光温暖地照在身上,不远处街头艺人吹着悠长回婉的萨克斯风,右边公园的空地上,那个色艺具绝的轮滑女郎轻扬飞舞。
在中央公园林荫大道的尽头,每个周末,都能看到同样的乐手,同样的舞者,变化的似乎只是阳光,空气,温度,和树叶的颜色。暖阳阳的秋日照得人一时神智迷离,古人说的‘偷的浮生半日闲’也莫过如此,只不过我们短暂的悠闲将随着儿子女儿手中的薯片而很快地消失。
我的思绪却一直为星期六的一件事高兴。在儿子的钢琴课结束后,他的钢琴老师商老师高兴地对我说,这孩子真是某些方面有天分,让他画五线谱,自己很快完成,一个没错,一整堂45分钟的课,基本上能集中精力,有时一遍曲子没弹好,让他再弹,一点情绪都没有,而且指法柔软,不象其他孩子动作僵硬,我儿子在她的几个同龄学生中间是比较好的了。我也跟她说,儿子可喜欢她的钢琴课了,在家里老是捧着钢琴课本神神叨叨地念,可是我们夫妻两个加起来一整个是‘十音不全’,想帮他也无能为力。
商老师这么说,部分原因也是她对我儿子的状况有点出乎意料。在一开始找到商老师时,我先给她交了地,她压根没听说过自闭症这个词,我也让她放心一旦儿子教不下去,我们马上撤回,而且我也和她交底说,我不期望儿子一定要学多少技艺,考什么等级,只要他能上课能坐到底,不吵闹,听老师的指令就行。
上课的第一天,我等在屋外的客厅里,听见里面我儿子一会儿说:“在那里?在那里?”当时他正在看<<海底总动员>>,学的是尼姆的口气,问的应该是我爸爸在那里。一会儿又发出 “嗯嗯啊啊”的声音,不知所云。辛亏商老师过去是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的老师,为了女儿前程来到美国,不得已屈尊做了我女儿的幼儿园老师。但哄孩子的本领绝对一流,一会儿拿颗葡萄,一会儿拿块饼干,连哄带吓,稳稳地将孩子控制住。很快,我就没必要在后面监听了,儿子完全上了轨道。
在发觉儿子对音乐有敏感到找到商老师,大概也有将近两年吧,我们总是找不到好办法。一开始,我们去了曼哈顿一家很好的琴校报名,因为他表姐一直在那里学,而且听说那里有个脑瘫的孩子也在学小提琴,心想大概他们会行个方便吧,那知又是家长培训,又是一个个面试,最后还是让我们再等一年。
后来又去参加了一个华人办的电子琴小班,6人班的,都是同龄的小朋友。刚开始还行,后来就控制不住了。究其原因,还是儿子对语言的理解力,和模仿力的问题,在课堂环境里暴露无遗。同班的大都是女孩,真是聪明伶俐,我们一直占据着最角落的位子,一方面时刻提防着儿子的各种小动作,另一方面也偷偷地羡慕着人家的孩子。
那个班后来我们逃了最后几堂课,因为儿子完全坐不住了,在教室里乱走。这给我们的教训是,无论学什么,在儿子的这阶段,都要象ABA训练一样,一对一的,将他的注意力完全控制起来,这样才能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后来我们找了商老师做一对一的私家授课,商老师甚至不让家长旁听,两人关起门来上课。事实证明这对我儿子真是太合适了。
还有个体会也感触很深,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想回想一下我儿子学琴有多久了,我却怎么也想不起自何时开始的了。这可能不是什么记忆的问题,很可能是我们的态度。我们在儿子身上,大概早已忘了时间,或许是过去我们等了太久,我们似乎是只知道一遍遍地教,一天天地等,每次努力耕耘下去,却再也不急着问何时能收获。就像河边的老鱼夫,日撒一网,日日无获,突然一天捞起一条金色大鲤鱼。这就象是那天听商老师说,你儿子还真有点音乐天分。真让人惊喜万分。
记得门德尔松有个歌叫<<乘着歌声的翅膀>>,记不清他的歌词了。让我在这里借用一下,就当自勉与祝福吧:

乘着音乐的翅膀
让那些自闭的孩子
早早地自由飞翔
你矫健的身姿
照亮父母的心房
欢声笑语
洒满蓝色的海洋



看起来,还是有不少人对孩子的音乐训练感兴趣,那让我再贡献一点体会吧。

自闭症孩子学习音乐乐器的N个理由:

