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221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童年的生命之树需要扎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7 19:3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童年的生命之树需要扎根

                                             孙云晓

      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句话可能谁也不会反对,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剥夺孩子童年快乐的现象却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人以威胁的口吻断言:谁给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谁就会断送孩子幸福的成年。这番话的逻辑是说,孩子童年快乐了,就不会勤奋学习,自然不会有好成绩也考不上名牌大学,那么,其成年后的生活一定不会幸福。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快乐的童年与勤奋的学习一定是对立的吗?必须经历苦难的童年才会迎来幸福的成年吗?我表示深深的怀疑。在我看来,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

     我认为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就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真正的好父母和好教师都是童年的捍卫者。我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固然源自我36年从事儿童教育和研究的深刻感悟,也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按时下的某些流行标准,我的童年绝对是荒废学业,而我的表现绝对是问题儿童。1955年,我出生在青岛一个清贫的工人家庭,11岁之前几乎没看过任何课外书,而11那年又碰上文化大革命,连学也不上了,整天就是一个字------玩。我发现,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幸福不是吃啊穿啊而是玩,最令人陶醉的是与伙伴们一起玩。我们一起上山赶海,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那种自觉自愿的全身心的投入,那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那种充满创造精神的动手实践,几十年过去依然让人魂牵梦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玩耍的快乐抵御了贫困和愚昧对一个孩子可能造成的伤害。

     或许因为玩的太开心了,或许因为知识学的太少了,当我偶尔接触到一批文学名著时,我真的如同某人说的那样,就像一头野牛冲进了菜园子狂吃疯嚼,然后,不合时宜地做起了文学梦,并且至今40余年不醒。

     我敢对天发誓:说一句肺腑之言,在十年浩劫中,是玩耍保护了我的自然天性,是文学拯救了我的文化生命。我一生对生活的热爱,我对青少年朋友的一往情深,我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都源自快乐的童年,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根基。在我出版的所有著作中,几乎都浸透了快乐童年的丰富营养。

     作为《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总编辑,我在审读2009年第一期理论版的稿件时,我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李敏的文章吸引住了,该文题为《学习vs游戏:儿童的“拔根状态”省思》。李博士受西蒙娜·薇依《扎根:人类责任宣言绪论》一书的启示认为,人在世界中的生存需要拥有多重的“根”,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还要有精神上的满足。人人都需要拥有脚踩大地、坚实稳固的“扎根”的存在感。然而,“扎根也许是人类灵魂最重要也是最为人所忽视的一项需求。”李博士提出,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学生的生活境遇也表现出“拔根”的典型特征。教育生活本来可以因为有了学习和游戏而变得更美好。然而,学习让儿童连自己的身体活动都舍弃了,那么游戏无论如何也不会真正进入学习的视野。现代学校教育中由于学习的奴役而伴生的游戏的缺位,是学生最不幸的拔根状态。

      在我看来,儿童的生命犹如一棵小树,若想经得住风吹雨打,必须把根深深地扎入沃土。那么,什么是沃土呢?显然应当包括趣味无限的游戏、丰富多彩的运动、神奇迷人的知识、终身难忘的社会实践等等,从而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正常,而这一切都来自适宜并且持久的体验。著名小学教育家李吉林告诉我,她给孩子们的赠言是:“美美地想,乐乐地做,天天有进步。”我很喜欢,并认为这正是儿童的生命之树扎根于沃土的有效途径。

     我非常理解今日父母和教师的困境,在竞争激烈而应试教育猖獗的时代,谁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可是,一个真心爱孩子并对其终身发展负责的父母和教师,又怎能不关心孩子的生命之根是否扎得深牢呢?不可否认,应试是一种能力和素质,但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则是拔根教育,拔掉人生命的根基,让人变成学习的机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证明,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是最重要的生命之根。

2#
发表于 2009-2-7 22:46:41 | 只看该作者

re:写得真好,学习了!

写得真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2-7 23:57:24 | 只看该作者

re:因为我在农村看过太多聪明孩子最后吸毒成为...

因为我在农村看过太多聪明孩子最后吸毒成为废人,听说过乡村学校里混乱的课堂,我觉得此“沃土”不够肥沃。
那“显然应当包括趣味无限的游戏、丰富多彩的运动、神奇迷人的知识、终身难忘的社会实践等等”的“等等”,至少要包含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及时的心理辅导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2-8 16:09:37 | 只看该作者

re:“聪明孩子吸毒”的现象哪里都有,不止是农...

“聪明孩子吸毒”的现象哪里都有,不止是农村。这些孩子不是在学前缺乏教育,而是在青少年时代迷失了方向。其中原因很多,但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视。而我们成长的青少年时代恰恰是整个民族对知识热情勃发的时代,那个社会环境几乎是一去而不复返了。不过,还是很赞成让孩子自由充分地“玩”,这是人的天生需要。我一直认为不管对于什么样的孩子,培养情趣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得到快乐比提高成绩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4 09: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