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四点从青岛独自一人回到自己有暖气的家,确实感到温暖,却少了温磬。想起走时一遍遍叮嘱小满妈妈生活细节,想起前一天早上对刚醒来的小满说快钻到爸爸被窝来他就象小狗一样笑咪咪爬过来的憨态,想起走时不敢道别走了妈妈告诉他后伤心地哭了好长时间。。。。。。心里有道不完的挂念。
这次在中心看到一些别的孩子更明显感觉到小满的弱处,一是运动,二是主动性。以前也意识到,但不象这次这样感觉强烈,有时还会觉得安静些好配合。眼毒的白崎爷爷一眼抓住小满的过于安静、动作迟缓问题,通过核磁共振、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一是怀疑小满脑室偏大影响脑细胞发育,二是确认小满听神经对信息反应处理的速度比正常几乎慢一倍,对一个每天耳旁充满各种声音艰难处理信息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首先能够了解甚至排除孩子在生理发育上的障碍对孩子的成长学习自然是件幸事。几天的学习、观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比如孩子的情感发育。这几年的训练主要由妈妈做,我一直在为小满做一个不称职的玩伴,所以小满在情感上对我的依恋更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小满情感很丰富,很敏感,这也是我在中心其他孩子身上看到的。我向白崎先生请教:有时我出差离家几天,回家后小满的反应很奇怪,他开始会认真看你一眼,打个招呼,然后一两天对你很木然(出差回来通常要接着上班),但过了这个时间他会对你又很亲热。这是为什仫?白崎的解释:孩子很敏感,你离家几天又回家,他会观察,心里想,爸爸走了这长时间,这个爸爸会变吗?还会象原来一样爱我吗?他要通过自己观察判断找回安全感。这些都让我和余华反思我们对小满教育上的问题,特别是情感教育,除了生理发育上的障碍、运动不充分,我们是否忽略为小满情感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白崎先生反对父母角色划分太明确一个当训练者一个当玩伴,应当模糊角色概念,对孩子要求一致,让孩子在父母的身上都能找到安全感)我们是否在认知等训练上给小满带来过多的压力、烦躁?我们是否或多或少是个“冰箱爸妈”给孩子的情感刺激不够?
观察过很多自闭儿,发现自闭儿对父母的情感表示经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有时在一些时段上),有的十分冷漠,有的过于依恋。而石头、卢愿对父母的情感表达比较恰当,是否从情感发育上就可以看出孩子成长、走出自闭的程度?
对人对父母冷漠是我们孩子的“病症”,对父母过于依恋是否也是症状或问题?曾听到一个说法,对人过于依恋类似对一个物的依恋,都是自闭儿的一种刻板行为。再听一听白崎老师的说法或许更有启发:婴儿的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个对父母的依恋期,人走向社会首先要在父母的身上找到安全感,实际上,小时得到父母爱越充分、家庭越和谐、越有安全感的人,走向社会时越有独立精神、越自信。
对孩子的训练其实就是为孩子提供明确、有效的信息,父母(训练者)是中间辅助者,既是信息接受的辅助者,也是信息反馈的辅助者。如果没有与孩子情感的充分交流,你所做的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枉然。
我们在心中要对孩子满怀深情,我们要睁眼面对孩子的冷漠和孩子千奇百怪的“毛病”,这温柔的坚持、这钢铁的神经、这永远不能抹去的微笑从何而来,惟有爱,惟有爱使我们接纳孩子的一切,惟有爱使我们读懂孩子的心,惟有爱使我们敞开自己抛弃心中的苦闷和牵挂,这爱自天而来。白崎先生不是基督徒,但他在课堂问了一个大家都没有回答上的问题:上帝造物,动物生下来就可以行走,为什仫人要到一岁后才可以行走?因为上帝要让婴儿躺在妈妈的怀里相互去感受这爱。上帝送给我们这样的孩子,何尝不是要我们因他懂得爱,因爱联结在一起。感谢白崎老师感谢中心的所有老师,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爱。
小满爸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