1) 超常的记忆力。所有的音乐生涯都是从死记硬背开始的。无论识谱还是指法,都要靠记忆力,而且还是我们平常说的‘机械记忆力’,这正是他们所长。
2) 不厌重复枯燥。本来他们就有刻板行为啊,多一点怕什么,何况这又是‘有意义的行为’呢?
3) 有助于心,眼,手,嘴,耳等各种感官功能协调。
4) 有助于情绪情感训练培养。我们的老祖宗说过,要是讲话不能尽兴尽意,就咏首诗,还不过瘾的话,就用歌声,舞蹈表达之。
自闭症孩子的语言能力本来就没有或者不足,所以他们的情感情绪没法顺利合理地得到宣泄,这对他们的很多方面,如情绪自我控制,人际交流等方面造成困难,对音乐乐器的掌握,应该可以让他们有了一个除语言之外的情感表达的手段。
5) 音乐治疗本来也是所谓的‘主流训练手段’之一。
6) 即使自闭症儿童彻底康复,他们还是很可能成为一个不善交际或不喜欢交际的成人,如果他们会一门乐器,常常可以自娱自乐,排遣心情。
7) 有一技之长自然可以帮他们很多忙,比如在同学中的名气,参加学校的各种乐队活动。
8) 历史上有些人们怀疑是自闭症的名人,也是杰出的音乐家。象舒伯特.舒曼的妻子克拉拉,现在人们根据其传记,判断她也很可能和自闭症有关联的,但克拉拉是当时欧洲最有名的钢琴家之一,她与舒曼的婚姻也是十九世纪的爱情佳话之一。

(以下 ‘N-8’ 个理由待续)

但我儿子很可能成不了一个音乐家,我有一个几乎彻底打碎我梦想的发现,让我也能准确地估计前途。我发现当欢快的音乐响起,当时与我儿子同班的小女孩们一个个自然而然地高兴起来,笑意从眼睛嘴角及身体语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但我儿子的反应就差多了。好象对他来说,音乐不是调动人情绪的指挥棒,却好象只是他平时玩的刻板游戏之一。他或许会很流利地唱出每个音符,但是否能理解音乐的意义,还是个大问号。

所以我还不想说我儿子有没有音乐天赋,或者想怎样培养,现在还是顺之自然,不怎么逼他,希望他能从中适应和学会正常孩子的学习过程。当然我们也会创造条件,比如我们现在可以买钢琴了,当初不想买,是怕孩子万一两三个月对弹琴没了兴趣,放那么大的一个东西在家里真够麻烦的,现在看来至少我儿子今后还会弹下去的。
自闭刻板也有好处,他一旦上了轨道,他自己就往下走了,希望儿子的学琴能长远下去。

另外也想给雨时妈作答,当初发现儿子对音乐敏感是根据不同的观察,在没有主动语言时,他老是抱着音乐盒不放,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听,在学会说话后,有段时间迷上邓丽君的歌,自己还能哼出来。目前他迷的是蔡琴,每天放学必修课,固定地放蔡琴的一盘CD(我有不少蔡琴的歌带),手里把一本大书从头到尾翻着,嘴里哼着每一首歌,而且常常要比蔡琴快半拍,因为他已烂熟在心了。有时候他妹妹也照搬葫芦学样,俩人并排对着音响坐着,一人一本大书翻着,嘴里同时哼着蔡琴的歌。超级搞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9-16 22:15:41 | 只看该作者

re:近来在看《6A的力量》,真的是一本非常非...

近来在看《6A的力量》,真的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书!在这里顺便推荐大家都看看,呵呵,别说我有促销的嫌疑哦^_^
其中有个例子让我很有感触,就是麦道卫(作者)会让自己的每一个孩子明白他(她)在爸爸的心中是独一无二的,爸爸因为他而自豪。比如他会告诉自己的大儿子他是爸爸的第一个儿子,会告诉女儿她是爸爸心中最漂亮的公主(不是原文,断续的理解)
另外最近看的另一本书《精神分析》里面也提到很多被收养的孩子,由于养父母很难真正的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倾向于用一种既定的对孩子的理解去理解孩子,所以孩子很难感受到亲近感、被接纳感等,而且倾向于为了获得养父母的爱努力的表现自己而隐藏着自己真正的一面,甚至会潜意识地因为自己有些时候与家里其他人不同而对自我有一种深深地罪恶感。读到这里我就在想,我们的很多父母是否很多时候在扮演这样的一个养父母的角色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8 14: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