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19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草菅人命的伪科学——“铬”污染风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2 14:4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草菅人命的伪科学——“铬”污染风波  


  

  
                ·湘 平·

二十年前发表在中国国内刊物上的一篇科研论文,十年后改头换面出现于美国一家英文杂志,在美国引起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轩然大波,听来令人咋舌称奇。

1987年,一篇题为“锦州的铬污染调查研究”的论文发表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作者是辽宁省锦州市卫生防疫站的张XX等。该文指出,始于大跃进时代的1959年,由于锦州合金厂提炼铬金属过程中排出的废渣、废水和废气,造成临近五个村庄铬污染,特别是水源污染,使井水中剧毒的六价铬含量高达20毫克/升(为目前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50微克/升的400倍以上),进而造成该地区农作物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村民出现了白细胞异常,消化道症状,和包括胃癌、肺癌在内的肿瘤死亡率增高(1970-1978死因回顾调查),且有越靠近污染源恶性肿瘤死亡率越高的迹象。

十年之后的1997年,一篇题为“受饮水中六价铬污染的中国人群的癌症死亡率”(Cancer Mortalit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Exposed to Hexavalent Chromium in Water)发表在美国权威性的《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Journal of Occupational&Environmental Medicine,JOEM)。作者是同一个张XX,用的 是与1987年那篇中文文献的同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却截然不同:尽管受铬污染的五个村庄的总癌症死亡率明显超出正常,靠近污染源的三个村庄的癌症死亡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增加,结果表明该地区升高的癌症死亡率与六价铬污染饮用水无关,可能反映了与六价铬无关的其它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此类六价铬污染饮用水的流行病调查至今为止举世仅此一例,又发表在如此权威的英文杂志上,此文一锤定音,从此被人们频频引用。更有人有目的地为己所用长达十年,几乎误导了好几个制定与铬有关的健康卫生标准和政策的美国决策部门。

令人费解的是,1997年张XX已是一位退休老人,既不懂英文,也不会使用计算机,何以能有此惊世之举?原来事出有因。追根求源,才发现原本是美国人自己操纵的木偶戏。最近舆论披露了其中许多暗箱操作下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里略略介绍一下近年来成为毒理明星的铬。铬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金属原料。铬多以无毒的三价和剧毒的六价形式存在。六价铬能够穿透细胞膜而进入细胞,与细胞内的DNA等物质结合,产生基因突变而致癌,或产生细胞毒性而损害器官。虽然六价铬由肺部吸入而致肺癌已是勿容置疑的事实,由于缺乏实验室研究和流行病调查方面的资料,食入或饮用六价铬是否导致癌症,至今尚有争议。

无独有偶,铬污染饮用水一事亦发生在现代化的美国城市旧金山。十多年前,位于旧金山的太平洋气电公司(PG&E)因排出的废水中含六价铬而导致附近一个小城(Hinkley Calif)的饮用水污染,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1995年,由于当地居民状告该公司,迫使该公司花费了3.33亿美元赔偿费还无法平息这场风波。这就是2000年发行的、由Julia Roberts主演的著名好莱坞影片《Eric Brockovich》的故事来源,正如影片开宗明义所宣称的,是一个“true story”。

由于败诉赔偿而气急败坏的PG&E公司用重金聘请了CR/MH咨询公司,要求他们以科学之名驳回当地居民关于六价铬污染饮用水的致病致癌性的诉讼。CR公司可是来头不小,其总裁(CEO)P博士不但是毒理界的名人权威,还是由布什班子任命的国家防病中心顾问小组的重量级人物。据说此公以专为多家造成环境污染的大公司作咨询和辩护而起家,近十年来仅靠千方百计游说政府部门放宽对六价铬的管理标准,即将土壤中铬限量从百万分之10升至百万分之6000,就为有关公司省下污染清理费用10亿美元。据说P博士对任何环境污染化合物都喜爱有加,振振有辞地辩护,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将白的涂黑,死的说活,当年克林顿班子的一位官员称他为“Dr Evil”。

P博士果然不负PG&E公司的厚望。他毕竟是专业人士,发现当初法官的案卷中,作为判定PG&E败诉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张XX1987年文章对饮水中六价铬致癌的证明,决定抓住此事作文章。在P博士的一手策划下,1995年4月,该雇佣公司派人到锦州找到业已退休的张XX,聘请他作该公司的顾问并与他签署了合同,酬金为每月250美元,张XX总共得到不足2000美元。名义上张XX的责任是提供与六价铬有关的水污染和流行病等方面的咨询,实际上只是该公司向张XX出价购买与1987年文章有关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由该公司专业人员重新分析撰写,并以张XX等的名义发表,于是就有了前面所述的发表在JOEM的张XX(1997)一文。据说,张XX其实良心未泯,曾经写过一信,对他人捉笔的这篇文章推翻他原先的结论表示不满,指责是“不恰当的干预”(inappropriate inference)。

张XX(1997)一文终于按照P博士的旨意出笼了,而文章对CR/MH公司的参与,和PG&E公司的资助只字未提。在这个基础上,P博士进而利用他在多个审查小组、顾问小组的重要身份,以张XX(1997)一文作为科学证据,游说于多个美国政府决策机构之间。结果,该文被有关政府重要文件引用十三次之多,造成很大混乱,其中包括,美国环境保护局以此文作为允许继续在木头防腐剂中使用铬的依据;国家毒品疾病注册处以此文作为否定六价铬为口服致癌剂的依据。这些政策均与人民大众的安全健康息息相关。

2001年,以P博士为首的一个科学评审小组,以此文的结论为依据,试图迫使加利福尼亚州环境保护局改变其对饮用水中六价铬含量的严格限制的举措。所幸加州环保局的一位学者B不信这个邪,他认真研究了张XX(1997)论文,发现了许多疑问。比如,此文选择受污染的村庄和污染源之间的距离,而非饮水中的六价铬含量作为参数来分析比较其与居民癌症病死率的相关性,有悖常规常理。他还发现,如果将污染村庄居民胃癌死亡率十万分之37。1与当时辽宁省的十万分之20。9相比较,增高了87%。而此文却借故说找不到辽宁省的这个参数而回避了这种一目了然、触目惊心的比较。这些明显的漏洞引导学者B进一步调查研究张XX其人其文。他们从一个张XX广告推销一种所谓“生物瓷器防癌内衣”的网页上,发现张声称是P博士为总裁的CR/MH公司的顾问,这就显示了他们之间的微妙瓜葛。循着蛛丝马迹,他们找到了该公司在中国联系张XX的当事人,找到了为此文执笔的该公司雇员,包括一位美籍华人叶XX,甚至还发现了打印有“By CR/MH”字样的文章的头两稿,有关人员都供认不讳,由此真相大白于天下。因而,在张XX去世经年后的2006年7月,JOEM宣布取缔(retract)了这篇文章。

目前,美国国家毒理机构正在进行一系列六价铬的毒理实验,包括其致癌致突变的研究,饮水饮食中的铬危害之谜即将揭晓。

时常听说,有人制造伪科学沽名钓誉。然而,如此堂而皇之地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上,以伪科学对美国人民草菅人命,笔者还是头一遭见识。



2#
发表于 2007-2-7 00:31:29 | 只看该作者

re:利欲熏心的结果!

利欲熏心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03: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