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孤独症孩子的语言干预,我们一定要“理性”看待,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能力情况、兴趣喜好等),循序渐进地教导孩子。
本次我们整理了三个在孩子语言干预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望家长们能够了解。
首先,就是关于孩子的语言刺激,在这方面很多的资料与教学、知识分享内容中都会强调,在教导孩子语言的过程中要多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但这并不代表对孩子进行的语言刺激越多越好。而是要考虑周围环境、人、声音等对孩子的影响,根据孩子的能力情况与学习特点,给予孩子适当的语言刺激。
例如,在家时我们可以在各种生活场景中通过多与孩子交流,从而达到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的目的。
但当带孩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孩子需要面对陌生的人、事物、声音等,我们需要优先考虑的是在面对这些时孩子是否会出现不适或是产生焦虑、压力。
如果盲目带孩子到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语言刺激,反而会适得其反。
其次,孩子学习语言一定要从口型模仿开始。然而,因为孩子没有语言表达的原因有很多,每个孩子的情况也各有不同。像有的孩子没有口语表达是因为他/她不认为说话是必须的,也有的孩子不懂该如何回应或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所以在教导孤独症孩子语言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孩子建立关系,让孩子愿意关注与跟随我们学习,并努力让孩子放松且喜欢与我们互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更容易引导孩子开口说话。
最后,就是发音说话比沟通更重要。相信大家都清楚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孩子的主要障碍之一,导致他/她们普遍在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上相对较弱,很多孩子到2、3岁还不会说话,甚至不会发音,对此很多家长都很着急,到处找老师花时间教导孩子发音、说话。
对于家长们急迫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对于孩子的语言干预,我们一定要先认真地对孩子进行评估,找到导致孩子不说话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干预计划,循序渐进地教导孩子,激发孩子的沟通动机,提升孩子主动沟通的意愿。 |
|